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屁股決定腦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4章 屁股決定腦袋

  李琩未到安西之前,安西人口很少,基本上是屬於「兵農合一」。

  所謂「兵農合一」,是指安西的在籍人口,他們要麼是家裡有人當兵,要麼是有人當過兵,要麼他自己就是一個兵。

  現在經過李琩十年的努力,安西的人口多了,中原流民、旁城部落、別國百姓都來投靠,所以段秀實幹脆就把以前「兵農合一」的事實推廣一下。

  如果單從安西的角度考慮,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若是從大唐的角度來看,這就有點猖狂了。

  李琩現在掌管磧西,也就是安西和北庭,這兩個地方加起來,統管的正規軍就接近六萬人,再加上羈糜州鎮雖然不列入大唐編戶,但他們有義務向大唐提供軍隊的義務,還有西域蕃屬國,他們也要向大唐提供軍隊,這樣算起來,李琩平時能號召的軍隊至少超過十萬人。

  一個能號召十萬軍隊的藩王,再訓練常備軍,那將會比南詔更加可怕。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李琩若是再努力一把,整合一下羈糜州和西域諸國,就有稱霸一方的可能,但是正所謂王業不偏安,這小小的一角,終究還是撐不起多大的未來。

  所以李琩必須得放棄眼前的一點利益。

  李琩沉吟片刻,道:「段將軍的建議是好的,只是恐怕朝廷不許,常備軍的事,有機會我會向朝廷奏明,現在暫時不必。不過可以再取個折中,不打仗的年份,舉辦選拔賽,挑選精壯之士入伍,打仗缺人的年份,可優先招參與選拔的人,這事便交給段將軍去辦吧。」

  「是。」段秀實領命,給李琩行了一禮,退到座位上坐下。

  接著,又有其他人匯報了一些軍政要務,李琩一一解答。

  一個時辰過去,在場的人陸續離開,最後只剩下高仙芝、劉晏、張光晟、王之渙四人。

  李琩看這四人留下,知道他們都有比較私密之事,於是便挨個詢問。

  李琩先問王之渙道:「王參軍有何事?」

  王之渙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稟殿下,下官有一好友,姓王名昌齡,字少伯,他剛到龜茲,希望在磧西謀個職務。」

  王昌齡,和王之渙、孟浩然、王維都是好友,開元年間就曾到過玉門關外,寫下大量的邊塞詩。

  他們這些人聲名在外,但在中原鬱郁不得志,於是便想著到磧西來投奔李琩。

  李琩對王昌齡的政治才能並不太清楚,但是從他早年的經歷,可以看出他能吃苦,這樣的人,留在磧西好歹也能收點名聲。

  於是李琩道:「我早聞王少伯的大名,一直無緣得見。他既然來了,便讓他跟著你當差即可,稍後我得空,我一定去見見他。」

  「多謝殿下。」王之渙給李琩行了一禮,退了下去。

  劉晏待王之渙出門,奉承的笑道:「殿下賢名在外,大唐各路人士不遠萬里也來投效,要是長安的皇子們都像殿下一樣,何愁大唐不能再上一層。」

  「劉參軍言重了。」李琩搖頭笑笑,「你有話直說,不必先奉承我。」

  劉晏一笑,道:「下官最近考察磧西各地,發現了幾座質地優良的銅鐵礦藏,如今大唐銅幣缺少,我們是否奏報朝廷,允許磧西自鑄錢幣?」

  安西這一帶,確實有不少優良銅鐵礦藏,歷史上,西域唐軍困守孤城後,就採用唐代宗年號「大曆」,仿照開元通寶的樣式,鑄造了「大曆元寶」,後來唐德宗繼位,他們又採用唐德宗的年號,新鑄「建中通寶」。

  不過,李琩現在想的,並不是資源的問題,他是在想,安西這些文武,似乎有些變了。

  以前安西的文武,很少提出這種和朝廷「有隔閡」的建議,但現在,像段秀實和劉晏這種忠良之臣,都開始想出練常備軍和鑄錢的騷操作了。

  但細細一想,他們似乎也沒變,因為如果安西上下夠忠心的話,這些操作對大唐、對安西都是好事。

  換句話說,他們提出了以安西為主,大唐為輔的建議。

  不過也可以理解。

  畢竟長安離安西幾千里,長安里的李隆基和權貴們並不能決定他們這些人過得好不好,但李琩可以。

  他們和李琩的利益是一致的,李琩就是他們頭頂的一片天。

  這就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


  李琩開始有點理解安祿山造反「被動」的一面了。

  很多事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你不走,別人也會推著伱走。

  李琩這次沉默了很久,才道:「鑄錢事關重大,不可胡來,磧西兵器皆需朝廷供應,不如換個思路,鑄兵器減少朝廷的壓力。」

  「這……」劉晏愣住了。

  因為在他看來,鑄兵器和鑄錢,一樣都是朝廷的忌諱。

  劉晏怔了怔,道:「殿下,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李琩微微一笑,沒有回答,轉問高仙芝,道:「高將軍覺得呢?」

  「回殿下,有區別。」高仙芝毫不避諱,直言道:「在朝廷看來,錢是一切的根本,兵器只是軍隊的一部分,所以右相不顧一切的撈錢,把軍權一步步下放。但在邊軍看來,能打才是一切的根本,手中有刀,比什麼都重要。」

  劉晏恍然大悟,道:「下官受教了,這樣看來,鑄兵器確實比鑄錢更容易得到朝廷的同意,也對邊鎮更有利。」

  其實,李琩也完全不是不想鑄錢,只是這事他不能自己先提,他得等安祿山先說,反正安祿山離提出鑄錢的要求也不遠了。

  高仙芝見鑄兵器的事已經說上了台面,便跟著道:「殿下,先前我們便派人去指導過寧遠國鑄兵器,又培養好了一批人,現在正好利用這批人開辦兵器坊,要不要末將這就去安排?」

  李琩道:「先暗中調配人手,至於什麼時候開工,我們得等兩個人。」

  高仙芝好奇道:「等哪兩個人?」

  李琩道:「楊釗和邊令誠。」

  高仙芝一怔,疑惑道:「楊釗心懷叵測,邊令誠是監軍,他們心裡都想和安西為難,怎麼會幫助我們?」

  李琩笑道:「只要利用得好,他們會替我們說話的。」

  高仙芝一時想不明白,不過李琩這麼說,他也這麼信,只道:「末將聽從殿下安排。」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