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聖元紀年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2章 聖元紀年法

  打起來了?

  李象心思電轉,本來還在想趁著運動會要不要定下一件大事,結果卻被通知四方館打起來了?

  他開口問道:「因為什麼?」

  「好像是因為定價的問題,一方人覺得另一方收購價格過於便宜,所以打起來了。」李景仁無奈地說道:「其實這事兒也是各說各有理,都覺得自家的貨物是好東西,所以難免起了爭執……」

  「這件事好辦,讓他們選一個一般等價物就好了。」李象想了想,繼續說道:「就以開元通寶作為衡量其商品價值的貨幣,咱們京兆府牽頭,叫上禮部的人一起,別讓他們閒著看坐著撈政績不辦事——在各族當中,根據貨物價值,來制定價格,這樣就好了。」

  「兄長真乃……」

  李景仁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李象給打斷了。

  「行了,趕緊把這件事辦了吧,我還有點事需要入宮一趟。」

  在李景仁走後,李象並沒有急著入宮。

  成為共主,光用大唐的皇帝年號,賜下大唐的曆法,明顯是不太夠用的。

  年號這個東西,若是近畿地區還可以,可要是將來萬一真打到波斯,打到大馬士革,這換個年號來回通知就得半年多,黃花菜都涼了……

  是時候制定一個新的紀年法了。

  不僅是用著方便,更是為了日後做準備。

  前世有一個西元紀年法,被翻譯為了公元紀年法,是以耶穌這小子的生日為西元元年。

  至於大唐……用誰的誕辰作為開始呢?

  黃帝首先可以pass,這年頭過於久遠,斷代也不好去斷。

  孔子的話……儒家都已經成了事實上的壟斷了,要再給安一個孔子,儒家不得衝破銀河系了?

  秦始皇肯定是不行,這年頭秦始皇的名聲是真不怎麼地。

  別說是老李,就算是群臣這一關都過不去。

  當然了,別拿秦簡說事兒,按照這個理論,幾千年後的人還可以指著《勞動法》說沒有996呢。

  劉邦嘛,李象倒還真是挺喜歡的,若是拿漢朝建國開始為紀年的開端倒是也可以。

  只是現在是李家的天下,你拿劉家天下的開始為元年,是不是有點不太對路了?

  若是李淵的話,其實倒也不是不行,但是……他壓不住啊,還不如老李呢。

  至於用老李,就有點阿諛的嫌疑了。

  思前想後,李象忽然想到了自己名義上的「老師」。

  對啊,不是還有我聖祖老子嗎?

  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再給「老師」加一個「太上玄元皇帝」的封號,嗯,就這麼定了。

  當然公元這個詞兒李象肯定是不打算用的,因為不是所有人的智商都夠,萬一後世誰穿越了不懂人語噴他崇洋媚外可就壞了。

  至於叫法,既然是大唐聖祖,那就叫聖元唄。

  想到這裡,李象就定下心來。

  聖祖皇帝出生於襄公二年,現在是貞觀十九年,換算過來,就是聖元1215年。

  瞧,這多方便。

  這樣想著,李象便叫人備車,前往皇宮和老李商量事兒。

  李世民這兩天也很閒,也不是天天都有一大堆事兒等他去處理。

  畢竟這年代皇權還沒有高度集中,還有三省六部幫他分擔,老李並不需要事必躬親。

  老李現在就像是老年人一樣,端著香蕉在立政殿的院子裡叫遠。

  香蕉並不喜歡飛來飛去,但也和老李十分配合,一叫就飛到手上去。

  看到李象過來,老李嘆了口氣,對香蕉說了一句「回去吧」。

  香蕉叫了兩聲,自己撲棱著翅膀飛回了立政殿。

  「你怎麼又來了?」老李的語氣不怎麼好。

  「那我走?」李象翻著大拇指指向身後。

  李世民擺擺手:「來都來了,說吧,有什麼事情?」

  好不容易能陪陪香蕉,你說你李小象不陪著媳婦兒在家玩,沒事兒來煩我做什麼?

