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不肖子孫朱翊鈞見過太祖皇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95章 不肖子孫朱翊鈞見過太祖皇帝

  只要有利益,那肯定就有鬥爭,要失去利益的人,也肯定不會甘心。

  萬曆皇帝給張居正平反,還啟用了張居正的兒子,這些都是不好的兆頭。對於大部分文官來說,張居正的政策中,有很多都是讓他們非常反感的。

  比如說,張居正實施的考成法,規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帳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帳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

  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制,有效實現了考評與糾偏相結合,提高了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而且明確責任,賞罰分明,改變以往主要靠吏部考評官員的方法。

  只要是當官的,想摸魚的,都不想讓朝廷實施這個考成法;

  還有吏部,這考成法等於是剝奪了吏部考核官員的權力,自然也最讓吏部官員不滿。

  因此,張居正一被清算,很多官員就攻擊這個考成法,說嘗因災異,力言催科急迫,征派加增,刑獄繁多,用度侈靡之害。

  所以,這個考成法就很快被廢除了。

  還有,張居正重新丈量全國土地,重新登記造冊,這又讓許多地主的土地沒法隱瞞,又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

  另外,一條鞭法也是,讓地方上加派各種名目沒了由頭,同樣被地方官府不喜。

  因此,張居正實施的這些措施,在他死後都被廢除了。

  但是,如今看這形勢,皇帝平反了張居正,那是不是張居正的政策,也會重新實施?

  所以,有不少官員在被萬曆皇帝的組合拳打懵之後回過神來,就想著反攻。

  不過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因為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皇帝。不是說有誰要給張居正平反,而是皇帝提出了要給張居正平反。

  明朝的皇權,在朱元璋的設計之下,是凌駕於一切律法之上。唯一能和皇權對抗的就是祖制,孝道都不行!

  李太后之所以偃旗息鼓,不再管外面的事情,就是因為祖制比孝道還大。萬曆皇帝搬出了太祖皇帝在天之靈,便直接壓服了李太后。

  反對的官員要想扳回局面,就必須要證明,其實沒有太祖皇帝在天之靈,那樣他們才可以繼續用祖制的名義來壓制皇權。

  有官員在串聯,這事情,就數吏部的人最是積極,他是工部的,因此,潘季馴雖然知道卻也沒參與。

  他一直沒見過神仙,或者太祖皇帝之靈,就只是聽到皇帝在這麼說,就只是有些好奇,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如今,他看到了拉膛線的車床,便一下知道,絕對是有神仙的。

  萬曆皇帝倒是不知道,看到潘季馴在好奇的關注朱海軍傳過來的車床部件,便很是得意,當即對他說道:「兵仗局這邊,一天只能生產新式火槍五十把,但是很快就要和倭國交戰,這產量實在太低,軍器局那邊,也要仿照朕這裡的,多開幾條生產線,一天至少生產兩百把火槍為第一目標。你看到的這個部件,我們沒有,但朕可以請恩師傳送過來。」

  潘季馴一聽這話,頓時驚喜,連忙問道:「陛下,真能如此,便是再好不過了。臣可以回去,立刻組織人手做這個事情。」

  隸屬於工部的資源,當然要比兵仗局要多了。這也是萬曆皇帝決定,讓工部來生產新式火槍的原因。

  萬曆皇帝這邊把建造新式火槍的流程圖,也都交給了潘季馴,甚至還派出了幾個工匠直接去指點,目的就一個,讓潘季馴儘快修建好新式火槍流水線。

  在打發走了潘季馴之後,萬曆皇帝又去了御馬監,在田義的陪同下,開始操練禁衛火槍手。

  訓練的方式,是朱海軍提供給洪武位面,由洪武位面那邊實踐過,然後又傳給了崇禎皇帝實際應用,因此,這個訓練火槍手的方法,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再由朱海軍給了萬曆皇帝。

