第一千章 李言回朝(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千章 李言回朝(四)

  「哥哥.」安康也是上前抱著兩人,再加上一個海棠,這場面讓所有人終身難忘。

  忽然間,長孫無垢似乎想到了什麼,連忙擦了擦眼淚,拉著李言上前道:「快,乾兒,你父皇想了你多少年了,快讓你父皇看看你?」

  再次來到最前方,李言一提袍袂,單膝跪地抱拳朗聲道:「父皇,兒臣李承乾,奉命出使突厥,歷經十六載,走遍千山萬水,吃遍千幸萬苦,經過千難萬險,終於回來了!」

  『唔』

  不少重臣神情一窒,臉上紛紛露出思索的表情,這一幕好有即視感啊,好像在什麼地方見到過?

  突然間,有些大臣老眼圓睜,這不是史上出名的漢使張遷出使西域歸來時的場景嗎?

  除了沒有衣衫襤褸的落魄,形同乞丐的悽慘,無論是那種受盡委屈的語氣,泫然欲滴的表情,這種刻意渲染的場景,無一不是張遷回歸大漢的重演啊?

  李世民早已從龍椅上站起,走到丹墀的最前方,使勁睜著自己的龍眼,激動的看著下面晃悠了半天的人影。

  長孫無垢以一種無法抑制的失態喜悅喊道:「二郎,你快看看啊,這是我們的承乾,他回來了」

  「快,快上來,讓朕看看!」李世民站在丹墀上,焦急的催促道。

  房玄齡、李靖、長孫無忌等人此時也是一臉的笑容:「殿下,快上去,讓陛下看看你。」

  李言不再猶豫,從側道三步兩步的邁步走了上去,還沒跪下行禮,就被一把攙住,李世民緊張的抱著李言的腦袋,眼神急切的打量著。良久,腦海中那個少年的模樣和眼前成年男子的相貌漸漸融合。

  李世民心裡迸發出激動的喜悅,隨後,豁然轉身,仿佛一股強大的力量湧現,李世民握著李言的手,對著太極殿下的群臣大喊道:「諸位臣子們,朕的太子,回來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眾臣山呼海嘯,那直衝雲霄呼號聲震得太極殿的房頂都在翁翁做響。

  一瞬間,所有人都仿佛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輕鬆,自從李世民第一次昏倒後,隱隱籠罩在大唐上空的那股陰霾,在這一刻,統統都散去了,大唐再次重現那股盛世繁華的朝氣。

  整個殿內,除了長孫無垢之外,所有的人,都跪了下去。

  若是新選出來的太子,或許還有人不服。可李言是從武德九年,李世民剛剛登基時,就被立為了太子,名份早定,是所有臣子和天下萬民,共同承認的太子。

  雖然離開長安十六年,可這些年,李言的太子名位並沒有被取消,朝庭也一直以失蹤未歸來處理,直到現在為止,李言依然是大唐所有人共同承認的唯一儲君。

  做為嫡子長,沒有半點兒污名,又出使突厥於國有大功,無人敢有異議。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李靖等老臣,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再沒有人比李承乾回來最合適的了。太子的回歸,意味著國本已固,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即便是現在李世民就駕鶴西去了,大唐也不會出半點兒亂子。

  就連李恪、李佑、李治等兄弟,無論心中對於李言的回歸是歡迎還是排斥,哪怕再有不甘,也不敢表露出半點兒不服。

  岑文本心裡更是舒了一口氣,在李恪當不了太子的情況下,沒有人比李承乾回來繼續做太子更合適的了。

  大家十多年沒有見過了,也沒什麼仇恨。

  不像李泰,這麼多年的纏鬥,早就你死我活,要是李泰上位,恐怕第一個就要除去李恪。就算李治上位也差不多,這些多年爭儲又年長的兄長們,都在打壓之列。

  而李言則不同,不管怎麼說,他是長兄,對弟弟們還是能有些包容的。只要這些兄弟不再存著造逆之心,都能好好活下去。

  人群中的程咬金,更是欣喜若狂,太好了,我老程從根兒上算,也是太子殿下的老人兒。殿下還給我寫過一幅註定要千古流芒的勉勵詩,可惜一直被自己壓在箱底,不敢示人。

  這下好了,等情況穩定下來,再去拜訪太子一次,只要太子不嫌棄,我老程的詩就能光明正大的放在正堂了,到時候一定要早晚祭拜,只要有客到來,就請到這首詩下。

  好好的裝一下叉,炫耀一下自己和太子殿下長達十六年的深厚情誼!

