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171施汝為吃閉門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32章 171施汝為吃閉門羹

  抽X片抽得渾身軟綿慵懶的徐太太,心有餘而力不足,在激動的心情平復之後,陸小曼最終還是沒有從煙榻上起來,給徐志摩收拾行李。

  她打了個哈欠,把手裡的煙槍在煙燈上面烤了烤,然後翻過身去,繼續醉生夢死。

  倒是徐志摩的行動力非常之高,送走了施汝為,他立刻就從客廳回到自己的書房,提筆給陳慕武寫了一封回信。

  信上的內容無非就是感謝陳慕武的邀請,自己日後去了斯德哥爾摩,必當盡心竭力,好好教書云云。

  寫完之後他又刪刪改改,最終把這封信翻譯成拉丁字母,然後跑到大北電報局,給遠在英國的陳慕武發了一封電報。

  雖然這種跨越了兩個大洲的電報十分昂貴,差不多每五個字母就價值一個大洋。

  但是對於長居仩海,又同時在遖京兩地奔波,兼任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和遖京中y大學等諸多所國內高校教授,又經常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文章和詩歌,有大量稿費入帳的徐志摩來說,偶爾拍一次電報的這幾個錢,應該不成什麼問題才對。

  可他還是做了好一番鬥爭,怕自己寫的信可能會因為郵政路上遇到的戰爭,不能送到陳慕武的手上,最後才決定拍這麼一封電報。

  實則是因為自己娶的這個太太,花錢太過大手大腳,從來不知道節制。

  每天離不開的X片的錢在日常總開支中只算少數,真正花錢的是人情往來,還有去參加各種上流社會的高端沙龍,以及為了參加聚會而特意採買的衣服錢還有車馬費。

  徐太太每天不是在家裡抽X片,就是出門去參加聚會酒會,她只會花錢卻從不賺錢,所以養家的重任全都在徐志摩的身上。

  到後來,仩海的兼職教授已經不能滿足徐志摩的日常花費,他只好去了開價更高的邶京,然後就趕上了坐飛機從遖京到邶京,在濟遖撞山的那件事。

  讓徐志摩乾淨利落地答應去斯德哥爾摩王子學院任教的原因,不是他剛剛和太太說的那樣,能和歐洲的王室接觸,讓兩個人的圈子變得更上流。

  實則是陳慕武在他托施汝為送來的這封親筆信裡面,開出了比國內的大學教授乃至大學校長的薪資要高得多的價格,這是最讓徐志摩心動的一點。

  還有就是徐志摩也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等陸小曼跟著自己一起去了歐洲,是不是就能遠離仩海灘這也愛慕虛榮的「高端圈子」,花錢不至於大手大腳,讓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了呢?

  他剛剛和自己太太說出來的那些能和歐洲的王室還有貴族們接觸,則完全是徐志摩想到的哄騙人的話。

  唯有用貴族和王室這種聽上去高大上的由頭,才能吸引熱愛社交的陸小曼離開仩海這座不夜城。

  說不定到了國外,X片這種有毒有害的東西不是那麼容易買,還能順便讓她把毒癮給戒掉,一舉兩得。

  徐志摩覺得在無形之中,陳慕武這個教學邀請,或許可以幫助自己解決一個天大的麻煩,所以在心中對這位比自己年紀還小的漢臣兄的感激,一下子又多了幾分。

  在把電報給陳慕武拍過去之後,徐志摩的日常活動除了在仩海和遖京的幾所大學裡教課之外,又多了兩項。

  一是在每所學校教完課之後,總要去他們的圖書館裡轉一轉,借一些有關中囯傳統文化的書籍。

  不管是施汝為的口頭轉述,還是陳慕武在親筆信當中,都只是邀請他去瑞典教課,但沒說具體要教些什麼。

  「食人之祿,忠人之事」,徐志摩覺得既然陳慕武這麼用心地邀請自己去國外教書,自己絕對不能敷衍了事。

  而到了國外之後,想要查閱一些漢語的資料又不是很方便。

  所以必須趁著自己還在國內的這段時間裡,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充分才行。

  除了在圖書館裡查閱相關的資料之外,徐志摩還在他任職的每一所大學,甚至包括他沒有擔任教職的、在仩海的大學中學裡,都做了有關斯德哥爾摩王子學院的宣講。

  他結合施汝為和瑞典駐華公使館在各大報紙上打的GG,還有自己從陳慕武親筆信中收到的消息,大談王子學院的好處,給那些畢業之後想要繼續深造,卻因為囊中羞澀拿不出留洋錢財的窮學生們指明了一條很好的出路。

