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火炮軌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著演習的時間進入第三天,這次大閱的主要內容——棱堡攻防戰,終於正式展開。

  提到這件事情,就不得不提一下京西棱堡的修建了。

  當初朱由檢要求一個月修成棱堡,顯然是有些不切實際。

  在風雪、嚴寒等因素的影響下,棱堡的進度一再延誤,最終花費了將近兩個月,才在二月底修成。

  然後又整修了半個月,搭建起臨時營地,才能進行攻防演練。

  在這次演習之前,巡捕營還試著舉行了一次攻防演練。

  效果不能說好,因為很多士兵,對棱堡並不熟悉,也不知道如何用火器演練。

  直到昨日參謀部提出殺傷力指數和毀傷模型,他們才知道火器軍隊的演練,還能用這個辦法。

  今日參加演練的,是巡捕營第一大隊和勇士營偵察大隊。巡捕營在棱堡上防守,勇士營摹仿建虜進攻。

  作為精銳中的精銳,勇士營偵察大隊非常全能。而且御營之中,不乏有從遼東過來的將士。

  再加上去年劉興祚反正後,帶來了大量有關建虜的消息。他們模仿起建虜來,也是似模似樣。

  作為漁獵民族,建虜不但擅長騎射,還很擅長步戰,在攻城上頗有章法。遼東諸多城池淪陷,就是因為建虜在攻城上很是有一套。

  但是大明也不是沒有進步,在孫承宗修成寧錦防線後,袁崇煥、趙率教等人依託城池,挫敗建虜進犯。

  今時今日的大明,和以前已經不一樣,在守城上有著充足的信心。

  虎大威率著偵察大隊模仿建虜多次進攻,都沒能夠破城,反而被城牆上的火炮和火銃,「打死」不少人員。

  朱由檢遠遠地用望遠鏡看著,向負責修建棱堡的徐光啟道:

  「銳角銃台確有可取之處,難怪徐卿多次提出這個建議。」

  「西洋棚樓也有可取之處,能夠有效防箭。」

  棱堡上搭建的棚樓,是徐光啟對西方城堡技術的又一個借鑑。

  這種工事是中世紀出現的,在火器化之後已經逐步被淘汰。

  但是在大明卻還很有用,因為建虜現在的火器並不多,更多的是用弓箭。

  只要搭個棚子,就能有效地遮擋箭矢,讓守城的士兵更安全。

  在懸眼、塔樓等方面,徐光啟也吸收西方城堡的優秀之處,和大明原有的城堡技術相結合。

  可以說,京西棱堡雖小,卻是東西方城堡技術的結合。未來還會更完善,試驗各種技術。

  徐光啟聽著皇帝的誇讚,內心頗是熨帖。

  他在這座棱堡上,花費了和巡捕營相當的精力。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他幾乎一心撲在棱堡上。

  如今得到皇帝的讚賞,讓他怎不高興?

  不過他還是自謙道:

  「這座棱堡尚且只是初成,如果再過幾個月,它會更加完善。」

  「請陛下過幾個月時間,再來觀看堡壘。」

  朱由檢頗是高興地點頭,但是對徐光啟話里的意思,則是當作沒聽見。

  他聽出徐光啟的勸諫之意,勸自己不要太急躁。

  但是朱由檢卻已經等不及了,迫切需要大凌河堡修建。

  去年他就定下己巳之戰方案,確定在大凌河化凍後、遼東春耕期間築堡,讓建虜反應不及——

  即使為建虜耕作的大多是奴隸,在春耕期倉促發兵,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他之前要求京西棱堡一個月修成,原因就在於這個空檔,大概是一個月時間。

  時間再久的話,建虜就會反應過來,大規模出兵阻止築堡。

  如今通過京西棱堡試驗,他發現一個月修不成堡壘,所以才想用天花等手段,拖延一下建虜。

  甚至,他還讓密令毛文龍,在東江領春耕完成後,就必須出兵作戰。吸引建虜的注意力,方便大凌河堡修建。

  林丹汗部、寧遠伯國等地,他也派人傳信,讓他們搞出動靜,吸引建虜的注意力。

  這一整套作戰計劃,當然不能因為某些原因而修改。

  去年參謀部制定的己巳方案,如今可以說正在展開。


  朱由檢已經讓樞密院向前線將領下令,並派出監軍御史。誰敢拖延戰機,就立刻停職送回京城。前線拿到尚方寶劍的大臣,也被授權動用。

  徐光啟簽發過這些命令,對己巳方案當然熟知。但他實在不明白,皇帝為何要這麼急?

