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張居正改革與白銀貨幣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6章 張居正改革與白銀貨幣化

  【說起張居正改革,最出名的就是一條鞭法,其實一條鞭法只是改革其中一項,張居正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主要有5點,分別對應他在嘉靖朝時期上的《論時政梳》中提及的弊端】

  【《論時政梳》說:其大者曰宗室驕恣,曰庶官疾曠,曰吏治因循,曰邊備未修,曰財用大虧,分別是宗室問題,人才問題,官員問題,邊防問題,財政問題】

  【張居正掌權後,先是實行考成法,整頓吏治,對官員實行考核監督,明確職責、賞罰分明、嚴格執行,以業績為核心行的升官、不行的貶官,大大提高了各個部門的辦事效率】

  【二是主張取財有度、用財有節,反對橫徵暴斂,削減宮中的一切無益之費,清理宗室空額人口等】

  【三是在全國清丈土地,把民間地主豪強侵奪隱瞞的土地,清查丈量出來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從而達到民不加賦而府庫充盈】

  【四是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其實就是合併賦役,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繁多的徭役,合併在一起徵收,除了必須的米麥之外,其餘都折成銀兩,按照擁有田地的多寡來徵收賦稅,官方徵收,官方解運。】

  【一條鞭法直接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的賦役制度,限制了胥吏的舞弊,大大減輕了當時百姓的壓力】

  【五就是軍事上用戚繼光鎮守薊門、李成梁鎮守遼東,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敵台3000多座,加強了北方的防備,並在邊疆實行互市政策,使邊疆在政治經濟上保持了穩定】

  【自萬曆初年到萬曆十年,可以說張居正改革這十年,確實將大明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考成法改變了官僚系統懶惰腐敗的作風,同時裁汰冗官,任賢以能;軍事上使得穩住了北方邊防】

  【清丈土地和一條鞭法直接解決了朝廷的財政問題,使得府庫充盈,但此處之外其實也留下了一些隱患,甚至還有人揚言說明亡於張居正亡於一條鞭法,這是從崇禎朝的局面倒推因果】

  【我們知道任何政策都有其歷史局限性,它能解決當下時局的問題就已經很好了,沒有人能預測得到幾十年後的事情,要怪就只能怪萬曆天啟崇禎和後來的內閣太菜了,沒有張居正,大明都撐不到崇禎朝】

  奉天殿前,朱元璋凝神屏息,不敢錯過一絲內容。

  天幕提及張居正改革的內容就有多次,分別是宗室問題、一條鞭法、以及和萬曆之間的關係中,如今站在總覽的位置上來看,雖然寥寥數語,但朱元璋依然清楚在如此內外交困的局面下,要開展變革是何等的困難。

  無論是考成法整頓吏治,還是削減宮中無益之費,清理宗室,穩定北方邊防等,都是極好的政策,何況還有清丈土地,實行一條鞭法,卸去百姓重重負擔。

  可以看出張居正掌權十年,雖然有擅權專政,僭越的行為,同時也是幹了不少實事的。

  問題是,清丈土地和一條鞭法的推廣執行,是不是太快了.王朝中後期,往往這個時期的土地侵占和隱匿已經非常嚴重了、地方鄉紳地主和官吏的關係錯綜複雜,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把土地給清理丈量完畢,並實施一條鞭法。

  特別是土地侵占隱匿等,地方關係一筆爛帳這些破事中。

  朱元璋不知道其中具體的難度,但想來也不會如此簡單,去歲登記戶帖、普查人口,朝廷就特定繞開了這個敏感的地方,只粗略登記戶主田地畝數,至於肥沃或者貧瘠、形狀如何,位於何方,有無隱匿等統統略過不查。

  是他不想嗎?

