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各有盤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68章 各有盤算

  「李從文教子不嚴,這事做的太過,若不嚴懲,只怕寒了將士們的心吶!」

  谷大壽剛剛參拜完畢,萬隆帝便言簡意賅道。

  哪怕是昏君,也不會放過號令天下的機會,更何況萬隆帝有明君之志?

  尤其,張雲逸那一句土地所有權悉數收歸朝廷,更是深深打動了他。

  谷大壽垂下的眼中,閃過一抹驚疑,試探道:「皇上的意思是?」

  「雖說有長安節度使雲光的奏摺,可為免偏聽偏信,朕打算讓三司會審!」

  「皇上英明,老臣這就去辦!」

  「慢著!」

  萬隆帝叫住道:「此次三司會審,以正國法,卻也不能動搖了社稷,一旦李從文徇私枉法罪名成立,這兵部尚書一職,還得早些安排。」

  此前,皇帝並非單純的因為顧念舊情,才縱容李從文。

  更多的,還是考慮到兵部尚書的這個位置,不宜輕動。

  李從文縱然有錯,可畢竟是從潛邸一路跟隨的。

  萬隆帝雖然登上了皇位,可軍方這一塊,卻只有他和慶國公兩個抓手。

  勛貴們大多與寧王關係更近。

  兵部尚書,雖不掌握實際兵權,可對於將領的升調,話語權不小,另外後勤補給,軍械分配,也可以稍加制衡。

  一旦這個位置空缺出來,不能安排合適的人選,導致大權旁落,後患無窮。

  谷大壽思忖片刻,小心翼翼道:「周侍郎倒是個合適的人選,陛下您看?」

  萬隆帝搖了搖頭,沉聲道:「此次刑部也有失察之嫌,朕打算讓他去刑部。」

  「這……」

  原本,周顯祖做為皇帝的半個小舅子,又是潛邸舊人,皇帝一直有意讓他熬一熬資歷,再抬他升任吏部天官。

  而今,卻不咸不淡的安排他去刑部,谷大壽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即便以谷大壽的城府,也沒能隱藏好臉上的詫異。

  「鍾尚書年邁,離致仕也沒幾年光景了,顯祖在吏部熬了這麼久,一旦去了刑部,豈非前功盡棄?」

  「鍾尚書是父皇老臣,免得父皇多想,讓他再熬幾年吧!」

  萬隆帝避重就輕道:「這件事,也算給朕提了個醒,五品守備,尚且投告無門,民間百姓豈非尤甚?此案過後,朕打算改革三法司,以免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顯祖去那裡主持,朕也能放心些個!」

  谷大壽雖然是潛邸的舊臣,也是萬隆帝最為依仗之人。

  可他所圖甚大,稍有不慎,便會動搖社稷,天下大亂。

  所以,即便是谷大壽,也不能完全相信,更不會解釋前因後果。

  說明白一點,萬隆帝就好像三體裡的面壁人,真實目的只會隱藏心底,不會向下面人解釋。

  當然,他的想法,源於與張雲逸的一番對話。

  可張雲逸做為獻策之人,一旦消息泄露,也必然萬劫不復,在這一點上,君臣可以互相信任,也不會將其視為破壁人。

  因為刑部要擴充權柄,在地方上承擔五城兵馬司的職責,相較於吏部來說,這方面,則更讓萬隆帝在意。

  聽聞還要改革三法司,谷大壽恍然大悟的同時,心下也更為驚訝。

  報紙雖是張雲逸主導,他卻也參與其中,上面刊登李衙內的案情,自然不可能瞞得過他。

  所以,二月的報紙剛剛刊行,他便格外留意皇帝的反應。

  宮裡的事情,雖然不好探尋,可張雲逸做為始作俑者,自然首當其衝。

  正因如此,張雲逸進宮第一時間,他便得到了消息。

  原以為,皇帝必然要訓斥一番,沒成想,等來的卻不止是對李從文的嚴辦,還有三法司的改革。

  連忙收起了對張雲逸急躁的一絲輕視,臉色肅穆道:「周侍郎若是不便過去,臣倒是還有另一個人選。」

  萬隆帝正在這裡犯愁,連忙催促道:「快說!」

  「賈化雖升任吏部侍郎不久,可去年才督辦了江南甄家一案,有了這樁功勞,另外兵部比不得吏部,便是升任尚書,也還算合適。」


  萬隆帝面無表情,看向谷大壽,看似無意道:「朕記得,他是張愛卿連襟吧?」

  「回陛下,確有其事!」

  說到這,谷大壽話鋒一轉道:「可據老臣所知,賈化夫人只是張雲逸妾室家裡認的養女,雖是連襟,倒也言過其實。」

  他與萬隆帝四目相對,一臉坦然道:「況且,陛下應當記得,派他南下之時,他並未在第一時間定案,而是按兵不動,上書請旨……」

  聽了這話,萬隆帝深吸一口氣,一個後仰靠在了龍椅之上。

  做為皇帝,朝堂上若是一團和氣,他容易被群臣架空。

  更不願看到士林泰斗的谷大壽,跟仙學牛耳的張雲逸走的太近。

  只是,雙方的接觸和生意往來,在他登基前便已經開始了。

  雖然從曲苑雜壇的生意上,看出谷大壽順從聖意,有意疏遠,可提議賈雨村,卻難免激起了他的疑心。

  不過,谷大壽接下來的這番話,倒是提醒了他。

  忠誠不絕對,等於絕對不忠誠。

  當初,正因為賈雨村上奏的舉動,讓他心生不快,才口惠而實不至,只口頭上勉勵了幾句,並未有過實質的封賞。

  這會子,卻又另當別論。

  如果賈雨村對張雲逸,真的像表現出來的一般親近,有了太上皇儘快結案的聖命,掌握甄家的情況以後,自然是第一時間定罪,而不是按兵不動。

  可他卻是先上報,等到太上皇派遣陸炳南下,才配合把案子坐實。

  如果甄家最後並未定案,皇帝或許還會懷疑,賈雨村是寧王一系有什麼勾連,可他將證據保存完好。

  其中的做法,就值得深究了。

  谷大壽見萬隆帝這個態度,忙又乘熱打鐵道:「臣與他有過接觸,依臣看來,他雖然為人圓滑,可畢竟科舉出身,久讀聖賢之書,知道孰輕孰重!」

  谷大壽說的雖是實情,卻也有自己的盤算。

  張雲逸與李從文的齟齬,他十分清楚。

  只是,沒想到張雲逸下手這般快、狠、准,更沒想到皇帝居然見了一面,就大動干戈。

  他深知皇帝有意要抬自己與張雲逸打擂台,皇命難違,避無可避。

  可他畢竟比不得張雲逸年輕,而張雲逸又是睚眥必報。

  不過是在公務上使了些絆子,便下如此狠手。

  自己在的時候,皇帝需要平衡,還不必擔心家裡,可萬一把梁子結深了,自己又不在了,家裡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哪裡能夠應付的過來?

  出於這種目的,他才極力舉薦賈雨村,試圖通過這件事,暗示張雲逸,身不有已,以免梁子結深了,無法回頭。

  萬隆帝深吸一口氣道:「既然閣老都這般說了,他又是張愛卿連襟,應當沒什麼問題,只是茲事體大,反正三法司會審也需要些時日,閣老再與他接觸接觸。」

  谷大壽連忙領命道:「老臣遵旨!」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