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走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31章 走私

  朱海軍主動聯繫了崇禎位面,視頻一打開,朱海軍就發現,崇禎皇帝正在批閱奏章。

  對此,他是真不意外。

  反正每次聯繫崇禎皇帝這邊,看到的崇禎皇帝,一直是在忙碌,沒見到他有喝個小酒,聽個小曲之類的事情。

  這讓朱海軍老是想起他的一個同學,高中時候兩點一線,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學習的路上。

  雖然高考不是最好的,但是他這刻苦的精神,還是讓人很是佩服的。

  崇禎皇帝就覺得眼前一亮,便知道是朱海軍來聯繫他了,於是,他立刻停下手中正在寫著的毛筆,然後抬頭看向朱海軍,笑著問候道:「天師來了啊!」

  朱海軍見了,連忙說道:「你先忙,忙完了再說。」

  崇禎皇帝聽到這話,便低頭看了一眼那奏章,然後又抬起頭來說道:「我已經把一部分政務轉給太子處理了,就是一些軍國大事,還是要我自己把握。」

  「如今雲貴和滇,集合了七八支太平軍,明面上的叛亂都已經鎮壓,如今坐鎮各地,正在進行土地革新。畢竟是土司長久盤踞之地,有不少事情還需要我給出批示的。」

  他解釋了一句之後,便馬上話鋒一轉道:「不過都已經處理差不多了,不知道天師有什麼事情?」

  朱海軍聽了,知道雲貴滇的地方情況複雜,要是普通的改土歸流,那麻煩事肯定很多。

  但是崇禎皇帝的土地新政,當地百姓能成為獲益方,甚至可以說,一下從農奴翻身當了主人的,那土司老爺們再怎麼抵抗,估計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既然崇禎皇帝說已經處理地差不多了,他便直接對崇禎皇帝說道:「你以前日子為什麼會那麼難過,還有一個原因,之前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給你說,如今已是差不多,我覺得應該讓你知道,讓奸人得到懲罰。」

  崇禎皇帝一聽這話,頓時有點意外,連忙好奇地問道:「不知天師是指什麼?」

  朱海軍聽了,便給他解釋道:「有很多商人做事,目的只是為了賺取儘可能多的錢。而能賺取最多利潤的買賣,一般都是律法規定不能做的。其中之一,便是走私。」

  「大明朝禁止向草原,向關外販賣糧草,軍需物資等等。有人就把這些禁止販賣的東西都偷偷販賣出去,就能賺取高額的利潤。」

  「都說明末是小冰河時期,糧食歉收,所以各地造反。那麼問題來了,遼東是苦寒之地,至少在你這個時代,物資匱乏,那麼,建虜是怎麼渡過這段時間的呢?他們的青壯都出去打仗了,難道每次的戰利品都能夠他們活下去麼?」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的表情便立刻嚴肅了起來,當即向朱海軍確認道:「天師的意思,是有人在幫建虜渡過難關?」

  朱海軍聽了點點頭,然後提醒崇禎皇帝道:「你想想看,建虜從起兵以來,劫掠了多少地方,屠城又有多少,他們搶到的金銀珠寶呢?去哪裡了?」

  不等崇禎皇帝回答,他就立刻接著往下說道:「搶來的錢來得容易,花得也會大方。違禁的物資,本來利潤就高,建虜用搶來的錢付款,更是能讓那些商人賺到大錢。因此,他們在金錢利益的刺激之下,會瘋狂向建虜走私違禁物資。順便,自然也會給他們透露關內的消息。」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提高了點聲音,同樣恨恨地說道:「原本歷史上,滿清入關之後,就曾在紫禁城設宴款待他們,一共有八家,賜為八大皇商!」

  「如果不是他們,歷史很可能會改變,不會有那麼多的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們所賺的錢上,都有無數的亡魂在哭泣。」

  崇禎皇帝已經聽得大怒了,在朱海軍說完之後,他便當即恨聲說道:「這些人如此資敵,等同造反,該誅!天師,這八大家是哪些人?」

  朱海軍聽了,看向電腦,給崇禎皇帝念道:「這些人都是晉商,以張家口為據點進行走私。他們分別是范永斗、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這其中,又以范永斗為首。」

  他說的話,崇禎皇帝那邊都有字幕,因此,崇禎皇帝無須問名字怎麼寫。

  此時,他聽完朱海軍的話之後,便立刻目露恨意說道:「我回頭就親自回去一趟,必然要他們受到該有的懲罰!」

  此時的崇禎皇帝,還是在南京這邊。因為他當下的工作重心,還是在南方。

  比如說南方數省,還沒完成最終的土地革新。還有,雲貴滇三省,更是特別重要,要一舉去除傳承千年的土司制度。


  甚至他還有遠景計劃,當雲貴滇的問題都解決之後,他還要出兵滅了安南和東吁王朝。

  他可沒忘記,南明最後一個皇帝逃到東吁王朝之後,就是被東吁王朝的國王抓了,送給了吳三桂,由此導致大明的江山社稷斷絕。

  因此,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會坐鎮南方,甚至有可能要親自南下滅了這些蠻夷。

  但是,北方那邊,他其實也還有不少事情要做,也該回去一趟,正好有八大晉商這個事情,就下了決定,儘早回去處理完這些事情。

  朱海軍聽到他的話之後,便又提醒他道:「其實,這個事情,還可以舉一反三。南方,其實也有類似的走私商人。」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不由得一愣,當即疑惑地確認道:「還有南方商人向遠在遼東的建虜走私違禁物資?」