  自然不是,只是朝廷沒把握在不激起地方民變的情況下辦成此事,如今大明新立,北邊殘元餘孽虎視眈眈,西南地區未平,朝廷不願再生事端而已。

  所以,張居正變革時雖然情況沒有如今這麼糟糕,但其要面對的困難和阻撓是同樣的,這也是朱元璋想不通的地方,一切看起來都太順利了。

  此外,關於一條鞭法,朱元璋是和一乾重臣是反覆思量和討論過的,眾人一致覺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事實上,一條鞭法是唐時的兩稅法的繼承和發揚,朝廷徵收夏秋稅賦,一般以實物為主,但有時比如府庫充盈時,一般會改徵其他物品,也可以按官府制定的折率折算成銀兩。

  一條鞭法把這個範圍擴大了,將徭役也納入了進來,統一折成銀兩徵收。

  為何天幕會說一條鞭法埋下了隱患?隱患又是什麼?何以會牽涉到明亡這件事?

  胡惟庸、劉基等人也是凝神傾聽,從天幕之中得知,這一條鞭法乃是前承兩稅法,後啟攤丁入畝,是「古代」賦役改革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節點。


  一條鞭法較之如今,雖然僅僅是將兩稅法的範圍擴大到徭役部分,但確實是實實在在限制了胥吏舞弊盤剝,解決了百姓負擔重的問題。

  特別是徭役這一塊的負擔之重,簡直是多重傷害,按戶、定出辦的甲役、徭役和臨時攤牌的雜役,賦役者需要自備糧食,這是一重負擔,家裡少個成年男子,缺少勞動力又是一重負擔,此外賦役者家庭還需足額繳納田賦,又是一重負擔。

  【首先要從清丈土地開始講起,清丈土地是有深刻的社會背景的,明中葉之後,皇親、勛臣、貴戚等恃寵挾恩,奏求土地,名義上奏求的是「荒地」,但這些其實都是民間開墾好的荒地】

  【縉紳地主在其中推波助瀾,廣占田地,從而使得全國颳起兼併土地的狂潮,到弘治時期,天下額田已減近半,而湖廣,河南,廣東失額最多】

  【這些廣占田地之人還不用納稅當差,官員也按品優免,官員之家率得優免,致使奸偽者多詭寄勢家,沒有優免者則勾結地方官吏,隱匿田地或將田地寫在其他勢單力薄的家庭,田連阡陌者諸科不興,室如懸磬者無差不至,使得稅基逐漸崩塌,剩下的百姓難以支撐,紛紛逃戶】

  【例如嘉靖末年,嘉靖帝就頒布了一些抑制土地兼併的法令,包括廢除「皇莊」;禁止勛親奏討土地;禁止百姓將土地獻給豪族;規定削減皇家遠親的莊田數量.派御史瀋陽清奪隱冒莊田 16000餘頃,還之與民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居正開始了清丈土地,萬曆六年在福建試點,萬曆八年十一月開始推廣全國,到萬曆十年,滿打滿算不到三年要知道,洪武朝朱元璋清丈土地,從洪武十四年到洪武二十六年,都用了十二年的時間】

  【張居正的效率比拿著屠刀的朱元璋還高?怎麼可能!配合考成法來看就知道,做得好是本分,沒做好就要被降職,那可不和職場打工人一樣,直接糊弄所以清丈土地雖然說清查出了2.8億畝土地,但其中水分多少,地方之間做了多少手腳那就不得而知了】

  奉天殿前。

  「該死的蠹蟲!」朱元璋額頭青筋直跳,恨恨地罵了一句,心裡明白一切都對上了。

  宗室本就人口龐大,擁有如此多御賜的土地,每月還有月俸可拿,本身朝廷供給就難以為繼,沒想到還如此貪心,侵占土地,致使朝廷財政問題日益加劇!

  還有勛貴,貴戚,地方豪族,甚至朝廷官員,全都是蠹蟲!

  吃大明的,拿大明的,還反過來挖牆腳,朱元璋臉色陰沉,恨不得一刀砍死這幫中飽私囊的混蛋!

