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議東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39章 議東征

  李承乾看著兒女的模樣,正笑著,享受著今日的寧靜。

  直到一個太監腳步匆匆而來,道:「太子殿下,陛下召見。」

  蘇婉走上前給丈夫披上外衣,手還放在丈夫的肩膀上,道:「注意冷暖。」

  李承乾輕拍她的手點頭,而後跟著太監走入了夜色中。

  興慶殿內,一張巨大的地圖掛著。

  李承乾走入殿內,看到父皇舉著一盞油燈正看著地圖,邁步走到一旁。

  見兒子來了,他也不說話,李世民詢問道:「朝中那些事都安排好了?」

  李承乾頷首,道:「兒臣與舅舅,許敬宗他們都安排好了。」

  李世民神色多了些許放鬆,道:「有勞你了,東征之前,這些事不得不有人去辦,昨日玄齡來見朕,他說換作別人恐怕沒有三兩月,無法安排這麼多事,唯有當今太子與京兆府只用了半月就將這些事都安排妥帖了。」

  「父皇,之所以能夠如此快且有效,是因權力下縣下鄉,無外乎也不過是利用龐大的人才體系,崇文館與京兆府缺一不可。」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油燈,收緊了披在身上的外衣,低聲道:「你覺得此番征討高句麗,該怎麼打?」

  「以往,父皇不會問兒臣的。」

  「是嗎?」李世民錯愕一笑,撫須道:「鄭公與李衛公都十分看重你,你是一個學什麼都很快的孩子。」

  李承乾低聲道:「父皇若真讓兒臣說,兒臣也只能從自己對高句麗的了解來說。」

  李世民點頭示意說下去。

  「高句麗是一個以農耕為生的小國,兒臣看了前隋朝大軍往來高句麗的卷宗,而如今的高句麗兵馬悉數盤踞在遼水河道兩側,在遼水以東有數座城池盤踞,每到九月與十月,遼水都會大漲,漲水甚至能淹沒數個村落。」

  「攻打高句麗,選擇天時十分重要,若要攻打高句麗最好是在十月之前渡河,並且高句麗地界沼澤林地眾多,大軍行進需要多準備土石鋪路。」

  李世民點著頭,目光依舊看著地圖。

  也正是當如今朝中諸多事都已安定,今年各項事宜都安排好了,李世民才能沉下心神好好對高句麗做盤算。

  關中的寒意還未褪去,冰雪也還未消融,這些天陛下與太子經常走在一起商談,也不知道陛下與太子都商談了什麼。

  宮中甚至有了傳聞,陛下與太子命人採集了不少石料,說是為了專研攻打高句麗一戰,總會聽到一些奇怪的響動,如雷炸響。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宮裡的內侍對太子與陛下更加畏懼了。

  此事也成了宮中的傳聞,很快就沒人再提及了。

  二月的中旬,臨近開朝就剩下這麼幾天了,李承乾與父皇坐在水榭內。

  李世民道:「此物該如何用?」

  李承乾道:「在城牆的承重處挖洞埋入,或者在城牆薄弱處鑿出洞,塞入即可,兒臣還準備了不少殺毒酒。」

  「好。」

  稍稍有些暖意的風吹入水榭,父子倆的衣袖隨風而動著。

  小於菟與妹妹走在太液池邊,遠遠地望著水榭內的爹爹與爺爺,滿眼皆是好奇。

  臨近朝中開朝,有一個人回到了長安,此人名叫相里玄獎,乃是唐鴻臚寺派去高句麗的使者,他出使高句麗兩年終於是回來了。

  因此送來了不少消息。

  陛下召見了相里玄獎,與當今太子一起聽著奏報。

  相里玄獎是一個四十歲出頭的中年人,他雙手遞上卷宗,又道:「陛下,太子殿下,這是臣探訪高句麗的所見所聞。」

  李承乾道:「你但說無妨。」

  相里玄獎躬身行禮,他的目光稍稍看了眼太子,見到這位太子神色平靜又隨和,便道:「當初高句麗王高建武向唐歸還了前隋時的一萬漢人戰俘,而就在去年高句麗的一位大將軍過世了,如今在高句麗得兵權的便是那位過世大將軍的孩子,此人名叫淵蓋蘇文。」

