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一石三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3章 一石三鳥

  李嗣業沒想那麼多,道:「有殿下在,長安和洛陽怎麼會失陷?」

  封常清道:「我只是打個比方。」

  李嗣業想了想,道:「打比方的話,末將以為有三條進軍路線,一條從朔方,一條從隴右,一條從劍南。」

  張光晟道:「這三條路的起點,現在都不在殿下的治理範圍內,而且最後都要控制關中。」

  高仙芝知道封常清的想法,因此聽到三人的討論,不由得看了一眼遠處的李琩。

  此時,李琩和阿綺絲不知道說著什麼,像極了肆意人生的方外之人。

  但是高仙芝卻在李琩身上看到了李世民的影子。

  大業十一年,楊廣在雁門被突厥包圍,李世民率兵前去救援,一戰成名。

  那時,李世民十六歲。

  之後,李世民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到二十四歲時,便平定了天下。

  李琩的年齡算起來,已經有二十三歲了。

  高仙芝兀自想了會兒,對還在討論的三人道:「當務之急,還是替殿下想辦法安定西域諸國為主,假設的事,不宜再說。」

  李嗣業聞言笑道:「打仗的事你問末將,末將還能說上兩句,這些政事,末將哪裡知道。」

  封常清和張光晟露出了和李嗣業一樣的表情。

  高仙芝道:「跟了殿下這麼久,你們一點沒學到?」

  「術業有專攻。」李嗣業搖搖頭,「那些不是末將的專長。」

  「也是。」高仙芝回了一句,沉默下來。

  幾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等了很久,李琩才和阿綺絲返回。

  李琩來到幾人跟前,見幾人似有所想,問道:「幾位將軍有何為難之事嗎?」

  高仙芝回道:「殿下,安將軍已經打到了提謂城,用不了多久,想必就能將大食趕回呼羅珊,對於這些重新歸附的西域諸國,我們應當如何管控?」

  「原來是這事。」李琩微微一笑,道:「我認為分三步。第一步,先穩定局勢,這一步大食退到呼羅珊就算完成。第二步,扶持親唐勢力。比如石國,再過一段時間,大汗還是得讓伊捺吐屯來做,鼻施特勒做回副汗。第三步,再加深合作,至於如何加深,因時而異。」

  高仙芝道:「殿下原來早有計劃。」

  「這些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有方略可行。」李琩邊走邊說,「國與國的關係,有幾大原則。首先就是利益,利益是評價政治行為的永存準則,我們必須時刻準備和任何國家成為朋友,或者是敵人……」

  李琩一路和高仙芝他們討論著國際關係學,當然李琩也沒有打算讓他們聽懂,只當是吹個牛。

  一路討論回到營帳後,李琩給李隆基去了兩封奏書,一封是戰報,一封是請辭信。

  去了奏書以後,李琩著手安排西域諸國事宜,在拔汗那呆了一個月,才班師回去。

  拔汗那國大汗、官員,以及一些百姓,前來為李琩送行。

  阿綺絲一路將李琩送出百里,說道:「再過一兩年,待拔汗那國朝局安穩,我會去尋殿下。」

  「可以。」李琩對阿綺絲一笑,策馬揚塵而去。

  阿綺絲目送李琩走遠,才返程回去。

  她回到渴塞城,便進宮去見阿悉達汗。

  「你當真要去尋大唐壽王?」阿悉達問道。

  「是啊。」阿綺絲堅定的點頭。

  阿悉達道:「只是因為情義?」

  「主要是因為情義。」阿綺絲笑了笑,道:「父汗,女兒去找壽王,既成全了女兒,也成全了我們一家人。」

  阿悉達明白阿綺絲的意思。

  阿綺絲如果不去找李琩,而是選擇長久的留在拔汗那國,那拔汗那就會形成神龍與先天時,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那樣的局面。

  所以阿綺絲這是主動做出了讓步。

  阿悉達望著面前的女兒,不由嘆了口氣,道:「我觀壽王人品貴重,伱若對他真有情義,也算有個好的歸宿。」

  「嗯。」阿綺絲點頭,笑了笑,望向大唐的方向。

  ……


  長安,紫宸殿。

  李隆基收到李琩的奏報,十分高興,道:「十八郎果然不負朕望,出兵一年不到,便將大食趕回呼羅珊,讓西域諸國重新臣服。」

  「十八弟驍勇無敵。」李亨先誇了李琩一句,接著挖了一個坑,道:「父皇,十八弟既然一路得勝,應當趁勝追擊,一路西進,攻取大食,進逼拜占庭帝國。」

  李隆基聞言一怔。

  作為一個好大喜功的帝王,李隆基有過這個想法,但他雖然貪功,卻沒有瘋。

  李隆基沉吟片刻,道:「十八郎來信,近日他漸感身體不支,請求辭去節度使的職務。」

  這次輪到李亨驚訝了。

  李亨心想:「十八弟現在稱病,即使父皇有讓他進攻大食本土的意思,也會緩上一緩。但願他是真的漸感不支,否則其城府就太深了。」

  李亨心裡想著,嘴上嘆氣,道:「十八弟如此全才,偏偏卻生了病,他若是現在辭去安西北庭節度使的職務,誰又能安定西域。」

  李亨這話,明面上是夸李琩,實際卻是在暗示李隆基,李琩現在威望太大了,應該儘早收其權利。

  李隆基能聽懂李亨的暗示,但是現在的他,根本不在乎這個,他在乎的是西域的穩定。

  「你說得不錯,西域剛定,吐蕃虎視眈眈,北邊突厥雖然元氣大傷,但是葛邏祿和回紇卻已有做大之勢,這種時候,朕想讓十八郎歇著也不行。」

  李隆基回應了李亨的話,轉對李林甫道:「擬旨,不准十八郎辭去職務,將安西與北庭合併,成立磧西節度使,由十八郎統領,西域諸國的都護,也由十八郎一併節制。他身體不適,便讓他不著急回長安,先在安西養好身體再回。」

  磧西節度使,曾建制於713年至730年,之後由於西域局勢的變化,廢置為兩鎮。

  如今李琩統安西之兵,先將突騎施打得半死不活,取下碎葉城,又擊退大食,讓西域諸國臣服。

  如此功績,將北庭合併給李琩統領,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除了功績之外,李隆基這個安排也有制衡與制敵的用意。

  制衡方面,王忠嗣和李璘在李隆基心裡屬於親近李亨派,現在王忠嗣領朔方與河東,可以直接威脅關中。

  李璘去劍南,也做得有聲有色,似乎隱有當節度使的意思,如果他再不提拔李琩,李亨的威脅就太大了。

  制敵方面,則是為收拾葛邏祿和回紇做鋪墊。

  至於李琩會不會因此不可控制,李隆基也不擔心。

  因為安西北庭不僅離長安遙遠,而且兩鎮的兵加起來也不如河西和隴右其中的一鎮。

  因此李隆基覺得,他這個安排,是一石三鳥,精妙至極。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