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後事(本書完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73章 後事(本書完結)

  秦,咸陽宮。

  嬴政看著崩碎了的天幕,急的一口血噴了出來,人瞬間昏了過去。

  自天幕降臨後,不僅帶來了他壽時無多的消息,還將秦二世而亡的變故公布了出來。

  一時間,受秦法苛責的六國百姓,人心皆思念故國。

  為了彌合六國百姓,震懾宵小,嬴政又一次東巡,結果途中遇到了一場場刺殺

  人總是會用過往的成功經驗去應對現實中的局面,這在後世被稱為路徑依賴。

  嬴政也不例外,於是在對郡縣掌控不足的情況下,一場針對刺殺者的搜捕、針對六國遺老的斬草行動就開始了,加之秦吏四處搜捕劉邦、項羽二人無果的情況下,搜捕不得又擴大打擊面,對整個劉氏、項氏動手,人人自危。

  秦國朝堂居廟堂之高,但未見江湖之遠。

  秦軍雖強,卻不能替代胥吏鎮守各郡縣,加之秦吏騷擾,地方下暗流涌動。

  六國遺老趁機煽動故國百姓,一夜之間復國.又有強人打著劉邦、項羽二人的旗幟揭竿而起。

  強大的帝國一下子癱瘓。

  漢,元狩四年。

  匈奴雖然遠遁漠北(今蒙古-烏蘭巴托地帶),但依然探知以大漢長安城為中心的關中地帶,降下天幕祥瑞,其中似有天人傳授富國強國大學問。

  於是,在這一年多以來,無數探子間的獵殺與圍獵在關中地帶上演

  況且經過兩年多的準備,舉中原之力,終於修成一條從中原腹地直至代郡、定襄郡、朔方郡的鐵路。

  雖然時速在千年以後看來是龜速,但相比延綿不絕的民夫、畜力來看,無需騷擾百姓,晝夜不停,負重極大。

  因此效率翻了幾番,於是在這場名流青史的戰爭中,霍去病出代郡,奔襲兩千里,全殲左賢王全軍,俘獲屯頭王、韓王、左賢王,追至狼居胥山,並在山上祭祀,史稱封狼居胥。

  另一邊衛青出定襄郡,出大漠一千多里終於追上伊稚斜單于,以火炮和長銃大敗單于軍,並在寘顏山趙信城(今蒙古納柱特山)擒住伊稚斜單于。

  兩軍皆以極其微小的傷亡全殲敵軍,滅匈奴單于、左賢王軍。

  此戰之後右谷蠡王自立為單于,乃攜部落往西北方向狼狽逃竄。

  火炮技術的復現,靈感來源於當初蕭相國隨太祖高皇帝入咸陽城中收取的一系列圖書,其中就有記載方士煉丹炸爐的情形。

  於是有人靈光一現,稟告陛下。

  劉徹命人全國各地找來方士,並讓他們將煉丹原材料一一交代採集,一一比對,終於從中找出了最為關鍵的原料。

  於是兩軍攜帶著大量的黑乎乎圓滾滾,上面還帶著一根長長引線的火炮,捨棄了炮管,通過臂力驚人的弓箭手投擲,一出世便石破天驚。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天幕悲鳴,而後化為一縷縷光華,瞬間破滅。

  長安城中,無數人驚愕直到大將軍與驃騎將軍一一班師回朝,乃大悟

  漢末,江州城。

  此時與武帝時期又不同,天幕雖然沒有細說其中最關鍵的一種原料,但經過一年多的試探,眾人已經掌握了火炮技術,相應的長銃技術也一一復現。

  隨著劉備軍與劉璋軍在江州血戰一天一夜後,順利攻取江州,緊接著蜀地聞風而降,儘管如此,在成都城下依然遭到了最嚴重的抵抗。

  另一邊曹軍獲悉消息,也趁機攻取漢中,窺視蜀地。

  東吳與襄陽曹軍大舉來犯,關羽、趙雲、龐統、馬良等人苦苦堅守南郡。

  最終劉軍不知道以何種代價,竟說動了劉璋,劉璋歸順劉備,天下遂成三足鼎立之勢

  只不過這一次有了教訓,荊州防備極其森嚴,就算是高傲如關羽,也只是據城堅守,依託城防工事與敵軍拉扯、周旋,因此未有大的變故。

  而在劉璋軍大舉歸順之際,劉備軍得到極大的補充,歷史的天平已然發生了傾斜,天幕也隨之崩碎,化為泡影。

  成都城中,諸葛亮與諸將推演未來戰爭形式後,喟然一嘆。

  三國之爭說到底還是權力之爭,不僅與天下百姓無益,反而從根上禍害天下百姓。

  而因此導致的天幕崩碎,實為最大的損失。


  眾人怎麼也想不明白,明明是順應歷史了,為何還會導致歷史發生大變動,進而導致天幕崩碎?

