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姚家倒了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宮,永和宮。

  「主子,釘子今早剛送進來的。」蓮蕊呈上一封密信。

  寧婉音早早暗中傳信京城裡負責盯梢的釘子,盯著禮部、翰林院、兵部外派出京的講學官員。

  當然……

  這些官員名單,也會呈送一份御覽。

  但寧婉音向來互相驗證,確保不出錯,自然是要派人暗中盯梢的。

  寧婉音拆開密信,掃了一遍。

  兵部第三批外派官員十人,翰林院十人,禮部八人……

  寧婉音的視線在禮部名單上停頓。

  江承緒,楊全仁。

  這兩人……

  寧婉音看完密信,放在燭火上點燃,扔入香爐之中,看見它焚燒成灰,起身去乾心殿。

  汪德貴呈著一道聖旨,剛剛出了乾心殿,看見寧婉音福身行禮:

  「奴才給皇貴妃娘娘請安!奴才正要去佛塔傳旨,陛下又給了您祖母恩典,讓寧老夫人繼續為國祈福三年。」

  今早佛塔的管事官員特意上了摺子請示。

  寧老夫人三年祈福之期已至,是否需要再尋祈福之人。

  於是皇帝又下了一道聖旨,讓寧老夫人繼續為國祈福。

  「陛下恩典,寧家上下與有榮焉。」寧婉音淺笑應道。

  汪德貴笑著恭賀兩句,轉身出去傳旨。

  寧婉音進了乾心殿,福身行禮:

  「臣妾叩謝陛下聖恩,臣妾祖母能有幸為國祈福,實乃我們寧家的福氣。」

  「起了吧。」赫連祁衝著她招招手,「過來伺候筆墨。」

  說是伺候筆墨,就是和赫連祁一起看摺子。

  皇帝偶爾會和她講幾句,大多時候寧婉音默默觀政。

  禮部尚書上書,第三批外派官員已經安排妥當,赫連祁看完正要合上……

  「陛下,禮部名單之中有兩人存疑。」寧婉音提醒道。

  這名單上的官員,乍然一看,都是青年官員,你也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摺子里又不會寫明每個官員的具體情況。

  除非提前事先把所有禮部名冊上的官員家世背景都調查一遍……

  三不去里,除了年齡難以造假。

  另外兩條,是有空子可以鑽的。

  不想去的官員,偶感風寒,就可以說自己身有疾。

  再或者以父母臥病在床,無人照顧的名義。

  一些符合要求的人,找理由不去,難以界定。

  但不合要求的人,你偏偏安排去,卻是一目了然。

  「江承緒,父早喪,家中獨有一母,臥病在床。家中清貧,並無奴僕。照理說在三不去名單里,當然如果他提前買了奴僕照料,主動請命去西南,也可以。」

  寧婉音說的是存疑,而不是一定不行。

  最重要的就是,江承緒是否把家事安排妥當,再主動請纓,而不是被迫離京。

  相比較起來,另一個人選,那就更存疑了:

  「楊全仁,去年落水染上重病,常年用藥養著。若非他數日之間突然痊癒,那他理應是不該去的。」

  赫連祁的視線落在名冊上,眉峰微皺。

  禮部尚書顯然沒有把他安排的事,用心去辦,才敢如此陽奉陰違。

  姚尚書不當回事,也是有原因的。

  比起同時由皇帝親自籌建的麒麟衛,這外派講學,既沒有重臣擔任主官,又沒有安排名師,選派的都是低階官員,看起來就不像什麼大事……

  朝堂每天都有許多皇帝下發的政令。

  政令是否重要,官員們有一套他們自己的鑑別法子。

  由重臣主持的,必定是大事。

  安排給低階官員就能辦的,又沒有重臣參與的,那能是什麼大事。

  此等小事,皇帝必定不可能一個個核對派去的官員名單,所以這其中便有了可安排的餘地。

  而即便真的被皇帝發現名單不對,問責姚尚書,姚尚書也自有應對。


  這些官場老狐狸,能力都是其次,應付皇帝,才是他們最擅長的。

  染病的那個,就說病已經好的七七八八,沒什麼大礙,一心為朝廷出力。

  至於家中有母親需要照料的,更簡單了,直接說他會派人照顧。

  即便把差事辦砸,姚尚書都有一套挑不出錯的說辭應付皇帝。

  真出事了,也有下面的人背鍋。

  而皇帝很多時候,也並不在意這件事具體怎麼去辦,只需要一個結果。

  「傳旨麒麟衛,召江承緒、楊全仁入宮面聖。」赫連祁道。

  ……

  京城外,官道上。

  車轔轔,馬蕭蕭。兩個年輕的官員坐在一輛簡陋的小馬車之中……

  「咳咳咳……」楊全仁咳的滿臉通紅。

  因為他病的厲害,其他一起去西南的官員都怕被他過了病氣,不敢和他同坐一輛馬車,也只有平日的一位好友同行。

  「楊兄,你還好嗎?你都是被我連累了……」江承緒臉色有些內疚。

  他是前一次科舉的新科進士,分去禮部以後,因為曾經反對姚尚書的一些安排,所以被姚尚書針對,後來還連降兩級。

  「我沒事……說什麼連不連累,主要還是我沒……沒咳咳……沒給他送銀子……」楊全仁連連擺手。

  能讀書考科舉的人,家中都是有些家底的。但是一個自己生病,一個母親生病,銀子全花在看病上了。

  兩人官職低,俸祿也不高,窮的家徒四壁。

  江承緒臨走之前,也只能請關係不錯的鄰居幫忙照看母親。

  此次是被迫去西南,但他仔細想了一遍,覺得未必不是一個去好處。

  「去西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江承緒望著好友,沉聲道。

  楊全仁好奇問道,「江兄何出此言?這些士兵應該中不了科舉吧?」

  禮部掌貢舉、各種學府之事。以前禮部也曾外派官員,去一些縣城學府講學……

  若學府里能出幾個出類拔萃的讀書人,也算你教導有功,算一份政績。

  但是……

  教不識字的將士讀書,能出什麼成績?

  禮部那些官員們不願意去西南,一是嫌偏遠不如京城繁華,二則是嫌撈不到功績。

  許多人私下議論,給那些將士們講學,那就是對牛彈琴!

  陛下這想法未免過於天真了。

  到時候沒什麼成果,陛下不責怪就是萬幸了,難不成還指望能晉升嗎?

  朝中一些政令,實施以後沒有成效甚至有害的,也不是沒有。

  這差事一看就不好混功勞。

  「私以為,陛下的用意,並不是讓士兵能懂多少學識。」江承緒細細分析道:

  「這西南講學的條陳里,寫的很清楚,讓我們去當地以後,召一些秀才一起進軍營,主教識字,主講《禮言》。」

  《禮言》是大炎的官方書籍,主要寫忠君愛國,禮義廉恥之類的思想,也是讀書人必學的。

  「但並沒有說要教他們寫文章……所以我覺得,如果真有考核標準,大抵是會不會寫字,會不會背《禮言》,而不是讓他們去做文章,才算是成果。」

  至於這兩件事做成會有什麼好處,江承緒大概能猜一猜。

  他自己就是讀書人,最清楚讀書知禮,確實會對一個人有所影響。

  陛下這就是在施加影響……

  另外,識字以後,也能對他們學習兵法有幫助。

  他心中猜想,許多人可能看輕了在陛下眼中,外派講學一事的分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