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月,高熲命上柱國趙仲卿率兵3000為前鋒,大破突厥,都蘭可汗敗逃,後被其部下所殺。楊素軍在靈州以北地區與達頭可汗部遭遇,也大敗突厥,達頭可汗帶著重傷逃跑,其眾死傷不可勝數。

  十月,隋冊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並賜射於武安殿。隋文帝選善射者十二人,分為兩隊。

  啟民可汗說:「臣由長孫大使得見天子,今日賜射,願入其朋。」

  隋文帝同意。啟民可汗給長孫晟六支箭,發發皆中,結果啟民可汗一隊獲勝。

  時有群鳥飛過,隋文帝對長孫晟說:「公善彈,為我取之。」

  結果十發皆中,鳥應丸而落。是日,百官得賞,其中長孫晟居多。

  隨後長孫晟率5萬人在朔州西北築大利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給啟民可汗駐守,令其招撫突厥其它部落。前後歸附者萬餘口,其中包括都藍可汗之弟都速等。長孫晟將歸附之人全部安置妥當,從此突厥歸附。

  時安義公主已卒,隋文帝又派長孫晟持節送宗女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

  長孫晟又上奏說:「染幹部落歸者既眾,雖在長城之內,猶被雍閭抄略,往來辛苦,不得寧居。請徙五原,以河為固,於夏、勝兩州之間,東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為橫塹,令處其內,任情放牧,免於抄略,人必自安。」此舉得到隋文帝的同意。

  十二月,突厥都蘭可汗被部下所殺,其部落大亂。為挽救突厥頹勢,達頭可汗自立為步迦可汗。

  長孫晟乘機上奏說:「今王師臨境,戰數有功,賊內攜離,其主被殺,乘此招誘,必並來降,請遣染幹部下分頭招慰。」

  隋文帝同意,都蘭部果然盡來歸附。

  步迦可汗得此消息後,大為恐怖,遂於開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率兵進犯隋邊。隋文帝命晉王楊廣、尚書右僕射楊素出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漢王楊諒、柱國史萬歲出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合擊步迦可汗。

  文帝詔長孫晟為秦川行軍總管,率突厥歸附各部為前鋒,隨晉王楊廣出征。時步迦可汗正與楊廣對峙不下,長孫晟由於熟悉突厥民俗風情,知其人馬均需飲用泉水,便獻計說:「突厥飲泉,易可行毒。」

  於是命人在泉水上游撒放毒藥。突厥人、畜飲水後很多被毒死,人心惶惶,大驚道:「天雨惡水,其亡我乎!」遂連夜遁逃。

  長孫晟率部追擊,斬殺突厥千餘人,俘百餘口,六畜數千頭。楊廣大喜,遂引長孫晟入內帳,把酒言歡。

  時有突厥達官來降,坐在帳內,說:「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楊廣笑著說:「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此,一何壯哉!」

  凱旋迴京後,授長孫晟上開府儀同三司,並再次還大利城,安撫新歸附之眾。

  步迦可汗逃至大斤山(今內蒙古大青山)時,與史萬歲一路隋軍相遇,結果大敗,慌忙引軍回撤。不久,步迦可汗又派他的侄子俟利伐從沙漠東面攻打啟民可汗,隋文帝再次發兵協助啟民可汗防守軍事要道,俟利伐只得退入沙漠。啟民可汗大為感動,表示願千世萬代永為隋臣。

  仁壽元年(601年),長孫晟上奏說:「臣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謹驗兵書,此名灑血,其下之國必且破亡。欲滅匈奴,宜在今日。」

  隋文帝詔令楊素為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援助啟民可汗北擊步迦可汗。

  仁壽二年(602年)三月,軍至黃河,正值突厥思力俟斤(官名)等率部渡過黃河,襲擾已經歸降隋王朝的突厥啟民可汗,掠走男女6000人、牲畜20餘萬頭。長孫晟與上大將軍梁默奉楊素之命率輕騎追擊,轉戰60餘里,大敗突厥。長孫晟又教啟民可汗分遣使者,往北方鐵勒等部招撫歸附。

  仁壽三年(603年),有鐵勒、思結、伏和具、渾、斛薩、阿拔、仆骨等十餘部背離步迦可汗,降於啟民可汗。步迦可汗部潰不成軍,西奔吐谷渾。長孫晟送啟民可汗安置於磧口(今呼和浩特北),啟民可汗於是盡得步迦可汗之眾。隨後多年,啟民可汗與隋一直保持親善。事畢,長孫晟回朝。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駕崩,與長孫晟有舊交的隋煬帝楊廣為表拉攏之意,遂任命其為內衙宿衛,知門禁事,即日拜左領軍將軍。

  不久,漢王楊諒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公開反對煬帝即位。由於綦良、余公理等各路隋軍出師不利,節節敗退。煬帝根據重臣楊素的推薦,任命前江州刺史李子雄為上大將軍,並以長孫晟為相州刺史,徵集山東軍隊,與李子雄共同配合鎮壓楊諒軍。

  長孫晟的兒子在楊諒部下效力,他為了避嫌,便予以推辭,煬帝倍加安撫,長孫晟遂奉命出兵,擊破楊諒。回軍後,轉為武衛將軍。

  大業三年(607年),煬帝欲北巡至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因怕啟民可汗驚懼,便先派長孫晟到啟民可汗部喻旨。啟民可汗聞訊後,召所部奚、室韋等數十個部落的酋長聚集,以迎接煬迎帝。

  長孫晟見營帳前雜草叢生,想要讓啟民可汗親自拔除,並讓各部酋長看到,使其明白天子的威重。思慮過後,他手指帳前的草說:「此根極香。」

  啟民可汗聞後說:「殊不香也。」

  長孫晟又說:「天子行幸所到之地,諸侯都躬親灑掃,除清御路,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如今牙帳中荒蕪,所以說是留香草罷了!」

  啟民可汗這才悟其本意,拔下佩刀,親自除草。其餘各部族長見後,爭相仿效。啟民可汗又發命舉國就役開御道,西起榆林,東達於薊,長3000里,寬百步。煬帝聽到此事,對長孫晟的辦法非常讚賞。

  後來,長孫晟被任命為淮陽太守。他尚未赴任,又復任右驍衛將軍。

  大業五年(609年),長孫晟去世,時年五十八。煬帝深表悼惜,賜贈甚厚。

  大業十一年(615年)八月,煬帝出塞北巡,為突厥始畢可汗(啟民可汗之子)所圍,危急之下,不禁慨嘆道:「如果長孫晟還在世的話,朕不至於被匈奴逼到如此地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