  而長孫無忌卻是悄悄撇了一眼一臉欣慰喜悅的侯君集,心裡暗道,這個老東西,藏得可真深啊,恐怕侯君集一早就知道太子殿下要回來,不然前兩天也不會拼死攔下李治的上位。


  現在想想,長孫無忌心中一凜,幸好被攔下了。

  不然,哪怕李治被確立為太子,只要李承乾一出現,憑著東宮的強大的底蘊和多年的人心,扭轉乾坤,也只在反掌之間,到時候,就連自己,恐怕也會就範。

  不過,侯君集到底是什麼時候得知太子的行蹤的呢?

  是最近這段時間,還是更早之前,長孫無忌看著一臉喜悅緊緊抓著李承乾不肯須臾放手的李世民,還有殿下熱淚盈眶的妹妹,陷入了沉思.

  一場吸引了天下所有人注意的朝會,以一種更加離奇的方式結束了,太子的回歸,似乎預示著天意垂青,不忍見大唐陷入內亂之中,所以重新把成年的太子還回來了。

  皆大歡喜,沒有比太子回來更合適的了。

  散朝之後,大多數臣子們都是一臉的輕鬆和笑意,三三兩兩的散去。

  而李言卻被李世民和長孫無垢簇擁著,回到了後宮承慶殿,隨之而來的,還有安康、海棠和阿史那雲。

  像房玄齡、長孫無忌和侯君集這樣的親近臣子們都沒有來湊趣,把這骨肉重逢的一刻留給了這一家人。

  這其中,阿史那雲最為感慨,雖然他也是李世民的兒媳,卻因為是突厥人而被隱隱排斥在李氏家族之外,李世民每次招見,雖然態度親切,也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自己何曾被當做一家人,參與過這天下最尊貴的家族聚會。

  而剛剛散朝後,李言親手拉著阿史那雲回到後宮,僅這一個舉動,就讓阿史那雲心中對李言所有的埋怨都消失了。

  此時的承慶殿內書房中,眾人圍攏著李言,李世民更是急切的詢問著:「乾兒,你知不知道,這些年,父皇做的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當初為了對會頡利,讓伱出使突厥。」

  「十六年了,朕和你母后,還有安康、海棠、阿雲他們,都以為你遭遇不幸了。你快說說,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些年,你都去了哪裡,為什麼我們派出這麼多人,都找不到你的蹤跡?」

  李世民不著痕跡的把阿史那雲納入了家人的行列,同時歉意的看了阿史那雲一眼,心中也有些忐忑。當年太子一出事,李世民有些遷怒突利,連帶著對阿史那雲的態度也不太好。

  現在兒子回來了,若讓他知道,自己沒有照顧好他的家人,恐怕心裡會埋怨自己這個父皇吧?

  李言看著長孫皇后、安康、海棠、還有阿史那雲一臉的關切,心中也是十分激動。在外漂泊十六載,雖然成家了,也立業了,可歸根結底,在大唐的長安城,這裡才是自己的根。

  這裡有這個世上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回到這裡,心才真正安定下來,

  李言這麼多年未歸,知道無論如何要給他們一個交待,於是就把之前對侯君集的說辭潤色了一遍,再次搬了出來:「父皇、母后,當年我跟在夷男軍中。」

  「父皇定襄大勝,頡利潰逃往漠北。」

  「薛延陀聯合葜必部對頡利潰兵不斷追殺,那段時間,十幾萬人在草原上殺的天混地暗,日月無光,幾乎是一日九戰,戰線從黃河陰山一線一直拉到漠北。」

  「唐軍跟不上,而夷男誓要將頡利斬草除根,我也被裹挾著攪入亂軍之中。」

  「最後,在頡利一次慘烈的反擊戰中,三大勢力,幾十個部族的十多萬人混亂在一起,我也被衝散了,和夷男派來保護的人分開了。在一次騎兵衝擊中,我被打落馬下,暈了過去。」

  聽到這裡,長孫無垢和海棠一陣後怕,仿佛這悲慘的一幕就發生在昨日,心疼的看著李言。

  「後來,我再度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半夜時分了。」

  李言將自己代中其中,神情也跟著變幻,心有餘悸的說道:「我從死人堆中爬起來,發現四周到處都是屍體,有人的,有馬的,還有一些狼群和鷹隼在啃食腐肉。」

  「當時天氣寒冷,兒臣饑寒交迫,又要躲避野獸,我堅持著從死屍身上扒下衣服,裹在身上,又生吃馬肉喝馬血,總算渡過了一夜。」

  「但最遭糕的並不惡劣的環境,而是我在亂戰中受了傷,腦袋受到重擊,患了失魂症,失去了記憶,完全不記得自己是誰,又怎麼會出現在草原上?」

  失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藉口,李言毫不猶豫的又用上了此計,解釋不通的地方,都可以用失憶來推辭。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