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史上最強碩士答辯陣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兩個小時後。♢♦ 6➈รHuˣ.𝕔όᵐ 👽♢

  看著面前被蓋上印章的合作協議,徐雲的臉上忍不住露出了些許感慨。

  他從成立華盾生科這家公司到現在沒少簽過各種協議,有些是與其他單位的合作項目,有些則是與個人的待遇約定等等。

  縱觀過往這些談判,從未有哪次能夠這般順利。

  午餐上達成意向,一個小時後約定細則,兩個小時後簽下合同....要的就是一個絲滑。

  更關鍵的是這份合作還不是啥小項目,其中有很多條款扶持對於如今的華盾生科而言不說雪中送炭那麼誇張吧,但確實稱得上一波關鍵輸血。

  比如說中科院那個擴增實境技術的工具包,如今國內除了BAT之外,只有海康威視、歌爾、大疆等十九家企業得到了開源合同。

  上光所的Pancake技術雖然看似交錢就能得到專利試用權,但實際上對於合作對象同樣有很高的要求,全球目前的授權企業也不過百家出頭罷了。

  如今這種級別的資源被寫入了合同之內,最少讓華盾生科省去了一年的發展時間——別看一年好像不長,對於網際網路項目來說,一年足夠發生很多變數了。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

  合同里約定的超算核時,乃是來自....天河三號!

  在去年6月的時候。

  國際超級計算機排名組織「TOP500」與往常一樣,按時發布了全球超算排名榜單。

  海對面的E級(每秒浮點運算百億億次)超算「Frontier」繼續占據榜首地位,霓虹超算「富岳」位居第二,芬蘭超算「LUMI」在22年11月的系統升級之後依然保持第三的位置。

  在這份榜單中,華夏超算「神威·太湖之光」位居第七,「天河二號」則排名第十。

  僅從榜單數據來看,華夏超算發展似乎已經落後美日歐的頂級超算。

  但實際上這份榜單並不完全準確,因為由於國際形勢的緣故,兔子們有一類超算一直沒有正式公布參數。

  它便是華夏的E級超算,也就是神威E級原型機、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和曙光E級原型機三台超算設備。

  其實天河3號本來2018年就有原型機了,當時津門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兔子們就公開展示了原型機設計。

  結果天河3號這個倒霉蛋好巧不巧的趕上演習,於是天河3號有幾個機櫃就被挪用給空氣動力研究機構用了。

  結果這事兒被海對面媒體炒作,說台積電製造的飛騰處理器在給中國計算先進武器,結果把飛騰給上了實體名單......

  於是天河3號一直難產到了現在,只在2021年底靠著一篇研究成果獲得了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的最高學術獎項戈登·貝爾獎,神秘的就跟徐雲的馬甲似的。

  因此外界對於天河三號的具體性能同樣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它不如新一代的神威,有的認為它和Frontier有一戰之力但遠不如海對面下一代的2000p。

  還有人則認為配合上天河星逸這個新系統後,天河3號能在下一代戰鬥中穩居第一——畢竟天河E級的原型系統曾經在2021年的時候,於Graph500評價標準中以2054GTEPS勇奪過世界第一,奈何這麼個信息愣是沒衝到過微博前二十,張雪峰的含金量還在提高......

  總而言之。

  這台超算可比徐雲的那台人工智障要強上不少,有了天河三號幫忙,公司有很多研究課題甚至都能蹭一蹭.....

