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兩千萬歲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1章 兩千萬歲入

  在魯監國構建完自己的班底後。

  便開始著力於北伐,恢復江南了。

  然而在這個時候,一條消息傳來令魯監國政權上下掀起來驚濤駭浪。

  原來在魯王監國之前,唐王朱聿鍵便在鄭芝龍、黃道周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州就任監國並且登基稱帝,改年號為隆武。

  並且得到南明福建、江西當局的承認了!

  在東南之地的殘山剩水中,唐魯並立竟然同時出現了兩個南明政權。

  為了爭奪正統地位,隆武政權和魯監國政權又在東南殘存的土地上展開了明爭暗鬥。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在隆武政權和魯監國政權分別建立,唐魯爭立之時。

  李自成初步理順了三省之地。

  十幾萬大順軍北鎮湖南,南控兩廣。

  已經徹底穩定了三省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一方面以十幾萬大順軍的武力作為後盾。

  並在多爾袞的剃髮令加持下。

  在三省之地,推行營莊,減租減息,並規劃了大批錢糧。

  另一方面在大順在三省之地站穩腳跟後。

  大順軍的擴軍行動也該提升日程了。

  「諸位愛卿,我大順在三省之地沒收了前明藩王、官員、愚昧士紳的大批家產。」

  「現在又已至八月,秋收即將在三省之地展開。」

  「現在湖南有耕地四十萬頃,兩廣之地有耕地三十餘萬頃。」

  「按照官二民八的營莊之制,以三省之地畝產一石五斗左右的水平。」

  「我大順這次的秋收歲入,足以養活數十萬兵馬!」皇宮之內,李自成中氣十足道。

  其實明末的人地問題不是不能解決。

  按照咱大明的數據,整個天下在冊耕地高達七百萬頃。

  而明末的人口實際上應該在一億五千萬到兩億之間。

  按照最大的兩億來算,七百萬頃耕地,七億畝耕地。

  人均耕地在三畝半以上。

  而按照明末糧食的畝產水平,北方的旱田一般在一石左右,比較差的也有八鬥了。

  而南方的水平一石五斗大概是平均水平。

  比較差的在一石二斗,比較好的則在二石以上,甚至江南地區的上好良田可在三石以上。

  就這種糧食產量,咱大明朝的百姓就算按最差的北方旱田畝產八斗來算。

  三畝半的地,一年也能打出二石八斗的糧食。

  而明代一石是一百五十斤,明代一斤合現代五百九十五克。

  一年二石八斗的糧食產量,相當於現代的五百斤以上了。

  要是有這待遇不要說其他老百姓了。

  他李自成和張獻忠要是一家老小人人都有五百斤糧食的配給。

  現在還在為咱大明朝兢兢業業地辦事呢!

  這還是按照最壞的情況來算的。

  不僅在人口上給了咱大明朝面子按了兩億來算。

  在畝產上也是照著陝甘最差的旱田來算!

  要是從實際上來估計,咱大明老百姓人均糧食當在八百斤以上!

  當然了現在是小冰河時代,有天災。

  可是在天災面前,但凡咱大明給力一點也能通過興修水利來緩減。

  更何況咱大明朝的老百姓多能忍!

  不要說一年什麼八百斤糧食、五百斤糧食了。

  一天但凡有二兩米,老百姓水裡放點米喝碗粥,再弄點樹皮和觀音土。

  他們也不會去造反啊!

  所以說天災只是導火索而已,而在天災之下是咱大明食利階層的不當人。

  要是在天災之下真的沒辦法的話。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何以在陝甘養活十幾萬大軍,並且還在西安有大量節餘?

  連陝甘這種地方換了大順後,無論是軍隊還是百姓都能活下去。


  其他地方就更別提了。

  更何況還有孫可望的大西政權在雲南開闢的世外桃源呢。

  西營入滇之前,雲南是天災人禍。

  可是孫可望大治之後,雲南米價七錢。

  甚至在西營興修水利之後,雲南各地不僅抗住了天災。

  而且還達到了畝產二石以上。

  大西軍在軍田六七斗,民田八斗至一石二斗的徵收後。

  雲南老百姓依舊生活美滿。

  大順在一片石敗退回陝甘後,停止追贓助餉,勘察田畝重新收稅。

  結果不僅可以維持軍隊和政權的開銷,還能持續與滿清作戰,並未受到糧草的困擾。

  甚至在撤離西安之時,還能留下大批結餘,被田見秀資助給了阿濟格。

  大西在雲貴,不僅百姓安居樂業,還能養兵二十餘萬。

  並且從雲南出兵,不遠三千里地北伐西征。

  而咱大明富有天下,卻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陝甘和雲貴這種地方能和江浙和湖廣比嗎?

  究其原因,只能說大順和大西都是新興政權,從各個方面都充滿了活力。

  天災這種問題在它們的政權組織度之下可以輕易戰勝。

  而咱大明垂垂老矣,各種器官已經衰減。

  稍微一點小感冒都扛不住。

  不是天災亡了大明,而是咱大明本來就氣數已盡了。

  而現在李自成以三省之地的七十五萬頃耕地,按照畝產一石五斗的水平來算。

  這七千五百萬畝的耕地上共計能夠產出米糧一億一千萬石以上。

  按照官二民八來算,李自成共計可得米糧兩千兩百五十萬石左右。

  其中扣除運輸和地方留存,大約有一千五百萬石糧食可以投入到政權維持和軍隊開銷上。

  除了田賦外,三省之地的關稅、鹽課、雜項也能產生大約五百萬兩左右的歲入。

  對比孫可望在雲貴搞出來的米糧六七百萬石,金銀一百多萬的歲入。

  李自成以三省之地,弄出了大約兩千萬的歲入。

  雖然不如西營有效率,可是其歲入卻已經可以和坐擁天下的滿清持平了。

  而滿清的歲入需要用於全國,李自成的歲入在大體上去卻能用於滿清。

  以孫國主七八百萬的歲入能夠和咱大清分庭抗禮的情況來看。

  在經濟實力上,大順政權已經強於滿清了,

  而且還只是初步建設,若是像西營那樣在廣收山民,興修水利。

  令手中耕地的數量和質量大幅度的上升。

  那麼李自成以三省之地十倍於雲貴的經濟基礎。

  大順政權能夠達到的歲入水平將非常恐怖。

  只是經濟並不能直接轉化為實力,昔日李自成坐擁整個北方。

  其經濟實力足可十倍於滿清,可是最後又如何?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