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朝會開始,劉徹表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21章 朝會開始,劉徹表態

  次日早朝。

  整個宮城掛滿了素縞,引路的宦者亦是身披麻衣,面容嚴肅。

  太后薨逝的消息雖未正式公布,但可以參加朝會的官員,基本都有自己了解情報的渠道。

  出了這樣的大事,他們最遲已經在昨日傍晚知曉。

  不過他們的反應各不相同。

  對於竇氏來說,今歲的寒冬格外冷冽。

  他們和呂氏不同。

  雖說呂氏最顯赫的階段,即是呂雉作為太后執掌朝政之時,但呂氏一門得封三侯的根本,在於大漢開國之時,他們貨真價實地做出了極大貢獻。

  故而世人言呂氏,多以勛貴稱,而非外戚。

  哪怕呂雉薨逝,哪怕帝系轉移,哪怕幾十年過去,呂氏在朝堂中仍舊占有一席之地,不少人都願意賣他們面子。

  可竇氏就不一樣了。

  家族的榮華富貴,完全是憑藉宮中有人贏來。

  而且飛黃騰達的這些年裡,竇氏並未立下什麼特別拿得出手的功績。

  因此竇氏及其黨羽,在上朝之時,皆是人心惶惶,不知等待他們會是什麼。

  新黨的那些朝臣,態度則是全然相反。

  他們想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遲遲未能實施,唯一的成效只有陳洛的太學,原因為何?

  不就是因為反對派的勢力太強,阻力太過明顯。

  究其根本,是竇太后支持採用黃老學說治世,希望維持無為而治的狀態。

  那些反對變革者,便是有恃無恐。

  現在她的離世,代表著反對派失去最大的依仗。

  從此以後,雙方來到同一起跑線,保持著公平競爭。

  但論起能力與競爭力,算作新黨的那些成員,一個至少可以頂三五個反對者,實力毋庸置疑。

  不過太后薨逝,如果臉帶喜色,那相當不合時宜。

  故而無論支持改革的新黨,亦或是保守派,一個個皆是神色凝重,眼神哀痛。

  不過眾人踏入殿內後,都可以察覺到那暗流涌動的氣氛。

  大部分朝臣內心生出感慨。

  竇太后一死,恐怕這大漢的天就要開始變了啊。

  畢竟她曾把持朝政數年之久,掌控過大漢至高的權力,哪怕當半個皇帝來看,都不算過分。

  牽扯到她的身後事,沒有那麼簡單。

  當然,無論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或者是繼續延續當下的政策,這與普通臣子是扯不上關係的。

  高層博弈,他們連成為棋子的資格都沒有。

  不過想要平穩地度過這一時期,倒非什麼難事,畢竟涉及到路線鬥爭,普通的官員沾染不上因果,那麼就不會遭受打擊。

  待到時局穩定下來之後,無論是改革派取得勝利,亦或是保守黨大獲成功,依舊要用這些人做事,不可能大量裁撤原有官員。

  眾人思緒紛異,沉默無聲地垂手而立。

  站在群臣之中的陳洛,面無表情。

  他現在所處的位置,已經算是大殿中間靠近的地方,相較於一年前身為議郎的自己,已經向前邁了一大步。

  畢竟之前自己要不縮在大殿的邊角,要不就是站在階上,發不出自己的聲音。

  而他現在正趁著劉徹尚未前來的空當,爭分奪秒地進行思考。

  接下來出現在眾人面前的劉徹,將會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陳洛揉了揉下巴。

  想要完全預估準確,有些困難。

  不過猜個大概,那就完全沒有問題。

  劉徹大概率不會直接發難,竇太后剛剛薨逝,直接過河拆橋,打壓竇氏和老臣,這樣的名聲傳出去多少會有些不好聽。

  但他支持改革的話,肯定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

  把握兩派之間的平衡,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

  不僅要讓老臣沒有覺得自己被冷落,又要讓新興的改革派見著上升通道,知道未來政局的方向。

  陳洛思索了數個不錯的方案,但覺得都不算完美,總是差了些意思。

  只是他尚未想出最為合適的答案,劉徹便乘坐龍輦,到了殿內。

  一時間,群臣間落針可聞。

  竇太后薨逝得突然,沒有給竇氏安排好後路。

  何況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徹與劉盈乃是完全不同兩種皇帝。

  當年劉盈覺得遵循舊例,維護好高祖與高后留下的局面就夠了,因此對呂氏兄弟仍舊器重,沒有棄之不用。

  可劉徹不同。

  他追求著功業,不滿足於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因此想要變革,並且掃清一切阻礙革新的障礙。

  在劉徹剛登基的時候,竇太后阻攔過他進行變法的行為,直到及冠還政之後,她才允許劉徹去推行察舉、建立太學以及頒布推恩令。

  只不過劉徹進行的這些變革,都有舊例可循。

  高祖、孝文帝時,皆有小規模、不成制式的察舉。

  太學乃是官辦學府,先秦即有之。

  推恩令乃與孝文帝時,賈丞相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真要論起顛覆性的政策,劉徹暫且是壓在心底,沒有實施。

  畢竟真要那麼做的話,竇太后選擇支持的可能性實在太小,甚至牽連波及到之前成功的變法,那就得不償失了。

  劉徹走下龍輦,緩步登至上首位置。

  他並未第一時間坐下,而是掃視殿內後,聲音低沉道:「諸位,這次早朝不議政事,若是有什麼緊急事務,那就等朝會後再上書言明情況。」

  此言說出,眾人齊聲稱唯,無人表示反對。

  遇到特殊情況,劉徹這麼處理是合乎情理的。

  畢竟大漢崇尚孝道,總不能皇帝的祖母去世,還要求皇帝和個沒事人一樣,繼續處理政事吧。

  何況劉徹並非真正荒廢了政務,若是有緊急情況,在朝會散後,立刻上書即可,而不是代表所有的事情都不去管,這其中還是存在區別的。

  陳洛眯了眯眼,靜靜等著劉徹接下來的表態。

  對於今日的朝會,這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未來朝堂的格局,將從今日開始改變。

  他的每一句話,都會被無數臣子琢磨。

  至於拉長時間線之後,這些話將會對整個朝堂產生巨大影響,與未來路線亦是息息相關。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