  「朕有所耳聞。」李世民稍稍頷首。

  「你接著說。」李承乾拿起茶碗點頭示意。

  相里玄獎接著道:「去年冬季,在高句麗王高建武的筵席上,淵蓋蘇文帶兵進入宴席,殺害了高句麗臣子數百人,而後淵蓋蘇文親手斬殺了高句麗王高建武,並且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為高句麗的新王。」


  「而淵蓋蘇文封自己為高句麗的大莫離支,一手把持朝政,一手把握兵權,臣從高句麗逃出來時,淵蓋蘇文似乎察覺了幽州的兵馬異動,並且在遼水安排了重兵把守。」

  在相里玄獎的講述中,皇帝與太子聽了高句麗王室內部的血腥奪權。

  李世民面無表情,李承乾也是沉默良久。

  相里玄獎作揖道:「高句麗的兵力與人口,臣都記錄在卷宗上,只是還未記錄完備,逃離高句麗時實在匆忙。」

  「一來一回你也不容易,且先回去歇息。」

  「喏。」

  等人出了殿,李承乾低聲道:「父皇,相里玄獎是何出身?」

  李世民擱下手中的卷宗,道:「此人出身魏州冠氏,早年前便投效了。」

  「禮部尚書的位置空懸至今。」

  知道兒子的意思,李世民沉聲道:「用人該多有些城府,先讓他任禮部侍郎。」

  李承乾笑著道:「謝父皇,往後兒臣再提拔他。」

  李世民拿起茶碗準備飲下一口,但又放下,不悅道:「你還覺得你在朝中的羽翼不夠多嗎?」

  「有功之臣自然要升遷封賞。」

  李承乾很想說,現在朝中六部的官吏都是父皇的親信,東宮這點羽翼算得了什麼,又拿出袖子裡拿出一張折好的紙張,「這是中書省眾臣對東征高句麗的看法。」

  李世民接過紙張蹙眉看著,「這還將他們的話語記下來了?」

  李承乾笑道:「父皇善於聽從勸諫,兒臣也要效仿,多聽聽朝臣們的意見。」

  李世民將紙張放在桌上,這幾個月承乾又去與玄齡私下談話,又去拜訪鄭公,還敲打了輔機,他一直都在為東征的事做準備。

  「以前朕聽鄭公說歷朝歷代的太子,為了積蓄朝中的勢力,籠絡人心或者聯姻來捆綁朝臣。」

  李承乾坐在一旁安靜聽著父皇的講述。

  李世民道:「不過鄭公有說你不屑用這些手段,也從未用過這些手段,所以他對你的讚譽很高,去見了他之後,他一定交代了許多事吧。」

  李承乾頷首,「那是老師與舅爺教導得好,是舅爺教會兒臣如何去當一個儲君,也是老師教導兒臣該如何行使儲君的權力。」

  安靜的皇城中,吏部的大門敞開著,一群吏部官吏腳步匆匆,忙碌地走動向關中各縣傳遞著文書。

  忙碌中張玄素又看了眼趙國公的臉色,道:「聽聞高句麗的使者來了。」

  長孫無忌一邊書寫著文書,全神貫注也沒有搭理身邊的人。

  吏部還有幾個人正在交談著。

  張玄素又道:「相里玄獎回來了,這高句麗使者也跟著來了長安,聽說是來朝貢了。」

  見趙國公依舊不搭理自己,張玄素也不再說話了。

  有人湊近又問道:「難道說高句麗朝貢了,陛下不打算東征了?」

  長孫無忌不悅地抬頭看了幾人一眼,眾人連忙低下頭接著忙碌,

  高句麗的使者被鴻臚寺的使者領到了四方館,此人一到四方館便引來了新羅使者金春秋的敵意。

  雙方因此還在四方館打了一架。

  等李承乾聽到這件事的事,已與父皇談完了朝會時的安排,在承天門前聽著褚遂良倒苦水。

  聽朝臣倒苦水是一件很頭疼的事,他道:「殿下,朝中就要東征了,現在的高句麗又來朝貢稱臣,有人說這一次不東征了。」

  李承乾揣著手看著夕陽,聽著褚遂良絮叨的話語。

  夕陽下的承天門前,只有君臣兩人,兩人的影子被夕陽拉得很長。

  「褚遂良看的書一定很多吧。」

  「臣自認學富五車。」

  「那你一定聽過臧哀伯的故事,孤先前看春秋又見到了這個故事。」

  一聽臧哀伯,褚遂良神色瞭然道:「臣明白了,一個高句麗使者而已,何足道哉。」

