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發展的重要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08章 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北方建設銀行的設立,以及朱載坖對一些技術專利的鬆綁,不管是北方的大戶,還是南方世家豪紳,他們都紛紛展出了他們慈善積德的溫良作風。

  將各自家中糧倉多餘的存糧低價的賣給了朝廷,然後再有海瑞等欽差監管,又把這些救命的糧食以更低的價格或其他的方式,分給了那些受災的北方百姓。

  讓他們得以在災年之後,可以有喘息之機,順利渡過艱難時刻。

  當然朱載坖把這些專利就這麼放出去,也不是全為了妥協才想到的辦法。

  就以水泥的專利為例子。

  西山石灰場的水泥產量雖然也算說得過去,但僅僅只夠京師特區的工程所需。

  想要再多水泥,朱載坖就得讓西山石灰場繼續擴大生產規模。

  可是這東西又不能盲目擴大,因為一旦大過頭了,等京師特區這邊的需求量那麼旺盛的時候,豈就是大明版的產業過剩?

  雖然也可以把這些多餘水泥拉到外地販賣,可是以大明朝時期的運輸能力和運輸成本,人家永遠用小米粥摻石灰粉做出同樣效果的建築材料,也不會用這麼高價弄來的水泥。

  所以,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也為了大明各地日益旺盛的水泥需求,朱載坖覺得趁著這個機會把水泥的專利放出去,讓這些大戶們開開心心的進行一場市場化的生產和競爭,說不定也能促進相關產業的升級。

  而且,北方的重建也需要很多的建築材料,如果他們能夠抓住機會,在北方地區搞起來生產,把水泥和石灰都準備充分。

  那麼北方的建設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而且,如此一來還能節約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對大明生態環境的破壞。

  要知道古代的糧食產量是很感人的,畝產一般都在百十斤左右,只有極好的良田才有可能達到三百斤以上的高產。

  所以,很多老百姓為了充飢,也就發明很多後世之人覺得新奇無比的地方小吃。

  但其實這些小吃誕生,都是一部部充滿了苦難和掙扎的血淚史。

  只是後人不知其中艱辛,還以為古人非常聰明能發現這麼多稀奇古怪的美食。

  但只要看過了紅樓夢的人都會知道,美食也是階級之分的。

  榮國府的貴小姐們可以悠閒自在的用某年某月的雪花融成水,來煮某時某刻採摘的,不知道經過多少繁瑣工藝的製作而出的花瓣香茶。

  她們日子是那麼的悠閒自在,愜意自然,好似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天堂一般。

  可是那些吃不飽的人呢?

  他們能發明的美食,要麼是用某種植物難吃的根莖和樹皮,經過一層層不知道什麼經歷苦難才想出的法子做出的粉或面。要麼就是用某種泥土鳥糞來製作出可以充飢的食物。

  這兩相一比之下,誰是閒極無聊,誰是為了生存,都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古代的自然環境,除了一些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之外,大多數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是光禿禿一片。

  如果朱載坖能夠幫他們實現一定的溫飽,又能用一些比樹木還要堅固容得的材料,幫他們築屋搭房,那麼北方的自然環境應該也會有些許的恢復。    說不定,這也能提前拉開朱載坖徹底治理黃河的序章!

  要不然,北方的環境一直惡化,黃河的泥沙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

  那麼在黃河中下游的黃泛區百姓們,他們就將永無寧日,並要承受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的黃河決堤之險!

  因此放開一部分專利,對於朱載坖而言既是生意,也是一種治理。

  而且,水泥的生產要求也高,這些興沖沖賣了糧的大戶們,只要他們想搞水泥和石灰等建築材料的生產生意,他們就得再花巨資來買西山機械廠生產的各式蒸汽設備。

  這玩意的技術,也不怕泄露,更不怕他們模仿,朱載坖就擔心他們不願意投入精力去搞這一類的產業升級。

  如果他們其中有人能夠根據現在的蒸汽設備,搞出更有生產力的發明,那對於朱載坖而言也是賺了。

  因為以朱載坖的身份而言,他要賺可不僅僅只是銀子,而是整個大明的未來。

  所以,朱載坖也是很期待這些具有聰明才智的大戶們,在感受過機械力量之美後,能夠發揮出一些主觀能動性,搞出一些更加讓朱載坖出其不意的新發明。


  說不定他們這一折騰,也能間接的培養出一個大明版的瓦特,把朱載坖這半吊子的蒸汽機技術往前再推一步。

  到時候,有了新的技術,那麼現有的生產力不就又可以有一個新的提升嗎?

  可以說這就像是一個正向的發展循環,只要給他們指明了方向,畫好了趨勢,剩下的交給時間就行了。

  所以在做完了這些規劃之後,朱載坖又把目光放在了一個他一直關心的方向之上。

  那就是——東南!

  這幾年的東南倭患有愈演愈烈之勢,朝廷只知道這些倭寇要麼是海上來的,要麼就是一些膽大包天的海商在海上落草為寇,搞出來的亂子。

  但其實倭寇之亂的根源是因為現在的倭國正在經歷殘酷的戰國群戰,戰敗的倭國武士和浪人們,他們無法在倭國立足,所以就只能乘著小船到大明的海岸線打秋風,學起了草原韃靼那一套搶完就跑。

  所以再加上大明本身也不重視水師和海洋利益的傳統,這些倭寇來往於大海之上,如入無人之境,讓大明東南的海防問題很是令人頭疼。

  雖然為了消滅這些倭寇,朝廷也前後委派了不少的能臣幹吏過去,也放開了一些兵制上的限制,允許一些有能力的武官招募一些青壯為兵。

  可是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根本就沒法子從根子上把倭寇之亂給杜絕了。

  因此現在的東南倭患,除了讓人牙疼上火之外,更多就是讓人感覺有力使不出來,沒法子對這些倭寇造成實質性的打擊和創傷。

  所以在這個時候,朱載坖決定發揮一下自己監國的作用,準備推薦點能人過去,先把場面穩定住,然後再圖其他的治理。

  ————————

  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