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投唐一念起,剎那天地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4章 投唐一念起,剎那天地寬

  李世民聽到李象請求的話語,抬眼問道:「這可不是出去秋獵,你能忍受得了辛苦?」

  「阿翁櫛風沐雨,親冒矢石平定天下,尚且不覺得辛苦,身為阿翁的孫子,我當然也不怕辛苦。」

  李象的一句馬屁,讓李世民受用無比。

  又聽李象說道:「身為大唐的郡王,自然也要見識一番軍旅辛苦,這樣才更能夠體會出平定天下的不易。」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阿翁很高興。」李世民伸手揉揉李象的腦袋:「好了,這件事我允了。」

  「謝謝阿翁!」李象欣喜地說道。

  使節在路上需要時間,大唐調動軍隊以及調撥糧草,同樣需要時間。

  這一去,就過了十餘日。

  十一月初七,李世民正式下令,由皇太子李承乾監國,他自己則帶著恆山郡王李象,帶著一萬府兵,前往朔州。

  大唐皇帝御駕親征的消息,同樣傳到了周邊各國的耳中。

  其中反應最為劇烈的,莫過於吐蕃。

  這個年代的吐蕃,對於大唐仍然是十分畏懼。

  不同於某些人嘴中所說「文成公主入藏是城下之盟」,實際上貞觀十二年的時候,吐蕃入寇松州,還沒等中軍的侯君集出手,先鋒牛進達便以輕騎突襲吐蕃大營,仍然斬獲首級一千餘。

  要知道,輕兵襲擊吐蕃軍營來不及帶走大部分被殺敵人的首級,這種情況下的殺敵數是遠多於斬首數的。

  被唐軍展現出的強大戰鬥力所嚇到,松贊干布大懼,率部退出党項、白蘭羌、吐谷渾等地,遣使謝罪,並且派遣祿東贊前往大唐求娶公主。

  與漢朝的和親不同,唐朝,至少是貞觀朝的和親,一直都是李世民主動去推動的,其目的並不是去「休戰」,而是去推動周邊國家進行漢化。

  你以為大唐在學美帝?錯,是美帝在學大唐……

  和平演變這一塊兒,大唐是最先玩兒的。

  後世的網絡上有一種論調,說是「吐蕃是文成公主和親帶過去的工匠養肥的」。實際上這種論調完全是胡扯,唐太宗給吐蕃陪嫁科技,不見於任何信史記載,能找出的史料,成書年代大約是清朝和民國,以及宗教宣傳手冊,還有為了團結的教科書……

  最可信的《舊唐書》當中記載,「公主惡其人赭面,弄贊令國中權且罷之。自亦釋氈裘,襲紈琦,漸慕華風。仍遣酋豪子弟,請入國學以習《詩》、《書》,又請中國識文之人典其表疏」。從這裡可以明確,貞觀年間賜給吐蕃的,是中原的詩書禮樂,而不是科技。

  史書上記載的是「高宗嘉之,進封為賓王。因請蠶種及造酒、碾、磑、紙、墨之匠,並許焉」。

  從這裡就能得出一個結論,賜給吐蕃科技的是唐高宗李治,而且還是主動向李治討要的,更能得出李世民並沒有給吐蕃科技的結論。

  而吐蕃崛起實際上也和科技關係不大,影響吐蕃崛起更大的一方面因素是因為氣候變化。隋唐的溫暖期持續了四百多年,氣溫提升,農業產量上升,為吐蕃帝國繁盛提供了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的佐證則是在唐末氣候轉冷的時候,吐蕃忽然就散了一地,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對中原王朝產生過威脅。

  「贊普,何不學那突厥等部,出兵前往大唐?」布達拉宮當中,祿東贊對松贊干布說道。

  松贊干布一聽,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向這位素來倚重的大相。

  四年前的松州大潰敗仍舊是松贊干布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雲,再加上現如今他與大唐已經成了翁婿之國,所以當然不敢有來騙來投吸大唐後方的想法。