  「那你還抱怨什麼?」

  「臣這就回去寫奏疏,定不會壞了陛下與殿下的大事。」

  這褚遂良要說他聰明吧,他也確實有才學,要說他機靈吧……又像是根不點不亮的蠟燭。


  唐朝的官吏中,應該是越活越精明才對,只不過褚遂良也人到中年了,怎麼有種越活越憨厚的模樣。

  不多時小兕子就來了,她領著小於菟與小靈鵲一起回來,今天帶著這兩個孩子去欽天監玩了一天。

  二月下旬的二十日,過了元宵之後,諸事已畢。

  待皇城重新清掃一遍之後,翌日就是大朝會了。

  天快亮的時候,太極殿內還有幾個太監正在擦拭著地面,並且打開窗戶通風。

  承天門一群官吏等著宮門打開,前去早朝。

  這是貞觀十八年的第一次早朝朝會,眾人皆是神采奕奕,只有吏部的一群官吏是神色萎靡的。

  在場的眾人皆是投去同情的目光,大抵上都聽說了,新年佳節吏部的官吏都在忙碌。

  等承天門打開之後,群臣這才三三兩兩走向太極殿。

  房玄齡與長孫無忌走在朝班的最前頭。

  「鄭公的身體如何了?」房玄齡問道。

  「還在休養,陛下安排了太醫署的醫官就住在了鄭公家裡。」長孫無忌低聲回著。

  一群人走入了太極殿,等著早朝的開始。

  今天李泰與李恪也來早朝。

  見李恪的精氣神這般好,李泰蹙眉不語。

  眼看著大殿之外的陽光越來越明亮,眾人終於見到了太子殿下也走入大殿內。

  儲君按時來上朝,社稷穩固,群臣心裡欣慰。

  不多時,隨著太監的一聲高喝,群臣躬身行禮,皇帝便邁步走入了太極殿。

  李世民緩緩坐下,看著滿朝的文臣武將,只是今年的朝臣上少了幾個老將軍,少了幾個文臣。

  內侍太監高聲念誦著今年的旨意,多是勉勵群臣的話語。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文臣這邊,褚遂良稍稍點頭,給了太子一個放心的眼神。

  旨意念誦完,等各部匯報了各自的事宜,岑文本先站出朝班,朗聲道:「陛下,臣聽聞出使高句麗的相里玄獎已回朝。」

  李世民頷首。

  岑文本又道:「臣請相里玄獎陳述高句麗諸事。」

  今年的大朝會,諸國使者還未入殿朝賀大唐,岑文本就率先提起了高句麗的事。

  李世民道:「召相里玄獎入殿。」

  眾人安靜地站在朝班上,等候著人入殿。

  等相里玄獎走入大殿,他行禮道:「陛下!」

  岑文本先問道:「敢問高句麗形勢如何?」

  相里玄獎朗聲回道:「臣在高句麗時,淵蓋蘇文帶兵攻打新羅,奪去了數座城池,臣勸其將新羅城池歸還,其人言當年隋人攻打高句麗,是新羅趁高句麗後方空虛,趁機攻打高句麗,現在乃收服故地。」

  「臣又言,高句麗以北數地自古皆是中原領地,何不歸還,其人聞之竟不聽從,而是將臣趕了出來,淵蓋蘇文發動兵變,誅殺了高句麗王,一度還要追殺臣!」

  大殿內,眾人聽得相里玄獎的話語,神色各異。

  房玄齡道:「陛下,臣聽聞今年高句麗使者也來朝賀了,不如請使者入殿。」

  李世民依舊頷首。

  內侍匆匆走到殿外,言語了幾句,一個身著漢人服飾的高句麗使者低著頭走入大殿中。

  高句麗是遵循漢人禮制的,那是因很早很早以前,高句麗本就是中原領地,他們的人也都是漢人教化而來。

  這位高句麗使者年近五十左右的模樣,他上前遞上一盒明珠,道:「外臣……」

  「且慢。」長孫無忌喊住了這個使者的動作,問道:「淵蓋蘇文派人追殺使者,可有此事?」

  這個使者低著頭支支吾吾不知該如何說。

  「陛下,高句麗既已稱臣朝貢,是否東征有待商榷。」朝班上有人站出來,朗聲道。

  李承乾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不語。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