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排除變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25章 排除變數

  武關道,商雒縣。

  趙雲、文聘的龐大遷徙隊伍魚貫而行,在這裡補充物資後,他們只攜帶了五天的糧草補給。

  五天內抵達南鄉,他們才能獲取新的補給。

  關中糧食儲備艱難,他們這八千多人馬一天的口糧,足夠三萬移民吃一天。

  緊迫一些,給趙雲、文聘三日的補給,也是能抵達南鄉的。

  就怕遭遇極端天氣,負責補給的司馬芝求穩,就多給了兩天。

  看著馬拉雪橇隊伍行動迅捷,司馬芝不由思索改良雪橇,冬日荊州運輸糧食的可行性。

  從今以後,關中不會缺畜力。

  想要糧食豐足,怎麼也需要兩年時間。

  所以明年漕運期結束後,如果還有糧食運輸壓力,能不能用雪橇運糧?

  心中有了想法,司馬芝皺眉思索。

  站在邊上的裴潛見狀,就問:「子華所思何事?」

  裴潛外披斗篷,身邊就停著一排商雒製造的雪橇,他還沒到關中,就要奉命去荊州公幹。

  「我在想恢復武關道亭驛之事。」

  司馬芝說話聲音比較大,引周圍屬吏、士人來看,就繼續說:「若武關道亭驛如舊,調兵時各隊逐次進發,輕易可日行百里。」

  不需要紮營,沿途有亭驛可以住宿,獲得食物補給。

  裴潛聽了呵呵做笑:「若如此,劉鎮南如何能高枕安眠?」

  司馬芝也是跟著笑了笑,他在荊州的窮困生活,讓他很難喜歡劉表。

  但建設、恢復武關道的亭驛,這件事情必須早日進行。

  做好這件事情,立刻就能形成有效威懾。

  今後商雒的稅賦、徭役,只需要維護道路、亭驛即可。

  武關道人來人往,本就能帶來豐足的商稅和經濟活性。

  裴潛只當是司馬芝當眾故意這麼說,為的就是借遷徙隊伍把話帶到荊州。

  一番說笑後,裴潛帶人上了雪橇,十餘台雪橇次第出發,連成一串,匯入遷徙的隊伍中。

  裴潛南下,帶去了給劉琦的各種禮物。

  至於劉備、劉表,黑熊就沒準備什麼禮品。

  給劉備的五千騎俘虜,已經極大的超規格了;至於劉表,則是不需要。

  不是有意挫傷劉表的臉面,這本就是一種對劉表和荊州人的警告和姿態。

  司馬芝望著裴潛離去,臉上笑容收斂。

  是他阻止了裴潛北上,沒讓裴潛圈進河東的漩渦里。

  河東從叛的家族都在遷徙範圍內,裴潛如果這時候去關中,求情人太多了。

  不管答應還是拒絕,得罪人不說,還會把裴潛自己搭進去。

  好在裴潛與劉琦私交不錯,正好返回荊州,參與劉表、劉琦父子之間的角力。

  因為這場角力,龐統更是離開遷徙大隊,快馬行進。

  此刻的龐統,已經抵達南鄉縣,與伊籍會面。

  五萬金的採購計劃,已讓劉琦在荊南四郡的影響力大增。

  可因交州牧張津遇刺,荊南人與劉琦發生了嚴重的矛盾。

  賴恭原本是鎮南幕府從事,被劉錶轉為劉琦伏波將軍府長史。

  按著人情常理來說,劉琦應該支持賴恭外出擔任交州牧。

  可張津這些年指揮交州兵多次介入荊州,荊南四郡是反覆拉鋸的中心,交州兵反覆入境,自然不可能秋毫無犯。

  所以荊南士人與交州存在難以抹除的仇恨,交州人對荊南人接管交州本就會心生顧慮和牴觸情緒。

  在劉琦的角度來看,袁譚可以輕易獲得交州人的擁護,可以將敵對的交州立刻轉化為可靠的盟好勢力。

  而賴恭呢?