  他的這些舉動,儼然就是王子學院在中囯國內的形象代言人。

  遠在歐洲的陳慕武做夢都想不到,自己的一封親筆信,居然能產生這麼大的效果。


  在學校上完了課,對著借出來的資料做好筆記之外,回到家裡享受空閒時間的徐志摩,竟然出人意料地開始帶自己的太太陸小曼一起外出參加社交活動。

  要知道他一直以來都對陸小曼頻繁參與一些聚會和沙龍很是反感,認為這完全是浪費錢和浪費時間的無用活動。

  徐志摩帶陸小曼去的不是滬上的頂級飯店,也不是有權有勢人家的私人官邸。

  他成了在仩海的瑞典駐華公使館的常客,既然陳慕武給了自己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徐志摩覺得自己有必要在提前準備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先提前學一些瑞典話。

  雖然徐志摩本人是會講英語的,卻不能保證到了斯德哥爾摩之後,聽他講課的那幫人都能聽得懂英語。

  為了保險起見,提前學好瑞典語,最起碼能做到有備無患。

  想到以後自己出入的場所,都是瑞典皇宮或者瑞典王儲的官邸,本來對這種要耗費精力去參與的學習不感興趣的陸小曼,竟然也跟著自己的丈夫一起,有模有樣地學起了外語來。

  徐志摩從仩海拍來的電報到了劍橋後,陳慕武已經離開英國去到了斯德哥爾摩。

  他閱讀完這封從劍橋轉發過來的電報,看到徐志摩很痛快地答應了自己的邀請,陳慕武對從國內聘請漢學教師這件事情信心十足。

  可殊不知,他和施汝為,只在徐志摩這裡嘗到了甜頭。

  施汝為覺得既然國內鼎鼎有名的大詩人徐志摩,面對陳慕武的邀請時答應得那麼痛快,那麼其他人應該也都差不多。

  但是接下來的幾次拜訪活動,施汝為都吃了閉門羹。

  從徐志摩家中出來的他,又去了滬西的極司菲爾路四十九號。

  這裡住的同樣是在光華大學當教授,又在《新月》詩刊雜誌的編輯部工作的徐志摩的同事,胡適之。

  在陳慕1923年從邶京大學講完學,離開國內去英國的時候,無論徐志摩還是胡適,都還是邶京大學的教授。

  沒想到時間過去了五年,他們已經紛紛離開了首善之地邶京,全都在仩海再聚首。

  邶京大學大量教授出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北洋政府的教育部發不出辦學經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最後的幾年裡,北洋政府對學界的倒行逆施。

  最著名的莫過於「三·一八」慘案,不但打死了京城高校里的許多學生,還對更多的聲援學生的教師們發出了通緝。

  邶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在使館區的六國飯店裡躲了很長一段時間,魯迅更是直接離開邶京去了廈門大學。

  徐志摩和胡適都在這些個事件之後,離開了邶京,又相繼輾轉來到了仩海。

  雖然在邶京大學的時候,胡適曾經和眾人合夥辦過《國學季刊》,而去斯德哥爾摩講授漢學也能算是國學的一部分。

  但聽完施汝為的一番描繪之後,胡適的態度和剛剛在四明邨的徐志摩完全不一樣,他對離開中囯去瑞典這件事情完全不感興趣。

  繼在1923年開年成為《密勒氏評論報》評選出的「中國十二位大人物」的第十二名之後,胡適在政學兩屆都混得很不錯。

  尤其是1926年,他再次出洋,先是去英國商討英國庚子賠款的相關事宜,然後又赴美,先是去哥倫比亞大學辦好了有關自己哲學博士學位的最終手續,回國後還被選為了管理美國退還庚款的中囯基金會的理事。

  胡適心想,自己馬上就是正牌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而且在國內混得也算是風生水起。

  他如果想要出國去教學,最起碼也要像趙元任那樣,在美國的知名大學任教,瑞典是什麼窮鄉僻壤?