  「這不是想到一個大事兒嘛,就想著來和您商量商量。」李象攤著手說道。


  「說吧。」李世民一撩衣袍,坐在了邊上的石凳上。

  「就是關於紀年法的問題。」李象沉吟一番後說道:「如果光用年號來紀年的話,並不是很方便,並且若是更改年號,可能很久之後才能到達大唐的邊疆,所以孫兒想,能不能再創立一種紀年法,兩種紀年法並行?」

  「正好過幾日,大唐即將準備運動會,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新式的紀年法推廣下去,彰顯我聖朝制度。」

  「什麼紀年法?」李世民沒聽明白李象的意思。

  「就是……」李象組織一下語言:「以聖祖皇帝的誕辰為紀元的開始,聖祖皇帝生於襄公二年,現在是貞觀十九年,孫兒算了,按照這個紀年法,現在應該是1215年。」

  「既然是按照我大唐聖祖的誕辰為紀年開始,這個紀元法理應稱之為聖元,而襄公二年,也就是聖祖皇帝的誕辰,便是聖元元年。」

  老李身為天可汗,自然是一點就透。

  這種紀年方式的優越性,不用他說。

  首先,學術界就免去了無數的麻煩……

  最主要的是,還能把李唐天下和聖祖皇帝深度綁定在一起,更加強化了李唐的天命性和合法性。

  「這個方法不錯,」李世民頷首道:「聖元元年,不錯,不錯……不過這件事還要讓群臣商議一番,還要讓太史局進行最終的測算,朕這就召集群臣入宮。」

  老李辦事一向是雷厲風行,更何況這種紀年法還可以強化李唐天下的正統性。

  一乾重臣很快就來到了兩儀殿,還有太史局的李淳風。

  聽李象講述完這個「聖元紀年法」後,馬周率先表示同意。

  「太孫殿下的這個提議,臣贊成。」

  李象倒是沒想到第一個同意的會是馬周,沖他點點頭表示友好。

  隨後,眾臣也紛紛表示同意。

  在散去小朝會之前,老李還讓王德拿出一堆海鴨蛋。

  「這是登州新進貢的海鴨蛋,很好吃,你們拿回去嘗一嘗。」李世民笑著說道。

  海鴨蛋被裝在一個個的小提籃當中,方便群臣帶走。

  眾臣紛紛道謝,這海鴨蛋並不貴重,貴重的是皇帝的心意和恩寵。

  除了海鴨蛋,李世民又讓人給群臣拿了些海菜。

  這些在長安這種內陸地帶,都是稀罕的東西。

  最近凌煙閣修建得也差不多了,畫像也已經全部畫完,就等凌煙閣修建完畢,而後把畫像掛上去。

  群臣散朝之後,就開始琢磨祥瑞的事情。

  頒布新的紀年法可是大事情,沒有祥瑞傍身,怎能名正言順呢?

  這年頭,沒個祥瑞,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李象在離開兩儀殿之前,特地給李淳風叫了住。

