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創造條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老朱說說話、逗逗胖兒子,簡單的說一下這一趟回鄉的事情,這也就是朱允熥和徐妙錦回到應天府後需要做的事情。

  皇太孫回京了,對於不少人來說,也算是『穩定軍心』了。哪怕大家都知道以如今的局勢,也不大可能出現什麼變故等等。

  可是說到底就是皇太孫不在應天府,那就意味著不少人心裡沒底。他在應天府,就可以減少很多風險。

  第一天回京,第二天就早早的上朝,這就是朱允熥對於政事的勤勉態度,根本讓人挑不出來任何的毛病。

  文武百官已經麻木了,洪武皇帝也好、皇太孫也罷,這兩位都是無比勤政的,大家都是習以為常了。

  最多就是沒有想到皇太孫一天都不休息就來直接上朝,也是沒有想到皇太孫剛剛回京上朝,皇帝立刻就見不到身影,果斷的令人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龍椅依然是空蕩蕩的,不過也不影響什麼。皇帝和皇太孫輪番上朝,百官們也不至於茫然無措,那兩位不存在任何的隔閡,也不會有什麼政見不合。

  朱允熥看了看差不多了,主動說道,「陛下七十大壽,這是朝廷大事。諸位愛卿準備一番,陛下大壽不得馬虎。」

  文武百官自然也心知肚明,不要說這是整壽了,就算是平時的生日,那也就不能大意,這是真正的『聖誕』,需要做的事情自然也不能少。

  陳迪主動出班說道,「啟奏殿下,臣以為陛下壽宴,當以禮部協太常寺、光祿寺籌辦壽宴。」

  禮部自然不用多說,本身就下轄禮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這裡頭自然包含著禮樂等等。

  太常寺掌宗廟禮儀,光祿寺掌祭祀、朝會、宴鄉酒澧膳饈之事,這都是他們的職責範圍所在。

  朱允熥點頭肯定,「是這個道理,禮部主理此事,諸衙門萬萬記得協理此事。若是有人敢怠慢,孤必然重罰。禮部尚書記好,諸事送到孤案頭。」

  這件事情朱允熥打算親自操辦,大家也不覺得這件事情有什麼問題,本身就是因為皇帝整壽實在是大事,皇太孫想要展現孝心也正常。

  哪怕很多的事情都是底下的官員們來操辦,但是拿主意的還是要皇太孫來,最大的功勞等等自然也是需要歸功於皇太孫了。

  大家也都不認為這樣有什麼不對,事情就應該這麼做,這才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朱允熥隨即又開口說道,「讓禮部、欽天監查查日子,孤此次回鄉祭祖,心中感觸頗多。查好日子,孤親率兄弟姐妹擊敗先父、先母。」

  不少文武官員對視一眼,心裡自然也是在忍不住的狂跳了,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敏感了,只是實在是不好說些什麼了。

  現在也不是先太子、先太子妃的忌日,皇太孫這個時候忽然要去祭拜,這事情看似也就是比較敏感了。

  更何況現在朝野上下的傳言紛紛的,這個時候太孫去祭拜先太子、先太子妃,幾乎就是等同於昭告天下了,這也是要將所有事情都給明確下來。

  常升蹬著一雙眼在不斷觀察文官的隊列,郭英、耿炳文等人也都是在不斷的觀察著,大有一言不合就飽以老拳的意思。

  文官們這個時候大多也都是眼觀鼻鼻觀心,能夠站在朝堂上的都沒有什麼蠢人。現在有些事情都無比明顯了,這時候就不要自作聰明了。

  看到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似乎也都是默認乃至支持,朱允熥也就是笑了笑,這個事情還是有了前期的鋪墊,做起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說到底還是老朱給與了足夠的支持,所以現在的朱允熥想要做事,那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下朝後回到文華殿,朱允熥看到案頭的奏章就問道,「不是說皇祖父這些天批了不少奏章嗎?怎麼回事,還有這麼多奏章?」