  祿東贊一看松贊干布的眼神,就知道贊普理解錯了。

  「臣的意思是,讓贊普學習突厥等部,協同大唐作戰。」祿東贊連忙補救道:「大唐者,翁也;吐蕃者,婿也,今大唐興兵問罪於薛延陀,身為唐婿,贊普自然有理由出兵協同。」

  松贊干布一聽,就來了精神。

  是啊,我也可以去派兵幫幫場子啊……

  祿東贊又低聲說道:「曩者番邦協同大唐作戰,所得甚厚,大唐從不虧待幫助過他的朋友,今贊普亦隨同出兵,且有唐婿之名義,大唐定然不會虧待於贊普。」

  「嗯?」松贊干布一下就狠狠地心動了。


  又有名頭,還有賺頭,這……

  「好!就如大相所言,派遣三千精騎,協同大唐作戰!」松贊干布一錘定音道。

  爾後,他有些嘆服地看向祿東贊道:「大相求親後,回來也曾與我說過唐皇風采,當時我就為之心折不已。而今大唐聖人竟然為了大將,一怒興兵問罪薛延陀,此等義氣,真不愧為天可汗也!」

  這話祿東贊沒敢接,只是裝作感慨地啊了一聲。

  當著老闆的面誇別的老闆,這事兒肯定不能幹;但是要說贊普您真的不比李世民差,那祿東贊覺得這話說的也虧得慌,索性還是裝傻比較好。

  不止是吐蕃,吐谷渾同樣也得到了消息。

  自從執失思力擊破吐谷渾車重,吐谷渾王慕容伏允自縊而死,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伏順便率吐谷渾歸附於唐朝。

  唐朝將弘化公主嫁給了慕容伏順,慕容伏順被唐朝冊封為可汗、西平郡王。

  從此之後,吐谷渾便成了大唐的藩屬國。

  現在大唐正在準備和薛延陀開戰,吐谷渾自然也要受到徵召。

  慕容伏順當然不會拒絕,他立刻派出二千精騎,前往朔州,準備參與一下大唐與薛延陀的作戰。

  正如前文所說,唐協軍對於戰爭的熱衷,已經達到了狂熱的地步。

  因為大唐總是在打勝仗,打勝仗就有繳獲,而且唐軍從來不吝嗇,繳獲的東西從來沒說昧下不分給他們,這就導致團結在天可汗旗幟下的唐協軍總是嗷嗷叫地沖在最前方。

  這樣一來的後果就是……胡人在前面先衝鋒一波,等到打差不多了,唐軍再上前收穀子。

  接到大唐的召喚軍報之後,幾乎沒有任何遲疑,各部都派出了最精銳的部隊趕往大唐。

  不管大唐想要打誰,他們都要去幫幫場子!

