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朝堂決議,我張家,敢為天下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4章 朝堂決議,我張家,敢為天下先!

  是夜。

  昏黃的燈光下。

  張偉看著屏幕前的地圖。

  皺眉苦思。

  書房蠟燭面前,張旺成滿臉的苦相。

  「大哥,也該早些休息了。畢竟,即便是我們想的再過周全,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遠非能夠完全思慮的盡的。」

  張旺成的規勸並沒有起太大的作用。

  張偉依舊是凝神苦思。

  主要還是,此事,實在是關乎重大。

  從歷史上王恢的表現和結局看。

  他是堅定不移的主戰派。

  亦是促成第一次匈奴大漢之間爭鬥的人。

  根據史料記載,大漢與匈奴的第1次爭鬥無功而返,甚至傷亡都僅僅只有一人。

  且大漢並未取得任何勝果。

  換而言之,大漢的計謀根本就沒有取得什麼成效。

  匈奴謹慎無比。

  大漢的包圍圈反倒是成了無用功。

  如此勞師動眾,勞民傷財的圍困。

  反倒是落得了個笑話般的結局。

  至於這個傷亡。

  毫無疑問,便是出現重大決策失誤的王恢。

  戰爭失敗,漢武帝需要一個發泄口。

  大漢亦是需要一個替罪羊。

  王恢這個堅定的主戰派,這個所謂的投機分子,當仁不讓。

  然而。

  放置在當下,這一切卻是不再成立。

  張偉的張家成了堅定不移的主戰派,王恢反倒是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

  只能說是在計謀上給了張偉一定的啟發。

  說白了。

  他張偉為了能夠拉升他張家的地位。

  特地接過了王恢身上的擔子。

  只是,這份機會倒也不是那麼好獲得的。

  是機會也是挑戰。

  若是此戰取勝,張偉改變歷史,張家勢必是能夠更進一步。

  倘若是如同歷史上的那般無功而返……

  張家即便不會像王恢一樣被直接抄斬。

  肯定要招惹禍患。

  閒言碎語肯定是少不了的。

  甚至於就此失寵。

  「旺成,眼下我們已經解決了用何等利益以及其他細節方面的問題,現在主要還是我們該如何讓匈奴降低他們的防備與戒心,能夠踏進我們的包圍。再有就是他們若倘若是派出斥候試探我們的埋伏,我們又應當如何?」

  張偉緩緩開口。

  對張旺成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他依舊是在糾結。

  主要還是。

  張旺成的一番話。

  恰恰體現了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以及匈奴的詭詐貪婪。

  古代戰場是有著斥候這一類兵士的存在,他們的作用就是打探敵情傳遞信息,並且為其後的大部隊提供合適的規劃。

  故而,像伏兵然後大勝之類的戰績,其實成立的條件很苛刻。

  張偉這不調查不要緊。

  從張家商隊收集來的地形上看。

  馬邑這一塊。

  地勢崎嶇險峻,乃是塞外少有的一個類似口袋一般的地形。

  若是匈奴真的一頭踏進此處,大漢即便是派遣遠遠少於匈奴人數的伏軍,勢必是能夠將其一網打盡。

  但,

  問題就出在這裡。

  最關鍵的是他們該如何確保匈奴能夠一腳踏進去。

  即便是不通軍事的張偉,都能夠意識到地形的險峻,極有可能形成瓮中捉鱉一般的局面。

  單于,身為匈奴王帳的首領,他自是不可能不知這些。

  如此一來,更是讓本就略顯簡陋的計劃雪上加霜。


  「大哥,我想,我們是否可以給出足夠的利益,甚至讓這個利益龐大到讓匈奴難以拒絕的地步,如此……」

  張旺成建議。

  其實還是有些不成熟。

  根本上沒錯。

  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匈奴勢必會鋌而走險。

  只是。

  一個小小的邊塞之地,又有何等能夠讓他們匈單于不顧兇險都要獲得的東西呢?

  答案是否定的。

  張偉沉吟。

  手中,度娘高速運轉。

  漢武帝劉徹與匈奴第一次的爭鬥,是如何將匈奴引到馬邑?

