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劉徹薨逝,張家登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轟隆隆!」

  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前一秒還晴空萬里,後一刻便陰雲密布。

  張家府宅之中。

  張偉和張興民相向而立。

  兩人看著窗外大雨,一時相顧無言。

  時間過得太快。

  一晃眼,二十年已過。

  他們已經從弱冠之年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

  甚至成了張家的頂樑柱。

  在這期間,張偉和張興民都已成親。

  且兩人都為張家做下了巨大貢獻。

  尤其是張興民。

  迎娶廷尉的大漢之後,張興民並沒有停歇造人大計。

  一共納了五房小妾。

  現在已經子孫滿堂。

  大兒子已然成親。

  他們這一脈,又多出了好幾十個人口。

  距離下一個目標,已經快要完成了。

  至於他自己……

  張偉想到這些年發生的事,忍不住苦笑。

  這些年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自從虎牢山的事情解決之後。

  劉徹對他便十分信任。

  交給他的任務也越來越多。

  僅僅半年時間,他就成了寺正。

  在執金吾內,他升官絕對是最快的。

  後面更是平步青雲。

  短短五年時間,他就直接成為光祿卿,位列九卿。

  還是光祿勛之首。

  直接跟隨在劉徹身旁。

  護衛劉徹的安危。

  深受劉徹重用。

  不僅僅是他。

  就連張興民,現在也是九卿之一。

  上一任廷尉離開之後,張興民毫無例外的成了這一任的廷尉。

  張興民上任廷尉之後。

  便開始大刀闊斧。

  做出了很多有利於大漢發展的事情。

  劉徹對張偉和張興民都十分滿意。

  對這兩人也十分的倚重。

  十幾年前,霍去病突然感染風寒。

  而且是在外面遊歷之時感染的風寒。

  直接藥石無救,還可能是被耽擱了。

  總之,在送回京都之前,就已經沒了。

  衛青得知自己的外甥離世之後,也是一病不起。

  沒多久便一起跟著去了。

  衛青和霍去病以前以後離開,讓大漢痛失兩位大將。

  北方匈奴見此情形,竟然有了死灰復燃的趨勢。

  張家已經被劉徹迫害。

  張家主將也已全部陣亡。

  目前還沒有培養出可以頂門立戶的將門之材。

  衛青和霍去病是大漢的中流砥柱。

  這是最穩重的基石之一。

  可這兩人竟然在五年內相繼去世。

  這對劉徹和大漢都是莫大的打擊。

  劉徹得知霍去病和衛青相繼離世,自然倍感悲痛。

  但無濟於事。

  只能把重心放在軍中。

  他是一個有鐵血手腕的帝王。

  但他的兒子卻沒有繼承他的威武霸氣。

  雖然他這些年時常巡遊在外,朝中大事都已交由太子。

  太子也確實做得很不錯。

  可太子太過於優柔寡斷,而且容易聽信旁人的耳旁風。

  並不是一位大能之君。

  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為太子掃清一切障礙。

  能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登基為帝。

  可惜……


  劉徹活的時間太長了。

  且劉徹現在的疑心病很重。

  皇后現在已經不受劉徹寵愛。

  再加上有人從旁挑撥,父子之情也越發淡薄。

  「兄長,您真的要隨陛下去別苑嗎?」

  回憶往昔,張興民扭頭看著張偉,開口詢問。

  陛下現在年事已高。