  作為大唐的太史令,李淳風可謂是博學多才。

  有網文描述過李淳風是袁天罡的弟子,實際上倆人只是被傳說「合著」《推背圖》,至於師徒關係嘛,具體並沒有任何記載。

  倒是有確切的記載說,在隋朝大業七年,李淳風拜了至元道長為師。

  總體來說,李淳風可以說得上是這個時期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易學家。

  李象倒是知道,後期李治用的《麟德歷》,就是李淳風經過測算,查漏補缺而成的曆法。

  同樣,李淳風對於李象也比較了解。

  在李世民的形容中,李象被稱為「聖祖皇帝」的弟子,於夢中授業。

  這件事,只有他和袁天罡知道,按照皇帝的說法,就算李象本人,都不知道授課的是聖祖皇帝。

  只可惜袁天罡入朝的時候,李象當時正在登州。

  不過按照他學的不太多的相面之術來看,李象絕對是一代雄主。

  結合那道祖弟子的身份,李淳風自然是不敢怠慢。

  「殿下。」

  「太史令不必多禮。」李象頷首,李淳風這太史令按理來說應該是貞觀二十二年才上位,提前上位也是他之前一句話的事兒。

  「殿下叫住微臣,可有要事?」李淳風試探地問道。

  「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想起了兩件事,想要和你說一說。」李象說道。


  「臣洗耳恭聽。」李淳風拱手道。

  「嗯……就是……」李象覺得這樣說不是很方便,於是便拉著李淳風重新走進兩儀殿。

  李世民正打算再帶著香蕉出去玩玩呢,看到李象去而復返,頗有些無奈。

  「你怎麼又回來了?」老李無奈地問道。

  「阿翁別鬧,我有要緊事情。」李象問道:「此間可有紙筆?」

  說話間,李淳風也走了進來,和老李見禮過後,站在了李象的身邊。

  老李喚過人,來給李象研墨。

  李象接過筆,在硯台上吸滿墨汁後,於紙上開始作畫。

  畫的比較簡潔,無非就是太陽系的幾大行星。

  「太史令,你看。」李象指著第三條線上那顆球說道:「這個就是我們所在的地方,老師稱之為地球。」

  一聽說『老師』教的,李淳風戰術後仰,肅然起敬。

  李世民剛開始沒反應過來,心想蕭瑀還教這玩意兒?

  緊接著就明白了,蕭瑀這老登哪裡懂得天文學,這一定是聖祖皇帝夢中所授。

  「這……我們所在的大地,是一顆球?」李淳風有些不可置信地問道。

  「是啊。」李象攤攤手:「至於為什麼,以後有的是機會去驗證。」

  「那這個是什麼?」李淳風指著那顆最大的球問道。

  「這是太陽,我畫的這些線都是軌道,我稱之為六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遠近,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李象指著這些球球和二人介紹道。

  將太陽系的幾大行星和五行聯繫在一起,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但並不是太史公首創,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各類天文書籍中,就有五大行星與五行相對應的記載,只不過那時的古籍如今基本散佚了。在後世的許多匯總性書籍,比如《開元占經》等,都還保留有相關的記錄。

  「這……金星離我們這麼近?」老李戰術後仰。

  「很近嗎?」李象樂了:「金星距離我們八千萬里呢。」

  「豁……」老李感慨了一下。

  李象心裡甚至還想了一下,反正老李現在天天閒著也沒什麼事兒,要不要給老爺子弄一個天文望遠鏡玩玩?

  接觸了天文學,才知道宇宙之浩瀚,自身之渺小,到時候胸懷宇宙,啪嘰一下把皇位爆出來……

  豈不美哉?

  「太史令,伱看。」李象指著那些個軌道說道:「看這些圈圈,就是這些行星繞著太陽轉的軌道。」

  「你是說,我們是圍繞太陽旋轉的?」李淳風一下就感覺自己好像抓住了什麼。

  「是的。」李象繼續說道:「按照老師的話說,我們腳下的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一周,就是一年;環繞一周的時間,為365.2422天。」

  李淳風眼前晶亮,這數據……竟然這麼精確?

  要知道,僧一行為了制定大衍曆,南赴交州,北抵鐵勒,來測量各地之緯度,又用各種測日之儀器以定下各地日蝕之日期,並且觀測恆星的移動。而郭守敬等人編訂《授時曆》也是如此,他們在東西六千餘里,南北長一萬一千餘里的廣闊地帶,建立了二十七所測驗站點進行實測。

  有種說法是,現代用的陽曆,也就是格里高利曆,用的就是郭守敬等人的數據。

  「那……這個呢?」李淳風又指向地球邊上那個小球。

  「這個小球就是月亮。」

  李象抬手指指天空,給李淳風和李世民詳細講述了一遍月亮盈虧的原理,還有地球公轉自轉,以及日食和月食的基本原理。

  「一個朔望月,也就是月亮盈虧的周期,平均為29.53059天。」李象再次攤手。

  「臣明白了!」李淳風驚喜地一拍桌子,把正在沉思的李世民嚇了一個激靈。

  好在老李脾氣不錯,再加上李淳風這種專業人才本身就有點……那個,所以也沒在意。

  「具體的數據可是給你了,老師講的東西,多的我可沒記住。」李象攤手說道:「剩下的,可就得你自己去帶人完成了。」

  「臣明白!」李淳風叉著手,恭恭敬敬地說道。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