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銳騎兵,自馬邑進屯惡陽嶺,夜襲定襄,大破突厥。頡利可汗不意唐軍猝至,驚慌失措,竟以為唐朝此次是傾國出兵,史載「突厥頡利可汗不意靖猝至,大驚曰:『唐不傾國而來,靖何敢孤軍至此!』」

  一日數驚,乃徙牙於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市西南)。

  李靖又派間諜離間其部眾,頡利心腹大將康蘇密挾隋煬帝皇后蕭氏與其孫楊政道降唐。

  此次夜襲定襄,大破頡利可汗牙帳,頡利僅以身免。

  捷報傳來,唐太宗大喜,下詔進封李靖為代國公,唐太宗對群臣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書名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報往年渭水之恥。」

  在李世民看來,此戰李靖立下了蓋世奇功,必當名垂青史,也洗雪了大唐的國恥,可謂大快人心。

  定襄大捷,一是得益於李靖的軍事天才,他深諳兵法「兵貴神速」之道,夜襲敵軍大本營——定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大限度地達成了戰爭的突然性,可謂出奇制勝的典範;

  其二,此次勝利也有賴於其麾下的精銳騎兵的強大戰力。李靖麾下僅有三千騎兵,但頡利可汗竟然一日數驚,誤以為唐朝是傾國出兵,可見李靖麾下唐軍戰力之強悍,進軍之神速。唐軍無論是武力上,還是從氣勢上都徹底碾壓對方。

  定襄戰後,頡利向陰山撤退,在白道與李勣軍遭遇,又被李勣軍殺得大敗,只得逃竄。

  經過這兩次戰鬥,頡利大懼,自知不是唐軍敵手,於是退保鐵山,遣執失思力入朝謝罪,請求舉國內附,唐太宗派唐儉和安修仁前往慰撫,並命李靖率軍接應。

  李靖深知頡利此舉不過是緩兵之計,想逃往漠北,待草青馬肥之後再捲土重來,並非真心歸附。

  所以,李靖與李勣商量,打算一鼓作氣,趁頡利因為唐使慰撫而放鬆警惕之機襲破之,副將張公瑾以為不妥,他說「詔書已許其降,使者在彼,奈何擊之!」。

  他一方面擔心使者唐儉等人的安全,另一方面覺得這樣做不太厚道,有違道義。

  但李靖以為戰機稍縱即逝,如唐儉這樣的使者根本就無足輕重,當年韓信破齊,就是及時抓住了戰機。(此兵機也,機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輩何足惜哉!)

  於是李靖挑選一萬精騎,攜帶二十日口糧,自白道連夜進軍,李世勣繼之。行進至陰山,遇突厥千餘帳,俘獲以隨軍。

  果不其然,頡利見到唐儉一行,大喜過望,放鬆了警惕。

  李靖令匡道府折衝都尉蘇定方率兩百精騎為先鋒,借大霧掩護逼近突厥牙帳。

  也就是此戰,讓另一個天才人物走入了公眾的視野,這個人就是蘇定方。

  這完全要歸功於李靖的慧眼識人,他明白蘇定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於是就給了他一個大放異彩的機會。

  只有天才才能發現另一個天才。

  在唐朝,蘇定方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因為論軍事才華,他是僅次於李靖的傑出軍事家。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雖然將星閃爍,為數眾多,但是他和李靖絕對屬於最耀眼的那幾顆。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後來遷居到始平縣(今陝西咸陽興平市)。

  隋煬帝大業末年,蘇定方的父親蘇邕率領鄉兵數千人,為州郡討伐賊寇。

  蘇定方驍勇多力,膽氣超群。他十五歲時就跟隨父親征戰,多次率先衝鋒陷陣。

  蘇邕死後,信都郡(冀州)郡守令蘇定方接替父親統領部眾。他在郡南大破清河叛軍首領張金稱,將其斬殺。接著又在郡西打敗了邯鄲叛軍首領楊公卿,追擊逃兵二十多里,斬俘頗多。從此,叛軍們不敢靠近州縣邊境,鄉里都倚靠蘇定方保護。

  此後在席捲全國的隋末農民起義中,蘇定方投奔河北義軍領袖竇建德帳下。

  竇建德的大將高雅賢頗為喜愛蘇定方,收其為養子。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敗亡後,蘇定方又隨高雅賢投奔竇建德舊將劉黑闥,參與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戰功。次年,高雅賢在洺水之戰中陣亡。

  武德六年(623年),劉黑闥兵敗被殺,蘇定方於是歸隱故鄉,不為唐朝效力。

  唐太宗貞觀(627年-649年)初年,蘇定方被朝廷啟用,任匡道府折衝都尉。在李靖帳下效力,深得李靖信任,是李靖的學生之一。

  李靖此人,在自己的軍事生涯中,一直精心栽培學生,為大唐培養傑出的軍事人才,蘇定方、李勣、侯君集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蘇定方就是因為李靖的發現,才有了展示自己的軍事天才的機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