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登基 第五十六章 論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葛亮有些詫異的望著龐統,說起來諸葛亮與阿斗相處的時間遠不如龐統,所以諸葛亮對於阿斗的了解也遠不如龐統。

  龐統微微的笑了笑:「孔明,太子是有意北伐中原啊!」

  「士元,你老實的跟我說,這些年太子跟在你身邊可學了不少的東西,是不是你教唆的太子?」諸葛亮正色說道。

  「我教唆太子?你也太高看了我了!我也得有這個本事啊!」說道這裡,龐統反而很無奈的笑了笑:「太子少年老成,心中早已經有了他自己的打算。」

  ……

  阿斗跟著劉備進了後堂。劉備見阿斗跟來,開口問道:「公嗣,眾臣工都已經離去了,你留在這裡可是有事情?」

  「父皇,兒臣以為伐吳還不是時候。」阿斗開口說道。

  「恩。你是士元的弟子,所想的應該跟士元差不多。你是想要北伐雍州吧!」劉備開口問道。

  「不錯,關中沃野千里,又有秦之四塞拱衛,進可攻退可守!」阿斗開口說道。

  在阿斗那個時代,關中的糧食產量遠遠不如江南,不過在三國時代,生產力相對低下,江南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加上氣候和生態的原因關中反而是產糧重地。

  「公嗣,兵者乃是國之大事,關乎著一國存亡之道,千萬要小心行事。」劉備說著,拿過一張地圖擺在了桌子上,沖著阿斗招了招手:「公嗣,果然,讓我慢慢說給你聽。」

  阿斗一看這架勢,劉備是要接著這個機會教導兒子了。於是阿斗走上前去,發現這桌子上擺著的正是大漢的地圖。雖然只是個草圖,很多地方標的也不是很準確,但是一些重要的州郡名稱位置都是八九不離十。

  「公嗣,不是我不想北伐,而是這北伐的難度太大,恐難成功!」劉備手指在漢中到雍州之間比劃了一條線,而後接著說道:「蜀道難行,你看這齣蜀之路,無論是糧草還是行軍,都非常困難,而且若是進攻雍州,必須要一舉攻陷長安,方可止軍;反觀荊州,過了襄江以後便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當日你二叔憑著三五萬人馬,就攻下了襄陽,所以若是由荊州北進,攻到許都城下也不會太費力。」

  看到劉備雙眼中泛著一股子自信,阿斗心中卻覺得有些無奈。劉備想的是不錯,說的也很好,由荊州向北過了襄江,的確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只要是大軍能夠渡過湘江,無論是攻宛城、攻汝南還是攻許都,都非常輕鬆。而且中原地獄遼闊,多以平原為主,便於進攻,而說到進攻的本事,如今劉備手下的五虎將都是數一數二的,特別是關羽跟馬超,若是到了平原之上,恐怕沒有人能夠擔當其鋒芒。

  不過在劉備的計劃中,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江東孫權!

  其實至始至終劉備都不認為孫權能夠守住荊州。江東的水軍是很強大,但是江東步兵遠不如水軍,除了那幾千丹陽卒以外,其他的江東步兵戰鬥力並不強。而且江東步軍和水軍的比例也跟巴蜀不一樣。就拿如今的荊州來說,陸遜手底下一共有五萬多人馬,而其中水軍有一萬五千人,大小戰船千餘只。而巴蜀一共也就只有水軍七八千人。

  這攻城略地,主力自然是靠步兵,江東步兵孱弱,而人數又不占優勢,在劉備看來,如果自己傾全力攻荊州,必定是手到擒來。所以此時劉備尚未發兵,已經開始考慮奪回荊州以後的事宜了。

  阿斗也看出來了,劉備這是輕看了孫權,這臨戰之時,最忌諱的就是輕敵。於是阿斗開口說道:「父皇,千萬不要小看了那孫權。如今在江東統兵的是陸遜,當初在荊州的時候,兒臣與那陸遜交過手,此人絕非容易對付之人。」