  「徐博士。」

  在徐雲簽下自己的名字並且蓋好公司印章後,姜成谷笑著對徐雲伸出了手:

  「徐博士,合作愉快。」

  徐雲同樣與姜成谷用力一握手:

  「姜主任,合作愉快。」

  鬆手後,姜成谷看了眼一旁的潘院士,說道:

  「徐博士合同上各項細則資源稍後會有專人與貴方進行聯繫,有什麼問題直接與對接人員溝通就行了。」

  「當然了,要是有什麼特殊情況,隨時可以聯繫我或者潘院士。」

  「如果沒什麼其他事的話,我就先行告辭了,《永樂大典》方面還有不少事務需要我出面處理呢。」


  徐雲當即點了點頭:

  「我送送您。」

  隨後徐雲將姜成谷翁同等人送到了門口,揮手與他們告別。

  正如姜成谷所說,如今的《永樂大典》雖然已經出土,但他們手上的任務卻遠遠沒有結束。

  翁同等人需要討論以及實施文物的保護方案,姜成谷則需要將整個過程的諸多情況匯總成文件上報給領導,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

  待姜成谷等人離去後,徐雲又和潘院士回到了座位上。

  徐雲先是給潘院士倒了杯茶,接著問道:

  「老師,您找我有事兒?」

  無論是姜成谷此前看向潘院士的小動作還是潘院士留在屋內的做法,都表明潘院士還有一些話要和徐雲聊聊。

  「嗯。」

  潘院士很快也點了點頭,習慣性的捋了捋自己稀疏的劉海:

  「剛好有這機會,有兩件事就順帶和你談談。」

  徐雲連忙擺出了一副乖巧.JPG的表情。

  潘院士見狀伸出手朝下壓了壓,示意徐雲不用太過緊張:

  「小徐,放鬆點兒,不是啥特別嚴肅的事兒,別太拘束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

  「第一件事主要和你的學業有關,今年科大碩博答辯的具體時間已經出來了。」

  「博士在五月七號,碩士則提前了一些,定在了四月二十六。」

  「田導那邊的情況我不太了解,不過你碩士答辯的評審委員會人選已經確定了。」

  徐雲頓時一怔,他沒想到潘院士開口提的居然是這事兒。

  在科大讀過博士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科大博士的答辯時間一般在五月,碩士則通常在五月底六月初。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時候因為一些原因,面試可能會提前或者延後,不過極限跨度正常都不會超過4-7月這個區間。

  徐雲記得當年曾經在科大的BBS上看過一些奇奇怪怪的科大記錄,其中就有最晚和最早的研究生答辯,分別是7月22和3月27。

  目前徐雲的情況是生物學博士在讀,物理學碩士在讀,今年分別要準備兩場答辯。

  至於潘院士和徐雲所說的委員會指的便是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由學位授予單位組織,主要負責審查學位論文,組織答辯這些,然後決定是否授予學位。

  當然了。

  本科...也就是學士學位是不會有答辯委員會參與的,答辯委員會針對的是碩士和博士這兩個學位。

  一般碩士的答辯委員會人數在四五個,博士六七個。

  細分下去的具體規則有很多,不過核心就是導師不能擔任委員會的一把手,博士需要有幾位是外單位專家等等。

  相較於博士答辯,碩士答辯的要求會更低一些。

  因為碩士答辯可學習的東西一般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相互包容一下就讓學生通過了。

  不誇張的說。

  那個由學科老師以及校外專家組成的答辯專家組,在你答辯的時候,基本只有兩種態度:

  一是讓你順利通過。

  二是將你臭罵一頓後讓你通過,基本不存在答辯現場不讓你通過的情況。

  凡是導師同意你參加論文答辯的,就已經等同於放你過了,如果不放你過不可能讓你參加答辯,甚至不可能讓你去送審——除非你導師不怎麼負責任,或者這門學科的專業建設存在問題,你們的學科帶頭人有意如此安排,又或是你的表現極其離譜,否則不會出現答辯現場否決的情況。

  所以徐雲對於自己碩士答辯還是挺有信心的,聞言只是習慣性的問了一句:

  「老師,評審委員會都有哪些人?」

  在徐雲想來,潘院士接下來應該會報出幾個徐雲有所耳聞但又不那麼熟悉的名字,這些人要麼來自科大校內的其他專業,要麼就是其他一些大學的正副教授。

  在經過諸多....好吧其實沒那麼多但質量極高的副本之後,徐雲在能力這塊其實已經超過很多正高級別的教授或者研究員了。

  所以說不定參與評定學位的那些教授裡頭,有很多人甚至還比不上徐雲呢.....


