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劉啟繼位,朕還能不相信自家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2章 劉啟繼位,朕還能不相信自家人嗎?(求月票)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

  日子,再一次平靜了下來。

  經歷了之前朝堂的動盪。

  張偉更願意將之稱為朝堂的大換血。

  整個大漢的朝堂一掃往日的頹廢。

  劉恆趁機提拔了諸多心腹。

  解決了一些在其位不謀其職的尸位素餐之輩。

  嚴懲了心思詭絕、擾亂朝堂之人。

  至於其他諸侯,或是安插,或是通過利益誘惑的一些朝臣。

  在張家的檢舉揭發下。

  一個都沒跑。

  當然。

  某些被裹挾著、懷揣著對張家的惡意出言的朝臣。

  張偉倒是沒有急著動手。

  反倒是表現出一副寬宏大度的姿態。

  沒背叛我大漢,我就能留你。

  反之……

  不管怎麼說。

  這麼一份態度是表現出來了。

  古有千金買馬骨。

  今有張偉既往不咎。

  至少,張家表面上是不會糾纏的。

  要說屏幕前的張偉有沒有記在心上?

  這些肯定都是後話。

  還有就是,此次最大的刺頭,周勃。

  經過核實,整個周家都已經被諸侯滲透的千瘡百孔。

  甚至於周勃如此賣力地誣陷張家。

  其實就是背後的諸侯許下了一個讓他難以拒絕的諾言!

  而原本張家的覆滅將會成為一切的開端。

  成為這一切的導火索。

  張家倒了。

  劉恆勢必會出手。

  劉恆出手。

  則是給了其他人最好的藉口。

  這份藉口,則是會成為出兵的一個契機!

  如此,環環相扣。

  查清楚真相的那一刻。

  張偉整個人的背後甚至浮現出了些許細密的冷汗。

  古人的智慧。

  即便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張偉都是佩服的緊。

  好在。

  環環相扣的第一環,就被張家和風細雨般地破解。

  好在。

  歷史的軌跡再一次因為張家的影響發生了偏轉。

  或許沒有張家的出現,依舊會是七王亂,甚至多了周勃這個內奸裡應外合。

  時間線甚至能延長到劉恆下一代的劉啟。

  然而。

  好在,並沒有出現這一份如果。

  張家的出現。

  可謂是真正地影響了歷史。

  屏幕前的張偉有些許的唏噓。

  不管怎麼說。

  當自己成真正成為了這一隻扇動翅膀的蝴蝶。

  當歷史的發展,真正開始脫離了軌跡。

  他還是有點慌的。

  不過。

  管他呢。

  從始至終,他根本的目標就是發展張家。

  再者。

  通過這一切,張偉似乎也是察覺到了些許的不同尋常。

  之前的自己改變了軌跡。

  但,周勃依舊是憑藉才華,憑藉能力,一步步的爬到了大漢右丞相的地位。

  張家的出現以及推恩令的提早實施,改變了諸侯的軌跡。

  甚至在張家的輔佐下,劉恆也是進一步的讓大漢安定了下來,得以休養生息。

  然而。

  卻再一次出現了種種針對張家,乃至於針對整個大漢的陰謀。


  如果不是張家的出現。

  如果不是張旺川朝堂上的急中生智。

  可想而知。

  七王之亂,恐怕將會再一次發生!

  還是提早發生!

  由此。

  張偉似乎是明白了什麼。

  或許自己的這一番改變。

  在歷史的洪流面前,依舊是只是一道微不足道的水花。

  儘管泛起的波紋,暫時性地影響了周邊的平靜的水域。

  但,

  在長遠的歷史發展下。

  在一些必然出現的情況下。

  張家依舊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或許,張家的出現將會對歷史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從出現的情況來看,歷史仿佛是能夠不斷的修正一般,原本的一些發展依舊會在今後的某個場景出現,差的只不過是一個契機。」

  「也幸好有這麼一個情況。否則,歷史的魔改,對張家的影響可是太大太大了。」

  說話間。

  張偉再一次登上了度娘。

  他想要再去搜尋一些信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雖說這個朝代,有著張家的出現和發展壯大。