  「陸遜?」劉備皺了皺眉頭,而後開口說道:「這陸遜不就是個書生麼?從未上過戰場,未有寸功,何足患之!」

  聽了劉備這話,阿斗心中微微琢磨,這劉備和關羽二人真不愧是兄弟,兩人說的話都是一模一樣。

  劉備所說的正是歷史上他所指定的戰略。那就是以求速戰,不過卻沒有想到遇到了陸遜死守夷陵,拒不出戰。

  見到劉備對陸遜不以為然,阿鬥眼珠一轉,計上心頭,只見阿斗微微一笑,開口說道:「父皇,既然這樣,你可敢與我在這地圖上賭鬥一番?」

  「賭鬥?如何賭鬥?」

  「父皇就當我是陸遜,你來進攻荊州,我來防守,咱們先試上一試如何?」阿斗笑著說道。

  此時,劉備也來了興趣,開口道:「這倒是新鮮!這樣也好,今日朕就跟你紙上談兵一番。」

  「好,那我就做這陸遜,不知道父皇可帶多少人來攻荊州。」


  「十五萬!」劉備答道。

  「那我就以步兵四萬,水軍一萬來防守荊州。」阿斗說道。

  劉備點了點頭:「如此倒是合適,我估計陸遜也就只有四五萬人馬。」

  「那敢問父皇準備何時出兵?」

  「既然是速戰速決,當兵貴神速,今年八間就兵發荊州!」

  阿斗點了點頭,而後沖著旁邊的宦官說道:「去取荊州地圖來。然後再去找幾十粒小石子。」

  宦官馬上找來荊州地圖和小石子,擺在桌上。而阿斗則拿過小石子,道:「父皇,這一粒小石子代表著五千兵馬。」阿斗說完,從桌子拿了十粒小石子。而劉備則取了三十粒。

  劉備抓起手中的小石子,全部放在了永安,而後開口說道:「我八月發兵,沿江而下,一個月即可到達永安。」

  劉備微微一笑,仿佛早就料到了阿斗會如此,只見劉備將小石子緩緩的向前一推,而後開口說道:「我早就料到你會派水軍阻我水路運糧。不過這次我只帶了十五萬人馬,哪怕是陸路運糧也承擔的起。不過若是我大軍向前推軍,你該如何阻擋我?」

  阿斗將自己的小石子向後面一撥,而後道:「既然這樣,我就將夷道、猇亭之西讓於你便是。」

  劉備順勢將大軍推到了猇亭的地方,但是阿斗立刻搖了搖手,開口道:「父皇差矣!這巫山向東數百里皆是高山峻岭,兵力難以展開,父皇的大軍若是全都去了猇亭,我只需派江東水軍在長江上游弋,伺機下岸借糧,父皇大軍不戰自潰!。」

  劉備欣慰的看了看阿斗,點頭道:「不錯,你說的對,若不是你,我還真的想不到這一點。如此一來我十五萬大軍的確不可能全都帶到猇亭。否則被截了後路,就危險了。」

  劉備皺著眉頭想了半天,只見劉備拿出了幾粒石子,放在了巫山到猇亭只見的路上,而後說道:「我只需在這一線布置聯營數百里,便可以保護糧道暢通。如此一來,明年二月間,我大軍仍可以到達猇亭。」

  阿斗微微一愣,劉備建立七百里聯營,除了因為地形讓大軍不好展開以外,也有保護糧道的意思吧。

  而後只見阿斗將一粒石子放到了夷道城的位置,開口道:「我派孫恆領五千兵馬,鎮守夷道。」接著,阿斗將剩下的小石子放在了猇亭的東面,接著道:「其餘大軍在猇亭東面建立營寨。」

  劉備隨意的拿出了兩粒石子,也推到了夷道的位置:「那我就命吳班、陳式二人領兵一萬,進攻夷道。」

  「父皇,夷道城牆堅固,糧草充足,孫恆此時素得軍心,吳班和陳式二人恐怕很難攻下夷道啊!」

  「這個我自然知道。這猇亭與夷道分別位於長江兩岸,互為掎角之勢。我派吳班與陳式過去,只是為了牽制你夷道與荊南的援軍罷了。」劉備說著,將石子推想了阿斗那邊,開口道:「我出猇亭,與你決戰。」

  「那我就堅守不出!父皇能奈我何?」

  「呃……」劉備微微一愣,若是真的按照阿斗所說,江東軍就是嚴守陣地不與劉備交戰,如此一來也破壞了劉備速戰速決的計劃。而且劉備的聯營也使得劉備兵力分散,強攻東吳營寨的話顯得兵力有些不足,得不償失。

  接著阿斗又開口說道:「我若是陸遜,只需要堅守到六七月份,到時候天氣炎熱,暑氣逼人,我川中子弟遠道而來,必定是苦不堪言啊!」

  劉備略微思考了一陣,開口說道:「公嗣,你說的是,若是真的拖到酷暑之時,天氣炎熱,的確是有損士氣。不過無妨,到時候只需將軍營設於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澗,屯兵休整,以躲避暑氣,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即可。」