  沒有交州人的支持和擁護,只能一步步打進去,想要坐穩交州刺史的位置,就要花費很多的成本,要死很多的人。

  死的人多了,未來統治成本就高。

  江東孫權隨時可能侵入江夏,周瑜更是一度駐屯巴丘控扼洞庭,因為孫堅的原因,也因為荊南反抗劉表的原因,所以荊南人與孫權也眉來眼去。


  比起劉表,江東孫權朝廷含量更高一些。

  所以派賴恭去搶交州,要花費很大的成本;期間孫權肯定發兵來襲,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一鼓作氣,幫賴恭搶到交州?

  與其浪費機會、消磨交州人有限的好感,還不如一步到位把袁譚推上去。

  有袁譚在交州,側翼安全有保障。

  劉琦有劉琦的想法,可荊南人呢?

  荊南人更想征服交州,以極低的成本獲取交州的寶石、象牙、珍珠等等之類。

  支持荊南人征服交州,荊南人自然會對鎮南幕府回饋忠誠。

  伊籍的講述之下,龐統迅速掌握了矛盾的核心。

  龐統有些疑惑,詢問:「主公向來寬厚,如今怎麼執意襄助袁顯思?」

  「應該是袁顯思遣使遊說之故。」

  伊籍也不清楚江陵發生了什麼,就說:「袁顯思欲有聯姻之意,兩家若是結為盟好,那荊州自此穩固。」

  「聯姻?」

  龐統皺眉,這對劉家來說,是高攀了。

  伊籍點頭:「正是聯姻,為穩固盟約,兩家互娶互嫁。」

  見龐統慎重模樣,伊籍繼續說:「長公子欲保全荊州於亂世,此志向與袁顯思不謀而合。故聯姻立盟,以待天下安定。」

  龐統神情微變,凝聲:「機伯先生,荊州戶口雄厚百姓殷實,此王霸之基也。欲憑藉荊州基業用武天下者,前有孫堅袁術,如今又怎會缺乏?主公心性淳厚立志保境安民,若得關隴、交州之盟,可裂天下。」

  「若此盟成,荊州將自縛拳腳,淪做附屬為人尾翼。」

  龐統深感焦慮:「以主公寬厚,彼輩略施小計,主公危矣!」

  伊籍聽了表態:「我南鄉尚有兵卒三千,龐功曹若有用,本郡吏民願舉兵護衛長公子。」

  「無須三千,給我百餘甲兵。」

  龐統感到十分棘手,這個事情處理不好,引來黑熊,人家能誅王子師三族,為劉琦復仇自然不介意誅殺一批人的三族。

  他也清楚荊州人的秉性,擔心未來黑熊強勢干涉荊州,所以很多人會提前想辦法堵死這種可能性。

  劉琦要幫袁譚在交州立足,真等袁譚立足,在袁譚協助下,劉琦個人財富暴漲,更不好對付。

  黑熊再強,終究有些遙遠。

  可袁譚不一樣,立足交州後能給劉琦提供巨額貿易收益,更能夾擊荊南,讓荊南人只能乖乖效力,失去反抗、周旋的餘地。

  等到劉琦與袁譚互為唇齒時,那荊州人徹底就被綁死了。

  他們雖然稱讚、頌揚劉琦的仁厚與保境安民政策;可內外形勢是會變的。

  等到十幾年後,荊州下一茬人口頂上來,北方也打爛了,荊州人就該乘勢而起。

  可看劉琦的樣子,未來荊州人還怎麼跳出來摘取亂世最後的碩果?

  對於摘取亂世最後的碩果,龐統目前並不感興趣。

  鹿門山學好好發展下去,對龐家來說比什麼都強。

  沒必要冒險,只要荊州平穩渡過這個亂世,未來鹿門山壯大,龐家足以成為當世頂級世族。

  扶持劉琦,保證荊州平穩落地,是符合龐家長遠未來發展的規劃。

  龐統是經歷過前線的,也見過太原、河東叛軍是怎麼被黑熊整編的,也見過新整編部隊是怎麼相互抄家的。

  就荊州的富饒,以及富饒表象之下的主奴矛盾,真把黑熊引來,三部王庭匈奴人怎麼死的,荊州大姓豪強就得怎麼死。

  現在誰壞劉琦的事情,就是壞他龐家、他龐統的事情。

  別說鹿門山同學,就是親戚,也要付出代價!

