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蝴蝶的翅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屋子裡。

  在得出成果後的第三分鐘。

  徐雲忽然感覺身子微微一震,眼中飛舞的各類算符驟然消失,整個人的意識重新回到了最開始的狀態。

  陳景潤思維卡...至此到期。

  「......」

  徐雲見狀再次看了眼自己的手掌,沉默了幾秒鐘,微微呼出一口複雜的氣息:

  「景潤先生,多謝了。」

  雖然徐雲在副本里與陳景潤的交集不多,但他對於這位華夏數學史上的巔峰天才依舊印象極深。

  在有數的幾次直接合作里,陳景潤都非常完美的完成了徐雲交給他的任務。

  並且與大於有點類似的是。

  陳景潤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同樣時不時會蹦出一些現有(副本時間)知識框架之外的想法。

  雖然大部分想法最後都被陳景潤自己給否決了,但也有少部分被證明存在著高度的可行性。

  換而言之。

  在陳景潤的心中,西方的某些概念並不是那麼『權威』。

  這在當時整體教育還處於落後階段的背景下顯得非常罕見,後來徐雲想了想,認為這應該和陳景潤大於二人都沒有留學背景有一定關係。

  沒有留學的經歷讓他們對於歐美的知識缺乏一定的認知,說實話,這在當時...注意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畢竟那時候西方一來還沒有開展認知戰進行遠程養殖,二來人家當時的知識體系確實要比咱們先進很多。

  不過陳景潤和大於卻把這種弊端轉換成了自己的優勢,硬生生靠著本土教育背景成為了一代人傑,並且敢於去挑戰西方知識體系中的某些『權威』,著實難能可貴。

  隨後徐雲小心的將這部分推導結果匯總收好,準備在答辯的時候給幾位大佬一個驚喜。

  話說回來。

  到時候薛其坤院士要是看到這個結果,應該會很驚訝吧?

  在收好推演結果之後,徐雲便揉了揉有些發澀的眼睛,去衛生間洗漱了一下,早早上床去睡覺了。

  雖然現在不過是晚上八點半,但足足一個小時的高負荷推導還是讓徐雲消耗了不少精力,基本上沾上枕頭沒幾分鐘就沉沉入了夢鄉。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

  徐雲一邊優化著答辯論文,另一邊則關注著MR建模的相關事宜,時間就在這種往返間一天天的消磨了過去。

  ......

  半個月後。

  國家博物館(註:之前安排的地點是工人體育場,但前兩天想到了一個更好的情節,所以地點改成了國家博物館)

  徐雲、翁同、盧瀟、顧群青等人在姜成谷的帶領下,走進了這座華夏最高的歷史文化藝術殿堂。

  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北洋政府籌建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開館後收藏了華夏現代考古發掘的早期成果,包括了1920年河北巨鹿宋城遺蹟及此後中州、晉省、陝省的出土物等等。

  1949年10月。

  國立歷史博物館更名為國立燕京歷史博物館,隸屬文化部管理。

  1958年,著名建築師張開濟主持設計的華夏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工,1959年8月落成竣工,成為了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築之一。

  到了2003年。

  華夏歷史博物館和華夏革命博物館正式合併組建成為華夏國家博物館,2011年3月,國家博物館的新館建成開放。

  新館的建築高度為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展廳48個,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也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徐博士,顧經理,你們看。」

  走入北12廳...也就是原復興之路展廳的入口通道後,顧群青便指著周圍的牆體解釋道:

  「如諸位所見,目前我們已經在通道周邊加上了不少文物相關的宣傳海豹,整座展館的整體氛圍都已經全部調動起來了。」

  「屆時這幾處位置上還會輪流滾動播出一些古文化的宣傳片,此外我們也和首都幾所大學的古風社團也取得了合作意向,到時候他們會在入場區域表演古風演奏或者國風COS之類的節目。」


  徐雲和顧群青幾人聞言,都滿意的點了點頭。

  國博場館由於收藏著大量珍貴文物的緣故,它的整個改裝以及協調過程都被交給了姜成谷負責,具體的設計圖紙也都是出自工程院之手,華盾生科方面只有顧群青在參與一些場地協調的工作。

  昨天下午三點半的時候,徐雲收到了姜成谷的消息,對方在電話中告知徐雲展廳已經大體上改裝完畢了,並且還邀請徐雲過來參觀參觀場館。

  於是徐雲立馬喊上了顧群青等人,在今天上午準時抵達了國博所在地。

  如今這外部一圈逛下來,徐雲確實感覺還算滿意。

  譬如姜成谷所指的通道,這是體驗遊客進入現場的主路徑。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條通道是一個場景轉換的中間站:

  通道外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都市,通道內則是《永樂大典》的展覽現場。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非常割裂的畫風,正常人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完成視角的切換,全身心的投入現場的參觀。

  這種情況下,這條通道的布置就顯得很重要了。

  此時這條通道已經被鋪滿了中國古典元素的海報和塗飾,行進過程中還能見到一些已經擺放好的樂器,到處都是標準的華夏風。

  ^.^,

  可以預見在開展當天,這裡應該能成為一個小規模的古風表演現場。

  遊客們可以一邊看著海報和表演、聽著音樂,慢慢走過這條通道,漸進性的完成視角...或者說心態的轉換。

  期間徐雲還看到了幾位穿著馬面裙的小姐姐在排練,嗯,至少沒和某漫展一樣出現穿著清朝格格裝的「漢服」,要不然估摸著嘉靖都得從永陵裡頭蹦出來......