  「此話怎講?」劉備開口問道。

  「父皇,這數百里的聯營是有利有弊。你看這一帶,解釋崎嶇之山道,草木茂盛,而父皇你偏偏將軍營放在深山密林當中,到時候那陸遜只需要一把火,這數百里的聯營必然會化為灰燼!」阿斗說著,將石子向前一推,接著道:「到時來陸遜領兵沿江而上乘勝追擊,我軍這十幾萬人,能有兩三成安然回川,已經是萬幸了!」

  劉備倒吸了一口冷氣,冷汗從額頭上滲出,良久,劉備口中喃喃說道:「陸遜應該不會想到這一點吧!」

  「父皇,兵者乃是國之大事,豈能以『應該』二字判斷!既然兒臣都能想到,那江東能人異士無數,豈能想不到此處!」

  「這……」劉備猶豫起來。此時,劉備原本爆棚的信心被嚴重的打擊掉,沒想到前些日子自己琢磨了半天的戰略方針,竟然就被阿斗這麼簡單的幾句給攻破,而且還弄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此時,旁邊的阿斗也發現了劉備的異樣。沒想到自己最裡面說出的夷陵之戰就能將劉備打擊城這個樣子。見到劉備頗受打擊,阿斗心中也有些不忍。於是阿斗急忙安慰道:「其實父皇完全可以進攻關中。這關中沃野千里,昔日高祖也是憑著這關中之地與項羽中原,最後定鼎天下的。」

  「關中?哎……取關中,難啊!」劉備嘆了口氣。

  「有何難處?」阿斗開口問道。

  「公嗣,若是攻荊州,我們可以從長江運糧到永安,可是若是攻雍州的話,可就是完全需要通過陸地運糧了。蜀道艱難,成都的糧食想要運到雍州,十成中能餘下五成就要謝天謝地了!就算我出二十萬大軍伐魏,至少需要十萬民夫運糧方可!」劉備開口說道。

  「父皇,這漢中這些年來不是積攢了不少的糧食麼?」

  「不錯,漢中的糧食足以支撐三十萬大軍一年使用。可是這雍州地域廣闊,加上我們若是進攻雍州,曹丕必然會派大軍來援,這一戰說不定會打上個三五年。而漢中的糧食只夠支撐一年,等到了一年之後,我前線將士則無糧可用!」劉備開口道。

  劉備說的非常在理。此時阿斗也想起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實際上每一次帶的人馬都不會很多,而且每次諸葛亮都是打算著速戰速決,一旦戰事不利或者陷入膠著,立刻退兵。只有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才打算來一個持久戰,在渭水南岸屯田,但是天不遂人願,那一次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

  當初劉邦曾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奪了雍州。想想那時候的劉邦好像沒有為糧食發愁。不過那主要是因為劉邦奇襲建功,鎮守用關中的章邯無能,敗得太快了。而且這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使用一次就夠了,第二次就不靈了,曹丕絕對會防備劉備用這一招。

  如今這種情況,無論是司馬懿還是曹真,乃至雍州刺史郭淮,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特別是司馬懿,及其難對付,可以預見到,進攻雍州將是一個持久戰。而若想打一場短期內的戰鬥,唯一的方法就是派一路奇兵出子午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長安。長安若是丟失,曹軍也只能退回關東了。不過這危險性太大了!

  「說來聽聽。」劉備眼睛一亮。

  「孩兒根據匠神魯班的筆記,造出一物,一為木牛,一為流馬,可解決運送糧食不便的問題。」

  「真的?竟然有此奇物,此物在何處?」劉備好奇的問道。

  「就在兒臣府上,兒臣馬上命人送來。」

  「不必了,我隨你一起去看看吧。」劉備有些迫不及待的說道。

  ……

  木牛流馬說白了就是運東西的車輛車輛。不過跟一般的運輸的車子比起來,木牛與流馬的製造工藝更為複雜。

  木牛流馬充分的利用了助力機構,在裡面有輪軸之類的東西,人推動的時候,裡面的齒輪與輪軸轉動,利用槓桿原理來節省力量。在加上設計的時候就改變了木牛流馬的重心和軸承,使得木牛流馬向前的慣性會大大的增強,從而達到前進時候省力的目的。

  其實這木牛流馬用的還是輪子。要想像真正的牛馬那樣依靠四蹄行走,則需要液壓裝置,這在三國時代,根本是不可能出現的。

  劉備也是農家出身,對於推車這樣的事情也算是手到擒來,於是劉備親自試了試木牛流馬,果然非常省力。

  「好!這可真是好東西!有此神物相助,蜀道上糧食的運送至少能夠節省一半的時間!」劉備輕輕的嘆道,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的喜色,而後,劉備臉上的喜色又化為了憂愁。