  就算胡適當初曾經很看好陳慕武,但是現在他十分不看好後者在斯德哥爾摩辦起來的這所大學。

  故而胡博士禮節性地對施汝為說,他要再考慮考慮,然後客客氣氣地把訪客送出了自己家門。

  實際上,這就是拒絕陳慕武邀請的一種表現。

  施汝為也有些搞不通,提起陳慕武的時候,胡適和徐志摩一樣眼帶笑意,為什麼邀請會被拒絕呢?

  難道有沒有陳慕武親筆信,導致的結果也會不一樣嗎?

  很快,接下來要拜訪的那個人就會告訴施汝為,他的猜想不正確。

  就算有陳慕武的親筆信,該拒絕的人還是會拒絕。

  從胡適的家中離開,施汝為下一個要拜訪的地點,是仩海橫浜路三十五弄的景雲里。


  這裡住著剛剛放棄教職離開広州,搬到仩海不久的魯迅。

  對於陳慕武效仿十年前的赴法勤工儉學,在斯德哥爾摩辦了一所用來教授中囯留學生先進科學知識的學校這種舉動,魯迅很是贊同。

  但是對於陳慕武邀請他去瑞典當老師的這個邀請,魯迅只是笑著對施汝為說了抱歉。

  「我這就去給陳博士寫封信,對他熱情的邀請說聲抱歉,我目前在仩海實在是走不開。而且我也不是什麼漢學大師,更沒有能力去出國教外國人。」

  魯迅很贊成陳慕武在斯德哥爾摩教國人留學生科學,並不代表他對王子學院完全贊同。

  對於教外國人漢學這件事,他在心裏面是有些反感的。

  幸而陳家和他們周家的關係不錯,而且陳慕武也是真心實意地對中囯的教育事業很上心,再加上魯迅這個時候正忙著和梁實秋在報紙上針對「第三種人」展開罵戰,所以他才沒有把自己內心中對陳慕武的一絲不快表現給施汝為。

  還有就是到了仩海的魯迅,剛剛開始和許廣平在一起同居。

  而且就算沒有許廣平,陳慕武估計他也不會千里迢迢地離開國內去斯德哥爾摩,給魯迅寫親筆信的用意也不在於此。

  陳慕武在信中著重介紹了一下斯德哥爾摩王子學院的發展狀況,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他還特意在心中留下了一條後路,說假使以後魯迅遇到了好的漢學老師人選,都可以介紹到瑞典來。

  這些人只需要拿著魯迅的親筆信,去到瑞典在仩海的駐華總領事館,那裡自然有人安排他們赴斯德哥爾摩的相關事宜。

  陳慕武在信中留下這段話,並不是毫無目的地客套,而是期待日後這則信息能起到大的作用。

  就算國內現在已經改朝換代,推翻了反動落後的北洋政府,但換上來的遖京政府,也不過同樣也是一個反動落後的政權而已。

  未來魯迅身邊有很多朋友和同學,甚至包括魯迅本人,都受到過囯民政府的通緝,更有甚者,還都慘死於反動派的屠刀之下。

  與其讓這些人東躲西藏,被抓捕之後英勇就義,還不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能來斯德哥爾摩躲上兩年最好,不能的話也能進入到瑞典駐華大使館,讓囯民政府不能貿然進去抓人,否則一不留神就極有可能演變成為外交事件。

  陳慕武只希望魯迅能夠看懂他在信中特意寫下這番話的良苦用心,也希望將來這幾句話能派上大用場。

  當然,他更希望這幾句話派不上用場,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可能。

  施汝為在仩海拜訪了不少陳慕武名單上的人,但終究都是答應的人少,不答應的人多。

  碰了一鼻子灰的他,只能離開仩海,踏上北上遖京、天侓、邶京、奉天等地的旅途。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