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上宰相的李靖並沒有忘乎所以,他知道自己出將入相,已經是人臣之極。位高權重,樹大招風,已經成了許多同僚心中嫉妒的對象,也是人君防範的對象,這個時候如果不懂得韜光養晦,貪戀權勢,很可能重蹈歷史上那些功臣兔死狗烹的命運,於是他更加謹小慎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朝堂之上,很少說話,看著好似一個啞巴。

  貞觀八年(634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向分派大臣擔任全國諸道黜陟大使,不知道誰合適。

  李靖在朝堂之上向唐太宗推薦魏徵。

  李世民說:「征箴規朕失,不可一日離左右。」

  於是對李靖說:「要麼靖兄你就帶頭走一趟?」

  李靖看李世民既然這樣說了,只好答應說:「沒問題。」

  也是李世民就命令李勣和蕭瑀等十三個重臣分行天下,李世民特意安排說:「諸位愛卿,你們這一趟一定要不虛此行,到了地方上,要查明地方官的優劣,老百姓的疾苦,對待年齡大的人要禮遇,對待貧困的老百姓要救濟,對待地方上遺漏的人才要大力推薦,你們的所到之處,就像我親自到過看過一樣。」

  大家說:「一定不辱使命,讓陛下放心。」

  李靖在外出差了兩個多月,回京後向唐太宗做了詳細的匯報。唐太宗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對他進行了慰勞。

  七月份,李靖的腳出了毛病,走路受到了影響,於是向唐太宗上書,請求辭去宰相的職務,申請退休。

  唐太宗同意他辭去宰相的職務,但是,仍然讓他擔任特進的職務,各種待遇和擔任宰相時一個樣,每三兩日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

  吐谷渾,亦稱吐渾,中國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國名。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稱之為阿柴。是西晉至唐朝時期位於祁連山脈和黃河上游谷地的一個古代國家。

  唐太宗剛剛登基的時候,吐谷渾可汗伏允曾經遣使入貢,但使者還沒有回去,他就迫不及待地到唐朝的鄯州大肆擄掠,李世民派遣使者去責備他,並且徵召伏允入朝,他稱疾不至,仍為其子尊王求婚。

  唐太宗為了感化他,仍然答應了這件事,但是命令其子親自到長安迎親,尊王又不至,於是唐朝和他們絕婚。

  伏允氣不過,於是就又派遣大軍擄掠蘭、廓二州。

  唐朝的使者趙德楷被扣留,唐太宗派遣使者去了十次,但都無功而返。唐太宗還不死心,又親自召見他們的使者,告訴他們不要和大唐為敵,到時候大唐一旦失去了耐心,發兵征討,那個時候再後悔也來不及了。到時候身死國滅,又何必呢?

  使者回去後,告訴伏允,但他終究覺得唐朝和自己路途遙遠,唐軍不會到底這麼遠的地方,所以沒有悔改的意思。

  唐太宗忍無可忍,當年六月,派遣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為西海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樊興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將邊兵及契苾、党項之眾進攻吐谷渾。

  段志玄率領的唐朝大軍很快就擊破吐谷渾,唐軍追擊八百餘里,到距離青海湖三十餘里時,吐谷渾驅趕著牧馬逃走了。

  唐太宗詔令段志玄追擊到青海海奪取吐谷渾的牧馬,段志玄停留不前,被唐太宗罷免其官職。

  但對於唐軍的主帥,到底應該選擇誰,他心裡還是特別鍾意李靖,以為非李靖莫屬,因為只有李靖打仗才讓他放心。換了別人,大軍出征之日,他就不能睡覺了,那個滋味,誰受得了呢!

  但此時李靖以足疾在家修養好幾個月了,已經是半退休的狀態,況且李靖此年是六十四歲的年齡,在那個時候,已經是白髮蒼蒼的一個老人了,身體不好,年齡也偏大,這個時候,讓李靖出征,李世民有些不好開口。

  他只好對身邊的房玄齡說:「靖能復起為帥乎?」

  房玄齡知道李世民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李靖,於是自己悄悄地找到李靖,告訴他李世民的心思。

  李靖一聽,心裡是壯懷激烈,自己雖然是高齡,身體還有病,但是,皇上怎麼高看自己,作為臣子,怎麼不為君分憂?!作為大將,馬革裹屍,戰死疆場,本來就是軍人的榮耀,於是他慷慨地對自己妻子初塵說:「我明天就去上朝,親自向皇上請命,不滅吐谷渾,絕不回長安。」

  初塵擔心他的身體,於是就勸說他:「老爺,你已經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不能不服老,這大唐名將如雲,你不去,皇上難道不會派李勣去?李勣比你年輕二十三歲,他們去才合適!」

  李靖說:「李勣跟著我學兵法,還沒有完全領會兵法的妙處,雖不會大敗,但也不能大勝,還欠幾分火候啊,再磨鍊幾年就好了。最關鍵的是,他們誰去,皇上都不放心,只有我去,皇上才能睡得著。」


  於是,第二天,李靖就去拜見李世民。

  李世民一見大喜,對他說:「靖兄,你的身體還好嗎?」

  李靖說:「皇上,我雖然年齡大了,但是這一次滅亡吐谷渾,還是沒有問題的(吾雖老,尚堪一行)。」

  唐太宗大喜,十二月,下詔命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諸軍;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州道行軍總管,仍為靖副;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沫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和歸唐的東突厥及契苾何力等軍一起討伐吐谷渾。

  吐谷渾聞唐軍將至,退走嶂山(今甘肅舊寧夏府),李道宗率偏師急行軍十日,在庫山(今青海湖東南)追上吐谷渾部。吐谷渾部憑險殊死作戰,李道宗派千餘騎逾山襲其後,吐谷渾腹背受敵,大敗而逃。伏允可汗燒盡野草,輕兵逃入沙磧,距唐軍兩千餘里。

  此時唐軍集結於伏俟城(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鐵卡加村西南),李靖召集諸將商討對策。

  眾將皆以為戰馬廋弱且無草,不可深入,唯有侯君集與李道宗二將主張進軍,二人以為吐谷渾經此大敗,元氣大傷,已呈土崩瓦解之勢,應當窮追猛打,不可予敵有喘息之機;若此時不乘勝追擊,等敵軍遠遁,據險死守之時,就很難再消滅他們了。

  李靖聽從了二人的意見,下令兵分兩路追擊吐谷渾。李靖統李大亮、薛萬徹、薛萬均等將由北道進軍,切斷對方撤回祁連山的退路;李道宗、侯君集二人由南道進軍。

  李靖命令薛萬徹與諸將各率百餘騎先行,突然遭遇數千騎吐谷渾軍。薛萬徹單騎殺入敵軍,無人敢擋。回來對諸將說:「賊易與耳!」

  說罷又策馬再戰,唐軍緊隨其後,斬首數千級,「人馬流血,勇冠三軍」。

  唐軍進至赤水源(今青海興海東南),薛萬均、薛萬徹率輕騎先行,被吐谷渾軍圍困,二人的戰馬都被殺死,負槍傷步戰,唐軍戰死十之六七。就在此時,唐將契苾何力率數百騎兵趕到,奮力死戰,救出了薛萬均和薛萬徹。

  此戰,唐軍共俘斬名王數十人,獲其雜畜二十萬計。唐軍經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河源(黃河源)迫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