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君臣典範,一代聖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良自混沌上收回目光,心中思緒萬千,有很多疑惑。

  這人為什麼能引動混沌?

  他代表了四聖四惡的哪一個,或者說與哪一個有關聯。

  這個問題,不僅張良疑惑,狼妹和荀虞同樣驚訝萬分。

  至於直播間的觀眾,更是好奇得宛若內心有一萬隻貓咪在不斷抓撓,心癢難耐。

  【臥槽,這混沌又亮了一個點!】

  【喵喵喵,啥情況,難道四聖四惡藏在這些人裡面?】

  【這可不好說,不過他們看起來不像是很厲害的人物呀。】

  【那可未必,能被九葬魁首稱之為四聖四惡肯定是非常厲害的角色,咱們看不出很正常。】

  【這倒是。】

  【不知道四聖四惡有什麼本事。】

  【加一。】

  張良思索著,隨口答道:「客氣了。」

  「我們也非此地主人,只是路過此地,暫時歇腳罷了。」

  童夫子聞言,拱了拱手,沒有繼續多說。

  他轉過身來,吩咐弟子們趕快生火做飯,安置馬車。

  雖說細雨朦朧,想要從外面尋找乾柴幾乎沒有希望。但神廟正殿旁邊的房屋內堆了不少柴火,也不知是誰留下,足夠使用。

  很快,篝火升起。

  有弟子聚在篝火旁準備飯食,有弟子為童夫子準備睡覺的床鋪。

  說是床鋪,實際上也就是清掃滿是灰塵的地面,然後用破舊的門板墊在地上,將堆砌在角落的茅草鋪平,然後鋪上草蓆。

  如此,也就算是一個床鋪了。

  童夫子尚且還能享受這樣的待遇,普通弟子連草蓆也沒有,只能用略顯潮濕的茅草將就著應付。

  而在弟子們生火做飯,準備床鋪的時候,童夫子則來到了神像面前。

  他扶起倒在地上的神台,而後小心擦拭乾淨。

  做完一切,對著神像躬身拜了一拜。

  見夫子如此,其他弟子也紛紛過來拜了拜,然後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

  至於夫子這麼做的理由,根本不需要多問。

  他們追隨夫子多年,豈能不了解夫子的為人。

  此時大家借宿於此,雖說這裡已經荒廢多年,但拜一拜此地的主人,乃是應有之禮。

  夫子的禮,夫子的仁,從來都是對自身的要求。

  有沒有人看到,有沒有人發現,或者說會不會被人理解,都不重要。

  仁也好。

  義也好。

  道也好。

  德也好。

  這些都是夫子對自身的要求,對自己的規範。

  夫子的道,便是如此。

  以仁為核心,以恕為宗旨。

  仁,仁愛待人。

  恕,寬容待人。

  不能以對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別人,不能將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想要做的事情推給別人。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弟子們了解夫子,相信夫子,故而不會多問。

  但看到夫子這般行為,荀虞倒是非常感興趣。

  他看了看張良,得到張良的許可,微笑道:「閣下倒是有趣。」

  「這神像殘破,神廟凋零,為何還要拜一尊死物。」

  聽到這話,童夫子倒是沒有什麼反應,神色平靜如常,但他的弟子們可看不慣。

  一位肌膚黝黑,身材壯實的年輕人走了出來,反駁道:「你可知這是何地?」

  荀虞目光略顯迷離,瞥了眼殘缺的神像,默默嘆息。

  他自然知曉這是什麼地方。

  此地乃是當年丹池會盟之地。

  正是在此地,他輔佐炎王齊一步步走向霸主之位。

  後來冉國國君為紀念丹池會盟,當然,說是為了討好炎王齊更合適,便在這裡修建了一座神廟以紀念丹池會盟的壯舉。

  不過活人可不興享受香火祭祀,故而這裡的神像和炎王齊並沒有關係,乃是傳說中的丹池仙子。

  丹池便是外面的那座湖泊。

  湖水清澈,湖底有著大量紅色硃砂岩。每當日上正午,陽光穿過湖水照耀在湖底,整座湖泊都紅彤彤一片,故而名曰丹池。

  在古老的過去,這裡曾生活著一支部落,具體叫什麼名字已經沒有記載。

  這個部落後來融入了祁國,族人也早已忘記了過往的歷史,散於天下。

  而丹池仙子,正是這個部落供奉的神靈。

  雖然部落早已消失,但丹池仙子的傳說依舊在當地流傳著。

  時至今日,丹池附近的百姓每年還會舉行祭祀,祈求丹池仙子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丹池不災。