  以他的眼光看來,京西棱堡再過幾個月,絕對會更完善。巡捕營也能完全完成訓練,擁有更強戰力。

  無奈皇帝沒採用,仍舊是打算用原定的己巳方案。

  這讓他只能心裡嘆氣,儘快把棱堡戰法總結出來。

  或許是看出徐光啟的不解,朱由檢在觀看了一會兒棱堡攻防戰後,說道:

  「給勇士營配上紅衣大炮。」

  「把一面城牆和銃台的士兵撤下,用紅衣大炮轟擊。」

  這番話讓徐光啟徹底驚了,說道:

  「陛下,建虜沒有紅衣大炮。」

  「不能這樣給勇士營增強實力。」

  朱由檢瞥了他一眼,還看了下以為自己偏袒御營的群臣,淡淡道:

  「建虜正在仿造紅衣大炮,以後守城時必須把這個因素考慮在內。」

  「遼東丟失之後,大明打造出寧錦防線,暫時遏制住了建虜。」

  「但是你們也不要以為建虜在睡大覺,他們一直在摸索破城方法。」

  「根據錦衣衛線報,建虜在積極仿製紅衣大炮,很有可能在兩三年內成功。」

  「若是這幾年大明不能做好應對紅衣大炮準備,未來就可能再次被建虜破城,面臨建虜威脅。」

  (天聰五年正月,即崇禎四年正月,後金仿製成第一門紅衣炮。八月大凌河之戰爆發,十月用紅衣炮攻陷於子章台,大凌河城的祖大壽等人殺何可綱投降。孫承宗真是倒霉,大凌河城早一兩年修建,後金沒那麼容易攻破)

  這一番話,讓群臣盡皆心驚,想到了寧錦防線未成時,京城風聲鶴唳的景象。

  徐光啟此時也明白了,皇帝為何急著發起己巳攻勢,一刻也不想耽擱。

  實在是大明進步的同時,建虜也在進步。如果不能抓住戰機,形勢會越來越不利。

  所以,他也不說什麼勸諫的話語了。

  看著御營士兵,把六門紅衣大炮拖過來,對著棱堡轟擊。

  棱堡上同樣裝備有紅衣大炮,按理說能夠反擊。

  但是皇帝之前已經命士兵撤下了,此時是試驗棱堡的防禦力。

  徐光啟對此還是比較自信的,認為以京西棱堡的堅固,紅衣大炮也摧不毀。

  最終的結果也如他所料,京西棱堡在紅衣大炮的轟擊下,仍舊非常穩固。

  只是城牆上的台垛,有些被轟塌了。

  如果有士兵在上面守城,估計免不了傷亡。

  朱由檢見此情景,眉頭微微皺起。

  尤其是他從望遠鏡上,看到一些守城士兵的驚慌神色後,眉頭就皺得更緊了。

  棱堡固然是很堅固,但是守城的士兵如果意志不堅定,那也不可能守下去。

  所以他向徐光啟道:

  「有沒有防炮的辦法,更好地抵禦炮擊?」

  「若是被動挨打,士兵害怕之下可能會守不住。」

  作為一個完善的防禦體系,棱堡當然有相應的辦法,徐光啟道:

  「可以在棱堡外挖壕溝,在城牆的對岸堆起一道斜坡。」

  「有這個防衛的斜坡在,攻城一方的火炮,很難在坡下直接攻擊城牆。」

  「城牆上的火炮則能瞄準斜坡攻擊,更加便於守御。」

  (用大炮轟擊古典城牆很方便,棱堡低矮的城牆和壕溝、防衛坡,能有效防範炮擊)

  這是棱堡的城外防禦設施,京西棱堡現在還未修建。

  這也是徐光啟認為現在的棱堡不完善,最好再等幾個月的原因——

  實在是皇帝要求的時間太緊了,很多細節都沒完善好。

  像是這個防衛坡,之前不知道建虜即將有紅衣大炮的徐光啟,就沒想過修建。

  朱由檢聽得不大明白,也不知道火炮為何在坡下,就不便於攻擊。


  但是在徐光啟派人挖了一段壕溝、堆起防衛坡後,他很快就明白了。

  原來此時的火炮俯仰角度有限,被這個斜坡阻擋,就很難對城牆直接瞄準射擊。

  曲射技術同樣不成熟,很難精準地落在城牆上。而且即使炮彈曲線落在城牆上,對城牆的破壞也有限。

  所以這個防衛坡,對防禦火炮攻擊頗為有效,還便於發揮己方火炮的威力。

  朱由檢看明白了之後,當即就下令道:

