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奇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37章 「奇觀」

  身為京兆府尹的李道宗坐在上首座,聽著眾人的議論,睡意濃重,昏昏沉沉,幾次就要睡著,儘可能地端坐著,保持著一個府尹該有的樣子。

  夜色已深了,眾人商議完今天的事,這才各自帶著卷宗離開。

  許敬宗見到府尹還昏昏欲睡的模樣,道:「府尹,飲一碗酒水如何?」

  李道宗這才揉了揉臉,清醒過來掃視四周,打量著,道:「人都走了?」

  「嗯,這半月談得差不多了,明天一早下官就去面見太子殿下。」

  「也好。」李道宗站起身,活動了一番筋骨。

  顏勤禮不知道從哪裡讓人抬了一壇酒水而來,還帶走了一籃子切好的羊肉,還有蒜與芹菜,十幾張餅。

  許敬宗將幾張桌案拼了起來,對一旁的小吏道:「你們也都回去吧,這幾天都休沐,換一撥人手來。」

  「喏。」

  這個小吏走到門外,叫上看守在外的餘下幾人也離開了。

  京兆府內安靜了下來,點著兩盞油燈,照亮了三個人的臉。

  顏勤禮道:「忙完了眼前,就剩下明年的事了。」

  許敬宗往嘴裡放了一片羊肉,道:「還要看看太子殿下如何安排。」

  顏勤禮沉默了片刻笑道:「每每看到關中鄉民們的笑顏,便覺得這都是值得的,今天有個小賊拿了老府兵的錢財,被不良帥魏昶拿下,也算是大快人心。」

  三人舉起酒碗一飲而盡。

  李道宗飲下酒水便覺得精神了許多,他道:「老夫年紀大了,往後京兆府許多事還要多指望你們。」

  許敬宗將餅放在火爐邊。「府尹是江夏郡王,有你在京兆府才有我等大展拳腳的時機。」

  「怎麼?你許敬宗要一輩子留在這裡嗎?」

  許敬宗放下了酒碗道:「那又如何?」

  顏勤禮道:「這老許是忙著忙得忘乎所以。」

  李道宗叮囑道:「你要少打架。」

  「府尹說得是。」

  三人又是笑聲連連。

  許敬宗心中清楚,只要江夏郡王一直在京兆府,他也能一直在京兆府任職少尹,若江夏郡王離開了京兆府,恐怕自己也會離開。

  不知為了什麼,許敬宗心中覺得離開了京兆府,他沒有地方可以去了。

  關中的寒夜裡,寒風呼嘯在長安的各處坊間。

  李義府坐在京兆府的後院,聽著門內幾人的歡聲笑語,他抬頭看著星空,沉思不語。

  這一次來到長安,與京兆府有了商談之後,他與張大安學到了很多,在心中亦有了依靠的感覺。

  翌日,寒風還未停歇,天光已大亮了。

  李承乾早早就來到了中書省內,在桌上堆放著不少的卷宗與奏章。

  于志寧正在這裡收拾著,見到太子殿下來了,他上前道:「殿下,這都是京兆府這些天送來的。」

  「這些天都沒休息嗎?」

  「臣也是今天才得閒回來,不礙事。」

  「最近褚遂良與舅舅走動還多嗎?」

  于志寧作揖回道:「去過一趟趙國公府,至於他與趙國公說了什麼,下官沒有問過他。」

  「隨口一問,你不用放在心上。」

  「喏。」

  李承乾剛坐下,打算看看這些天京兆府商議的成果。

  只是過了半個時辰,中書侍郎岑文本就腳步匆匆而來。

  李承乾抬頭見到來人,道:「岑侍郎,這休沐時節難得見你來一趟。」

  岑文本行禮道:「臣近日與趙國公,褚遂良都有要事想要問詢殿下。」

  說罷,他遞上一份奏章。

  李承乾先是打開看了一眼,「先坐吧,晚點給你回話。」

  「喏。」

  岑文本與于志寧坐到一旁,幫著殿下一起處置文書。

  中書省內很安靜,李承乾翻看著一卷卷的卷宗,這半月是洛陽與關中京兆府的第一次接洽,看著一卷卷的卷宗,看起來他們論述的問題不少。


  而其中涉及一些關中官吏冗餘與分配的問題,京兆府與岑文本倒是想到一起去了。

  李承乾一邊看著一邊做著批註。

  從早晨時分,天光逐漸越來越亮也照入了中書省內。

  直到午時,小兕子提著食盒而來,道:「皇兄該用飯了。」