  明,金陵城。

  如今已是大年初五,各店鋪皆已開門迎財神了。

  因此城中各茶坊、茶樓、酒樓等一開業就客滿為患。

  和興茶食店中,各人都對過年一系列的離奇事件發表看法。

  先是大年三十倭軍侵犯我大明疆界,同一時間雲南、宣府、大同方向,東北方向敵軍皆扣關,到如今北邊的消息依然不時傳來。

  然後是大年初一,我軍水師聞風而動,於海上截住滿載而歸的倭軍,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海戰,最終全殲敵軍,至於傷亡大明日報、金陵晚報皆沒有提及。

  於是在大年初二,聖旨昭告天下,倭軍屢犯我大明疆界,荼毒沿岸百姓,我軍忍無可忍,決定反擊。終於在初四這一天攻破倭賊京都,俘虜倭國天皇一脈和征夷大將軍滿門.

  而倭國則歸降我大明,改名東海行省。

  之後則.天幕崩碎

  以上皆是這幾天大明日報、金陵晚報的內容,有了這幾天高強度的對戰,大明日報、金陵晚報一戰成名,銷量翻了不知多少倍。

  萬掌柜翻著手中那張到處沾著墨水,黑乎乎顯得有些髒的報紙,怎麼也沒找到後續關於天皇一脈或者東海行省的信息。

  這報紙使用的是活字印刷術印刷而成,因為墨水滲透性太強的緣故,一印下去即投紙背,而且報紙與報紙之間重迭也會導致墨水污染到其他區塊,因此顯得有些髒。

  「沒說怎麼處理倭國天皇和大將軍一脈啊?」

  「依某的意見,這些禽獸,不如全都處斬!」

  「大過年的,怪不吉利的,我支持下個月處斬!」

  「.魏國公威武!」

  「天幕啊!」

  皇宮中,一場關於東海行省的承宣布政使的人選還在激烈商討中,最終合適的人選其實不多.

  李善長、胡惟庸、劉基、徐達等幾人。

  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適時打斷了百官的爭論,出聲說道:「燕王?」

  過了年,已經有些大人樣的燕王等幾兄弟,臨時被喊來參加朝會,聞言也是愣了一下:「兒臣在!」

  「你可願出為東海行省布政使?」

  一言出,滿朝皆驚,百官臉色變了又變。

  燕王歷經一年多的「深刻教訓」已然變得沉默,人也從最初的張揚、外向變得更加沉穩,殿前這一出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於是老老實實答道:「兒臣願隨大軍遠渡大海,為我大明去尋那高產糧食之種。」

  朱元璋心裡很不是滋味,畢竟是自己兒子,而這麼多兒子中除了標兒就屬他最為出色,要他出為布政使並不是真正將東海行省放在他肩上,而是借李善長之手培養他做事而已。

  況且他再不喜老四,也是因他掀起內戰風波,以及他的那堆不孝子孫罷了。虎毒尚不食子,他又怎麼忍心讓老四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遠渡重洋?

  「東海行省乃探查隊伍的大後方,關係甚大。不僅要保障探查隊伍的後勤補給,更是肩負著教化該地子民,防範倭國武士報復等的重任。你在這裡,比去探查隊責任更重.」

  「韓國公為副手協助你處理一切事務。」

  朱元璋深深看了他一眼:「你回去想一天,明天再來回復。」

  其實朱元璋更想讓他去的是土澳,那裡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著煤炭、石油和銅礦,都是大明所剛需的東西。

  如今天幕因為倭國一事而崩碎,接下來的發展只能靠自身,他所信任的人不多,老四智商、能力都沒的說,但此時還是太嫩了,急需磨練。

  燕王聞言退到一旁,深深低下頭,不讓人看見眼眶已然紅了。一年多了,他從龍椅上那個男人身上重新感受到父愛了。

  「老二!」

  秦王朱樉聞言也精神一震,昂首出列,心中喜不自勝:「兒臣在!」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雖然老二不及他意,但精神狀態是絕佳的,於是和聲說道:「你隨探查隊出海吧,爭取把土豆、紅薯、玉米等種子都帶回來。」