  道衍就連忙回答說道,「殿下,前些天陛下批覆的多半是一些急事。一些不太緊急的,多半是留下來了待殿下回京後再行處置。」

  好像非常有道理,再沒有丞相之後,皇帝直接掌管六部,那自然也就意味著天底下的大事小事都是一把抓,事情自然也就不可能少了。

  想要偷懶是不可能的事情,實在是因為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一些。除非是放權,要不然就不可能想要清淨。

  從此君王不早朝,這在大明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起碼在老朱、朱允熥這個時候不要指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道衍也繼續說道,「還有市舶司、海禁之事,雖說有不少奏章,只是陛下多半是看了一眼,其餘也都是留著給陛下再行處置。」


  朱允熥笑著點頭,不無感慨的說道,「祖父到底是心疼我啊,我主導的事情,他多半是不給我半點阻礙。」

  道衍自然也明白這樣的道理,雖然早就知道皇帝捨得放權,對待皇儲的支持可謂是前無來者。可是現在在皇太孫身邊做事,有些時候還是忍不住感慨。

  皇帝自然是一代雄主,可是這樣的一代雄主對待儲君的態度,簡直就是不敢想像了。

  道衍繼續補充著說道,「除了市舶司、海禁的事情之外,除了一些邊關大事,陛下對於五軍都督府的奏報大多也都是留中不發。」

  這也不會讓人覺得意外,外界的傳言都是朱允熥這個儲君最先掌控的就是五軍都督府,認為淮西勛貴就是這位太孫的臂膀。

  所以這些年皇帝也不太管五軍都督府的事情,大事小事都是讓太孫直接去處置。老朱不插手五軍都督府的事情也可以理解,因為這代表著的就是兵權。

  開國皇帝要是把兵權給拿在手裡,儲君自然也就別指望坐穩龍椅。五軍都督府的實在太敏感了,皇帝這是不打算給任何人留下話柄呢。

  朱允熥看著奏章,笑了笑,「到底是回京了,事情自然也就少不了。」

  常升眉飛色舞的趕到了文華殿,說道,「殿下,五軍都督府這些時日並無變動。前些天秦王殿下等人回藩後,各藩王護衛衛所指揮都換了人。」

  朱允熥笑了起來,「這事情你們做的急了些,諸位皇叔都是朝廷柱石,你們哪能如此!」

  常升立刻腆著老臉一副認罪的樣子,「殿下,臣知罪!」

  背鍋的事情肯定需要有人來做,常升等人就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朱允熥這個儲君還是需要一些名聲,一些表面文章還是需要稍微做一下的。

  朱允熥打算『削藩』的心思很多人都看得出來,已經或多或少的開始削減那些藩王手裡的兵權了,基本上就是打算完全拿走藩王三護衛的意思。

  常升等人就是做的不錯,直接去換藩王三護衛的指揮使等軍官,這也就行了。

  這可不是在直接的削藩,所謂藩王三護衛的糧草輜重、軍餉俸祿等等,都是朝廷在撥付。而那些軍官的任免等等,基本上也都是朝廷來負責。

  藩王三護衛從來都不是藩王的私兵,這是朝廷的兵馬,這一點大家也都是心裡有數的,也都明白朝廷遲早要將兵權給收回來的。

  這一趟將幾個重要的藩王手裡的三衛所中高級軍官換一遍,這也是正常的事情,說到底就是為了要更好地控制住兵權。

  朱允熥看向道衍,說道,「讓人準備一下,給各王府一些賞賜。今年考評,宗室多半都是優異。」

  打一棒子給一顆棗,這件事情朱允熥做起來也算是得心應手了,文武百官們對此也都是習以為常的,都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基本上是以比較溫和的手段拿走藩王三衛所,這個時候就是再給些許補償、賞賜,這一套順滑的小連招看起來非常有意義。