  在侵占土地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清丈土地的時間太短太匆忙了。

  不足三年能做到什麼程度?朱元璋對此毫無信心,而且很明顯的是,張居正有意繞過了皇親、勛貴、外戚、朝廷公卿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對地方中小地主豪強動手。

  張居正此舉,不過是隔靴搔癢罷了,並未觸及真正的核心。

  朱元璋心情複雜,此前他覺得張居正獨斷專權,有僭越不軌的行為,此刻只覺得他做得不夠,不過這事恐怕也和張居正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有關。

  宗室問題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有些焦頭爛額,當初只想著讓子孫後代至少都有口飯吃,沒想到這個慷慨的決定為將來埋下多大的禍患。

  如今要改變這個局面,對於後代子孫的給養問題,是個大大的難題。

  胡惟庸、劉基內心深深嘆息,以萬曆年間的局面,正常人都應該選擇獨善其身了,這已經不是一個權臣能挽救了的帝國。

  從上到下,皇帝覺得他專權擅政,皇室、勛貴、外戚恨他多管閒事,斷人財路,恨不得弄死他,再到上下官員的被考成法壓制,苦不堪言,地方豪族利益受損等。

  上上下下,跟他一條心的人極少極少,其改革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按理來說,這種為國盡忠的典範,該配享祖廟,事實是人走茶涼,死後差點被開棺戮屍,長子被逼自盡.

  我大明一朝,對待忠義之士,歷來刻薄。

  「何苦來哉.」汪廣洋內心嘆息一聲,有些無奈和失望。

  【其次是一條鞭法以白銀折算,要知道我國從古至今就是缺金銀銅的,以白銀作為法定貨幣,相當我們如今說的,直接把國家貨幣主權給丟了,換句話說誰控制了白銀誰就控制了大明】

  【看看那些直接與M元掛鉤的國家的慘劇就知道了,有的是法子宰你.這個問題在白銀大量集中到商人手上時也出現了,一直延續到明清,所以當時一條鞭法又稱為殘民一條鞭】


  【這其實也怪不到張居正身上,畢竟他只是人不是神,又沒學過現代經濟學,追本溯源只能怪朱元璋太貪心,濫印寶鈔把洪武寶鈔給玩廢了】

  【自隆慶開關放開海禁以來,與歐洲國家的頻繁貿易往來,使得白銀大量湧入大明,市場一度繁榮,因此以白銀為貨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至於幾十年後因為歐洲內戰導致貿易減少,從而導致白銀流入大大減少,只能說沒有人能未卜先知】

  【另外就是地區差異過大,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適合一條鞭法,像西北地區由於交通不便等地區,種的也都是糧食,沒有工藝品可供交易,市場貿易不活躍,白銀少,自然而然導致白銀升值,拿糧食穀物等兌換成白銀納稅時,反而多受了中間商人的一層盤剝,所以天啟崇禎時期,西北地區先造反是有原因的】

  【最後是火耗問題,因稅法規定納銀,而銀兩熔鑄過程就產生了所謂的損耗,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像清朝雍正提到的「火耗歸公」,也就是朝廷承擔這部分損耗,才算是解決了火耗的問題】

  唐,長安城。

  李世民等人靜靜聽著天幕的分析.迭加此前知道的明清小冰河時期

  不得不承認,大明還真的是難啃的硬骨頭,在這種天災不斷,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還能硬挺這麼多年。

  「貨幣主權.」一眾人念叨著這句話,有些了悟,這就和天災時控制災區糧食一樣,囤積居奇坐地起價,進而攫取暴利。

  「這商人也太可恨了!」

  「貨幣主權的缺失才是問題所在,將國家生死寄希望於人性本就是可笑的。」

  李世民大開眼界,沒想到小小的貨幣中還藏著這麼多手段,這也是後世看到了這種結局,所以使用紙幣的原因?

  「但使用紙幣同樣會因亂印發寶鈔導致各種問題,這個度又該如何把控呢?」

  「.」

  這些都是李世民心中的疑惑,只是沒人能解答罷了。

  正如天幕所講,任何政策都有其局限性,張居正在萬曆十年就去世了,若他一直掌權,以他的洞察能力,想必也能及時糾正偏遠地區的問題。

  至於火耗問題,天幕已點明解決辦法,這就不是問題。

  李世民一一思索著天幕提到的問題,偏遠地區交易少白銀少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這些地方保持原來的實物納稅會相對較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