  因此,萬曆皇帝搖身一變,變成了經驗豐富的練兵武將,看得御馬監掌印太監田義都直呼「皇爺英明」。

  他巡查了禁衛的訓練之後,便開始練習騎術。

  萬曆皇帝的騎術,並不需要騎在馬上衝鋒殺敵,他只是要學會騎馬趕路而已。

  不過,光是這樣,就嚇到了田義,不管他親自檢查給皇帝的御馬脾氣,而且還戰戰兢兢地陪著皇帝訓練騎術,不敢有任何懈怠。

  萬曆皇帝一開始練習騎術之後,就很快樂在其中了。因為騎馬能讓他忘記瘸腿的尷尬,就和正常人一樣!


  很快,張居正的三個兒子,先行趕到了京師。

  萬曆皇帝見他們,稍微有些尷尬。說真的,之前清算張居正,其實也是他的意思。

  不過畢竟是皇帝,臉皮還是有的,安慰了張居正的三個兒子,然後便讓他們上任了。

  張家三兄弟的到來,成為引爆那些潛在反對者的導火索,他們越發頻繁地開始串聯,試圖聚集更大的力量向皇帝發難。

  這天,當朱海軍聯繫萬曆皇帝的時候,卻發現他正在大發脾氣。

  於是,他便有點好奇的問道:「怎麼了?這些天來,我見你都是開開心心的,怎麼今天卻在大發脾氣了?這是龍顏大怒啊!」

  朱海軍確實有點奇怪,因為跪在萬曆皇帝面前的人,是新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田義。按理來說,不至於這麼快就引得萬曆皇帝發這麼大的脾氣吧?

  萬曆皇帝聽到朱海軍的話,還是很生氣,但是和朱海軍說話,終歸是壓了怒火說道:「恩師,朕剛聽到東廠稟告的消息,說至少有三四十個官員,各級衙門的都有,竟然要一起上奏,懷疑您是假的,太祖皇帝也是假的。」

  說到這裡,他拿起御案上面的一份奏章,向朱海軍晃了一下,又接著說道:「根據東廠的調查,那些官員大都是害怕朕又會啟用張居正時候的那些政策,但是朕根本就沒想過這事。你說,朕冤不冤?」

  朱海軍一聽是這麼回事,不由得笑了,然後對萬曆皇帝說道:「那我倒是要恭喜你啊!」

  萬曆皇帝一聽這話,頓時感覺莫名其妙,便帶著一點疑惑說道:「恩師此言何意?」

  朱海軍聽了,便回答他道:「你看,你重組之後的東廠,這效率高吧?都把消息給你稟告上來了,沒有隱瞞。這是不是值得恭喜你了?」

  一聽這話,萬曆皇帝回過神來,便立刻看下跪在那裡的陳矩,欣慰地開口說道:「虧了恩師提醒了朕,大伴,平身,伱這次做得非常不錯,朕很滿意!」

  說真的,陳矩剛才稟告完之後,看到萬曆皇帝開始大發雷霆,他其實是有點後悔的。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報喜不報憂的。

