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反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04章 反響

  諾獎一般是在10月的時候分批次公布。

  每天公布一個類別的獎項獲得者

  獲獎者會比外界提前大概四個小時左右得知消息。

  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的時間正好在東大的國慶節期間,歐洲中部時間的11點45分也就是東大時間的下午五點45分。

  而陳元光知道的時間點是下午。

  等他放下電話,在他身旁的林甲已經上來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從電話那頭一開始的congratulations她就知道是啥事了。

  「元光,恭喜你如常所願。」林甲非常開心。

  陳元光尚且不能免俗,就更別提她了。

  東大和西方再分裂成兩個陣營,這種來自對立陣營的重量級獎項還是很能說明貢獻的。

  你能夠有一萬種指責諾獎被政治操控的證據,也不能否認其本身具備價值。

  更別談科學領域的獎項要比文學和和平獎更有含金量了。

  當然背後本質還是因為西方世界把握了過去兩百年來的釋經權。

  東大崛起的時間太短,在這種軟實力上短期內很難動搖西方的釋經權。

  「這個獎也有你的一半。」陳元光嗅著林甲頭髮散發出來的香氣說道。

  「我眼光真的太好了,我都不得不佩服當年大學時候我為什麼就能選中你。」

  為什麼很多商人迷信,因為他們的成功是無法解釋的,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麼成功。原罪論是外界強加給他們的,他們自己可不認為自己的原始財富積累有原罪。

  這幫人為了給自己找到心靈寄託,通過迷信來解釋自己的成功,他們才會去尋仙拜佛。想方設法地做到心安理得。

  因此林甲也覺得是自己幸運,說眼光有多好,找個平均線以上的用這套理論能解釋得通,找到陳元光這個級別的,用眼光是無論如

  何都解釋不通的。

  這概率簡直跟連續中十次彩票有得一拼。

  只能從運氣層面去解釋。

  「哈哈」陳元光只是淡淡一笑,沒有再自吹自擂什麼。

  因為沒有必要,他已經不需要靠自己來講述自己的成就了。

  笑完又嘆了口氣:「可惜老爺子沒能看到,如果他能看到,估計也能開心一下。」

  陳元光心裡想的是,人生總是有遺憾。

  林甲沒有接話,短暫的沉默之後轉移話題道:

  「江大這回得掛橫幅,培養出了一個諾獎得主。

  尤其是你們化院,本來每年招生的時候就在吹,我看至少能再吹個二十年。」

  江大這幾年憑什麼穩壓江城科技大學一頭?還不是靠傑出校友。

  陳元光當然是最耀眼的那個,但雷君也絲毫不差的。畢竟捐的多,陳元光可沒怎麼給江大捐過款。

  江大學生在網上舌戰群儒的時候,靠的就是這一手。

  「江科大的計算機專業A+。」

  「我們有光神。」

  「江科大就業平均薪酬排名全國前五。」

  「我們有光神」

  「江科大US排名比江大更高」

  「我們有光神」

  靠這一點壓的江科大學生沒有反駁之力。

  當然陳元光帶來的隱性好處,像光甲系企業對江大的學生有優待就不用多說。

  甚至江大這幾年在航天領域發展迅猛,沒少從燕京航天、南京航天這些航天領域的專業院校挖教授。

  至於憑什麼能挖,江大方面的最大籌碼就是,我們有很多和光甲航天的聯合項目。

  這個操作模式一般是這樣,光甲航天在一些細分領域有項目要分包給學術界,然後會有一些意向對象,江大得知消息之後照著名單去挖人。

  把人挖來之後,再運作他們接到光甲航天的橫向項目。

  畢竟光甲航天內部江大畢業生不在少數,這類信息透露給江大再容易不過。

  對這些教授來說,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不來江大也能接到這樣的項目,還以為是江大運作的結果。