  貌似對歷史產生了一段不小的影響。

  然而,通過各種現象的總結,張偉清楚。

  很多時候,偶然其實就像是一種必然。

  或許。

  他也更應該關注劉恆之後的事情了。

  遊戲屏幕中。

  整個張家再一次沉寂了下來。

  不是停滯不前。

  反倒是讓張偉喜聞樂見的,再次迎來了發展。

  朝堂大換血的同時,他張家也是得到了另一層發展的契機。

  在張偉的努力下,或者說是在張家數代人的努力下。

  如今,張家可謂是已經徹底與皇室同登一條大船。

  並且,有著張家的經營。

  無論是哪一位皇室上台。

  對張家都是無比的信任。

  畢竟。

  連封地這種巨大的誘惑都能夠放棄。

  足可以證明張家的忠心耿耿。

  同時。

  除了朝堂。

  張偉最關心的張家,這一整個家族。

  也在悄無聲息地發展壯大。

  張旺成依舊是連年在外征戰。

  屏幕前的張偉特地找尋了一些在後代較為先進的鑄造方面的技術。

  讓張旺川自己鑽研。

  專門給張旺成打造了一些特製的防具。

  還有就是。

  張旺成在軍中的影響力已經是越發龐大。

  手中有了一支自己的親衛。

  張家對其的資助更是不遺餘力。

  眼下,張家的發展主要是三條線。

  經商。

  張家的商店名滿天下,更是已經將生意做到了塞外。

  而在朝堂之內。

  這段時間,張家的旁系子孫接連是得到了劉恆的任命。

  尤其是張旺景。

  在周勃倒台、陳平更見一步的同時。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劉恆與陳平等人對張旺景的培養。

  可以說,就是衝著丞相這條道路去的。

  張旺景亦是不負眾望。

  進步的很快。

  幾乎是成了劉恆的左膀右臂。

  至於張旺川。

  經過了之前的朝會。

  劉恆對其給予了更大的期望。

  與張家的來往更是頻繁。


  眼下。

  張家已經是和皇室徹底綁在了一起。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屏幕前的張偉倒是沒有太大的波動。

  目前,大漢國力強盛。

  遠沒有到達歷史轉折點。

  或者說。

  從始至終,發展張家才是第一要務。

  無論是張家有什麼反應,亦或是做什麼。

  張偉都是有很強的目的性的。

  在一段和平時期。

  張家想要像之前那樣超然世外,明顯不太可能。

  任何帝王,都不會允許出現有那麼一個影響力巨大的不可控因素。

  所以。

  張家必須要在這一份平和中尋求自己的出路。

  張偉自恃。

  目前的道路最適合張家的發展。

  至於以後。

  走一步看一步吧。

  屏幕前的張偉雙手鬆開了操作。

  就好像是看電影一般。

  看著眼前一幕幕的交替。

  故人的老去。

  新人的出現與代替。

  日子,就這麼逐漸流逝。

  劉恆老了。

  其實,早在張洛安故去的那一刻。

  劉恆就蒼老了不少。

  再加上。

  朝堂的變幻莫測,更是平白消耗了他大量的心力。

  儘管經常眷顧張家。

  經常能夠感受到張家蓬勃發展的朝氣。

  但。

  張家的下一代,都已經是逐漸成長了起來。

  逐漸成為了朝中之柱,成為了張家的支柱。

  劉恆亦是清楚。

  自己老了。

  也該去考慮下一代了。

  他比之前更加頻繁的與張家往來。

  聖恩眷顧的同時。

  張偉亦是能夠感覺出劉恆的蒼老。

  老了,就更加願意去回憶往昔的歲月,更願意去回顧往昔的一幕幕。

  時不時的。

  劉恆總是會在張洛安的老宅中轉一轉。

  有時候。

  張偉甚至能夠聽到劉恆喃喃自語的聲音。

  「老夥計,沒想到我也老了。這麼一看啊,你也已經離開挺久了吧?」

  出奇的。

  張偉只是操縱著張旺川站在門前。

  一言不發。

  劉恆與張旺川的隔空對話。

  一時間,讓他感慨萬千。

  在這裡,在張家,在無人之時。

  劉恆才卸下層層的偽裝。

  他不只是一個帝王,亦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會疲憊,他會孤獨,他會回憶往昔張洛安在的那些歲月。