  李承乾抬頭看去,于志寧與岑文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已不在了。

  接過妹妹遞來的食盒,李承乾拿出碗筷道:「今天怎麼素了些。」

  小兕子也拿出她自己的碗筷,「冬日裡難得吃一些素菜。」

  「也好。」

  飯後,小兕子就坐在中書省門口嗮著太陽,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她舒服地眯著眼。

  皇宮是很安靜的,安靜的時候總是令人有了些許困意。

  見到有人來了,小兕子連忙行禮道:「於侍郎。」

  于志寧也回禮,道:「臣來面見殿下。」

  「皇兄還在看卷宗,於侍郎進去吧。」

  于志寧看著小公主笑著點頭,走入殿內。

  小兕子盤腿坐在椅子上,繼續仰面嗮著太陽,又聽到了皇兄與岑文本的些許談話。

  而後,岑文本腳步匆匆離開。

  閒著無事,小兕子又從懷中拿出一卷書,坐在陽光下看著書中的內容。

  是李道長所寫的乙巳占,這卷書生澀難懂,三兩句話需反覆思量。

  又過了一個時辰,小兕子見到了不少官吏走入中樞書內,就連舅舅也來了。

  小兕子朝著舅舅笑了笑,見到舅舅朝著自己點頭。

  她再看去,見到他們都站在皇兄面前,她從椅子上下來,一手拿著書,一手拽著椅子也走入中書省。

  而後,她安靜地坐在舅舅與皇兄之間,聽著皇兄與他們交談。

  小公主當然不懂政事,這位小公主願意聽,眾人皆是笑著。

  李承乾看著在場的眾人,道:「在你們記錄的卷宗中有不少小問題,很多小問題不能忽視,問題都是積少成多的,小問題也會變成大問題,先前看了張玄弼老先生還有不少儒生對關中的看法。」

  「他們說京兆府奴役關中鄉民,其實這並不是黃老之學中的休養問題,而是各縣鄉民的精神面貌與日常生活問題。」

  「他們都覺得關中忙碌,是因他們覺得關中鄉民只知在作坊勞作,而不知其他活動,才會如此,京兆府往後工作要與各縣鄉民多走在一起,這是首要的,也是必須的,是作坊建設的前提。」

  許敬宗回道:「下官會在各縣多準備一些比賽。」

  比賽算是各縣的業餘活動,這算是一種富足的生活了吧。

  關中快速發展是在沉澱的這十年的基礎上所建設出來的,而這十年的成果與皇帝權力治下的號召力與動員能力,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關中是李唐社稷的基本盤,因此讓皇帝的號召力達到一個空前的強度,天子腳下嘛。

  但關中成果是別的州府所不能復刻的,不能一概而論。

  這一方面與鄭公以往所提倡治理國家的理念,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皇帝的統治下,權力與階層關係是一個敏感又複雜的關係。

  今天,是李義府第一次走入中書省,也是他第二次見到太子殿下,這位儲君看著是個很平靜的人,話語聲很平靜,談吐氣度很從容,似乎這世上就沒有事能夠難得住這個儲君。

  他雖說為太子辦事這麼久,但這也只是他第二次見到太子。

  已想不起來第一次見到太子時是什麼情形了,如今想來恍如隔世。

  這是李義府見到這位儲君的第一印象,大唐有這等儲君,或許真是上蒼在眷顧大唐。

  而聽著太子殿下所講的這些鞭辟入裡的解釋,他很慶幸當初聽從太子安排,在河西走廊守了三年,又在洛陽守了四年。

  聽到太子殿下接下來的話語,李義府又低下頭。

  「有人擔憂官府的權力太大,就容易成為掠奪鄉民的一雙大手,其次京兆府與舅舅想到一起去了,關中各縣的人越來越龐雜,各縣的壓力早已不是當年能比,不論是治安還是安置,都成了一個眼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岑文本回道:「殿下,如今藍田縣遷入的人口就有三萬餘人,渭北各縣有近五萬人,有縣裡給他們建了房子,他們也會動手自建。」

