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五年生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22章 五年生聚

  蘇澤進駐平城,想到當年他隨李崇護送壽陽公主和親的時候,自己不過是禁軍一校尉。

  如今已經是擁有關西之地,可以爭龍天下的一方諸侯了。

  登上平城的城牆,蘇澤指著遠處說道:

  「當年我隨著李驃騎護送壽陽公主和親,就是在平城外擊潰的柔然伏兵。」

  站在蘇澤身後的柔然人郁久閭婆羅門略有些尷尬,不過他很快釋然,被天可汗擊敗不是正常的事情嗎?

  獨孤信和韋孝寬站在蘇澤身後,也在打量著這座大魏舊都。

  比起才遷都二十多年就已經繁華無比的超級城市洛陽,平城在北魏的幾代皇帝手裡幾乎沒有太大的軍事擴建,依然是一座軍事要塞樣式的城市。

  這也體現了北魏起家初期皇帝的實用主義作風。

  「奉六世之餘烈,只可惜子孫不爭氣啊。」

  蘇澤感慨道,獨孤信和韋孝寬都明白蘇澤的意思。

  之所以北魏拓跋氏能夠在十六國這個養蠱場脫穎而出,一統北方,還真是靠著連續幾代的高素質皇帝,最終才在孝文帝時期達到鼎盛。

  可這才二十多年的時光,江山就被子孫敗壞乾淨,蘇澤這句話除了感慨之外,也是在告誡自己,自古都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回去以後一定要加強對兒子的教育。

  只可能永樂城中的蘇賢,並不知道因為自己老爹的一個念頭,又憑空多了好幾門的課程。

  等從城牆上下來,將這些草原使者都送走後,獨孤信對蘇澤說道:

  「郡公,接下來是雁門關了。」

  蘇澤微微點頭,攻下恆州,蘇澤的勢力就正式和爾朱榮的勢力接壤了。

  雁門關,是趙武靈王為了防禦北方的胡人,在趙長城中建立的險關。

  雁門關建成之後,李牧鎮守雁門,保護了北方十年的安寧。

  雁門,也是漢代北上攻打匈奴的重要通道,衛青、霍去病、李廣都曾經駐守過雁門。

  雁門可以說是山西的門戶,很多時代也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侵略者的最後屏障。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北宋大將楊業就是在此地,以四千宋兵擋住了遼國十萬大軍。

  和鮮于阿胡的十萬雜牌軍不同,守衛雁門關的是爾朱兆,合計有步兵三千,還有爾朱榮親自訓練的騎兵一千人。

  當時爾朱榮領兵南下進洛陽,都沒有動用爾朱兆在雁門的兵馬,這都說明爾朱榮對於雁門關的重視。

  蘇澤當然覬覦雁門關,但是雁門關也有是真的難打。

  歷史上,北周也曾經派遣楊忠,以一萬人會盟草原,南下攻打雁門關。

  就算是楊忠的勇猛知兵,依然在雁門關中遭遇慘敗,隨同他一起南下的草原扈從軍損失慘重,楊忠也是靠著一口氣將軍隊帶回了長安。

  攻打恆州,是為了能在和爾朱榮相爭的時候拿到主動權。

  可如果沒有雁門關,光有恆州,那就是蘇澤被動挨打的狀態,爾朱家的騎兵,隨時可以從雁門關出塞,攻打恆州。

  得到雁門關,蘇澤進可以進攻爾朱榮的肆州并州,滋擾他的北方邊境。

  退則可以守衛雁門,然後向東攻略幽州盧州。

  而現在,就是奪取雁門關的最好時機。

  爾朱榮正在籌備和葛榮的大戰,如果歷史不發生偏轉,爾朱榮會在此戰中七千破二十萬,擊潰葛榮得到河北之地。

  以蘇澤目前的情報判斷,就是爾朱榮不能一戰擊敗葛榮,葛榮也絕對不是爾朱榮的對手,只不過時間會更長一點。

  所以在爾朱榮全力對付葛榮的時候,就沒辦法支援雁門關的爾朱兆,如果現在還打不下來,那以後就更別想了。

  獨孤信看向蘇澤說道:

  「郡公,臣推薦一個人,說不定他能攻下雁門。」

  「誰?」

  「慕容紹宗。」

  蘇澤恍然,慕容紹宗的部族就在雁門關附近,他對於此地的地形最為了解,也和當地的部族關係密切。

  蘇澤立刻說道:

  「調慕容紹宗來平城!」


  等到獨孤信獻策完畢,韋孝寬又走了進來,他對著蘇澤說道:

  「郡公,鮮于阿胡的叛軍最終收編了三千人,這是兵冊。」

  「剩餘的人呢?」

  「按照郡公的吩咐,剩餘的都去五原軍屯。」

  蘇澤點點頭。

  鮮于阿胡的流民軍雖然號稱十萬大軍,但事後清點統計,大概也就是五萬人。

  這其中被蘇澤打死打殘了一批,又逃跑了一批,再被收編了一批,最後剩下的差不多是兩萬人,如果算上家庭也就是兩萬戶,五萬人左右。

  之所以不留在恆州軍團,蘇澤也是怕他們再生亂,從而影響自己的戰略。

  最終蘇澤還是決定將這兩萬戶送到五原城,交給獨孤信這個五原郡守安排他們軍屯。

  蘇澤又交代獨孤信說道:

  「鮮于阿胡這幫六鎮遺民是屢次叛亂了,雖然首惡已經誅殺,軍中的種子也已經挑選出來,但是依然要小心安置,處置一定要公平,千萬不要鬧出事端來。」

  「你要向他們說清楚,五原並非軍鎮,軍團是他們加入鮮于阿胡亂軍的懲罰,為期三年,三年後按丁授田,也可以酌情遷往其他州郡。」

  蘇澤有些恍惚,兜兜轉轉一圈,自己又用上了類似軍鎮的制度,唯一能做的就是約定軍屯的期限,給這些流民希望,不要再鬧起來。

  只能說軍鎮制度並非是完全的惡法,至少在北魏設立軍鎮之初的時候,這套制度是起到正面作用的。

  只不過北魏在軍鎮制度已經明顯不合時宜後,依然抱著六鎮不放,最後鬧成了現在這幅樣子。

  說完了懲罰,接下來就是獎勵有功將士了。

  這一點蘇澤就十分的大方,因為他是真的有錢!

  蘇澤向韋孝寬說道:

  「賞賜的絹帛運到了嗎?」

  韋孝寬說道:

  「郡公府早就已經備下了賞賜,不日就能運抵平城。」

  韋孝寬也感覺到榮耀,之所以郡公府能夠拿出這麼多的絹帛,還是均田令的功勞,而韋孝寬是親自主持過均田的,深入基層建立過很多折衝府的。

  農業生產這個東西,前期的投入很大,周期很長。

  一般的荒地開墾是很需要時間的。

  其實時間都都不是最大的困難,困難的是長期穩定的人力投入。

  就拿開荒為例,不是將土地圍住就是開墾完畢的,農夫需要將土地翻開,這樣土地才不會板結。

  需要將土地中的大石塊挑出去,需要將結成塊的土塊打碎。

  至於堆肥、修建水利設施、除草,這些都是後期的投入了。

  這些還只是農田,如果是桑田的投入更大,還需要購買桑苗,在農家建立繭房,製作養蠶的竹扁和架子,打造繅絲和紡紗的機器。

  這種投入往往是數年計的,不是說一道《均田令》下去,百姓家裡就有了良田,就能立刻繳上賦稅的。

  甚至在剛剛授田的期間,百姓是沒有糧食和絹帛交稅的,還需要給予稅收的減免和財政的支持。

  這都是需要長期穩定的投入,才能最終產生效益的。

  和被叛軍屠戮不嚴重的關中比,其他地區就比較慘了。

  戰亂一起,男丁都會被抽到戰場上,女子也要承擔各種徭役。甚至在河北這種地方,不加入流民軍的就要被搶劫,人們為了吃飯都加入流民軍,大片的土地被荒置沒人耕種。

  糧食都沒有,更不要說技術含量更高的絲絹了。

  而絲絹,就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貨幣。

  到了唐末五代的時候,桀驁的藩鎮兵造反,求的賞賜也是絲絹。

  真正商品經濟發達,銅錢開始通行天下的,那已經是宋代的事情了。

  而白銀作為貨幣,那更是明萬曆以後的事情了。

  蘇澤入關中之後,一直在大力推廣種桑養蠶的技術。

  和陳留公主成婚後,她更是將自己的皇姊南陽公主培養的織戶都挖了過來,在永樂城專門教導永樂城婦人織錦,又帶動周圍推廣養蠶繅絲的產業。

  而雍州的長安地區,本身也是著名的絲絹產區,南陽公主的丈夫蕭寶夤雖然昏聵,但是這位公主卻非常得人心,她在長安保護絲絹業,推廣種植桑田,庇護織戶,在長安被織戶親切的稱呼為「織女娘娘」。

  蘇澤得到雍州後,也立刻將長安的養蠶紡織業保護了起來,這裡不僅僅能生產普通的素娟(沒有花紋的絲綢),還能生產華麗的織錦(有花紋的彩織)。

  以上這些就是普通百姓的小農經濟了,官府再通過田租收取糧食稅,通過租調收取絹帛作為人頭稅,將糧食和絹帛匯聚到蘇澤手裡。

  農業這種東西,一旦產生收益,只要統治者不瞎扎騰,民間就能迅速恢復元氣,滾雪球一樣產生巨大又穩定的收益。

  即使是蘇澤穿越前的世界,全球有名的大富豪們,依然會購入大量的土地作為資產,為的就是土地收益的穩定性。

  歷史上的盛世,有時候也就是建國初期的十幾二十年時間,甚至漢初那樣,只要官府不瞎搞,民間自己也能恢復元氣。

  蘇澤自從擔任護羌將軍入關西以來,在關西是五年生聚,最後才有了現在的結果。

  軍官和士兵們也都相信,蘇郡公是有能力兌現獎勵的,這種政治信譽就是所謂的威望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