  只不過再仔細的想一想,所謂的宗室考評等等,這個時候也是再一次的展現出來了威力,這玩意兒多半還是要看皇帝的心意。

  對於很多人來說,最初制定宗室考評之法的時候,很多人都能夠猜出來這個道理,不覺得有什麼好意外。

  無非就是宗室想要合格很簡單,想要得到獎勵等等,那也就是要看皇帝的意思了。

  朱允熥翻開奏章,問道,「陳瑄和嚴震直這兩個可曾商量好一些事情了?這漕運的事情,他們兩個到現在還沒有拿出來章程?」

  嚴震直是工部尚書,這也是無比擅長組織大工程的。如果朝廷疏浚運河等等,自然也就是需要這位工部尚書出力了。

  陳瑄則是現在的漕運總兵官,按照明朝的管制,這位曾經的都督僉事現在是『戰時領兵』,現在是手裡有著實權的,雖然這就是負責疏浚運河等等。

  那也不可小覷啊,以前的一些開國勛貴等等,實際上也沒少做些疏浚運河、開鑿運河等等事情,畢竟這也是需要負責秩序、組織人手。

  道衍這時候就連忙說道,「回殿下,嚴尚書和陳總兵此前也多有商議。臣此前斗膽聽了一些,二位大人雖有些許分歧,不過大致是意見相合。」

  聽到這個話,朱允熥就非常滿意了,「這就好,他們要是意見達成一致了,這件事情就算是基本上敲定了。」

  道衍心裡也是這麼想的,不管是陳瑄還是嚴震直,這兩位都是身居要職,也是有過組織大工程或者疏浚運河的經歷,這自然是值得放心。


  現在他們達成了一致,那麼就只需要等待著人手和錢糧到齊,這麼一個重大的工程就要正式的開工了。

  這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情,說到底就是早一點開工,就是早一點造福於民。

  早一點敲定下來,不少人也可以早一點安心。

  這位皇太孫喜歡瞎折騰,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一旦開始疏浚大運河了,必然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等等。

  哪怕現在的大明國力比較強盛,到時候也不可能再瞎折騰一些事情了。

  尤其是戰事等等,朝廷估計最多也就是平叛等等,不大可能對外主動發起一些大規模的戰爭。

  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大事了,大明開國後依然是戰爭不斷,也是該歇一歇了。

  事情還是非常多的,甚至可以說是千頭萬緒,不過朱允熥還需要迅速的投入到工作當中。

  好在以前不少事情都是他在處理,所以現在根本不需要什麼調整就可以直接開始處理,思路是有著一些延續,政策也是一以貫之,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朱允熥沒有急著立刻召見陳瑄或者嚴震直,因為他還有其他的一些事情要辦,看起來也是更加緊急一些。

  也是因為疏浚運河的事情,看似是朱允熥和這兩位當事人商討就好,但是那也就是表面現象而已,他也需要召見其他的一些大臣一起商討這般大事。

  起碼戶部等衙門肯定是不能排除在外,戶部能夠撥付多少銀兩等等,這也都是大事情,他們可不會由著陳瑄和嚴震直獅子大開口。

  國庫的錢就那麼多,真要是全都給拿去疏浚運河了肯定不行,到時候估計肯定也是少不了會有一些爭吵的情況出現。

  這一點朱允熥也是心知肚明的,也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習慣了這些事情就好,取得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也就行了。

  最重要的自然是絕對不能耽誤疏浚運河的大事,這些才是最為本質和重要的,這是關係著國計民生,這是關係著大明的江山社稷。

  對待這樣的大事,自然也就需要更加的慎重,謹慎一點是誰也挑不出毛病的。

  將欽天監的人叫來,祭祀等等事情都是大事,這也需要重視,尤其是現在還需要趕時間,那就需要更加在意這些事情了。

  好在有些事可以比較靈活的去操辦,有些人也能夠明白皇帝和太孫的意思,甚至都不需要他有任何的暗示等等。

  所以黃道吉日等等絕對就那麼巧了,三天後就適合去祭拜。

  這自然是一個好事情了,真的一點都不耽誤朱允熥的大事,看起來大家也算是『眾志成城』,在不斷的創造條件啊!(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