  褚遂良補充道:「這些人的要求也很簡單,只要能住下來,不會餓死就好。」

  「錯了。」李承乾否定了的話語,道:「不會餓死未免太過殘酷了,人們會遷入關中是為了勞有所得。」

  褚遂良行禮道:「臣失言。」

  「無妨,多說說看法不會有壞處的。」

  一個勞有所得的理由就能夠吸引如此多的人口來關中,人們的要求真是太簡單了。

  簡單到朝中不用費吹灰之力就能辦到,哪怕再做得更加公平公正一些,那就更好了。

  但這種理由又不敢多想,要是多想了,又如何能知道這些遷入關中的人,他們以往是如何度過一個個年月的。

  但凡多想一些,眾人就會覺得如芒在背,還遠沒到能夠志得意滿的時候。

  當說起科舉之後,還有三百名冗餘的官吏不知該如何安置。

  李承乾詢問道:「舅舅覺得該如何安排?」

  話語突然停下,長孫無忌撫須思量著良久沒有開口講話。

  李承乾飲下一口茶水。

  長孫無忌道:「不如在關中各縣增加官吏,看管之餘,讓遷入關中的民戶定下戶籍,雖說可能分不到田畝,但可以以勞作為生。」

  關中的人口早就過百萬了,並且還在往兩百萬以及三百萬往上的人口狂奔。

  李唐的基本盤越來越強大,能夠動員的人力也就更龐大。

  一個三百萬人口的關中,就可以辦成許多事,造出許多的奇觀。

  這個奇觀並不是皇帝興建,而是百萬人口所建成的新「奇觀」畢生追求不過如此。

  李承乾頷首道:「舅舅所言不錯,岑侍郎擔憂官府權力太大,因各縣建設作坊,縣官可以一言取締,而兩年一次為期的科舉,會導致官吏冗餘,早在去年的時候,就有人與孤說過這件事。」

  「關中人口幾經膨脹,管理治理都是個複雜的問題。」

  「京兆府這些天的商議成果,洛陽遇到的問題也到了不得不解決的處境,是吧?」

  李承乾又喚道:「張大安?李義府?」

  兩人聞言上前一步,道:「正是。」

  長孫無忌閉著眼呼吸沉重,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這些事都是與吏部息息相關的。

  關中怎麼就成了這樣?

  長孫無忌心中苦澀,太子在考驗朝臣的能力,而且一次勝過一次,這事情也是一件比一件難辦。

  若太子覺得你沒用了,也會將你丟了的。

  舅父的話語再一次出現在思緒中。

  長孫無忌還未想出對策,身邊的太子卻先開口了。

  「原本關中十二縣與左輔包括渭北,潼關七十五個縣保持不變,在其下重設各鄉各坊,增派人手,三百戶為一鄉,一百戶為一坊,分開管理,增派人手,設置鄉長,坊正。」

  言罷,李承乾又道:「舅舅以為如何?」

  長孫無忌還未開口,岑文本先道:「殿下,此事是不是在朝會中再議一議?」

  長孫無忌長出一口氣,「不用議了,就這麼安排,臣召集吏部的官吏,從今天開始就不再休沐了。」

  岑文本行禮道:「喏。」

  李承乾叮囑道:「吏部安排人手,京兆府跟上建設,御史台還要加強看管,諸位有勞了。」

  眾人一齊作揖行禮,告別太子,各自去忙碌。

  這般倉促安排,新設置的各鄉或許會是一個草台班子。

  草台班子沒什麼不好的,大抵上總是必經之路。

  如果以後能讓關中多幾個縣鄉,多幾個地名,多一些人,多一些與以往史書有點不一樣的故事,這也算是造福後世了吧。

  願景總是很遠大的,路要一步步走。

  未來的關中依舊很忙,關中的官吏也會很疲憊,如此情況多半還要持續很多很多年。

  等眾人都離開了,原本靠在皇兄肩膀上的小兕子這才緩緩轉醒,她揉了揉眼睛,看到了外面的天色已是黃昏。

  「舅舅覺得李義府其人如何?」

  長孫無忌道:「聽聞過他的事,是個會用盡手段的人。」

  李承乾道:「且不說他的人品,他很積極,他只能為社稷效力來達成理想,為此他會拼盡全力,不擇手段。」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