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連鎖反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19章 連鎖反應

  北軍大敗,唐軍徹底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性,南詔聯合吐蕃南下,將李璘的南軍圍困在龍尾城外。

  李璘帶領南軍奮力突圍,加之從北部突圍出來的何覆光從旁接應,李璘得以成功脫身,與何覆光合軍一處,帶領剩餘的一萬餘人撤退。

  閣羅鳳率兵追擊,靠著對山勢地形的熟悉,追到石城時,又斬殺唐軍將士五千餘,活捉三千餘,李璘帶著剩餘三千將士一路北逃。

  閣羅鳳趁勢攻克石城,將投唐的爨崇道,以殺害爨歸王和爨日用的罪名將其處死,接著控制滇東全境。

  控制滇東全境後,閣羅鳳沒有選擇繼續北進,而是就地重新治理滇東。

  安排好滇東事宜,閣羅鳳返回南詔,接著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在太和城王都立碑,刻石講述叛唐不得已的原委。

  第二件,下令收集唐軍陣亡將士,將他們葬於下關洱海河岸,刻碑勒石題字為:大唐天寶戰士冢,後稱萬人冢。

  大碑落成之日,閣羅鳳率軍民前往祭奠,親自致悼詞:

  「君不正而朝綱亂,奸佞起而害忠良。生乃禍之始,死乃怨之終。嗚呼悲哉!唐師陣亡兄弟!」。

  第三件,閣羅鳳命人將李宓遺體打撈上來,葬於蒼山斜陽峰麓的仙鶴塘,並建李將軍祠,供奉神位。

  半年後,李宓的家人來到南詔,李宓孫女將李宓留下的南詔鐸鞘劍呈獻閣羅鳳,閣羅鳳頗為感慨,陪同李宓家人去祭奠李宓,並在李宓祠堂題了一副對聯。

  「父忠子孝,留下英魂警後世;節義兩全,磷火萬點洱河咽。」

  ……

  另一邊。

  李璘一路逃至榮州榮德山下,此時他的身邊只剩下兩千將士,但他也暫時安全了。

  安全之後的李璘來不及為死去的數萬將士悲傷,而是先思考如何推卸責任。

  破舊的房屋裡。

  李璘召何覆光入內,道:「何將軍,我命你派人遊說吐蕃一起侵吞南詔,為何吐蕃卻中途襲擊了我軍?」

  李璘確實派人遊說了吐蕃,不過派的不是何覆光,而是自己的心腹劉巨鱗。

  這也是閣羅鳳歷數李璘罪狀時,說的勾結吐蕃,企圖侵吞南詔一事。

  何覆光對這事完全不清楚,驚訝道:「殿下,您沒有……」

  何覆光沒有說完,因為在他的身後,薛鏐一刀捅穿了他的身體。

  何覆光完全不敢相信李璘會這麼殺他,他帶人突圍之後,沒有自己跑,而是折到南邊和李璘匯合,策應李璘突圍。

  他已經如此忠心,卻還是逃不過李璘的毒手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何覆光只是後悔沒有和李宓一起戰死疆場,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一生。

  對於一名良將來說,這是莫大的遺憾。

  但他必須帶著這樣的遺憾,永遠的離開。

  只聽李璘道:「李宓作為主將以身殉國,你身為副將,為何能安然無恙?因為你裡通外敵,勾結吐蕃!」

  薛鏐將何覆光的頭顱斬下,走出破屋,對外面的人道:「何覆光里通吐蕃,致使這次遠征大敗,剛才他企圖行刺永王殿下,被本將軍反殺。」

  說罷,將何覆光頭顱遞給親衛,道:「傳首各軍,以儆效尤。」

  「是。」親衛領命,提著何覆光的頭顱去了。

  ……

  ……

  ……

  南詔大戰之時,吐蕃也沒有閒著。

  吐蕃集重軍,假意進攻劍南,劍南告急,朝廷便安排隴右協防。

  然後吐蕃趁著隴右調動,以四十萬大軍直撲石堡城。

  王忠嗣不願意犧牲數萬將士的性命攻取石堡城,但是吐蕃願意。

  赤德祖贊親臨前線指揮,以上次敗於李琩的韋論莽支拉略和尚綺心兒貝拉領左右大將,用吐蕃兩萬將士的犧牲,攻下了石堡城。

  攻取石堡城時,赤德祖贊還派屬盧芒奇頓進取劍南松州,切斷劍南和隴右的要道。

  劍南大敗,吐蕃攻取石堡城和松州的消息同時傳入長安。


  大唐舉國震驚!

  李隆基連忙召見眾臣議事。

  只見李隆基將奏書甩在地上,憤怒的敲著龍案,道:「六萬將士,只余兩千人生還,李璘這仗怎麼打的!」

  李隆基提起了將士,並不是因為他心疼士卒,而是這六萬將士一死,大唐短時間內很難再攻取南詔了,劍南和南詔攻守易形,劍南成了守勢。

  其他人不敢講話,李林甫上前道:「聖人息怒,南詔此戰雖贏,但他們也不敢進取劍南,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隴右局勢為主。」

  李林甫這話也不是隨便亂說,南詔確實不敢進取劍南。

  與南詔戰役大敗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點比較容易被忽視,那就是勞師遠征。

  作為主動進攻方,所要承受的後勤難度,戰事難度都不是防守方可以比的。

  還有,南詔由於地形的原因,雖然擅長山地作戰,卻不擅長平原軍團作戰,也不擅長攻克堅城。

  因此,閣羅鳳取下石城之後,並沒有進一步威脅劍南,而是上書再次求和。

  兩次失敗,李隆基也有點回過味來了。

  這次若不是吐蕃出兵協助,李璘也不會敗得那麼慘,說到底,吐蕃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面露苦色,心裡有些後悔。

  當初他要是再信任李琩一點,李琩取下石堡城之後,他不調回李琩,而是讓李琩繼續進軍,取下青海湖和黃河九曲之地,將吐蕃趕出大非川和磨環川,那麼吐蕃也不敢輕易支援南詔,更不會反手突襲石堡城。

  李隆基冷靜下來,道:「依右相之見,下一步該如何行事?」

  李林甫道:「先同意南詔的求和,與南詔會盟,同時備軍,重新奪回石堡城。」

  李隆基思索半晌,道:「依右相之言,南詔那邊派誰去談判會盟?」

  李隆基說罷,看向李亨。

  李璘是李亨舉薦,雖然李璘通過一些騷操作進行甩鍋,但李璘畢竟是主帥,無論怎麼甩鍋,他都有責任。

  李亨心裡一面怨恨李璘的廢物,一面道:「兒臣舉薦的十六弟,此次失敗,兒臣也有責任,請父皇責罰。」

  「追責的事以後再說,當務之急是安穩局勢。」李隆基語氣冷淡。

  兄弟們,我補充一下,李宓和李泌是兩個人。然後李宓的事我基本按照歷史寫的,兄弟們要是到雲南大理去旅遊,還可以去看唐軍將士的萬人冢。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