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八百背嵬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邸報進京的第三天,政事堂便無異議通過升任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的議案,只等趙桓返京通過,岳飛就會成為大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大將。

  不但是節度使,還給了河北路制置使的官職,統管黃河防務事宜。

  其實在這一塊,政事堂還是有爭論的,張邦昌希望限定為各州諸軍事,可張叔夜卻堅定認為應該節制一起,最終妥協的結果,就變成了防務事宜這種模稜兩可的用詞,狹義的防務就是打仗,可廣義上徵兵啊,修城啊,安排人事啊,全都屬於防務,就看怎麼解釋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政事堂會議,李邦彥和吳敏也參加了,至於白時中,則是染病臥床,並沒有前來。

  李邦彥自始至終,都沒有說話,只是笑呵呵看著其餘諸公。

  這傢伙越來越覺得自己英明了。

  其實岳飛這件事很複雜,就包括訛傳岳飛戰死,妻子改嫁,後來又去找岳飛……這裡面的事情並不單純。

  按照李邦彥的預估,官家必然震怒,然後大肆抓捕背後之人,掀起一場大獄,用滾滾人頭,證明天子的威嚴。

  可李邦彥萬萬沒有想到,趙桓把一件複雜到了極點的事情,簡單處理了。

  藉助邸報,一篇故事,不但洗刷了岳飛的委屈,還塑造出一個為國忘家,有情有義的武人形象。

  這一篇文章,讓岳飛名聲大噪。

  朝野上下,全都知道了這位精忠報國的好漢子,甚至把他和韓世忠並列,稱為大宋雙璧,國朝柱石。

  有了這些評價,大勢所趨,岳飛建節,自然是水到渠成。

  這種處理方式,雖然出乎預料,但也符合趙桓一切以抗金為主的主張,算是預料之中。

  可真正驚人的是趙桓用的手段。

  這位官家甚至還在太原,甚至沒有跟宰執商談,更沒有大動干戈,僅僅是一篇小文章,就達到了目標。

  不得不說,邸報可真是神奇!

  官家手裡,又多了一樣大殺器啊!

  作為幾十年宦海歷練出來的極品油條,李邦彥對於朝堂權力的運行,有著獨到的見解。

  誰都知道,天子是九五至尊,口含天憲,生殺予奪,權力大得嚇人。

  是要誅殺九族的。

  可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滿朝大臣,都是天子的工具人呢?

  恰恰相反,正因為皇帝的權力太大,所以皇帝的權力才太小。

  很矛盾嗎?

  原則上皇帝什麼事情都能管,可偏偏天下這麼多事情,皇帝也是一天十二個時辰,就算不吃不喝,他能管多少?

  因此就要有一群人,替皇帝整理各種事務,安排輕重緩急,請皇帝示下,形成旨意,然後落實下去。

  皇帝也不可能無所不懂,還要有人給皇帝提供諮詢建議,如果皇帝年輕,還要有師父教導,

  假如皇帝身邊的這群人,都有著共同利益,彼此勾結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皇帝的知識獲取被限制了,說白了,就是三觀由人家塑造,平時做什麼,由人家安排,面對問題,也要靠這些人提供建議。

  這要是能不成傀儡,簡直都是奇蹟了。

  基本上除了開國皇帝,還有少數異類之外,其他的皇帝,都逃不過這個怪圈。

  這種環境出來的天子,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大宋仁宗,至於他幹得如何,交給大傢伙評論了……

  有這麼一群人在身邊,任何政策,從最初的擬定,就夾雜了不少私貨,等到制定出來,讓下面落實,這個過程中,除了少數言官能監督之外,根本就無從約束。

  假如言官也加入這個集團,那皇帝就徹底成了聾子,瞎子。

  不和士大夫共天下,難道和武夫共天下?和閹人共天下?或者和世家門閥共天下?

  貌似還不如士大夫呢!

  真正的問題在於只和士大夫共天下,皇帝身邊沒有別的人了。

  士大夫雖然主張有很大差別,彼此針鋒相對,甚至是你死我活……但是在撼動這個集團根本的時候,人家可是會一致對外的。

  慶曆新政,熙寧變法,都是這麼垮台的。

  這就是無限皇權和有限能力之間的矛盾,千百年來,除了極少數能力超強的天子之外,其餘的時候,都是無解的。


  趙桓是不是那個能力超強的,暫時還不能下斷言,但是趙桓找出了一個打破怪圈的辦法。

  就是邸報!

