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問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63章 問話

  吳惟英回來後沒兩日,朱慎錐就召他入宮覲見。

  在文華殿,吳惟英第一次見到朱慎錐,表現的畢恭畢敬,還行大禮參拜。

  雖對吳惟英這人沒什麼好感,可說起來也沒多少惡感,而且話說回來,朱慎錐之所以能這麼順利打進京師還多虧了這個草包,如果不是吳惟英領著京營主動出征,又根本不會帶兵打仗,導致三萬京營精銳被一舉而破的話,朱慎錐哪有這麼簡單拿下京師的。

  畢竟京師擁有八十萬軍民,其中光京營就好幾萬人,這些人假如擺在城頭死守,就算朱慎錐的軍隊能打也是很難。可恰恰因為吳惟英的緣故導致京營精銳全丟在了城外,主力覆滅後,整個京師惶恐不安,京營上下更是朝不保夕,這才很順利地裡應外合,奪了城門攻進京師。

  從這點來講,吳惟英還是有「功」的,而且吳惟英這個恭順侯是勛貴中的代表人物,地位不低,這樣一個人投靠過來並沒壞處。

  所以對吳惟英,朱慎錐並沒有為難於他,反而好言安撫了幾句,這讓吳惟英極為高興,不僅當著朱慎錐的面表明了他支持朝廷的態度,還主動提出要幫朝廷做事的想法。

  吳惟英之前是京營提督,勛貴有實職者其實並不多,而能領京營提督這樣的實職更是佼佼者。回到京師,吳惟英也沒太大的想法,畢竟他戰敗而歸又投了朱慎錐,繼續當京營提督是絕對不可能的,雖說現在朱慎錐已任監國,可京營在城外的一敗讓其上下對吳惟英心中怨恨,如果不是吳惟英志大才疏,又如此輕敵的話,怎麼可能三萬大軍一夜間就灰飛煙滅呢?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說的就是吳惟英這樣的人。哪怕現在京營已重組,朝廷也掌控在朱慎錐的手裡,可京營上下對吳惟英恨之入骨者可不在少數。如果吳惟英當時戰死也就罷了,可偏偏這傢伙毫髮無損地跑回來了,這讓京營軍士們如何看呢?

  吳惟英不會打仗,不代表他不懂其他,勛貴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卻不是傻子。

  吳惟英這樣的敗軍之將不僅京營中恨他的人不少,就連全天下希望他去死的人更多。所有人覺得要不是他的兵敗導致京師落到朱慎錐手裡,崇禎皇帝怎麼可能因病養退朱慎錐監國呢?想明白的他心裡清楚,唯一出頭的可能就是改換門庭投靠朱慎錐,為朱慎錐好好做事,京營提督他是肯定不想了,現在只希望弄個差事在身,要不然他這個勛貴中的領頭人就成了個邊緣化的空頭勛貴,沒有任何差事,萬一哪天稀里糊塗地死了都有可能。

  「你是個聰明人。」聽完吳惟英的表態,朱慎錐微微點頭。

  「臣愚鈍,但臣的忠心卻日月可鑑,如今王爺監國,臣自當忠於王爺,忠於我大明……。」吳惟英伏在朱慎錐叩首道,言辭鑿鑿情真意切。

  「起來吧,地上涼。」朱慎錐抬手道,這個傢伙臉皮夠厚,身子也能低得下來,雖是草包,卻也不傻。

  大明可不是我大清,君臣之間的禮儀很少有見了皇帝就磕頭的,別說吳惟英這樣的世代老牌勛貴了,哪怕就是普通文官見了皇帝通常也就是依禮行禮罷了。可偏偏這個吳惟英見了朱慎錐後不僅磕了好幾個頭,還做出一副搖尾求食的態度,這讓朱慎錐不由得對此人有了幾分興趣。

  如果是以前的吳惟英,或許還有幾分風骨,可現在的吳惟英在經歷之前慘敗後又當了一個多月的乞丐,尤其是後者當乞丐的時候,為了討一口吃的這位堂堂恭順侯不知道對多少人低過頭,要不然怎麼可能活下來?

  現在的吳惟英清楚的知道一個道理,人要活下去區區臉面根本算不了什麼,自己的名氣已經臭大街了,如果這時候他再不抓住朱慎錐這根稻草,那麼延續八代的恭順侯府就會在他手中結束,而他也必然落得一個悽慘下場。

  「京營你是不能再去了。」朱慎錐淡淡說道,雖早就有這個預料,可當朱慎錐說出這番話時,吳惟英心中依舊很是失落,堂堂勛貴的領頭者,曾經的京營提督,最終卻連京營的普通差事也保不住。