  已經經不起波瀾。

  現在外出。

  恐會有生命之憂。

  張偉盯著外面的人瓢盆大雨,點了點頭。

  「這次之行,我必須去,京都之事就交給你了。」

  張興民望著張偉。

  然後點了點頭,神情堅定。

  他們在京都布局這麼長時間。

  也是時候該行動了。

  三日之後。

  張偉隨劉徹去往別苑。

  太子按照往常慣例,監國。

  不過,現在的朝堂之中,有一個人的聲望正盛。

  便是江充之流。

  江充和太子以及為皇后有嫌隙。

  太子現在的聲望日益增高。

  而江充和太子有舊怨。

  江充害怕太子登基為帝之後,迫害自己,打算先下手為強。

  趁著劉徹巡遊之時。

  在太子的寢宮之內行巫蠱之事。

  企圖栽贓嫁禍太子。

  並將此事秘密傳遞給遊歷在外的劉徹。

  張偉收到情報之時,劉徹已經有了動作。

  他將自己病重的消息傳了出去。

  太子一聽,劉徹病重。

  害怕劉徹在這個時候廢棄自己的太子之位。

  還會有生命之憂。

  便矯節捕殺江充。

  最後事發。

  太子逃離皇城,不知所蹤。

  劉徹回歸朝堂之後,對太子下達了追捕令。

  太子不堪受辱,直接自殺。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發生了很多大事。

  張偉和張興民忙得不可開交。

  雖然張偉已經有心理準備,可看到血流成河,還是心有悸動。

  他其實有能力阻止這一切的。

  可他卻沒有阻止。

  反而任其發展。

  太子並沒有逃離自殺結局。

  太子死亡之後。

  身為燕王的劉旦,得知此事後,立刻離開封地,準備回歸京都。

  諸侯王擅自離開封地,可是大不敬之罪,無召而歸,是要下獄問斬的。

  燕王私自回歸,劉徹忿怒,直接奪了對方的封號。

  劉旦見自己被敕奪封號,更是氣不過。

  昭帝即位後,直接聯合青州刺史,準備直接逼宮。

  然後被昭帝派人鎮壓。

  可這人賊心不死,夥同霍光政敵,準備再次逼宮。

  失敗後,昭帝對劉旦進行了訓誡。

  劉旦不堪受辱,也落得一個自盡身亡的下場。

  ……

  前87年。

  劉徹病危。

  身為劉徹寵臣,張偉和張興民自然再列。

  看著躺在床榻之上,奄奄一息的劉徹,兩人心思各異。

  劉徹是個雄才偉略的帝王。

  早些年更是十分英明。

  做了很多利國利民之事。

  為大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晚年的劉徹卻有些瘋狂。

  甚至猜忌心重。

  還喜歡四處遊玩,不顧國事。


  太子和燕王死亡之後,劉徹後繼無人。

  最後傳位於幼子劉弗陵。

  時年八歲的劉弗陵直接登上皇位。

  這一切看似順理成章。

  其實有人在後面推波助瀾。

  劉徹臨終託孤。

  將張偉和張興民同時任命為輔政大臣。

  讓他們輔佐新帝即位。

  張偉和張興民自然沒有不從。

  又忙碌了大概一個多月。

  張偉和張興民,這才有了停歇的機會。

  朝中之事已經穩妥。

  張偉和張興民都以身居高位。

  這兩人現在都已經是輔政大臣,在朝中地位極高。

  無人敢違抗其命令。

  回到張家之後。

  兩人先是祭拜了祖宗。

  然後便來了書房。

  張興民看張偉的目光有些複雜。

  想到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張興民幽幽說道:「兄長,我們這樣做對嗎?」

  這一切看似平常至極。

  可都是他和兄長操縱的結果。

  無論是江充,還是其他人?

  其實都有他們在背後運作的結果。

  要不是他們推動,事情也不可能發展到這種地步。

  為了能讓張家成為權臣世家,他們是不是做的太過了?