  朱樉臉上的笑意戛然而止,雖說有著詳細的規劃,又收復了東海行省,有柴油機。但海上的風浪可不認人,不管你是秦王還是皇帝,一個浪統統打碎。


  君不見多少漁人,葬身魚腹中。

  「父皇,兒臣不習水性,擔不了此重任,望父皇另選大才.」

  話還沒說完,龍椅上立馬喝止。

  「閉嘴,要麼下個月隨探查隊登船,要麼咱立刻抽死你個蠢貨!」

  朱樉嚇得臉色蒼白,唯唯而退,印象中父皇還沒對自己兄弟幾個發過如此大的火

  朱元璋喝退逆子後,接下來又安排了老三老五,老三進科學部,老五對藥草之學感興趣,乾脆進了太醫院,反正都要歷練的,現在不趁著在眼皮子底下多抽幾鞭,等去了封地就管不住了。

  「接下來是土澳之事,那邊按天幕的說法,靠近南緯30°,整個國土幾乎都是沙漠,只有南邊沿海地帶能賴以生存,不過幾無人煙,誰可為帥開疆拓土?」朱元璋冷靜地開口說道,他需要的是極為忠誠又有行政能力的主帥,倒是有個人選,不過天德走不開啊.

  之所以跨越這麼遠去開疆拓土,主要是為了地下的銅礦、鐵礦.

  也就是,朝廷要發行紙幣了,而誠如天幕所說,紙幣本無價值,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資源為其背書,比如金銀,稱之為金銀本位。

  比如一國信用,則.

  中原腹地歷來缺乏資源,況且各地的大建設,如電線、電話線、鐵路等的鋪設,都離不開銅、鐵。

  有了銅,有了紙幣,才是接下來的「大明寶鈔-石油」戰略。

  中亞那塊地區的石油資源非常重要,但那是人家世代生存的土地,交易的成本顯然比戰爭的成本低。連我大明百姓都不認的寶鈔,人家怎麼可能會認?

  因此急需銅幣為我大明寶鈔背書。

  在如今這個年代,銅礦還沒有被大規模開採,因此以其作為紙幣背書是夠用的。

  群臣除了中書省及六部尚書、侍郎提前得到過風聲,其他人都是一臉懵逼.

  「稟陛下,雲南、貴州未收復,勞師遠征是否.」

  「西南芥蘚之疾罷了。至於勞師遠征,南洋諸國不足為患,此事已定。現在定的是主帥人選,諸卿可得為我大明,舉賢不避親吶.」

  最終議來議去,還是落到了李文忠、湯和等人身上,李文忠掛帥,湯和、廖永忠等為將領。

  朱元璋能信任的人不多,李文忠是其外甥,是事實上的自己人,因此眾人都不意外。

  而以廖永忠、湯和隨徐達破京都生擒天皇、足利義滿的功績,都足以封公了。

  但在他們之上的徐達就不好封了。

  因此朱元璋與中書省議了幾遍,最終決定破例給徐達封王,不過王位不世襲。湯和、廖永忠封公,兩人也得到了一點消息,因此皆願為國遠征。

  李文忠也願遠征,去見識那遙遠的土澳,以及再南邊的南極。

  說是遠征,其實就是占住無主之地.之後的事宜是要遷人過去搞大開發.

  金陵城雨花台,有高僧講法,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

  洪武五年秋,大明收復雲南、貴州等地。

  洪武六年秋,秦王朱樉等人九死一生從美洲歸來,順利帶回了紅薯、土豆、玉米等糧食作物。如天幕所言,紅薯喜濕熱,宜種植南方。土豆喜冷,宜種植北方。

  洪武七年夏,第一批紅薯、土豆收穫,震動金陵、南洋各國。相較之下,紅薯自帶甜味,實為不可多得的糧食,土豆雖然沒味道,但實在管飽。

  這一年大赦天下,皇帝陛下親自勸耕、開墾荒地。

  洪武九年,遷東南密鄉五萬戶並一眾囚犯到土澳,同年發行大明寶鈔。

  洪武十年,遷徙東海行省十萬眾打散歸於大明各地,遷大明十幾萬眾到東海行省.

  同年,燕王朱棣出鎮北美,數年間打下赫赫基業。

  洪武十三年,廢中書省,改為內閣制。胡惟庸為第一任內閣首輔。

  洪武十四年,大軍北上滅建州女真、北元,逼得北元殘部西逃。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偶然風寒,不過因為青黴素、大蒜素等各種藥物研製成功,其病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一年,大明寶鈔-石油戰略達成,同年大明商船航遍世界各地,世人皆知東方有一神秘帝國-大明,無數商船從世界各地駛向那遍地黃金的東方

  (本書完)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