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自有大儒為我辨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96章 自有大儒為我辨經

  黃河渾水滔滔,兩岸泥沙堆積,這條大瀆原本水質還算清澈,每逢清明時節前後,陰雨連綿,常有水漫河堤之災,此地地勢頗高,順流而下就是廣大平原,每逢水患,便淹沒好大一片地,下游皆成澤國。

  河下游全是百姓開墾的田壟,土質算不得上乘黑土沃壤,但伺候一年也能有兩季收成,兩岸民眾就靠著打來的口糧過活。

  這地算是荒地,不入王朝上中下三等田之列,種起來也是艱辛,但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朝廷橫收暴斂,百姓要麼成了佃戶,給富貴人家做工,換點糧食,要麼只能找些邊角荒地自行開墾。

  還有些附庸風雅的文人做些憫農的詩句,高居廟堂的官員高談闊論,只說天下之富,可養萬民,若是百姓安穩度日,辛勤勞作,日落而息,便能有溫飽。

  卻不知普天之下,處處良田,皆在高官貴胄手中,土地兼併嚴重,七成上田歸屬清流大族,兩成在富戶手中,民無田種,便無活命之機,那起義造反只不過是種種問題爆發的導火索,被人掀了蓋子,也就是王朝末年了。

  這大瀆連年水災,波濤不止,百姓都傳言河裡住著怒江龍王,請了道士僧侶祭龍王,三牲奉上也不見平息,只能任由河水泛濫。

  也就在不久前,出了一件異事,原本的清水變成了渾水,從上游裹挾了不少泥沙,成了一條黃河,連帶著沿河土壤都肥沃了些,更難得的是,原本波濤洶湧的河水如今平復了不少,百姓都傳是怒江龍王要化真龍,沿著大瀆走水,入海去了,至於原本的河流名字,自然也捨去,兩岸民眾都將其稱之為黃河。

  「我那雲霄師叔倒是辦了件好事,」張無忌捻了捻手中有些濕潤的泥土,「一道九曲黃河陣,影響了整個中土的水脈走勢,還催生出一條滔滔黃河,此河能養魚蝦,下游衝擊之後堆土成原,長此以往,便是千里沃土。」

  拜月正拿著一條魚研究,聞言開口:「感應仙姑一道大陣內藏真水神沙,衍化的黃河也頗具神異,連這鯉魚都蘊含一絲靈氣,常年食用耳清目明,養生長壽,如此手段,不比我手上的基因調製技術差。」

  張無忌拍拍手,抖落掌間細沙,距離他誓師北伐已經過去了半年,半年光景,說長也長,說短也短,短到數月光陰轉瞬即逝,短到他麾下膨脹起來的軍隊都沒整合好,長到驟然興起的大元,復生的蒙兀已經被他和王衍聖聯手之下,悽慘收場。

  來勢洶洶的蒙兀在兩人如狼似虎的兵鋒之下,接連慘敗,別說驅逐回草原,九成八都已經成了一具枯骨,是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至於草原上的修行人士,薩滿巫師之類,則是在騰出手的玄門和赤焰軍圍剿之下,算是斷了根,連流傳千年的重器,根本法門都已經成了戰利品,被兩家瓜分。

  這半年裡也發生了不少事情,王衍聖和張無忌都深知連年的戰爭對於百姓的災害有多大,毀滅容易,但之後的牽扯上百萬民眾的災後重建足以讓所謂的仙人心力枯竭,不住撓頭。

  所以兩人無聲間達成協議,以閃電戰,極速戰強行攻破蒙兀防守,法力深厚的修行人讓戰爭走向了特種小隊作戰,也讓斬首戰術有了實現的可能,而在這個年代,少了元帥坐鎮,猛將領軍,衝殺一陣,營嘯兵變只會是常事,畢竟有了三成戰損,就足以引起整支軍隊的輸贏,剩下的,不過是想抓兔子一樣漫山遍野的抓降兵而已。

  『先生曾說有一支軍隊能在七成戰損的情況下不怯戰,不潰逃,那該是一支怎樣鋼鐵意志的雄師,也不知我何時能組建這樣精兵之中的精兵,強軍之中的強軍』

  張無忌心頭想道,不禁又想起百姓為他們二人起的名號,那王衍聖多行善事,對治下百姓關愛有加,不拿架子,也不貪圖享樂,不貪財不好色,勵精圖治,兢兢業業。

  在百姓口中素有仁名,讀聖賢書的文人更是臉皮都不要,大肆鼓吹仁王治世,五百年有聖人出,海晏河清,好在王衍聖也確確實實辦了實事,大興水利,分配土地,總體來說,他治下的民眾,要比往年過的好太多,至少生活有了盼頭,所以百姓感念恩義,稱其為『聖王』。

  而那南朝皇帝朱鈺也是發布告天下書,言說自身十大罪狀,廣傳天下,自覺德不配位,退位讓賢,三辭三讓,才讓王衍聖榮登大寶,舊朝算是就此國運斷絕,萬象更新,至於玄門在其中發了多少力,又辦了多少事,不得而知,但這五德輪轉,王朝更替卻是平穩過渡。

  還有一事,在商議國號時,玄門散仙雲集,有人言稱國號應承天命,而修行人以清為貴,提議國號大清,聽說當時新鮮出爐的國君王衍聖一臉古怪,議題還沒定下,就天降十七道紫霄神雷,把那提議散仙劈頭蓋臉一陣打,好不狼狽。

  經過此事,一眾仙人也沒了心思,重新商議之後,才取了『景』字為號,立國為大景,更年號為開元。

  至於張無忌,他就沒那般好聽的名號,對於治下百姓,重典重刑,一切只為國力強盛服務,每一個人都被他視為國家機器的一顆螺絲釘,不容得偷奸耍滑,更是實行計劃經濟,先做人口大普查,登名造冊,按人分配,要使得帳目清明,免去上下串通,貪污受賄之事。

  其中被他杖斃,剝皮充草官員便占了整個朝堂的三成,殺的人不敢伸手為止。

  對百姓民生卻是外緊內松,至少普查之後,以神經蟲培育的良種耕種,確保不會有餓死之人,說來諷刺,大放厥詞的全是大景文人,反倒張無忌治下民眾和士人少有指責。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呵,行差踏錯,胡亂指責,百善並舉,難逃悠悠眾口,我之行事,又何須他人認同。」

  張無忌咧嘴一笑:「終歸是屁股不在一邊,屁股決定腦袋,自有大儒為我辨經!」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