  朱海軍聽到這話,搖搖頭說道:「我不是這個意思。至於你說的,可能有,但是歷史沒有記載,我也不知道。」

  崇禎皇帝一聽,就更是疑惑了,不解地問道:「那天師是什麼意思?」

  朱海軍倒是有耐心,給他解釋道:「我剛才不是說了麼,如果販賣朝廷禁止的東西那是有最大利潤的。北方已經給你講過了,南方呢,也有。你別忘記了,你們明朝一直有開海和禁海的爭執。」

  「但是,不管什麼時候,大明的貨物始終源源不斷地在和海外諸多國家貿易,也因此,白銀才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讓大明有足夠的白銀實施一條鞭法。」

  「換句話說,如果朝廷禁海,那些還在偷偷販賣絲綢、瓷器等商品去海外的人,因為少了競爭對手,所以他們的利潤就會暴增。」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不由得恍然大悟道:「天師的意思,那些要求禁海的官員背後,說不定就有走私商人的影子,甚至就是他們自己的家人在走私?」

  朱海軍聽到他理解了,便點點頭說道:「不敢說所有吧,至少我覺得,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會是如此。」

  「朝廷禁海,苦了沿海的普通百姓,苦了沒有門路的海貿商人,但是有門路的商人,卻能趁機大發橫財。」

  「為什麼倭寇鬧得那麼凶,就真的只是倭寇的話,那群小矮子才多少人,能鬧得大明沿海不寧,甚至攻陷沿海城鎮?」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又想多了一層,不由得大為震驚道:「就是那些想獨占海貿利潤的人搞的鬼?」

  朱海軍聽了點點頭,回答他道:「倭國的所謂武士,浪人,就算是能打,他一個能打幾個?小矮子一個,就算倭刀鋒利,一群沒有練過的明人,拿長矛一起捅,照樣讓倭人根本無法近身被捅死。所謂倭寇之患,鬧那麼大,是有沿海因為禁海活不下去的漁民參與,還有海盜,而這些背後的始作俑者,很有可能是那些想靠海貿賺更多錢的人。」

  「當然了,這些在沿海走私的商人,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而北方的八大晉商,如果不是滿清入關之後公告天下,估計也同樣不會留名歷史。」

  崇禎皇帝聽了,有些憤怒,過了一會之後,他表情嚴肅地緩緩說道:「說起來,這一切都是朝廷無能。朝堂上無能,地方上狼狽為奸。」

  朱海軍聽了,沒有跟著說話,不過只是在心中感慨,治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還是守成皇帝都長於深宮之中。

  崇禎皇帝在結束和朱海軍的對話之後,便儘快做出了安排。

  第一,從洪武朝轉送過來的新學內容,要刻版印刷,然後天下推行;

  第二,蒸汽機,紡織機,飛梭等等,洪武朝已經打造出來的這些東西,都由太子朱慈烺親自監造。

  亂世剛過去,人口少了很多,正好這些機械的發明,可以極大地節省人力,便能用最快速度恢復生產力。

  第三,他自己親自帶著太平軍第一軍,趕回京師,去處理北方事務。

  至於雲貴滇或者其他地方的事務,都是先由內閣票擬,然後呈送太子朱慈烺。如果朱慈烺不好處置的,就對講機接力稟告給崇禎皇帝親自處理。

  ………………

  萬曆位面,已經是深秋了,北方的風吹來,已經很是有些冷了。

  京杭運河的水位下降,有些河段過不了船,要先下船,從陸路走一段之後才能繼續坐船。

  就見一艘船上,一個鬍子頭髮全白的老者,第一個下了船,嚇得跟在他身後的一名半百老者見了,連忙喊道:「文長兄,慢些慢些,老了可經不得摔,會出大事的!」


  文長,便是徐渭了,此時精神很好,一點都不在意,反而意氣風發,勝似少年,用手一揮道:「想當年,老夫隨胡總督轉戰各地剿滅倭寇,那才叫一個難。還有去到北疆,守過邊疆,騎過烈馬。如今這算什麼?沒事,沒事!」

  他的話音落了,船艙里出來一個拄著拐杖的中年人,向徐渭大聲喊道:「爹,你就聽郎中的吧!」

  徐渭理都沒理,只是看著眼前秋景,大聲喊了起來:

  七十二載坎坷路,今朝忽得御旨傳。

  京杭運河秋水長,波光粼粼映天寬。

  兩岸楓紅染秋色,一葉扁舟載夢還。

  意氣風發立船頭,遙望帝京心已翩。

  風拂衣袂心自遠,雲捲雲舒任變遷。

  且將詩酒酬明月,更把豪情寄風帆。

  待到面聖展所學,不負此生不負天。

  岸上岸下的人群,聽到他的聲音,都不由得轉頭看向他。

  就感覺這個老者好像一個老小孩一樣,帶著一身喜氣,顧盼生輝,沒有一點老者該有的暮氣。

  吟詩抒發了胸意之後,徐渭轉頭看向船上,大聲喊道:「走快點,走快點!」

  船上的人,都是無奈,便只能快點。

  好在紹興知府派了兩個衙役跟隨服侍,所有苦力活都包了。

  徐枳由媳婦扶著,一對子女跟到爺爺的身後去防著,還有郎中也跟在徐渭身後。

  就兩個衙役,拎著大包小包走在最後。

  路費都由官府支出,他們就很快雇了兩輛馬車走了陸路,再走京杭運河,緊趕慢趕,終於到達了通州灣。

  到了這裡之後,徐渭一行人,又坐了馬車去往京師。

  在路上時,他看到官道一側奇怪的一幕,便有些好奇地問馬車夫道:「這麼多人在幹什麼,難不成官道還不夠寬,還要再加寬?」

  馬車夫聽到客人問話,便笑呵呵地回答道:「客官從南方來,不知道也是正常。這是朝廷要修鐵路,也是剛開工,還在平整路面呢!」

  徐渭一聽,頓時就好奇了,連忙問道:「什麼鐵路?還能有鐵鋪的路?」

  他這輩子也算是走南闖北的人了,見識不可謂不廣,可此時聽到朝廷竟然要鋪鐵的路,他就想不明白了。

  那馬車夫聽了,馬上回答他道:「我也不知道,據說是當今皇帝的恩師,就是神仙知道吧,賜下的法子,說這種鐵路能日行千里!」

  徐渭一聽,頓時傻眼,日行千里的鐵路?

  忽然,他又回過神來了。之前一路北上,他也問過有關皇帝恩師的事情,但是一直沒有什麼消息,如今終於聽到皇帝恩師的消息了。

  於是,他連忙就想問話,結果沒想到,馬車夫不知道是不是個話嘮,還在那繼續說話。

  「客官瞧見那些鋪路的人沒有,他們可不是徵發勞役,而是朝廷僱工的,而且還是從銀行貸款的錢來僱傭,說修好鐵路之後可以出售車票賺錢還給銀行。一聽這便知道,估計又是那神仙的主意!」

  「反正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如今只要是新奇之事,只要往神仙身上猜,那就准沒錯……」

  徐渭聽得有點懵了,怎麼都聽不懂了呢?什麼銀行,什麼貸款,朝廷還不徵發勞役了?

  等他聽到後來,聽馬車夫說只要是新奇的事情,都往神仙身上猜就行,他就再也忍不住,立刻打斷馬車夫道:「京師都有什麼新奇的事情,或者說,和神仙有關的事情,能否勞煩說說?」

  才說完之後,他忽然發現馬車慢下來了,便又馬上要求道:「說個話,沒必要慢下來吧?」

  馬車夫聽到他的話,便苦笑一下說道:「不是我想慢下來,客官自己看,車子都慢下來了。沒辦法,前面在修路,官道只有半面的路可以通行!」

  「啊?」徐渭聽了有點意外,便探出車窗向前看了看,果然看到馬車夫所說不假。

  沒等他問話,馬車夫就主動給他說道:「朝廷這是在修水泥路,說這水泥路修好之後,雨天不會泥濘,猶如鋪了石板一般,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徐渭有點應接不暇了,想了下確認道:「該不會也和當今皇帝的恩師有關吧?」

  「那可不,以前可從來沒有水泥一說的,你說,難不成還能憑空掉下來不成,肯定是和神仙有關了!」


  「……」

  說著,他便開始介紹起有關皇帝恩師,也就是傳說中神仙的事情。

  從國本之爭開始,一直說到皇帝親自領軍滅了倭國,然後班師回京之後花樣百出,都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事情。

  京師的人,好八卦,和別地方的人相比,那是皇城跟下,就更是多了一些談資,大大小小的消息,早就傳開了。

  馬車夫能說會道,也是他攬客的本錢,這一件件事情說出來,直接把徐渭給聽傻了!

  他可以一百萬個肯定,這個當今皇帝的恩師,疑是神仙的人,生前絕對不是他認識的至交好友。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神仙,竟然向皇帝舉薦了自己?

  就聽馬車夫所說,神仙影響皇帝的,那可都是大事,不是和兵事有關,就是和民生有關,而且還都是匪夷所思之舉。

  為何神仙高高在上,還能眷顧到已是風渡殘年的自己?

  徐渭實在想不明白,對那神仙就更是好奇了,甚至都要超過他面聖的心思。

  他自己也知道,他能有這個機會,肯定是那個神仙的功勞,如今年紀大了,就算皇帝回頭要重用他,他也沒多大心力了。當然,要是早二三十年,那肯定不一樣。

  此時的徐渭,就最是想知道,這位神仙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又為何要舉薦他!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