  「壕溝和防衛坡不錯,大凌河堡外面也要修建。」

  「一定不要小瞧建虜,他們的進步速度快著呢!」

  對建虜這個蒸蒸日上的勢力絲毫不敢小瞧,朱由檢知道他們的潛力。

  即使建虜還沒有仿製成功紅衣炮,朱由檢也要考慮遼東城堡防範紅衣炮的能力,免得將來吃大虧。

  徐光啟點頭記下,決定讓人儘快挖壕溝堆斜坡,總結出經驗用於大凌河堡。

  同時還提醒皇帝道:

  「若是以炮對炮,城牆上就必須多備火炮,以便應對四面八方的炮擊。」

  「而且還必須是紅衣大炮,以便摧毀建虜的紅衣炮。」

  「棱堡建造的成本,可就要更高了。」

  旁邊聽到的大臣,對此一陣牙疼。生怕皇帝覺得軍費不夠,還要設立新稅種。

  尤其是戶部尚書畢自嚴,幾乎當場就跳出來,反對增加軍費。

  好在朱由檢有些自知之明,知道再加稅就可能鬧出更多的亂子來。所以他斟酌之後,向徐光啟道:

  「要多內部挖潛。」

  「比如給紅衣大炮配上炮車,方便在城牆上轉運。」

  「這樣敵軍如果在一面集中火炮,城牆上就同樣集中,用大炮轟擊敵炮。」

  徐光啟為難道:

  「紅衣大炮太重,即使配上炮車,轉運也不方便。」

  「木輪容易損壞,鐵輪又太沉重,容易陷入地里,急切之間難以從一面城牆轉運到另一面城牆上。」

  「為了避免敵人集中火炮對一面城牆攻擊,最好的辦法還是多配火炮。」

  朱由檢聽他的意思,似乎有幾面城牆,就要配備幾倍於敵人的火炮。

  即使大明的物力遠勝建虜,這樣也不可能負擔起。畢竟大明要修建的城堡不是一個,而是會有一大群。

  所以他想著後世轉運重型物資的辦法,再想著徐光啟所說的鐵輪,說道:

  「可以在城牆上鋪兩根鐵軌,把火炮的鐵輪放在鐵軌上,順著軌道滾動。」

  「這樣一兩門火炮,就能守住一面城牆。」

  「而且不用擔心承載問題,也不用擔心陷進去,拉動起來會很容易。」

  「如果城內也鋪設鐵軌的話,在不同城牆之間轉運火炮的距離會更短。」

  「可以用更少的火炮,守住多面城牆。」

  繪了一個草圖,朱由檢把後世礦山上常用的軌道,向群臣介紹了一下。

  讓戶部、工部和太僕寺等衙門,一起配合研究。

  戶部對這件事很積極,因為這能有效地降低火炮數量、減少需要的軍費。

  即使因此要用鋼鐵做軌道,戶部官員也認了——

  總比製造數倍的大炮,花費更多軍費強。

  太僕寺官員同樣很積極,因為皇帝提到了,這種軌道能方便城內轉運。

  那是不是意味著,以後城裡面也能修軌道,運輸大炮以外的東西?

  如果成功的話,太僕寺以後就不止能修公路,還能把權力延伸到更多方面。

  徐光啟對於軌道同樣大為讚嘆,尤其是皇帝畫的車斗,讓他認識到軌道不僅能運輸火炮,還能運輸炮彈等物資。

  在城牆上鋪設軌道,能夠更好地把守城物資運過去。

  在城內鋪設軌道,城內物資也能更方便地轉運。

  甚至,他還想到了用在運兵上。用馬拉車帶著士兵在軌道上行走,能夠更方便地調遣各個城牆的兵力。

  這讓他越想越是興奮,想到了很多軌道用法,極大地方便城內物資和人員的轉運。


  朱由檢倒是沒想這麼多,他只是覺得在沒有橡膠輪胎的情況下,可以用軌道運輸替代——

  畢竟直到後世,鐵路運輸仍舊有很多優勢,沒有被公路運輸替代。

  礦山軌道更是廣泛存在,用於礦石運輸。

  所以在聽到徐光啟抱怨紅衣大炮太重後,他根據礦山軌道提出火炮軌道,方便紅衣大炮這種重炮,在城牆上和城內轉運。

  這種方法,和後世的鐵道炮不謀而合。

  只是紅衣大炮沒有那麼重,現在也沒法在軌道上發射。

  但是將來未必不會出現重量更大、難以從軌道上卸下來的重炮,只能在軌道上發射。

  那時所謂的鐵道炮,就會名副其實了。甚至可能在野外鋪設,把重炮從城裡運出去。

  可以說,朱由檢提出的火炮軌道,啟發了很多相關方面的技術。

  鐵道炮、有軌馬車、礦山鐵道等等,都隨之發展起來。(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