  沒有答案。

  或者說答案簡單的讓他難以置信。

  很快,他的眉頭又再一次舒展。

  眼前度娘給他的答案很簡單。

  關鍵還就出在聶壹這個人身上。

  其實,大漢此計謀實施的關鍵盡皆出自於此。

  最主要的還是聶壹這個核心。

  因為他,大漢得以想出以圍困的形式埋伏匈奴。

  更是因為他。

  才掀起了這場勞師動眾的征戰。

  儘管征戰的結局不是那麼的盡如人意。

  但。

  至少有這個希望了。

  至少他張偉稍作改變,應當是能夠帶來比較好的結局。

  如果是歷史不是那麼絕對的情況的話。

  屏幕前,張偉忍不住有些腹誹。

  希望一切都能夠改變吧。

  如此……

  張偉點頭。

  「明日朝會,我會與陛下敲定此事,更多的細節,我想在路上,我們依舊可以集思廣益。我想聽聽軍中將領的聲音。」

  ……

  次日。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愛卿,免禮平身。」

  劉徹隨意擺手。

  目光環繞四周。

  卻是發覺,整個朝堂內的氣氛逐漸明朗。

  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眼下,他們大漢決議要與匈奴一戰。

  不少投降派自知已經沒有辦法去阻礙這堂皇的大勢。

  韓安國等投降派。

  龜縮的龜縮。

  也有不少人選擇跳出來。

  尤其是韓安國這小子。

  很快就轉變了思路。

  畢竟,他也是一個有經驗的將領。

  並且,在漢武帝劉徹的初步冊封中,他也是作為中軍護軍的存在。

  能力肯定是有的。

  張偉自然是沒有和他太過交惡的心思。

  並非是他忘記了先前兩人言辭的交鋒,甚至是韓安國多次的針對。

  只是,官場的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用一句後世更為貼切的話來說。

  從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

  在之前的朝會結束後,韓安國特地拜訪張家。

  眾目睽睽之下與張家賠罪。

  並且,私下裡也是予以了張家一定的賠償。

  這個賠償,至少從張偉個人的角度來看,對張家是錦上添花的。

  聊勝於無吧。

  讓他態度轉變的關鍵還是。

  韓安國畢竟依舊是大漢的御史大夫。

  即便是劉徹對他再不滿,短時間內,他肯定是要執掌著大權的。

  更為關鍵的是,張偉此計謀,還是需要大家萬眾一心地去實施。

  攘外必先安內。

  內部至少應當和平下來。

  就如同韓安國所說的,張家畢竟沒有太多大戰的經驗。

  這是他們最欠缺的地方。

  故而,張偉也就是順水推舟,化干戈為玉錦。

  此時,朝堂之上。

  韓安國亦是徹底倒向了主戰派。

  主動為主戰派發聲。

  「陛下,眼下我大漢已是緊急調集30萬,糧草將近百萬,已於昨日盡數聚集。城外校場已修築好誓師所需高台,只等陛下褒臨。」

  語氣,態度。

  恭敬無比。

  劉徹滿意點頭。

  「韓愛卿,此事辦得不錯。」

  說罷,他將頭轉向一旁的張偉。

  「張愛卿,你之計謀思慮如何?」

  朝堂之上,劉徹看向隊列中的張旺川。

  張偉向左一步。

  「陛下,臣之思慮,以幾近完善。此次出兵,我等可兵分四路。以陛下率領中軍為首,兩位將軍各率一軍,分立左右,另,擇一人為後軍,負責堵塞匈奴退路。」

  此言一出。

  朝堂頓時一片寂靜。

  接著。

  武將隊列中群情高昂,人人請戰。

  「陛下,臣請戰!」

  「陛下,臣願自領一偏軍……」

  張偉突兀開口。

  「陛下,此後軍並非彼後軍,遠非殿後之職,一旦匈奴踏入口袋中,此後軍必須死戰不退,即便是全軍覆沒,亦不可退絲毫半步。由此,方能保證將匈奴一網打盡!」

  「且,後軍人數註定不能太多,必須是一隻數量不多且機動性強大的精兵。倘若匈奴識破計謀奮力衝出重圍,後軍必然首當其衝,領軍之人須有視死如歸的勇氣,且……」

  張偉的話並沒有說全。

  其中的意思卻反倒不言而喻。

  這後軍哪裡是殿後的。

  聽起來更像是去送死的。

  還是用人命去堆、去拖延時間。

  隨著張偉的話音落下。

  肉眼可見的。

  不少將領先後縮了縮。

  身為大漢的武將,他們當中不乏為國當先之輩。

  但。

  涉及到生死大事,而且還是這種明知會死的結局。

  有人膽怯,自然是理所應當。

  再者,眼下大漢和平多年,於張偉眼中,許多將領,尤其是朝中這些高官厚祿之輩早,已經失去了一馬當先奮勇殺敵的勇氣。

  要說打順風仗,他們自然是爭先恐後,但倘若是明知必死。

  又有誰能夠輕易放得下高官厚祿呢?