  一時之間,回紇、契丹、靺鞨、烏羅護、阿跌、敕勒九姓等部紛紛接待了大唐的來使。

  對於天朝上國的徵召,沒有人會拒絕,都想著趁這個機會發一筆財。

  誒,老鄉,借伱牛羊一用。

  來的時候,唐使只是幾人。

  回去的時候,有的帶了一千餘人,有的則帶了近萬人。

  這樣加起來,也是不小的數目。

  十一月十三日,李世民正式到達朔州。

  李象也是第一次出長安,對此感到新鮮的很。

  薛仁貴護衛在李象左右,李景仁給小薛同學安排了一套亮閃閃的銀盔銀甲,看起來特別的燒包。

  甚至燒包到李世民都注意到了這個白袍小將的存在,幾次掀開車帘子,忍不住去瞅上兩眼。

  倒不是說看他長得帥,只是因為薛仁貴的武器比較特殊,他用的是這年頭一般不會有人用的畫戟。

  畫戟這個東西,一般都是用來做儀仗用的,而各種演義當中也為了凸顯武將實力,讓他們紛紛棄槊用戟。

  但薛仁貴不是,他用戟是記載在《舊唐書》當中的,「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

  當然也不僅是因為武器,李世民同時也總覺得這位白袍小將特別有當年羅士信的風采。

  第一眼,嘶……燒包。第二眼,嗯?怎麼用戟?第三眼,豁,竟能如此相像?大概就是這麼個心路歷程。

  要不是念在這是李象的護衛,他早就開口試探一下這小將的實力了。

  李象倒也沒打算現在就把薛仁貴推薦給老李,怎麼著也得等到打高句麗的時候,再讓老李見識見識小薛的神勇。

  進入朔州的當天下午,便迎回了從薛延陀歸來的崔敦禮。

  本來崔敦禮是要回長安的,畢竟這年頭一沒手機二沒電報,無法實時通訊。但路上的時候看到了攔截使者的唐軍,和他說聖駕已經離開長安,現在正率軍在朔州駐紮。

  崔敦禮當然不敢怠慢,立刻來到了朔州。

  來到聖駕所在後,崔敦禮不敢怠慢,立刻請見。

  等他進入屋內後,還未等他見禮,便被李世民止住。

  老李開口道:「安上一路遠行,不必多禮。」

  「謝聖人。」崔敦禮叉手道。

  「說說吧,夷男是什麼意思?」老李表現得很隨意,畢竟崔敦禮雖說是出身於博陵崔氏,可也算是跟著他的老人了。


  「回聖人,夷男拒不交出契苾何力,並且聲稱大唐這是無禮的要求,他並不懼怕和大唐戰上一場。」崔敦禮小心地回答道。

  「真是好膽啊。」李世民倒也沒生氣,反而還笑了:「去年剛被懋功打得狼奔豕突,今年又覺得自己行了?」

  見崔敦禮神色遲疑,李世民便道:「安上,有話直說便是。」

  「是。」崔敦禮這才說道:「依臣觀之,這夷男拒不交出契苾何力,並非出自他的本意。」

  「哦?」李世民挑挑眉,還有這種情況?

  崔敦禮組織一番語言後說道:「臣在薛延陀部觀察過,夷男在薛延陀部中,頗類前隋煬帝,性情剛直暴戾,他的部下往往因為一點小過錯便被責罰,甚至於丟掉性命。而且他的兩個兒子拔灼和突利失已經到了水火不不相容的地步,都在躍躍欲試,想要爭奪汗位。」

  「所以他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硬著頭皮也要和大唐作對,對吧?」李世民似有所悟地說道:「即便這是在飲鴆止渴,他也不想失去威信,被人指責對大唐過分軟弱?」

  「聖人英明,臣正是這個意思。」崔敦禮立刻說道。

  李象意外地看了一眼崔敦禮,這老小子還他娘的真是個人才。

  自己是憑藉先知先覺才知道的這些,而崔敦禮去了一趟薛延陀,就觀察出了這麼多,其能力不可謂不優秀。

  怪不得在史書當中著重地提了他一筆,說他有外交的才能。

  李象也明白了為何將幾乎所有的博陵崔氏的官僚都驅逐出了長安,卻唯獨留下了與崔民干同為二房的崔敦禮。

  專業人才啊!

  「嗯,朕知道了。」李世民笑著頷首道:「安上一路辛苦,先去休息吧。」

  「是,臣告退。」崔敦禮立刻退出到房間之外。

  薛延陀的情況,也的確到了不容樂觀的地步。

  自從崔敦禮來到薛延陀,夷男便陷入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他現在甚至在暗罵那些契苾部的人,你說你們他媽沒事給老子找什麼事兒?老子差這麼一個大將嗎?

  但身為可汗,有的時候也不能軟下去。

  部下們懷有二心,兩個兒子水火不容,其他附庸諸部也虎視眈眈,想要取薛延陀部而代之……

  也挺難的。

  但夷男也有別的想法,他在想借著這個機會,借刀殺人,先把對他有二心的人派到前面,藉助大唐的力量來消磨他們的力量。

  雖然他想到了所有人並不都是和他一條心,但也還是沒想到,竟然有附庸部族敢於背叛他。

  崔敦禮走後沒多久,他便聽到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

  拔野古、仆骨、同羅三部,拒絕了他對抗大唐的徵召,表示自己勢力衰微,不敢與大唐爭鋒。

  隨後,他派出去的探子也傳遞迴了消息。

  至高無上的天可汗陛下已經於昨日正式抵達朔州,且突厥、吐谷渾、回紇、吐蕃等部的兵馬,也已經在去往朔州的路上。

  更不幸的消息也傳來了,拔野古、仆骨、同羅三部正式宣布投靠大唐,接受天可汗的調遣。

  投唐一念起,剎那天地寬了屬於是。

  夷男深吸一口氣,忽然覺得有點兒胸悶。

  他站在牙帳之外,看向遠處草原的地平線。

  如果夷男的面前有系統,那麼一定會彈出以下界面。

  大唐召喚突厥、吐谷渾、回紇、吐蕃、契丹、靺鞨、烏羅護、阿跌、拔野古、仆骨、同羅、敕勒九姓加入了大唐—薛延陀戰爭,他們現在是我們的敵人!

  (三更送到,頭暈不已。)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