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比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41章 比爛

  李琩本來想親自送李隆基去太極宮,可搬家到一半,張均帶著李泌到了。

  身為大唐的掌舵人,就有做不完的事。

  李琩沒有辦法,只能先去見李泌。

  大堂里,李泌看到李琩,欠身行了一禮,但神色傲慢。

  李琩兀自坐下,微微一笑,道:「長源這是想效仿徐元直進曹營,一言不發嗎?」

  長源是李泌的字。

  李泌耿直道:「小人為了身家性命,只好如此。」

  「那也不必如此。」李琩並不生氣,「凡事都講求緣分,我若與長源無緣,也不會強行把長源留在朝廷,長源想去修道,自去即可,我不會為難你。」

  李泌聽了這話,轉身就要走。

  李琩也不阻攔,長嘆一聲,道:「只是可惜啊!」

  李泌停住腳步,問道:「可惜什麼?」

  李琩道:「可惜了長源這一身本領就此埋沒,也可惜天下百姓,少了一個安邦定國之才,助他們早日脫離苦海。」

  李泌道:「太子殿下天縱奇才,長源這點本領,怎敢在太子殿下面前獻醜,天下百姓有無長源,也沒什麼要緊。」

  李琩道:「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李琩所說的,是李泌很早時的詩作,那時張九齡還是宰相,張九齡看到此詩,既欣賞李泌的才華,又擔心李泌過於鋒芒畢露而惹禍事,於是親自找到李泌,勸誡道:「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韜晦,方是盡善,藏器於身,古人所重,況童子乎?」

  李泌聽後十分感動,將張九齡的話牢記心中,對張九齡也感激一生。

  李泌憶起往事,想了許久,道:「小人以為,自張公後,再無人記得小人這等狂言。」

  李琩道:「張公讓你藏拙,是為了讓你積蓄力量,有一天能夠為國出力,正所謂『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但伱滿腹才華,眼見天下百姓困於水火,卻視而不見,如此行為,何敢再提張公?罷了,就當是張公看錯了人,我也看錯了人,你走吧。」

  李泌如遭雷擊,怔了半晌,恭敬行禮道:「素聞殿下仁義,唯才是舉,長源雖不才,但若殿下不棄,長源願輔佐殿下,竭盡所能!」

  「那就太好了!」李琩起身來到李泌跟前,拉起李泌的手,道:「我望長源,去久旱望甘霖!適才以為長源不肯效命,言語過激了些,還望長源不要怪罪!」

  李泌雙目含淚,跪地道:「幸好殿下罵醒了長源,否則長源錯失了殿下,將是一生之恨!」

  李琩連忙扶起李泌,道:「以後軍政要務,還望長源鼎力相助。」

  李泌道:「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好,好啊!」李琩帶李泌入座,隨即讓人端上茶水。

  兩人相視而笑。

  李泌喝了口茶,道:「不瞞殿下,長源雖身在道觀,卻實時關注天下大事。長源得知殿下領兵守潼關,以為潼關必失,沒想到殿下深謀遠慮,不僅守住了潼關,還穩定了長安。」

  李琩道:「為天下計,為守住列祖列宗的江山,不得已而為之。」

  李泌道:「殿下此舉甚妙,正是因為殿下此舉,安祿山叛軍已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多久了。」

  李琩道:「此話怎講?」

  李泌道:「安祿山起兵謀逆,本就見識短淺,一心斂財,於爭霸割據所思甚少。」

  李琩知道李泌是什麼意思,不過並不點破,而是道:「請長源說得再詳細些。」

  李泌道:「安祿山取洛陽,控制大唐富庶之地,這是良謀。但占據洛陽後,安祿山還想謀長安,長安對大唐十分關鍵,但對叛軍則不然,如果叛軍想割據一方,在殿下守潼關後,他應當全力挺近河東,只要拿下河東,便可俯瞰長安,但安祿山並無此心,而是一方面著急稱帝,一方面大肆搜刮財物,運往范陽,如此土匪行徑,怎談稱霸?」

  李泌指出了初期安祿山的問題。

  但李琩知道的,不只是如此。

  歷史上,安史之亂的叛軍和官軍,都是底下人用命在秀操作,高層在花樣比爛。

  官軍這邊,李隆基先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逼哥舒翰出關,葬送河隴精銳將士,為了自己的親兒子安祿山,李隆基可謂費盡心機。


  這還只是開頭。

  長安丟了以後,李隆基逃往劍南,李亨逃往朔方,兩邊面和心不和,建立起了兩個朝廷。

  好不容易,李亨背靠朔方軍在爭鬥中逐步取得優勢,然後接著來了一波離譜操作。

  李亨奪了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兵權,讓完全不懂兵的房琯主持一戰長安。

  結果顯而易見,房琯用春秋時期的古老陣法,給叛軍送去烤火牛,敗光了官軍五萬士兵。

  也是這一戰,把朔方軍底子打沒了。

  接著二戰長安,李亨讓李豫任主帥,郭子儀任副帥,強攻長安,結果被安守忠擺了一道,官軍再死四萬,徹底把朔方軍打崩。

  三戰長安,朝廷拉來了安西北庭軍,加上回紇等國的幫忙,香積寺慘勝,收復長安。

  接著收復洛陽後反撲河北的鄴城之戰,官軍集齊九大節度使,總兵二十萬,把安慶緒困在鄴城,然後李亨再度玩起微操,不設元帥,讓宦官魚朝恩為監軍,指揮九大節度使,結果不難預料,史思明支援趕到,大敗官軍。

  鄴城大敗後,李光弼被任用為統帥,官軍通過河陽之戰挽回頹勢。

  但接著,邙山之戰,李亨又讓官宦魚朝恩干預,再次葬送官軍八萬將士,安西北庭軍精銳盡毀,給李光弼坑得對朝廷徹底失去信心。

  可就是這麼離譜的操作,官軍還勉強平定了安史之亂,究其原因,不是官軍太強,而是叛軍更擺爛。

  叛軍攻下長安後,安祿山進入癲狂狀態,搞起內鬥,安慶緒弒父,殺了安祿山,延緩叛軍進一步動作。

  鄴城之戰,叛軍大勝官軍九鎮節度使,洛陽再次危在旦夕,但史思明沒有著急打洛陽,而是衝進鄴城,先把安慶緒宰了。

  邙山之戰,史思明大勝被坑的李光弼,官軍八萬精銳損失殆盡,然後史思明回頭被自己兒子史朝義殺了,叛軍陷入極度瘋狂的內戰,能打的猛將幾乎全死。

  在兩邊高層竭盡所能的整活後,兩邊精銳盡失,誰也沒有能力統一,於是藩鎮崛起,大唐正式進入藩鎮割據時代。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