  「王爺說的是,臣不善領兵,提督京營本就不妥……。」

  京營現在其實已名存實亡,自朱慎錐入京後就開始著手拆分京營,先是組建了順義軍,隨後對剩餘的京營進一步進行整編,哪怕吳惟英沒有之前的事也絕對不可能再掌京營。

  借著這一次機會,京營大幅度調整,不僅一口氣就解決了京營名冊和實際兵員的空餉問題,還通過調整京營用順義軍的名義重建新的京師軍隊體系。    這點是崇禎皇帝一直想做卻未能做到的,早在很久前崇禎皇帝就知道京營的問題所在,可偏偏多次想解決卻解決不了。畢竟京營是勛貴的大本營,而且京營糜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尤其是空餉問題更是重中之重,牽一髮而動全身,動了這些,那些靠著京營的勛貴們不跳出來反對才怪呢。


  何況這其中還有文官的事在,雖然京營算是皇室唯一保留的直屬部隊,由勛貴擔任主將。可在土木堡之變後,兵部尚書于謙臨危受命,文官的手就伸到了京營之中,五軍都督府從此名存實亡,兵部的權利大增,京營內部除去勛貴掌兵外,文官同樣有一定影響。

  面對雙重的問題,崇禎皇帝想解決京營的弊端談何容易?可這一次借著拿下京師,尤其是一戰滅掉三萬京營主力的機會,朱慎錐順勢就處置了京營的問題。雖然現在只是解決了一大部分,京營的名頭暫時保留,可從根本來說,最難的一步已完成了。

  現在京營中依舊有著不少勛貴為將,下面的基層軍官包括普通士兵中還保持著原本的樣子,可在根本問題解決後,京營的指揮權已徹底被朱慎錐掌握,那些先後主動投靠或者兵敗被俘後投靠朱慎錐的勛貴們未來在京營中的權利會逐步轉移到朱慎錐的手裡,從而徹底掌控這支軍事力量。

  「聽說,你和駙馬都尉鞏永固的關係不錯?」朱慎錐問道。

  吳惟英先是一愣,接著就回道:「回王爺,鞏永固此人崇好文雅,喜歡藏古書彝器,臣由此同他交好,算是好友。」

  鞏永固是樂安公主之夫,也就是之前李康妃,現在的李太后的女婿。

  溫體仁主動提出讓朱慎錐扶持李太后上位,這個法子得到了朱慎錐的贊同,很快朱慎錐就和李太后見了面,雙方一拍即合各得所需,就此李太后進太后位,而朱慎錐也在李太后的支持下進一步確定了他監國的合法性。

  而且現在李太后主內宮,省卻了朱慎錐不少麻煩。畢竟李太后在後宮多年,由於移宮案後吃了十幾年的苦頭,心中一直耿耿於懷。對於後宮諸人,李太后早就積了一肚子的怨氣了,現在鹹魚翻身自然不會給他們好臉色,再加上朱慎錐的支持,對於後宮有著相當了解的李太后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短短半個多月,就掌控住了後宮,更把那些太監和宮人收拾的服服帖帖。

  現在後宮由李太后坐鎮,那些魑魅魍魎暫時露不了頭,占據皇宮後,朱慎錐把後宮所有宮人包括太監全看管了起來,之後因重組司禮監放了幾個,但大部分依舊嚴管。

  可畢竟後宮的宮人、太監實在太多,後世康麻子說大明崇禎朝有宮女九千,太監十萬,這固然是胡說八道,皇宮雖大,也絕對不可能放下這麼多人,而且崇禎這個人對自己都摳的很,身上的龍袍都要老婆修修補補著穿,周皇后還在後宮紡紗賺零花錢,養這麼多宮女太監,怎麼可能。

  哪怕加上各地的鎮守太監和外派太監,也遠達不到這個數字。控制皇宮後,朱慎錐讓人統計過數字,整個皇宮的宮女只不過兩千三百多人,至於太監略多些,也不過三千多人而已,加起來連六千都不到。

  這些人中忠心崇禎的有多少?對朱慎錐懷恨在心的又有多少?或者還存在其他各種心思的還有多少?根本很難查實。就算朱慎錐啟用的杜勛、韓贊周、方正化、李國輔這些人中,是否真真正正投靠朱慎錐也不能確定呢,更不用說他們手下的徒子徒孫了。

  朱慎錐總不能這些人全殺了吧?或者趕出皇宮去?就算是這樣,有些事也是避免不了的。整個皇宮如此之大,沒這些宮人太監是不可能的,而且就算全部換掉,新進的人難道就可靠了?

  所以讓李太后掌管後宮,能省卻不少麻煩,至少李太后在後宮就算有異心的人也翻不了天。至於朱慎錐自己,根本不用這些宮人和太監,直到現在他在宮中的安全包括日常都是由帶來的蒙古人負責。

  這些蒙古人雖伺候人只是馬馬虎虎,而且笨手笨腳不怎麼懂規矩,許多就連漢話都聽不明白更不會說,可這對朱慎錐來說算是事麼?朱慎錐從普通宗室起兵靖難入主京師,本就不是一個講規矩的人,他要的是身邊的絕對安全,相比其他人,這些從騰格爾部帶來的蒙古人才真正可信。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