  這一來二去,航天領域盛傳去江大,接到光甲航天的橫向項目的概率要大得多。

  這也導致江大的鋤頭揮舞得更來勁,沒少從各個航天強校挖人,江大校長甚至喊出了要把江大建設成航天領域一流高校的口號。

  這也讓自詡理工科強校的江城科技大學酸的不行。

  四個小時後,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以後,先是推特上各路主流媒體都開始報導萊特獲獎的新聞。

  然後是國內的自媒體。

  自媒體為了搶熱度,一般第一次發內容都很簡短:

  「光神獨享202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各路主流媒體才蜂擁而上,他們發的都是提前準備好的長篇文章。

  因為國內主流媒體早就準備好了稿子。

  24年那次坊間就一直有傳聞說,陳元光要得諾獎。

  雖說最後沒得,但大家都把稿子寫好了。

  後來稿子也一直留著呢,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用得上。

  這次公布之後,只需要把裡面一些細節調整一下就能發出來。

  因此他們發的速度也絲毫不慢。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日中午11時45分,202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由我國著名科學家陳元光獨享該獎項。

  報導稱,陳元光因發明了常溫超導體而獲獎,將由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伊娃·奧爾松為其頒發獎項。

  據統計,自1901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有47次由一人獲得,上一次由單人獲獎還要追溯到1992年,也就是34年前的法國科學家夏帕克。

  這也是21世紀後最年輕的諾獎得主,比史上最年輕的諾獎得主威廉·勞倫斯·布拉格僅大3歲.」

  主流媒體就是這樣,喜歡找各種各樣的數據來豐富內容。

  其實年齡和是否獨享壓根就沒那麼重要。

  成果遠比這些數據更重要。

  「元光,我就沒說錯,江大那邊給我發了微信,說是誠邀你回母校給學弟學妹們做一次珞珈講堂。

  不是張主任,而是校長親自給我發的微信。」林甲看了眼手機。

  張主任是指江大校友事務與發展聯絡處下資源拓展辦公室的主任,之前他一直負責直接和林甲對接具體事務。

  「接下來吧,不過最近可能不方便,具體時間再說。」陳元光對江大還是有感情的。

  消息傳播得非常快,等到晚上的時候,所有媒體都在報導這則新聞。

  自媒體在這方面要比傳統媒體上道得多,他們更清楚讀者們想看什麼。

  「陳元光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28歲的年齡。

  我看了下網上,大家都在表示祝賀,但是好像沒有太多驚喜的感覺。

  就好像這件事本該發生一樣。

  像是一部漫長的連續劇終於完結了,人們的期待值在這個過程中被消耗殆盡,即便這部電視劇再精彩,我們過去再期待,到了今天這個地步,結局本身也已經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同樣,28歲拿到諾獎,即便放在歷史上和那些頂級天才們相比,也絕對算早。

  論成就,常溫超導作為拿諾獎的成就在所有諾獎成就裡,也絕對能排進前十,甚至是前五,這已經是很謙虛的說法律額。

  波爾的發現原子光譜、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狄拉克的狄拉克方程,薛丁格的貓、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作為一個物理學領域站在山腳下仰望大師們的人,我認為光神的成就絕對是能和這些成就比擬的。

  至於牛頓和愛因斯坦,我認為光神如果能夠把常溫超導背後蘊含的理論歸納總結出來,他甚至可以和這兩位真神相提並論。

  也許光神已經研究出來了,只是出於保密的目的沒有辦法公之於眾。畢竟我在參加各種凝聚態物理相關的學術會議上,大家私下交流都會抱怨兩句。

  抱怨什麼?抱怨光神關於常溫超導的論文有太多遮遮掩掩的地方,讓人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認為光神一定是洞察了背後更深層次的原理,因此導致即便有論文也只有東大能夠造出常溫超導體。


  歐美的頂級物理學家們不止一次公開呼籲,希望光神能夠發表更多的論文來談談對常溫超導的看法,Nature的主編更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如果光神願意的話,他寫多少Nature就給他發多少,每一篇都放在Nature的頭版上都沒問題。

