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地之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如何在造船知識為零的情況下,設計出堪用的海船呢。

  很簡單,試驗而已。

  讓工匠按真船比例,做很多不同的船型,然後把船模型放在水盆里,然後,就用扇子用力扇,看哪種船型不容易被風吹倒,如此,好用的海船船型不就選出來了。

  還可以把船模型放在水盆里,用力晃水盆,模仿海浪的起伏,然後看,什麼船型扛浪能力強。

  東吳船隊能到達台灣,說明東吳的造船技術很是發達。

  李孟羲有信心,造出比東吳船隻先進半代的海船,所以,東吳能去台灣,先進半代的船隻,更能去台灣了。

  台灣是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然,按歷史的發展,台灣最終還是變成了中華版圖的一塊,但李孟羲想讓台灣更早更快的納入版圖。

  要在一個地方建立穩固的統治,最重要的,要在當地有占據優勢主體民族。

  也就是說,要讓在台灣的漢人移民,遠比當地原著民人口多。

  此時可為,源源不斷的移民就可以。

  再說了,台灣可是寶島,很適合種甘蔗種水果啥的。

  要讓封建時代中原王朝重視台灣,就要把台灣打造成富庶之地。

  【台灣,即,交趾,可以大量種植甘蔗和推廣製糖技術,然後,可促成其成為中原王朝重要的蔗糖產地,如此,利益糾葛,縱有無能昏君,也不會棄容他人染指台灣。】

  【倭島,即,後世小日本,又稱金銀島,把日本,變成中原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倭島遠離中原,統治成本較高,若要使中原王朝萬分重視,同樣還需用利益維繫。

  日本即盛產金銀,可大規模開採金銀礦山,使之為中原不可捨棄之地。

  或可改進開礦及冶煉技術,使金銀開採規模更大,金銀產量更為豐富。

  開礦有火藥,足以為劃時代之變革,開礦不難。】

  【冶煉礦石技術……歐洲殖民者在北美洲開採白銀時,用汞齊法,即,用水銀提取金銀,效率遠超火法冶煉。】

  【到時,大批金銀輸入中原,上至王候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人肯棄倭島。】

  【再至南洋,呂宋諸島。南洋較遠,船隻技術不發達,移民困難重重,一時不可為。】

  【南越。細思秦朝就能攻下南越,可見,攻占南越,不難,難在長久統治。】

  【欲使南越最終歸入中原版圖,難點依然在交通之上。】

  【中原封建王朝長達兩千年之久,數次占領越南,但都未能建立起長久統治。

  南越問題與遼東半島問題大致類似,都是地理問題。

  解決南越之關鍵,在於交通。

  若修千里馳道,連接南越中原是否可行?

  可行。

  有水泥,便能修水泥路。

  而且,水泥耐侵蝕,水泥路修好,可使用幾十年,成本雖略比土路高,但性價比極高。

  不計公本,上萬民夫,縱一月只修十里路,一年便可修路百里,最多十年之功,便可修路千里。

  水你泥大道直穿叢林瘴氣,直插南越,有水泥路之便利,車馬糧草及調動,迅速異常,統治南越,便有了穩固基礎。】

  【南越可下,所需,只一條水泥路而已。】

  秦人修路,用三合土之類,三合土調配之時,費時費力,不如原始水泥便利。】

  由北,至東,再至南。

  若他日終結漢末亂世,該幹什麼,該如何布局千古,李孟羲已有腹稿。

  寫完,李孟羲停下了筆,長舒了一口氣。

  北海,草原,遼東,倭島,南越,要想把這些外圍之地納入版圖之中,窮盡一生,不見得能完成布局。

  雖說,任重道遠,但李孟羲自付,既然我李孟羲來了,難道只看看嗎,何不一試?

  李孟羲捲起了絲綢。

  要到遼東修水泥路,需要火藥開山技術,繼續鑿穿隧道的技術,還需要盤山公路的技術,還高架橋的技術。只因遼東多山。

  不僅遼東需要類似的技術,若他日無奈困守蜀地,蜀中也多山,想改變蜀中交通條件,盤山路高架橋之類的技術,同樣必不可少。


  高架橋之類的,屬於工程技術,應該記在《工程技術》一卷。

  於是李孟羲就把《工程技術》翻了出來,記下大項,【交通工程技術】

  小項為,

  【盤山路】,其原理為,通過增加路長,降低道路坡度,使道路坡度和緩,便於通行。

  【高架橋】,以巨型水泥橋墩為橋基,可架於兩山之間,亦可架於河面之上,使天塹變通途。(註:鋼筋生產問題,竹子代替鋼筋的壽命和性能問題。)

  【汞齊冶金法】需用大量水銀融煉礦石。水銀此物,春秋時煉丹士便能煉至水銀,水銀生產技術不成問題。

  【海船製造相關】可用模型試驗出抗風抗海浪的船體,而後,在漢已有的造船技術上,予以改進。

  終於寫完了,李孟羲停筆,揉著發酸的手腕。

  弟弟趴在李孟羲的肩頭,好奇的看著哥哥寫的這好多字。

  「哥哥,你寫的俺都不認識。」弟弟說不認識李孟羲寫到字。

  李孟羲笑了,手朝後伸去,把弟弟抱在懷裡,「你看看,這麼多字,你想認識哪一個,哥哥教你。」

  李孟羲讓弟弟自己選字。

  「哥哥,這個字是什麼嗎?」弟弟伸著小手,指向了一個字。

  弟弟認識的字不多,弟弟看字就像在看圖畫,弟弟感興趣的字,就是看起來比較好玩的字。

  李孟羲一看弟弟挑出來的字,笑了。

  弟弟指的是【中】字。

  「這個字,是中,意為天地之中。」

  李孟羲跟弟弟解釋著這個字的含義。

  弟弟的理解是,就是一個口字,再加一個豎的棍棍,就是棍棍沒有亂放,剛好是放的兩邊一樣。

  弟弟雖說不會表達,但自己已經從字體領悟到了中字的含義。

  就是棍棍放的不左不右,就是中間的意思。

  正如我神州大地,為天地之正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