  儘管張旺川表現出了並不遜色於張洛安的能力。

  但,

  故人之子,終究不是故人啊。

  在劉恆往來頻繁的同時。

  他的幾個子孫,亦是經常跟隨著他來張家。

  和張家的孩子一同成長。

  劉啟,就是張偉重點關注的對象。

  在歷史的記載中。

  所謂的文景之治。

  一個就是眼前的文帝劉恆,而另一個則是他的兒子劉啟。

  算起來。

  劉啟還是和張旺川等人一同長大的。

  擅長提前的布局的張偉,一直以來,都秉承著一個理念。

  情分這種東西,肯定是要代代加深延續下去。


  劉恆乃至於劉家,亦是有此等想法。

  故而,張家與劉家的後輩,從小便是學伴,亦是朋友。

  張偉能夠清晰的察覺到。

  劉恆對於劉啟的喜愛和培養的意思。

  劉啟,不僅是大漢的太子,亦是劉恆的下一任名正言順的繼承對象。

  但,

  有些不尋常的是,張偉沒有操縱著張旺川對其畢恭畢敬。

  反倒是以一副平常心對待。

  說白了。

  之於帝王,應該明白他們需要什麼。

  當權勢地位都達到了頂端。

  當想要的東西應有盡有。

  然而。

  高處不勝寒。

  或者說為帝之路途,總是孤獨的。

  就像是劉恆與張洛安之間特殊的情感。

  之於劉恆,更多的,張洛安可能是一個類似於鄰家哥哥一般的存在。

  儘管平日裡,張洛安對其畢恭畢敬,但是內心,最真誠的感情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而他張旺川。

  與劉啟之間的情感亦是如此。

  當然。

  不管怎麼說,張偉始終秉承著一個臣子應有的觀念。

  無論情感上有多好。

  至少,該有的禮儀都必須有。

  張家,也絕不能因為關係就驕傲自大,乃至招惹某些禍患。

  漸漸的。

  劉恆來張家的頻率慢慢降低了。

  倒不是說他對張家有什麼意見。

  只是。

  人老了。

  漸漸地也就不願意經常出門了。

  就連張家,這個寄與了他特殊的情感的地方。

  來的頻率都少了很多。

  張偉意識清楚。

  或許,劉恆該離開了。

  不管怎麼說。

  劉恆從登基到即將落幕。

  亦是在他張偉的見證下,亦步亦趨的走著。

  張家在提供的極大助力的同時。

  他對張家寄與了特殊的情感,張偉,又何嘗不是呢?

  時不時。

  張偉操縱著張旺川進攻面見劉恆。

  不為別的。

  只為和這個老人聊聊天。

  算是聊以慰藉。

  時間緩緩的流逝。

  劉恆走了。

  最好是風中落葉一般。

  儘管張偉已經是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但。

  聽到消息的那一刻。

  他依舊是感慨萬千。

  故人陸續凋零。

  這並非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張家特地召集散落各地的子孫。

  參與了劉恆盛大的葬禮。

  葬禮上。

  劉啟的哀傷肉眼可見。

  看到張旺川等人。

  劉啟的臉色好了一些。

  安慰,唏噓。

  劉啟繼位了。

  沒有泛起絲毫的波瀾。

  不只是張家的支持,亦是之前劉恆對朝堂的清洗。

  眼下,大漢的朝堂人才輩出的同時,對劉恆,對劉家亦是忠心耿耿。

  而張家。

  則是再一次沉寂了下來。

  秉承著劉恆的理念,劉啟並沒有做出太多的改動,依舊是無為而治。

  大漢,迎來了更為長久的休養生息。

  逐漸從原先的紛亂中恢復了元氣。


  繁華的一幕,再一次呈現在了鏡頭中。

  「不愧是文景之治。大漢的國力,在這兩位帝王的治下,迎來了巨大的攀升。」

  屏幕前的張偉有些感慨。

  這百姓安居樂業,朝堂君臣琴瑟和鳴的一幕幕。

  久違了。

  或許是自己改變了歷史的緣故。

  推恩令發揮著他不弱的威力。

  大漢帝王的更替,並沒有減緩推恩令的施行。

  反倒是隨著時間的流逝。

  各地諸侯因為推恩令的削弱,變得越發孱弱。

  現如今。

  諸侯已經是沒有了絲毫與中央抗衡的力量。

  或許是感懷於張家做出的貢獻。

  或許是與張家的情得到了延續。

  劉啟即位之後。

  對張家的諸位子孫更是重用。

  張旺景已經是走上了丞相之位。

  張旺川則是在工部中更進一步。

  眼下已經隱隱約約有了工部第一人的趨勢。

  至於遠在邊關的張旺成。

  手下的兵馬愈發雄壯。

  也不是沒有朝臣舊事重提。

  只是,在一頓殺雞儆猴之後。

  劉啟只留下了一句話。

  「張家與我劉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朕還能不相信自家人嗎?」……

  ps:跪求推薦票跪求月票!求兄弟們多多支持一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