  不過此時,他又聽到萬曆皇帝的話,心中頓時寬慰了,連忙回奏道:「這都是奴婢該做的事情。」

  說完之後,陳矩才站了起來。

  朱海軍看到這一幕,便提醒萬曆皇帝道:「做得好,也不能只是口頭表揚。」

  萬曆皇帝一聽,想了下,便對陳矩說道:「朕希望大伴能一直如此,當好朕的耳目,那陳誠外宅,大伴可以挑一處,是朕賞你的!」

  陳矩一聽,連忙謝恩。

  因為朱海軍在,萬曆皇帝便讓他退下了。

  等他一走,朱海軍剛才想了一會兒,便對萬曆皇帝說道:「我剛想起來了,對你來說,東廠和錦衣衛都是你的耳目,因此,你不能偏重於某個衙門。」

  「而是要讓這兩個衙門平行,互相牽制。要是你偏重某個衙門的話,另外一個衙門只會成為你偏重衙門的附庸,就容易會被蒙蔽。」

  一般來說,因為東廠的提督是宦官,是在宮裡的,能夠隨時見到皇帝,因此,皇帝會比較偏重於東廠。

  也是如此,縱觀明朝歷史,也只有嘉靖年間的錦衣衛壓過了東廠,其他時間,基本上都是東廠壓過錦衣衛。

  萬曆皇帝聽到朱海軍的提醒,頓時若有所思,點點頭回答道:「多謝恩師指點,朕記下了。」

  朱海軍能聽到這話,便拋開這個話題,對萬曆皇帝說道:「剛才聽到有關張居正的政策,我覺得我們不妨討論一下張居正的政策,我覺得對你會有好處。」

  萬曆皇帝一聽,立刻便回答道:「恩師請講!」

  朱海軍正要說話時,忽然看到手機屏幕上面彈出一個提示框,卻是洪武位面朱標那邊向他發起了傳送請求,傳送的人,還是朱元璋。

  於是,他便對萬曆皇帝說道:「你先等等,洪武皇帝要來我這邊了,等一下。」

  萬曆皇帝一聽,頓時就有點緊張了起來。

  他之前一直想見太祖皇帝,但是一直沒見到。而且他聽朱海軍說過,他在太祖皇帝那邊的印象不好,這也是他緊張的原因之一。

  白光一閃之後,屏風裡便出現了朱元璋的身影,很快,他穿好衣服便轉了出來。

  朱海軍迎了過去,笑著問道:「父皇是有什麼事情過來,提前說下,我也好有準備。」


  朱元璋一聽,哈哈一笑道:「沒事就不能過來了?」

  說完之後,他才注意到電視屏幕,朱海軍好像正在跟某個位面聯繫。

  朱海軍看到朱元璋看向電視屏幕,便連忙給他解釋道:「他就是萬曆皇帝了!」

  萬曆皇帝畢竟已經聯繫過洪武位面,他改好了的事情,朱元璋也是聽說了的。

  此時,萬曆皇帝一聽朱海軍把他介紹給太祖皇帝,便連忙跪下來磕頭道:「不肖子孫朱翊鈞見過太祖皇帝老祖宗。」

  看到他這樣子,朱元璋只是淡淡的說道:「聽賢婿說,你已經改好了,那就起來吧。」

  說完之後,他便一屁股坐到了沙發上,然後問朱海軍道:「你們在聊什麼呢?」

  在這邊伺候的秋菊聽到洪武皇帝到了,便立刻奉上洪武皇帝喜歡的瓜果飲料。

  朱海軍示意朱元璋隨便吃,然後對他說道:「我正準備和他說說張居正的政策。」

  他知道朱元璋不熟悉,就又補充說道:「張居正在萬曆前十年當政,史稱萬曆中興。但是張居正一死,他的政策就都被推翻了。如今萬曆皇帝給張居正平反了部分罪名,又重新啟用了他的三個兒子,就引來了不少文官的反對。這些人最大的擔心,就是擔心萬曆皇帝也會恢復張居正當政時候的政策。」

  朱元璋一聽,立刻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當即說道:「哦,那說來聽聽,這人都有什麼政策?」

  他已經接受了後世採用內閣制的理政法子,事實上,洪武朝那邊,他也部分放權了,但是內閣的權力,還遠達不到後世那樣,依舊只是皇帝秘書的職務而已。

  在朱元璋看來,能夠稱得上萬曆中興,那這政策肯定是有可取之道,所以他就想聽聽。

  朱元璋的加入,使得這次會議就變成了朱海軍是主持人。

  他看看畢恭畢敬站在那裡的萬曆皇帝,知道萬曆皇帝在洪武皇帝面前太過拘謹了,就開口說道:「張居正改革,在後世最為有名的政策,就是全面推行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是由桂萼在嘉靖九年提出,之後由張居正於萬曆九年推廣到全國的一條賦稅及徭役革新之策。