  隨後姜成谷帶著徐雲等人繼續前進,很快來到了場館入口通道的盡頭。

  剛一臨近出口,徐雲等人的耳邊便聽到了一陣kingking哐哐的裝修聲和交談聲:

  「老高,再升一點!半米就行...好!夠了!」

  「麻子,手腳架推一台給我!」

  「電鑽在誰哪兒?這裡打了個孔!」

  「阿偉,你手藝好,過來打個膠!多打幾次!再導個管子過來!」

  隨後眾人繼續前進了幾步,面前很快出現了一片開闊的場地:

  這是一處占地面積大概有1500平米的長方形封閉展廳,此時展廳內部已然搭建起了很多手腳架,還被規劃出了數條比較明顯的過道。

  過道周圍則放著一個個高度在一米五左右的標牌,看起來像是放大版的羽毛球拍,下半部是長長的一根管子立在地面上,最上方是一個木瓜大小的橢圓形紙板,上頭寫著一些文物編號。

  很明顯。

  這些標牌指代的便是參展文物,開展當天都會統一換成展覽櫃檯。

  這次組織上規劃多個展廳給華盾生科使用,這些展廳都是國博專門為臨時展覽準備的巡展場館,這樣的臨展廳數量一共有17處(不算B1層的古代中國展廳),所以在場地空間方面還是很充足的。

  「徐博士,這裡就是我們的北12展廳了。」

  姜成谷指著距離眾人最近的一張標識牌,雙手在空氣中比劃了一個長方體的形狀:

  「北12廳的建築面積是1426平米,扣除掉飲水處之類的區域外,實際的展覽面積為1325平米。」

  「目前展廳的改建工作已經基本上完成,剩下的都是些邊邊角角的小細節。」

  「按照執行處的排期,兩天後...也就是周三中午12點一過,貴方的MR團隊就可以進場掃描展館模型了。」

  聽到姜成谷這番話,徐雲下意識扭頭看向了盧瀟。

  盧瀟意會的朝徐雲投來了一個一切順利的眼色兒,說道:

  「嗯,我已經收到通知郵件了,我們團隊也很早就都做好了入場的準備。」

  「別說周三了,今天入場都沒問題。」

  姜成谷聞言點了點頭,嘴角揚起了一絲笑意:

  「那建模工作就拜託盧博士了,國博的准入證稍後我的助理會交給你們,記得提前24小時完成人臉識別。」

  說罷。


  姜成谷又猶豫了幾秒鐘,看了眼徐雲和盧瀟,意有所指的說道:

  「盧博士,這次的任務不容有失,還希望你能多多上心。」

  「如果這次一切順利....說不定過段時間咱們還有合作的機會。」

  盧瀟表情頓時一怔,徐雲的眼中亦是浮現出了一縷疑惑:

  「姜處長,您這意思是.......」

  姜成谷卻不再說話,一臉高深莫測的朝徐雲擺了擺手,很明顯不願多說。

  倒不是他裝神秘,而是他所說的那件事還處於上層的討論之中。

  在還沒正式決定之前,他總不能告訴徐雲.....人民英雄紀念碑快要開始新一輪修繕了吧?

  沒錯。

  人民英雄紀念碑快要開始修繕了。

  早先提及過。

  人民英雄紀念碑從修建至今經歷過四次修繕,分別是在1971年、1980、1999年以及2006年。

  此時距離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一次的修繕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八年,同時距離華夏逢十閱兵的節點也很接近了。

  因此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修繕問題,早已在外界不曾聽聞的情況下被提上了討論日程。

  不過由於各種顧慮,組織上一直沒有正式下定決心——畢竟整座紀念碑已經有好些年頭了,如今要修繕必須徹底翻新,工程規模上可以說是歷次之最。

  但是.....近期永陵的發掘成功,讓組織上對於大規模修繕的信心增加了一大截。

  一些原本中立或者反對的負責同志,也開始將態度朝支持修繕紀念碑傾斜了。

  同時參與討論的大兔子中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能不能把現有的MR或者VR技術運用在修繕過程中呢?

  畢竟這種技術完成的修繕模擬,可比什麼動畫動效靠譜的多了。

  當然了。

  這也僅僅是某些領導的一個想法,能不能落實還要進一步討論。

  況且人民英雄紀念碑真要開展修復,那也應該是25甚至26年的事兒了。

  所以姜成谷並未將這個消息透露的太過詳細,華盾生科目前也只是有機會承接MR建模的候選人之一罷了。

  他能和徐雲提點這麼一句,還是因為徐雲在永陵的挖掘過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間接推動了這事兒的發展。

  隨後姜成谷輕咳一聲,又換了個話題,對徐雲說道:

  「對了,徐博士,有關展會的宣傳事宜,現在應該也已經開始了吧?」

  .....

  註:

  預計6-7號完本,具體時間可能會有點浮動,如果有月票的同學來點保底月票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