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腦分區及功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3章 大腦分區及功能

  唐,長安城。

  當天幕中那隻猴子熟練打出一串英文字母後,李世民眉毛接沒舒展過,他知道天幕說的一些猜測是有道理的。

  將知識灌入人腦中或許比讓猴子「開竅」更簡單,更別提一些聽起來平平無奇的猜測了。

  接入腦機接口的人,通過「意念」的方式控制電腦等機器,那是否意味著癱瘓患者可以通過意念控制各種機器為其服務,比如出門、端茶倒水,又或者通過「意念」控制汽車等等.

  人和機器的結合,可想像的空間太多了。

  評論區有人補充的還遠不止如此,比如讓像脊椎受損導致的癱瘓,就可以人為的跳過損壞部分,將電信號傳遞下去,達到康復的效果。

  李世民根本看不懂其說的原理部分,只知道像癱瘓這種病症,也不再是難題了。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的話,這種腦機接口的研究主要用於醫療方面的,但.

  「呼。」李世民長出了口氣,他知道這種研究就像脫韁的野馬,它是不可能停下來的,更何況外面還有一條條鞭子抽在它身上,讓它繼續前行呢。

  或許他在那個年代也是保守派。

  在這種想法中,只見天幕上點了上方的搜索.這還是他們第二次見到使用這個功能。

  【最近腦機接口比較火,其實要了解腦機接口的原理就要先了解大腦的結構及其負責的功能,今天就由我來帶大家複習一下】

  【如果說人體就像一台電腦,那麼大腦就是最複雜的CPU,雖然它重量只有身體的2%,但卻消耗了身體大約17%的能量,和20%的氧氣】

  【大腦大約重1.4斤左右,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中間通過胼胝體相連,大腦中含有75%-80%的水分,剩下的是脂肪和蛋白質】

  【它裡面含有超過1000億個神經元,而每個神經元上大約有3萬個突觸,這些神經元就是通過突觸的互相連接來傳遞信號】

  【通常大腦的突觸越多信息傳遞就越快,而神經元細胞的突起還有軸突和樹突、軸突是神經元唯一的傳出的結構,髓鞘則是包裹在軸突上的多層細胞膜結構,這些由髓鞘的軸突也稱為樹】

  【它們一起構成了大腦的白質,白質使大腦的不同區域能夠有效的相互溝通,從而負責大腦各個區域的功能】

  【我們先從大腦的底部找到小腦,再從小腦進去就能看到發出綠光的海馬體,它負責記憶的存儲和情感的處理】

  【發出紫色光的是丘腦,它負責傳遞感覺和運動信號;黃色的是杏仁核,它負責處理情緒反應,尤其是恐懼和焦慮,當我們面臨威脅或危險時,杏仁核會被激活.】

  金陵城。

  一眾人都沒反應過來就被腦部結構的知識給糊了一臉,短短兩分鐘的視頻,不少武將給聽出了聽天書的感覺。

  朱元璋、劉基等人雖然也很認真去聽了,但還是感覺聽不懂啊思密達。

  雖說天幕講解時有著對應的動畫配備,但是人腦部結構絕大部分人還是第一次見,連整體結構都不沒了解過,再加上各種複雜的新名詞,而且天幕中的視頻語速偏快。

  別說理解了,單是記憶都成了很大的問題。

  這相當於是知識決堤漫灌,朱元璋等人只能努力去記憶消化。

  「快記錄下來,畫師也別閒著,將結構圖畫下來。」有胡惟庸吩咐,一眾小吏們只得努力將一句句話語抄錄至紙上。

  「小腦,海馬體,丘腦,杏仁核,額葉,頂葉,枕葉,顳葉,腦幹,脈絡叢.」朱元璋也動手幫忙記錄,只不過他寫的就是很簡略的部分,可以看到大腦整個結構式極其複雜,分工又非常明確。

  「也就說,人體的不同行為會激活不同的大腦區域,使其活躍起來?就像頂葉是辨別溫度的,那麼把手伸進開水裡就能激活它?」

  「按理來說,應是如此,可是該如何用實驗去證明和確認呢?」科學部的人也在思索,這還真不好搞,雖說他們是相信天幕後生們給出的結論,但任何理論、結論都應該通過實驗來證明。

  他們也樂於去證明這些理論,沒有比這更讓人激動人心的,就像天幕提到的航空航天,登月等。

  能被質疑的才是科學,不能被質疑的是宗教,是NASA載.

  由於天幕時不時會提及醫學內容,因此太醫院的院使和院判也附坐於文官之後,此時他們都專心記憶著這相關的內容。


  對於後世醫學的理念,他們是大概搞懂了,那就是先解剖,了解各器官、血液的功能和機理,再根據症狀進行診斷和對症下藥。

  這一點和中醫,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太醫院從上到下,內心裡其實是不能完全接受的。

  如果解剖就能學會醫治病人,那麼仵作應該是最好的大夫,殺豬匠應該是最好的獸醫。

  這是此前太醫院中流傳甚廣的笑話。

  但之後青黴素、大蒜素兩樣,就讓眾人啞口無言,細菌,病毒等理論,揭示了中醫理論不完善,甚至錯誤的地方,如今像腦機接口等,實驗中就能人為控制豬的抬腿、伸腿動作,換句話說在不久的將來,腦機接口就可以讓癱瘓病人康復如初。