  按理來說,這樣的神廟不應該荒廢,奈何冉國與鄰國發生摩擦,雙方曾在丹池附近交戰。

  附近百姓擔心受到戰爭殃及,在戰爭開始前就拋棄農田宅邸逃往了外地。

  後來戰爭結束,雖然有部分離去的百姓回歸,但歸來者不過十之二三。

  他們歸來時,神廟已經殘破,雖不似現在這般,可想要修繕也需得不少銀錢。

  百姓剛剛遭逢大難,一時半會也拿不出那麼多的銀錢,只能慢慢想辦法籌措。

  可不等百姓們籌措好修繕神廟的資金,冉國國君為了富國強兵的夢想,向國內百姓一再加稅。丹池百姓不堪稅賦重壓,只能再次逃離故土。

  修繕丹池神廟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最終荒廢。

  現在丹池附近的百姓雖然依舊會祭祀丹池仙子,但已經不來這座殘破神廟。

  也就附近獵人,或者旅人從這裡路過,會在此地歇息片刻。

  荀虞回想著神廟的過往,道:「倒是不甚了解。」

  聽到這話,眾門徒紛紛露出瞭然之色。

  問話那人更是驕傲地昂起了腦袋,哼道:「難怪如此不知禮數。」

  「此地可是冉國國君子輝為紀念炎公丹池會盟所修建。」

  「想當年,炎公在荀相的輔佐下,在此地與天下諸侯達成盟約,尊王攘夷,以定天下。」

  「此等壯舉,此等王德,正是我輩應該學習的道理。」

  他話音落下,引得一眾弟子叫好稱讚。

  並非因為他學識淵博,知曉神廟的來歷,而是.......

  「說得好,炎公與荀相,君臣和睦,君和臣賢,實乃天下君臣之典範,王道之經典,正是我輩學習的楷模。」

  「哎,回想當年,荀相與炎公在此會見諸侯,不知該是何等威風。」

  「此言差矣,荀相與炎公之事,不當用威風,而應以道論之。」

  「尊王攘夷,平定天下,實乃再現上古聖王之道。」

  「帝君分封諸王,令祁天子保境安民,這才有了祁國基業。荀相匡扶炎國於危難之中,使炎國霸業初成,但謹遵禮數,不曾逾越半分,何等賢明,何等聖明。」

  「哎,若是當今諸侯有炎公、荀相那般胸懷,何至於天下紛亂至此。」

  童夫子的諸位弟子議論著,倒是忘了荀虞的事情。

  他們言語中對炎公與荀虞讚不絕口,稱之為王道之繼承者,匡扶者。

  而這並非沒有緣由。

  童夫子以仁為道,渴望恢復王道禮制,讓天下安定,百姓安寧。

  而自古以來,能做到這點的人屈指可數,其中又以炎公和荀虞的事跡最為典型。

  君臣相合六十多年啊!

  君主成就臣子。

  臣子成就君主。

  於君王而言,若是能得荀虞這樣的賢才,可讓國家富強,成就霸業,簡直做夢都能笑醒。

  於臣子而言,若是能成為荀虞這樣的臣子,權勢無兩,一展抱負,同樣是做夢都能笑醒的事情。

  於士人而言,炎公與荀相君臣相合,六十多年無爭端,無矛盾。

  君主在臣子的輔佐下成就霸業,臣子至死享受君主的信任與榮耀,死後更是創造臣子應當享受待遇的新紀錄。

  這是什麼?


  這就是人生贏家!

  這就是完美的君臣案例。

  當今時代,百家爭鳴,諸子傳道,凡是談及往事,談及歷史,談及君臣之道,無不講述炎公與荀相的事跡。

  童夫子也是如此。

  在他看來,炎公與荀相簡直是千古楷模,君臣關係完美的具現,君臣相處的最高境界。

  最重要的,荀相與炎公完美踐行了帝君聖諭。

  王德!

  什麼是王德。

  敬天保民。

  帝君當年分封氏族,所頒布的聖諭。

  這便是君王應有的品德,應有的德行。

  臣子侍奉君王,並非無條件地遵從,無條件的忠誠。

  首先,君主得他娘像個人,善待百姓,善待同族。

  君主若是無德,怎麼敢要求臣子以禮侍奉?

  想屁吃。

  而荀相和炎公的一生,完美詮釋了這點。

  夫子如此推崇,弟子們自然也是如此。

  只是.......

  聽著眾人的評論,荀虞神情複雜地嘆了口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