  新法規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雖然萬曆皇帝知道,但是朱元璋不知道,因此,朱海軍便把一條鞭法的主要內容給朱元璋講了一遍。

  在洪武位面這邊,因為朱海軍的影響,朱元璋已經拋棄了他以前的做法。比如廢除徭役,改為朝廷僱傭百姓幹活的方式,讓百姓變得更富,因此就不存在一條鞭法的實施基礎。

  但是,朱元璋不愧是洪武皇帝,哪怕他那裡已經革新了賦稅制度,可在聽到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之後,他想了一下,也是點頭說道:「此法不錯,但要是對地方把控不強的話,怕是實施起來還是有不少毛病。」

  說完之後,他舉了幾個例子,就比如說,既然一切都按銀子價格來的話,那這銀子價格定多少就是個問題。

  如此等等,聽得萬曆皇帝有點欣喜,便問朱元璋道:「那老祖宗的意思,這一條鞭法不實施也罷?」

  事實上,一條鞭法被破壞,是張居正死後,上到萬曆皇帝自己,下到地方官吏,都對百姓進行了額外的攤派,徹底破壞了一條鞭法。

  比如礦稅,比如三餉等等。

  朱元璋聽到萬曆皇帝的話,便斜著眼睛問道:「那你是承認自己對地方把控不強了?」

  一聽這話,萬曆皇帝不由得很是尷尬。

  對萬曆皇帝來說,不要說他對地方的把控了,就是對京師朝堂上的把控,都把控不住,經常被他的臣子給懟。

  朱海軍一見,便給他解圍道:「這個事情慢慢來,我相信萬曆皇帝以後肯定能做到。要說這一條鞭法,其實最大的問題,你們都沒說對。」

  一聽他最後這句話,不管是萬曆皇帝,還是朱元璋,都被他吸引了過去。

  萬曆皇帝不敢說,朱元璋卻是沒顧忌,直接問他道:「賢婿此言何解?」

  朱海軍聽了,便根據他了解到的信息解釋道:「一條鞭法的核心,是把所有的稅收都折算成銀子,朝廷收銀子。那麼問題來了,就如同剛才父皇所說,這銀子的價格不好定。為什麼不好定呢?父皇可能不知道。」


  朱元璋聽到這話,便更感興趣了,看著朱海軍問道:「我不知道什麼?」

  就聽朱海軍開始侃侃而談了起來。

  「為什麼到明朝中後期之後,銀子會越來越多,使得大明朝的買賣都能以銀子為貨幣?原因不是說是明朝發現了多少銀礦,挖出了多少銀子,而是明朝的對外貿易賺錢賺來的。」

  「大明朝的不少商品,在海外都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夠讓別人買大明的商品,因此海外那些國家的銀子,便源源不斷地流入了大明朝。」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西班牙人在美洲殖民,控制了那裡的大銀礦,然後他們把每年挖到的銀子都運來買大明的商品。」

  「有數據顯示,在1500-1650年間,從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銀達16000噸。換句話說,在一百五十年的時間內,就只是西班牙,就至少從美洲挖了42895.44萬兩。」

  聽到這個數目,朱元璋還好,因為他用的是大明寶鈔,要多少有多少,當然,朝廷信用不能破產,他也不能真得隨意印錢。

  但是,萬曆皇帝卻是瞪大了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42895.44萬兩,真得遠超出了他的想像。以至於他聽完這話之後,便立刻決定等朱海軍說完之後,就要問問這個美洲的銀礦到底在哪裡?

  朱海軍這邊,還在看著電腦上的資料繼續講解道:「但是歐洲那邊很快就會爆發戰爭,一直持續30年。在這個過程中,西班牙的霸主地位不斷被挑戰,因此本國急需銀子,他們就不再買大明的商品,把銀子全部運回了國內。」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