  朝廷之上。

  劉徹的神情不太好。

  任憑哪個君主看著手下唯唯諾諾,不發一眼。

  雖說張偉的話語中,事態嚴重,甚至幾乎是必死之局。

  但。

  也並非是爾等退之不前的理由。

  「爾等……」

  劉徹剛想開口。

  確實,張旺成主動單膝跪地。

  「陛下,臣願率軍!」

  短暫的愣神。

  劉徹臉上浮現出些許拒絕之意。

  「旺成,你張家為我大漢付出良多……」

  「陛下,此計既然是我張家提出,且大漢與我張家、陛下與我張家有知遇之恩,我張家敢為天下先!即便是必死之局,我張旺成依然願意坦然赴死!」

  鏗鏘的話語在朝堂中迴蕩。

  寂靜,依舊是寂靜。

  不知怎麼的,原本喧囂的朝堂在今日格外的寂靜。

  仿佛是剛才眾多武將的吵鬧出現在另一個時空。

  劉徹似怒似喜。

  更多的,還是一種擔憂。


  這一代,張家三子。

  張旺川擔任大漢的尚書,處理事物井井有條,是為劉徹的左膀右臂。

  張旺景擔任大漢的宰相,為劉徹解決了諸多事物的複雜。

  而張旺成,劉徹亦是聽過他的訊息。

  從邊境的一個小卒做起,沒有接受張家任何的扶持。

  仿佛是張家與其劃清了界限一般。

  劉徹清楚,這是他們張家表明的態度。

  表明他們並非是想插手大漢軍伍的態度。

  主要還是,張旺成自小喜愛行軍打仗,且張家的尚武之風依舊在傳承延續。

  張家的先祖,畢竟也是在戰火紛飛中走出來的。

  張旺成不顧家人勸阻,選擇投軍,報效大漢。

  眼下,張旺成再一次站出來,表示願意充當後軍殿後。

  甚至還發出了張家敢為天下先的絕句。

  他劉徹,又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雖然眼下大漢一片和平。

  但邊關依舊是騷擾不斷。

  尤其是小股的匈奴,經常來犯大漢的邊境,讓大漢的邊民紛擾不堪。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境況中,張旺成一步一步從一個小卒,到了今天的雜號將軍。

  沒有張家的支持。

  卻反倒是屢次立下戰功。

  如此可見到張旺成的能力。

  按道理說,他是應該是張家一塊寶。

  他手中可是實實在在掌握了一部分軍權的。

  然而,面對此情此景,面對眾多文臣,尤其是投降派勢力強大,幾乎是人人都和劉徹唱反對的情況

  是張偉主動跳出來表示他張家有一計可為大漢,極大地提高勝率。

  吸引了所有人的鋒芒。

  讓他漲價,主動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壓力。

  面對大漢與匈奴一戰,眾臣唯唯諾諾,不敢發一言的情況。

  又是他張家張旺成主動表示,他張家敢為天下先他張旺成願意殿後。

  即便是殿後幾乎是送死的局面。

  劉徹有些感慨。

  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對張家的虧欠。

  屏幕前,張偉操縱著張旺川向前一步。

  「陛下,我張家一片拳拳報國之心,還請陛下明鑑!」

  言及於此。

  劉徹亦是知曉,張家心意已決。

  張旺成心意已決。

  這個計謀既然是他張家提出的。

  那麼就由他張家代為實行下去。

  再者。

  張偉也有很多細節,非他張家之人,必定不能完全遵守。

  「除此之外,陛下,計謀的細節部分,我已經初步進行了完善。眼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張偉並沒有將計劃詳細攤開。

  主要還是戰場之勢瞬息萬變。

  任何詳盡的計劃都比不上變化。

  再者,朝堂上眾人心思詭譎,人多眼雜,保不齊就有人做出漢奸之事。

  張偉也要防他們一手。

  大的方向的計劃可以透露,但更多的細節絕對不能夠有一絲一毫的外泄。

  劉徹對張偉亦是無比的放心。

  此事解決。

  計謀初定。

  眼下,萬事只需等待。

  「至於其他人,朕已經有了安排。此戰,關乎我大漢之國運,關乎我大漢百年之興衰,還請諸位盡力!」

  朝堂上,劉徹鄭重開口。

  一言一行,是止不住的威儀。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