  這一切都得益於對人體,對大腦結構,對電信號傳遞過程的深刻認識,這是實打實的貢獻。

  能選入太醫院者,必然是精通醫理之人,理解能力也是沒有問題的,雖說逐漸信服這套方法論,但內心其實還是有所牴觸。

  「我等御醫是越混越回去了,都快成人憎狗厭的仵作了,真是晦氣。」張院使內心哀嘆一聲,覺得院使這個位置,他坐得是戰戰兢兢的。

  一想到此後可能要去解剖屍體,解剖大腦,幾人臉色都不太好看。

  《這麼複雜的大腦,居然負責指揮月薪3000的我,大材小用了》

  《為什麼這麼精密的結構卻組成了那麼多的廢物[狗頭]》

  《注意哈~發明大腦的人真是個天才》

  朱元璋看著評論區的人耍寶,一點也笑不出來,他就像一個兢兢業業在地里刨食的老農,根據評論區的糾正讓畫師將對應標註的位置改正過來。

  除此之外倒是沒什麼了可以看見,就算是天幕那後生,也只是粗略瀏覽一遍就跳過了,原來他們也不喜歡學習

  之後的視頻都是後生主動搜索瀏覽的,大多是對於腦機接口實驗的補充,算是補充了前因後果,眾人也由此得知後世清華大學也在相同的時間做了相應的腦機接口接入。

  【吐魯番出土的《論語.鄭玄注》相關殘卷中,最特別的是1969年在阿斯塔拉木363號墓主人身上發現的那份,這份殘卷是一個叫卜天壽小朋友的作業本,長538厘米,寬27厘米,比《清明上河圖》還要大一小圈】

  【吐魯番出土的這份殘卷保存的較好,其中有79條佚文前所未見,為復原《論語.鄭玄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我們知道,《論語.鄭玄注》是東漢大儒鄭玄為《論語》做的註解,在漢晉南北朝隋唐都備受推崇,是官方認可的《論語》註解,可惜的是它在唐朝之後就失傳了】

  【為什麼這墓主人身上穿的壽衣是小朋友的作業本呢?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吐魯番在唐朝前後的一個喪葬習俗,當時人們會用紙給去世的人做部分的壽衣,因為唐朝時紙本身就是好東西,對於偏遠地區的吐魯番地區(新疆中部)來講尤其如此】

  【可是如果用沒寫過字的新紙,給死人做壽帽或者壽鞋就太浪費了,因此通常是用寫過字的廢紙來做,在阿斯塔莫363號里的那位也不例外】

  【他的家屬給做的壽鞋壽帽,用的是唐朝吐魯番地區,12歲的小朋友卜天壽寫過的作業本,當時的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就是抄寫這個儒家典籍】

  【而且因為吐魯番乾燥,那個作業本即使被二次利用,折成了壽衣也保存的很好,就這樣陰差陽錯之下,這卷作業本就保存了下來】

  【當然最有趣的一點是卜天壽小朋友在他的作業本里,不光抄下了《論語.鄭玄注》的很多篇章,還在最後寫了兩首打油詩】

  【第一首是:他道側書易,我道側書難。側書還側讀,還須側眼看。】

  【第二首是:寫書今日了,先生莫嫌遲。明朝是假日,早放學生歸。】

  【可以看到,即使100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小孩子和唐朝時樣子都差不多。】

  【當然啦,這小朋友在作業本里手抄的《論語.鄭玄注》,不單是有豐富的歷史價值,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情】

  唐,長安城。

  李世民等人看了均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論語.鄭玄注》在唐朝之後失傳了?這麼一大本儒家經典,怎麼會失傳呢?

  戰亂!很明顯除了長時間大範圍的戰亂,不然這本儒家經典不至於失傳。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笑著對文武百官說道:「眾卿家,他日.不妨放上一兩本鄭玄注,後世會感謝咱們的。」


  眾人還不習慣陛下如此和善的面孔,下意識琢磨後,就連魏徵都無語了,不少人在內心瘋狂吐槽。

  「多冒昧啊!」

  「不是,您咋不放呢?合著就讓後人來挖我們是吧?」

  「咳咳,此事就此揭過吧。」李世民看眾卿家像便秘的表情,於是咳嗽兩聲,就這麼著吧,這屬於是強人所難了。

  你說要眼睜睜看著鄭玄註失傳吧,好像是有些遺憾,但你要說放自己墓穴里,最後被挖掘出來才得以延續.好像也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事情。

  「陛下英」

  「陛下英明,臣到時要放上好幾籮筐,什麼論語,大學,中庸,統統摞好幾堆放那!」

  「這麼好的書,失傳就太可惜了。」程咬金高聲打斷了眾人的話,一記馬屁輕鬆送上,隨後昂著高高的頭顱,等待著陛下的嘉獎。

  魏徵、房杜等人都麻了

  「這大老粗真不怕膈應啊」

  「怪不得人家能深受陛下喜愛呢?」一個個想法在眾人心裡流轉。

  李世民大喜過望,還是義貞講義氣啊,「好,是條好漢!」

  說完,又滿懷期待的看著一眾文武大臣。

  文臣還沒說什麼,武將們一個個有了程老黑做榜樣,紛紛有樣學樣跳出來表示忠義之心,大不了到時將墓穴修得樸素一點就是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