  當這東西衝破官場限制,走進民間之後,就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官家有什麼安排,朝廷要做什麼事情,包括一些政策改變,可以直接告知百姓,而不必等各級衙門一層一層傳達,四處貼告示。

  很有可能,一些外官還不如老百姓知道的早。

  上意下達。

  雖說範圍還相當有限,但卻是走出了原本的小圈子,了解天子用意的百姓,自然會反過來觀察各地官吏。

  至少他們能得到一個樸素的觀點,官家的心是好的,都怪下面人搞砸了。

  作為善於用豹變抱大腿的高手,李邦彥已經在籌劃下一步動作了,因為他很清楚,估計往後沒人能和天子抗衡了,至少在破解邸報治國之前,是不行的。

  所以接下來,自然是無條件服從官家了。

  李邦彥又燃起了強大的鬥志,翹首以盼,可他心心念念的趙官家,卻沒有返京,而是在離開太原之後,直接沿著黃河,到了胙城,隨後又馬不停蹄,帶著李若水和李孝忠,來到了黃河岸邊。

  隨在趙桓後面的,儼然還有李邦彥推薦的万俟卨,

  光是從這個順序安排,就不得不承認,万俟卨的投機成功了,他順利混成了天子近臣。

  只不過他很快就明白,天子近臣,到底不是天子看重的人……「鵬舉,朕寫的那篇邸報,沒有詢問過你,直接擅自主張,確實又不妥之處,畢竟是你的家事……」

  岳飛沒有話說,而是小心翼翼,從懷裡取出一個布包,一層層展開,最後竟然是兩件東西,其一是趙桓御筆所書精忠報國四個字。另一樣就是那份邸報。

  岳飛咧嘴一笑,「官家替臣寫的東西,臣都小心收著。」

  趙桓微微一愣,還略有慚愧,他是知道岳母刺字盡忠報國的。

  可他那時候沒反應過來,結果賜了精忠報國。

  偏巧又是在岳母之前,有了他這個天子御筆,自然而然,精忠報國就成了無人撼動的金科玉律了……小小改動了歷史,還怪不好意思的。

  「官家,臣以為這一句最有帝王氣象,最有蒼生之念。官家說這一次抗金,不是為了一家一姓之尊榮,而是為了九州萬民之乞活!整個大宋,億兆黎民,都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臣一人的家事,著實不算什麼了,官家也不必替臣擔心。」

  有點尬!

  李若水最早接觸岳飛,知道他是個什麼德行,話說得太直,太沖,不過也正是如此,這個人才格外可靠,只能說時勢造英雄吧!

  「岳太尉,官家從太原回來,連京城都沒回,撇下了一切政務,跑過來看你,你卻說不必替你擔心?」

  岳飛著實嚇了一跳,他看了看趙桓身邊的人,心說你們怎麼不勸著官家啊?

  趙桓主動笑了,「他們如何能管得了朕!鵬舉,真是聽聞你給將士授了田,這才特意過來瞧瞧的,情況如何?」

  提到了正事岳飛打起了精神,甚至一改少言寡語的習慣,滔滔不斷起來。

  「官家,臣奉旨構築黃河防線,先是在黃河以北,臣打算修六座堡壘,連成一線,迫使金人無法靠近河岸。可是在臣動工之後,就發現堡壘中間的空地十分肥沃,適合耕種。恰巧又有河北歸附的義士,他們想要從軍報國,又有人帶著家眷南下。臣就把他們安頓在這裡,給了一塊田,暫時安居。」

  岳飛說到這裡,突然興奮起來,「官家,臣跟這些人商議軍餉的事情,誰知道有人竟然說,只要能把田契給他們,足夠一家人過活,哪怕沒有糧餉,也願意血戰金人,誓死不退!」

  「官家,臣,臣家境貧寒,是韓魏公的佃戶,臣知道民生艱苦,倘若能一田易餉,朝廷負擔輕了,將士更加用命,如此擊敗金人,只在眼前啊!」

  李若水在一旁瞪大眼睛,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從岳飛身上,發現興奮這種情緒,這個沉鬱老成的年輕將領,終於有感興趣的了。

  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上哪去找那麼多的田地?不說別的,光是你岳鵬舉現在授田的土地,就已經惹了麻煩!

  趙桓略沉吟,就問道:「鵬舉,你授田練兵,效果如何?」

  岳飛很自豪,「好教官家得知,臣已經挑選了八百背嵬軍,正在日夜操練,預備著和金賊決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