  結果沒想到的是。

  在聽到徐雲的問話之後,潘院士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有些微妙了起來:

  「小徐,你要有個心理準備。」

  徐雲原本隨意的表情頓時一愣:

  「嘎?」

  這啥意思?

  啥叫有個心理準備?

  隨後潘院士想了想,從隨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張名單:

  「小徐,這是你答辯委員會的評審名單,你自己看看吧。」

  徐雲眨了眨眼,接過名單看了起來。

  就在看清名單的一瞬間,徐雲的左手頓時一抖,整個人好險沒有從椅子上滑下來。

  只見這張名單之上,赫然寫著幾段話:

  【根據《華夏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八條第三款規定,碩士學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由3至5人組成,一般應當由外單位的專家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由副教授,教授和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

  【現經華夏科學技術大學位評定委員會第十屆第二十—次會議審議,對徐雲(學號114514)碩士學位答辯做出如下評審安排】

  【答辯委員會人數:5人】

  【答辯地點:燕京石景山區玉泉路19號乙院】

  【答辯委員會主席:楊振寧】

  【委員會委員:王希季、周光召、周紹平、薛其坤】

  徐云:

  「OvO?」

  我踏馬看到了些啥?

  過了足足有好一會兒,徐雲才從懵逼中回過了神,整個人猛然看向了潘院士:

  「老師,這啥情況?這麼多大佬給我個碩士做評審是什麼鬼?」

  潘院士很淡定的朝徐雲聳了聳肩,他才不會告訴徐雲自己在看到名單的時候也愣神了好一會兒呢: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學位條例》只規定了答辯委員的下限是副教授,並沒有規定院士不能充當評審。」

  「事實上院士充當評審在博士答辯里也不是沒有先例,沒啥好大驚小怪的。」

  徐雲依舊直愣愣的盯著他:

  「......」

  或許是被徐雲看的有些尷尬加上心底確實有點發虛,過了一會兒,潘院士也忍不住乾笑了起來:

  「其實這事兒最早可以追溯到暗物質發布會那會兒,那時候幾位大佬們在後台聊到了你,侯院長問了一句【小徐是不是快碩士畢業了】。」

  「我也隨口答了一聲【快了,等答辯委員會人員找齊差不多就能進流程】,結果沒想到楊老他們居然來了興趣......」

  提到當初這事兒,潘院士整個人也有點心緒微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平心而論。

  當時無論是侯院長...也就是中科院院長侯星遠還是潘院士本人,他倆的一問一答都屬於很平常的閒聊範疇。

  就像幾個五六十歲的家長聚會,閒聊的時候通常會問到【你家小孩也快工作了吧】這種問題,問答者根本就沒有任何目的性。

  結果沒想到。

  楊老和王老、周紹平幾人居然來了興趣,後來楊老又喊上了周光召和薛其坤,愣是硬生生的湊齊了個究極天團....

  不誇張的說。

  這幾位再加上潘院士、陳佳洱、王貽芳和祝世寧四位大佬,基本上就是如今華夏物理學最巔峰的那有數幾人了。

  而且幾人中除了王希季...也就是王老專業略微有些不對口之外,其他幾人的方向剛好也和徐雲所學的凝聚態有所重合。

  雖然重合的程度沒有百分百那麼高,但評審個小小的碩士還是輕輕鬆鬆的。

  同時很湊巧的是。

  楊老、周紹平和周光召老爺子三人常年都在燕京療養,王老此前一直待在滇省,但在不久前那次病危之後便也留在了燕京。

  五人中只有擔任南科大校長的薛其坤院士不在首都,但薛其坤院士只有60出頭,坐個飛機或者動車身體幾乎不會有什麼壓力。

  換而言之。

  整個過程只要徐雲能夠按時抵達首都,那麼無論是專業還是評審行程,壓根就不存在任何問題.....

  於是乎.....

  中科大....不,準確來說應該是全華夏有史以來最強的碩士答辯天團,就這樣誕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