  「父皇,這木牛流馬可有什麼不妥之處麼?」阿斗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

  「這木牛流馬並無不妥之處,只是朕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父皇想起了何事?」

  「這還不簡單,曹操想必不會在涼州布置太多的兵馬,我們只需要萬餘人,應該能掃平涼州。」阿斗答道。

  「羌族之人該如何對付?」劉備接著問道。

  「馬超將軍在羌人中頗有威望,有馬將軍在,害怕羌人不成?」阿斗說道。

  「那西域又如何?」

  「我大漢朝一直有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到時候我們占據涼州,這西域都護府自然歸我們管轄,父皇只需派一人去擔任西域長史即可!」

  「公嗣,你想的太簡單了。涼州人好勇鬥狠,羌人更是不服我大漢官職,多年來叛亂不斷。若是在我們與曹丕大戰之時,這涼州羌人從我們背後襲之,該當如何是好?所以這齣兵雍州,險阻重重啊!」劉備輕輕嘆息道。


  此時阿斗真的有些佩服劉備了,劉備這人能夠成為一方諸侯,絕非偶然。在阿斗的印象當中,劉備並沒有太大的才能,可是現在看看,劉備想的是面面俱到,至少自己沒有將涼州的問題想的如此透徹。

  三國時代的涼州與西域並不像現在這麼荒涼,在三國時代,西域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新疆是綠樹成蔭,到處都是樹木,非常適於人生活。跟現在比起來,西北並不能算是一個苦寒之地。

  可是這涼州人性子野,不喜歡服從管教。特別是一些漢人與羌人的混血兒,更是如此。西漢的時候,都城是長安,對涼州的控制還算是非常不錯,但是到了東漢時候,都城設在了洛陽,這就使得中央對於涼州和西域的控制越來越微弱,也是因此,涼州叛亂不斷。

  為了涼州和西域,東漢朝廷不得不每每派兵鎮壓,這也湧現出了一批英雄人物,比如這班超班定遠,馬援馬伏波,都是在西北打出了名堂。

  到了漢末,涼州的叛亂更加頻繁。比如這韓遂就曾經參加國涼州羌族的叛亂,而董卓也是依靠著平叛而發跡的。哪怕是後來曹操占據了涼州,叛亂依然不止,幾乎每一年都有人判斷,最近的一次就是建安二十四年的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曲演這四人聯合叛亂,使得楊阜不得不退回長安,從而讓出了金城以西的涼州地域。

  而劉備擔心的就是涼州,特別是羌族。

  要知道如今羌族人可不少,而且根據劉備的了解,羌王徹里吉早已經接受了曹魏朝廷的封爵,若是劉備攻雍州,在關鍵時候這些羌族人在背後給劉備一刀子,那可不好受。同時,這涼州也不好管理,若是占領了涼州,連年平叛會牽制劉備不少的兵力。而若是不管涼州,聽之任之,那也不行,畢竟這涼州是雍州的後花園,不容有失。

  對於涼州的羌人,阿斗暫時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方法。前世的時候,對於大清朝來說,西北也是一塊心病。自從清兵入關以後,西北就一直不太平。像是康熙年間吳三桂叛亂,西北有份參與;准格爾叛亂,西北也有份參與;雍正年間西北叛亂,雍州皇帝累著褲腰帶從牙縫裡擠錢助年羹堯平叛,到了干隆年間,大小和卓弄得乾隆時焦頭爛額;而後百餘年裡,西北回族每年都有叛亂。

  中國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發生在南北朝時期,所以在南北朝之前,帝王對於少數民族的治理一般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是剿,二是和。所謂的剿,自然就是打仗;而和,主要就是和親,或者說是以利誘之。可是這兩種手段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三國時代英才輩出,但是三國時代的人畢竟還是有著他的時代局限性的。所以在面對少數民族的問題上,無論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又或者是諸葛亮、龐統、司馬懿等人,還是跳不出來三國時代的局限性。

  不過阿斗則不一樣,阿斗來於後世的清朝,而清朝能以一個少數民族統治華夏二百餘年,其民族政策在中國古代也算是比較成功的,所以當阿斗靜下心來慢慢琢磨的時候,還真讓阿斗琢磨到了一些東西。

  ————————

  伐魏攻關中要慢慢斟酌斟酌,前人寫過的劇情,饞蟲不想讓他在《阿斗》里出現,不過這要創新也不是那麼容易,大家有什麼好建議可以告訴饞蟲,給饞蟲點靈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