  這一次。

  他們的行動讓大漢生靈塗炭,血流成河。

  而且出現了很多變化。

  的確讓他們措手不及。

  張偉看著張興民:「你後悔了?」

  「別忘了咱們當初來京城是為了什麼。」

  「如果你想走純臣的路子,肯定會和咱們的父親一樣,最後不得善終。」

  「我們是要打造千年世家,又不是要依附於皇權。」

  「之前不過是逼不得已。」

  「現在的局勢這麼明朗,張家在軍中已經有足夠的人手。」

  「公孫家族已經被我們全部拔除。」

  「沒有人再是咱們的對手,我們不應該為張家考慮嗎?」

  他做了這麼多事。

  就是想讓張家成為千年世家。

  他之前的路確實走錯了。

  只可以和皇權之人稱兄道弟。

  但沒必要捨棄自身。

  要是當一個純臣的話,他們就沒辦法做他們想做的事。

  更不可能讓張家成為千年世家。

  因此,他只能劍走偏鋒。

  張興民沉默了。

  他知道張偉為張家做出的事情。

  也知道張偉為張家作出的貢獻。

  只是……

  他還是有些不太適應。

  「那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張興民開口詢問。

  「陛下已經登基,張家商行是不是應該也改變一下?」

  「從商之人並沒有什麼低賤的,在兼顧農業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發展商業。」

  「要是將張家商行脫離皇商隊伍,是不是可以將其發揚壯大,還可以給百姓提供一條生路,讓他們的生活能更好一些?」

  張興民說道。

  這些年。

  絕大部分事情都是由張偉親自操刀。

  他不過在旁邊輔助而已。

  張偉很強。

  他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只能去做旁的事情。

  發展民生。

  這些年,他在民生和農業這一塊已經有了極高的成就。

  只要給他時間。

  他一定可以讓大漢同時兼顧商業和農業。


  大漢這段時間四海昇平。

  人口大大增長。

  目前,大漢國力強盛。

  絕對是周邊第一強國。

  雖然霍去病以及衛青將軍去世之時,北方匈奴有異動之舉,但已經被他們全方位的鎮壓。

  目前沒有任何隱患。

  完全可以發展民生。

  「你決定了?」

  張偉看著張興民。

  既然張興民要走這條路,他自然不會阻止。

  看來,要讓張家成為千年世家,還得由他自己來做。

  「我決定了!」張興民點點頭。

  他認定的事情也不會變。

  他覺得自己出生的使命,便是為大漢的百姓負責。

  他要讓大漢的人過得更好。

  讓他們衣食無憂。

  讓他們可以生活在一個繁榮的世界裡。

  張偉看著張興民,之後點了點頭。

  「那你放手去做!」

  既然張興民有這樣的想法,他自然不會阻止。

  這些年,張興民過得也挺壓抑。

  解決公孫家族就已經費了他們很大的力氣。

  公孫家族在被劉徹訓斥之後,也低調了一段時間。

  但也只是一段時間而已。

  陳家的事情被暴露出來之後,公孫家族在京都的地位日益下降,甚至還得罪了幾位刺史。

  這讓他們的名聲壞到了極致。

  再加上公孫敬聲的不服氣。

  甚至偷拿軍中之物。

  且中飽私囊了大量錢財。

  此事捅到劉徹面前。

  劉徹大發雷霆,直接下令,讓公孫敬聲下了大獄。

  公孫賀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請求追捕朱世安,用以贖罪。

  可對方被捕之後,竟然揭發了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且巫蠱詛咒劉徹的事情。

  劉徹對巫蠱之事十分忌憚。

  因為劉徹本來就信奉封禪。

  認為天上是有神明的。

  現在有人詛咒自己,劉徹自然不會姑息,直接將公孫賀以及公孫敬聲全部下了大獄。

  同年,這兩人直接死於大獄之中。

  不僅如此,為了以正視聽,劉徹還抄了公孫家族的財產,甚至滅了他的三族。

  下場極為悽慘。

  那一年。

  京都血流成河,死亡人數不知凡幾。

  解決了公孫家族之後。

  張偉便開始布局。

  然後利用劉旦,讓其起兵謀反。

  最後被劉徹訓斥。

  然後死於封地之中。

  他雖然熟知歷史。

  也知道後面的走向。

  但卻沒有多加干預。

  只是在後面稍微推動了一下。

  事情並按照原先的進程發展。

  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

  幼子即位,是他們掌權的最好時機。

  張家發展的還不是特別強大。

  他要在劉弗陵在位的時候,讓張家得到空前的發展,要讓張家成為讓皇權忌憚的存在。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日子馬上就要過去了。

  張興民看著自家兄長眼中的火光,眉頭微微皺了一下。

  可什麼也沒說。

  只是衝著張偉點了點頭,然後便離開了張偉的書房。

  張偉見張興民離開後,忍不住挑了挑眉。

  成家立業之後。

  張興民的心性成長了很多。

  可卻變得優柔寡斷,做事猶豫不決。

  後面知道自己的決定後,竟然果斷退出,專注於民生。


  雖然對大漢有利,但卻與張家無益。

  見他如此糾結,張偉也沒想過要勸。

  是非功過,由後人評說,他現在說再多都是白費。

  還不如先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好。

  劉弗陵才剛剛登基為帝。

  他身為輔政大臣,手中的事情還多著呢。

  可沒這麼多閒工夫和張興民在這邊談論相關的事情。

  除了張偉以及張興民成了輔政大臣以外。

  還有霍光大將軍。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

  這兩人都有大能之才。

  和他們同為輔政大臣,此人也是一個十分難纏的主。

  劉徹對霍光十分信任。

  甚至讓他成為輔政大臣之首。

  還讓他成為大司馬?

  掌管天下軍馬?

  可見劉徹對他的信任。

  想要獨攬朝政,這人必須除掉。

  張偉想到後面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眉頭微微皺了皺。

  後面才是真正的挑戰,只有將其他幾位輔政大臣全部解決,他才能獨攬朝政,才能繼續他的偉業。(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