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惡性循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11章 惡性循環

  李琩一開始的所作所為,全是為了自己,所謂的百姓民生,全是他利用的藉口。

  但是一步步走到現在,他身邊的親人部下,他的敵人,知道他的所有人,基本都以為他真的是一個一心為國為民的真君子。

  投靠他的人因為這點而更團結,他的敵人因為這點對他暗藏殺機,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已經回不了頭了。

  李琩愣了會兒,摸摸楊玉環的頭,道:「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嫁郎如此,三生有幸。」楊玉環嫣然一笑。

  李琩正欲再說,僕人來報,道:「殿下,劉晏參軍到了,正在大堂等候。」

  楊玉環起身,為李琩理了理剛才被她弄亂的衣服,道:「郎君去忙吧。」

  「嗯。」李琩吻了一下楊玉環,又回身親了一下張木槿,走出了門。

  李琩來到大堂,劉晏連忙起聲行禮,道:「拜見殿下,昨日聽說殿下遇刺,臣擔憂了一場,今日見殿下無礙,臣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

  「不過是些毛賊而已。」李琩讓劉晏入座,接著道:「士安一路有沒有遇到危險?」

  「也遇到幾個毛賊,幸得殿下派人護衛,臣才得以脫險。」

  劉晏說著,再度起身,拜謝李琩。

  劉晏現在是個六品官,李琩這次卻給他派了二三十人的護衛,個別護衛品級比他還高,如此優待,他心中自然是感激。

  不過李琩這麼優待他,倒不是為了收買人心,而是真切的為他的安全考慮。

  因為李琩讓他去的地方,是西州和伊州。

  周逸叛變一事,張光晟「策正」了其中一個參與者,那個參與者把所有的事對李琩和盤托出,李琩因此得知了一些北庭的情形。

  所以,李琩之前自己一路慢行,一邊讓封常清先到庭州穩住軍隊,一邊讓劉晏帶人去西州和伊州明察暗訪。

  北庭的腐敗,主要是西州和伊州,李琩為了劉晏的安全,便安排人護衛。

  「沒事就好。」李琩抬手示意劉晏坐下,問道:「西州庭州那邊情形如何?」

  「很不好。」劉晏搖頭嘆氣,「去年西州有兩個縣遭了災,但是地方上卻拿不出一分錢賑災,臣暗暗查訪,發現西州的義倉都空空如也。按理以西州的發展程度,不至於一粒糧也拿不出來。」

  劉晏說的義倉,是唐朝的倉庫之一。

  大唐設置了多種類型的倉庫,比較重要的有正倉,軍倉,義倉,常平倉和轉運倉等。

  所謂正倉,是指常年直接受納正租的官倉,百姓繳納的賦稅錢糧主要就存在正倉里,正倉里的糧,用於維持朝廷的公共開支,比如俸祿,軍費等。

  而義倉,開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賑災。平常年份,讓百姓畝納二分稅存到義倉,到了災年,就把義倉裡面的糧拿出來賑災。

  農耕越發達的地方,義倉裡面的糧也就越多,遇到不是很大的災情,就不用從其他地方調糧。

  不過這是開始設置的初衷,到現在李隆基貪圖享樂,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因此許多地方義倉的糧都被運往長安,供應朝廷揮霍。

  之前裴耀卿改革漕運,讓各地的糧可以更好的運往長安,但是裴耀卿要運的,是正倉里的糧,他沒想動其他倉,這讓李隆基對他又愛又恨。

  隨著漕運進一步成熟,裴耀卿的辦法被其他人所掌握,裴耀卿的存在也就沒有必要,因此李隆基逐步讓他退出了權力中心。

  接著李林甫獨掌大權,就不管你什麼倉,能運的都運。

  楊國忠也是撿了這個時機,把劍南所有倉的糧運往長安。

  常平倉,主要是為了平衡糧價。

  具體方法就是豐年百姓豐收,有餘糧,糧價低,朝廷便以高價收購百姓的餘糧存儲。到了歉年,百姓糧食不夠,糧價高,朝廷便低價出售常平倉里的糧,以平衡糧價。

  至於軍倉,轉運倉等,顧名思義,便是用於軍糧,轉運。

  李琩沉思了片刻,道:「西州並沒有往長安運糧,其義倉的糧也沒有用於軍糧。」

  「是啊。」劉晏附和,「如此只有一個解釋,有人把裡面的糧都貪污挪用了。不過此事並不好問罪。」

  「為何?」李琩問道。


  劉晏道:「下官查看過之後,當地官員又找大戶借糧,把糧倉堆滿了。」

  「有點意思。」李琩沉思著,「可是西州沒糧賑災,也沒向朝廷索要,他們是如何安撫百姓的?」

  「放高利貸。」劉晏嘆了口氣,「殿下這些年在安西革新生產工具,興修水利,引進新品種,大力屯田,加之……」

  劉晏停了下來,因為他覺得接下來要講的話不合適。

  「士安但講無妨。」李琩道。

  「是。」劉晏領命,接著道:「加之如今的士兵都是長征健兒,不是府兵。他們在安西呆得久了,家人也都跟了過來,民屯發展也很好,因此安西糧食年年有餘。」

  劉晏所說,是府兵制轉為募兵制對邊境屯田的影響。

  府兵制下,士兵在一個地方只呆一段時間,最後他們就要回到家鄉。

  可是募兵制下,這些士兵長久服役,加之大唐邊疆戰事頻繁,士兵想回也回不去,便只能在邊境安家。

  因此一個士兵,背後就是一個大家庭。

  這些大家庭到了邊疆,朝廷要幫助他們安家、分田,鼓勵他們開墾,因此邊疆民屯發展也越來越好。

  劉晏接著道:「安西糧食年年有餘,糧價就低,因此過路的商人就把安西的糧食低價買到西州,聯合西州官員和地方大族,高價貸款給受災百姓,到期百姓還不上,他們就兼併百姓土地。百姓沒有土地,要麼當流民,要麼當土匪,要麼就隱入高門之下,如此下去,惡性循環。」

  劉晏最後總結出的惡性循環,其實少了一環。

  但少一環,並不是他疏漏,而是他和李琩心裡都明白,因此沒必要說得那麼清楚。

  整體的閉環情況,是貪官污吏掏空了倉庫,官府無糧賑災,高門富商趁機放高貸,兼併土地。這些兼併的土地成了高門大族的資產,而這些高門大族,大半都是免稅戶。

  如此下來,納稅百姓的土地越來越少,官府的稅收也跟著越來越少。官府稅收變少,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就便弱,然後又只能再次聯合大族放貸兼併土地。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