  見龐統殺氣騰騰,伊籍也不敢疏忽,親自點選郡兵精銳。

  次日,龐統南下,路過隆中臥龍崗。

  諸葛亮自號臥龍,居住的那片小山崗也就有了這個響亮的地名。

  龐統留大隊甲士在漢水邊上等候,只攜帶數人提著禮物來見拜見諸葛亮。

  諸葛亮仿佛在等他,並未遠遊。

  廬舍內,諸葛亮烹煮茶湯,聽著龐統講述北方見聞。


  行程太過於急促,龐統根本沒時間去長安研究什麼蔡公遺書,抵達藍田就接到了黑熊的調令。

  在風陵渡補充馬匹後,混雜俘虜、降軍改編的部隊就渡河參戰。

  說是參戰,前後沒打過仗。

  但始終發揮著作用,正是有文聘、閻行、呂常混合而成的這五千多人,才堵死了汾水道,逼迫河東叛軍只能走韓信嶺官道。

  後續黑熊整編各種降軍俘虜時,這五千人就如同壓艙石。

  只要這五千人組成的駐軍不亂,被整編的新編軍隊也不會輕易發生譁變。

  新編部隊完成第一波抄家、遷徙任務後,文聘所部開始遣返。

  若不是為了協助趙雲羈押俘虜,文聘所部不會這麼快返回荊州。

  原本也在猶豫,但算上糧食壓力和劉琦安全問題後,文聘所部提前遣返。

  此刻龐統為了驚嚇諸葛亮,詳細講述風陵渡東側的巨大骷髏巢。

  本是木樁圍起來的一片空地,木樁之間用橫木連接,遠遠望著仿佛一個巨大鳥巢。

  關中兵前後斬獲的首級都會搜集運輸到風陵渡,投入這個巨大的鳥巢。

  「前後十萬首級,未能過其半。」

  龐統眯眼講述:「原本是威懾袁譚所建,那時候黑鎮北進擊渭北諸將,擔憂袁譚自弘農襲擊。故拔華陰,立木巢,壘斬獲首級於其中。自此,袁譚始終無窺伺之意。」

  諸葛亮聽了問:「當時天氣尚暖,豈不是蛆蟲盈野?」

  「或許吧,十萬青壯就此覆亡,孔明難道就沒有感觸?」

  龐統盯著諸葛亮:「我不想荊襄之地,重現泗水之事。」

  諸葛亮也平靜回應:「我不知其他,季常一家沒有牽連其中。還有我婦翁也講述過,黃、蔡兩家皆無舉動。」

  「原來是他?」

  龐統反問,諸葛亮不做解釋。

  見此龐統略有些釋然,就勸說:「孔明有經緯天地之才器,以我之見,何不入關中?」

  「婦翁也這樣勸。」

  諸葛亮說著端茶小飲,又笑了笑:「奈何我這人受不得氣,又非親非故,他怎會重用於我?我也知曉司馬芝才器,他雖能重用,也只限於此。」

  「關中不乏俊彥,未見他簡拔重用。」

  諸葛亮講述自己的難處:「今其霸業將成,我再北上相投,豈不見笑於人?」

  「孔明所言不實。」

  龐統立刻糾正:「據我所見,黑鎮北器量頗大,不肯輕易授人,是擔心所託非人。以荊州如今的形勢,孔明留之無用,何不往關中一行?若是荊州生變,孔明也可援手。」

  見諸葛亮不回復,龐統就問:「孔明可是為王子師鳴不平?」

  「豈會?」

  諸葛亮立刻解釋:「此舉,必教曹賊寢食難安!我聽聞後,亦深感痛快!這等竊據權位的禽獸國賊,我只恨報應的遲了。」

  「既然孔明無仇無怨,又有什麼好憂慮的?」

  龐統反問:「自黑鎮北入世以來,可有濫殺之名?」

  諸葛亮聽了故意上下審視龐統,一個短短兩個月時間裡以戰爭手段砍掉十萬顆腦袋的人,你竟然說他不濫殺?

  見諸葛亮模樣,龐統就明言說:「荊州自此多事,孔明是徐州人,不該捲入。」

  「好,我就應士元所請,去關中看看。」

  諸葛亮說罷端茶飲盡,放下空杯,龐統見此也就主動請辭。

  把諸葛亮趕走,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起碼可以保護諸葛亮的安全。

  荊州即將爆發的衝突,敵我難辨。

  將同輩里的諸葛亮趕走,龐統可以少一層顧慮。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