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文治武功,不容置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章 文治武功,不容置喙!

  朱元璋端坐著,將夏之白三字死死的按著,等將這份『反文』徹底的看完,臉色已變得出奇的難看。

  他陰冷的看了眼毛驤,擺手道:「你先下去。」

  毛驤連忙道:「臣告退。」

  等毛驤走出大殿,朱元璋將這份試卷猛地拍在了桌上,徹底壓抑不住心中怒火。

  「咱在天下這些士人眼中,就是這麼一個樣子?只是一個會打仗的農夫,一個不會治國的粗人?」

  「標兒,你來給咱說說。」

  「咱不會治國嗎?」

  朱元璋雙眼瞪大如銅鈴,帶著迫人的氣勢,就這麼虎視著朱標,給人極強的壓迫感。

  朱標悶哼一聲,臉色一白。

  他拱手道:「回父皇,兒臣不敢評價父皇,但在兒臣眼中,父皇之英明神武,遠超漢文唐文。」

  「父皇自領兵起,就十分注重百姓疾苦,每打下一地,便會立即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恢復生計。」

  「為了平衡地方不平,消弭南北差距,更是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也多次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加強北方的生產生活。」

  「立國以來,更是效仿過往朝代做法,徙富民,抑豪強,還多次下令解放奴婢,減免賦稅,嚴懲貪官。」

  「此等功業,天地可鑑,根本就不是這些文人能夠抹黑辱罵的。」

  「公道自在人心,若是父皇當真如這人說的那般不堪不濟,又豈會十五載而立國?讓天下越發康定?」

  「立國之初,或許是有很多人對大明心有疑慮,不肯仕我朝,但經過父皇十八年的治理,這次科舉前來參考的舉人足有兩萬之多。」

  「此等文治盛世,天下過往可曾有之?!」

  「大明立國以來,便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這可是華夏丟失了足足四百多年的故土。」

  「三征北元,徹底打滅了蒙古人的南下的氣焰,還陸續平定西部,取雲南,降服大理,開疆擴土,大顯國威,如今萬邦來朝,天下咸服。」

  「此等武功豈容置喙?」

  「此人對父皇所做之功業,一知半解,就在這狺狺犬吠,還敢這麼狂悖的辱罵父皇。」

  「作為兒子,我必殺之!」

  朱標的眼裡浮現出凌厲的殺意,表現出來的態度也異常堅決。

  朱元璋並沒開口,只是冷冷的盯著朱標,仿佛要從朱標這驚恐不安的臉上,看出一些什麼東西。

  良久。

  朱元璋重新坐了下來,再度將這份試卷看了起來,朱標垂著首,一聲不發。

  「嗐。」

  朱元璋嘆氣一聲,語氣中充滿了失望跟沉鬱,道:「標兒,你是咱兒子,伱剛出生時,咱就一直看著,你有什麼心思,咱知道的一清二楚。」

  「跟咱就別耍這些小心思了。」

  「咱不喜歡。」

  「咱更希望你大大方方的,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

  「兒臣沒有。」朱標臉上露出一抹驚慌,也是當即跪伏在地。

  朱元璋冷哼一聲,眼中更浮現一抹怒火,只是看到朱標顫巍巍模樣,也是生出了一抹心疼。

  他從座位上坐起,走到陛下,將朱標給扶了起來,整理了一下朱標的衣衫,背著手道:「咱是父子。」

  朱元璋盯著朱標,猶豫了一下,還是換了一下說辭道:「這份反文你也看了,咱就問你。」

  「如果咱就是這樣呢?!」

  朱標臉色大變,直接垂著頭,驚慌道:「父皇……」

  朱元璋背著手,轉過身,沒有再看朱標,而是看向大殿外,冷冷道:「你是咱兒子,你那些小心思,咱都不用想,就知道你打的什麼主意。」

  「你既然敢有這個心思,為什麼就不肯把真實想法說出來呢?咱難道還會害你不成?」

  「既然你不說,那咱就自己說,這人說的沒錯,咱就是這麼做的,咱自起兵之日起,就明白一個道理。」

  「天下外人都靠不住。」

  「能靠得住的只有咱自家人。」

  「如果真到咱大明危亡的時候,你覺得這些臣子會給咱大明賣命,誰當這個皇帝不是當。」


  「都是當臣,在哪裡不是當?」

  「但咱家不一樣,咱家是皇室,咱可沒有草原可以跑,到時出了事,能救咱自己的,只有咱朱家人。」

  「因為朱家人是一根藤上的,休戚相關,這比什麼大臣都靠得住。」

  「咱不覺得這麼做有錯。」

  朱元璋目光睥睨,帶著強烈的不容置疑,他起兵起來,歷經了這麼多事,很多時候都是靠著自己的義子義侄挺過來的。

  當年窮困潦倒時,也是家裡親戚接濟的,加之當年他禮賢下士,卻被那些士人各種輕賤、嘲諷。

  也是讓他對外人徹底信不過。

  朱標臉色變了又變,他又如何不知父皇的心思?

  這些年父皇一直在有意收兵,讓自己那些弟弟掌邊軍,讓那些義子掌禁軍,讓朝中武將成為擺設。

  但父皇畢竟是一國之主。

  非只是一家之主。

  這麼做無疑會進一步加大父皇跟朝臣之間的猜忌,長此以往,君不信臣,臣不信君,這豈能治得好國?

  朱標抬起頭。

  他並不敢只直視朱元璋的眼睛,只是咬牙道:「既然父皇想讓兒臣說自己的真實想法。」

  「兒臣今日就大膽一次。」

  「身為兒子,這人行事如此狂悖,理應誅殺,以儆效尤,可作為大明儲君,陛下之子,兒臣卻不得不考慮更多。」

  「若是此人真有大才,兒臣……必重用此人!」

  「正所謂忠言逆耳。」

  「此人未接近朝堂,卻能從一些微末事端,看出這麼多東西,足以證明此人是有才識的。」

  「而且兒臣也認為,父皇在朝政方面,對農業偏重太多了,而且父皇行事太過強勢跟專橫了。」

  「父皇當年曾說過,大明不能只有半壁江山,但又為何只注重兵農,而對其他相關各種壓制。」

  「兒臣知道。」

  「眼下北元尚存,對我大明的威脅依舊存在,天下也多有反明復元,亦或者為陳友諒、張士誠招魂的,大明不能掉以輕心。」

  「我朝當年都能正面擊潰他們,如今我大明國力更盛,難道還要因此而自縛手腳?」

  「兒臣認為此舉不對。」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