  哪怕連續一年,Nature的頭版上都只有萊特一個名字。

  這是Nature主編菲利普的原話。

  即便我們拋開常溫超導對現實世界的影響不談,光是談它在學術領域的地位,通過菲利普的原話都足以感受到它從理論層面的重要性。

  在這個時代,這絕對是劃時代的成果。

  我在倫敦去曼徹斯特的火車上知道的消息,知道之後心裡和大家一樣平靜,旁邊的白人老頭和我說了句恭喜。

  我還楞了一下,不知道對方在恭喜我什麼。一直到對方把手機屏幕亮給我看,是泰晤士報關於諾獎的報導,配圖是尼古拉斯為光神畫的大幅肖像畫。

  這裡多說一句,尼古拉斯是諾獎工作室的藝術總監,專門為諾獎得主畫肖像畫。因此他一般能提前知道諾獎得主。

  裡面長篇大論地闡述了萊特的成就,我粗略看了下,也有一些陰陽怪氣的地方,大致意思是萊特儘管有著眾多卓越的科學成就,但是絲毫沒有體現出科學無國界的精神,沒有利用科技發展造福全世界的民眾。

  我看完之後就很好奇,於是和坐在我旁邊的白人老頭聊了聊這個話題。

  東大的民眾對光神已經逐漸脫敏了,倒不是說大家不推崇光神,而是光神做出多大的成就,大家都會有種啊是光神那就不奇怪了。

  換其他人,哪怕只是競賽得獎大家也會吹捧兩句,而光神得了諾獎,大家也好像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

  因此我很好奇國外民眾是如何看待光神的,於是我和他聊了聊這件事。

  他的回答是珍寶,是東大國運向上走的象徵,過去英格蘭在二戰前也有無數著名科學家誕生,有著牛頓、麥克斯韋、法拉第這樣的頂級科學家。

  當然在這個蘇格蘭要求脫離大英國協的關頭,愛丁堡出生的麥克斯韋不一定能算是英格蘭人。

  扯遠了,話說回來,對方認為正是因為東大在蓬勃發展,才能誕生萊特這樣的人物。

  從外國人口中聽到類似國運的表達,還是讓我覺得很驚奇,在我們接受的教育中,講究的是人民史觀,不太講究這種英雄史觀。

  在我大致表述了這兩者的區別,以及東大民眾已經逐漸對萊特的存在感到習慣之後,對方表示這是因為我們擁有萊特,等到我們沒有這個級別的巨擘之後,自然會感到失落。

  等整理好思路,我在曼徹斯特看完球賽,在從曼徹斯特回倫敦的路上。一路上手機上各種國內外的app都在瘋狂彈送通知給我。

  『萊特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華盛頓日報。

  『為什麼印度沒有誕生像萊特這樣的科學家』這是Quora,Quora上印度用戶們最喜歡回答這類用東大成就來反思印度現狀的問題。

  『恭喜光神』這是微博,國內的社交媒體才會用這個稱呼。

  『如何評價光神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知乎。

  一路上我在思考,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光神會是什麼樣。

  東大還會有現在的優勢嗎?華盛頓會真的認為世界上能容納得下東大和西大這樣的話來嗎?

  東大外部的地緣威脅會降低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嗎?

  東大內部有多餘的財政搞全民福利嗎?

  這一連串的問題在我腦海里回想,我很難想像沒有光神的東大會是什麼樣。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會慶幸生在這個有光神的時代是多麼幸運。能夠親眼見證一批以光神為代表的東大科學家帶領東大實現產業升級。

  等我打開微信,翻我過去的同學群,除了一些常年沒人聊天的群外,幾乎所有的群都在聊這件事。

  裡面都是正面積極的評論,是對西方評價體系的不滿,我才意識到廣大民眾很清楚光神的重要。

  只是我自己有了一種鈍感。

  這讓我想起前兩年光神在電視上說,要給大家帶來下一個黃金時代,我想這次的諾獎大概就是這個過程中一個很好的註腳。」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