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高原驟變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856章 高原驟變2

  就在走投無路之際,一位貴人的出現讓他重新看到了光明。這個人叫卻吉旺秋,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紅帽系第六世活佛。

  卻吉旺秋邀請林丹汗去青海,還告訴他西土默特、鄂爾多斯兩部都願意奉他為蒙古大汗,同時還有康區土司和藏巴汗支持。

  有道是白吃饅頭不嫌黑,都快混成喪家犬了,有個窩住必須珍惜。林丹汗沒怎麼猶豫,率領察哈爾殘部和朝克圖台吉帶領的外喀爾喀七部之一,穿越祁連山,進入青海湖以西地區。

  卻吉旺秋為什麼特意尋找林丹汗並邀請其入駐青海,西土默特部又為什麼願意接納鄂爾多斯、察哈爾這兩隻喪家犬,康區土司和藏巴汗又是誰,幹嘛要支持林丹汗呢?

  這些問題要想說清楚,就得像方從哲那樣寫上近百張奏疏。簡單點說,特別俗的兩個字,權力!再具體點,宗教權力!

  藏傳佛教據說是忽必烈引入蒙古的,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人物叫八思巴,曾擔任元朝第一位帝師。

  在大明建立、蒙元北撤四分五裂之後,藏傳佛教在蒙古的發展處於低谷。直到土默特部的阿勒坦汗時期,才再度興盛起來。

  當時被阿勒坦汗奉為國師的喇嘛叫宗喀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由于格魯派的喇嘛都穿黃色僧衣,也被稱作黃教。後世的清朝奉黃教為正統,五台山、雍和宮,也都是黃教寺院。

  除了黃教之外,藏傳佛教還有紅教、白教、花教,分別對應著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

  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洪濤做為無神論派,既不清楚更沒興趣了解,還不敢亂討論。倒不是怕被噴,主要是有些人小心眼,噴輸了會去舉報。

  這個話題太敏感,基本上不允許說半點壞話,否則很容易引來大螃蟹的夾子。所以在後面的情節里會極力避開相關內容,能不提就不提。誰感興趣可以自己查查資料,服務不周,多多包涵。

  從阿勒坦汗起,大部分蒙古部落都是信奉黃教的。林丹汗一上位,覺得和別人一樣好像有點泯於大眾,體現不出高貴的血脈,不利於將來統治全蒙古,於是靈機一動帶頭改信紅教了。

  可惜事與願違,大部分蒙古部落非但沒趨之若鶩,還集體反對。如果換個成熟點的領導,見到大事不妙犯了眾怒,肯定會找個由頭再改回來。

  反正宗教是為統治服務的,不能成了障礙,啥丟不丟臉的,只要能拿到權力,完全不要臉也是呵呵一笑。以後誰提這檔子事就弄死誰,過上一代人也就全忘了。

  但林丹汗年輕,還是叼著金鑰匙長大的,根本受不了這種氣。別人越是反對他就越要維護,結果就是改宗沒改成,反而得罪了很多部落首領,白白失去了一大批有可能的擁護者。

  不過也不是一個盟友沒撈到,青藏地區的紅教對他必須特別看重,而在這個地區生活的西土默特部也肯定擁護。

  鄂爾多斯部估計就是個牆頭草,眼見大勢已去,回歸右翼蒙古成了泡影,還得罪了大明,只能先說也信紅教。

  按照洪濤的本意是不打算太早干涉雪區事務的,他們愛怎麼玩就怎麼玩,等自己把西域控制住,再把雲南、緬甸穩固好,只靠高原上那點物產和人力啥威脅也不會有。    但失敗者聯盟要在青海捲土重來,這就不能視而不見了,更不能姑息。用腳指頭想都該明白,以林丹汗的性格,一旦他緩過勁兒來,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大明。

  先不管他能恢復到幾分實力,沒事兒就從高原上溜下來搗搗亂也是非常煩人的。

  那片地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氣候特殊,調派大軍駐紮防禦耗費頗多,去人少了又不管用。想一勞永逸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把危險扼殺在搖籃里。

  另外解決了青海,也對西征計劃有不小幫助。目前的陝西行都司地理位置非常被動,僅占據了祁連山以北,從肅州(嘉峪關)到涼州狹窄的一條,沒有戰略縱深,南北腹背受敵,很容易受到攻擊。

  如果將青海拿下來,陝西行都司就不用再擔心來自南邊的威脅,可以專心對付西、北兩個方向。另外從青海向西也能進入西域,將來可以南北兩條路齊頭並進。

  蘭州的工業基地距離西寧衛400餘里,之間有驛道相連,正好可以作為攻略青海的後勤基地。物資彈藥人員可以在此地集結,再通過陸路運輸送往前線。

  為啥不在西寧衛建設工業基地呢?那樣不是又省了400里路。如果能成當然好,可惜做不到。

  明朝的西寧不是城市,只是個小鎮和衛所駐地,既沒有人口也沒有自然資源,交通狀況和氣候還比較惡劣,不適合發展重工業。

  不過本著物盡其用的精神,洪濤也沒放棄發揮餘熱的努力。建設部的工程隊此時正在西寧衛擴建呢,還是老辦法,炸石頭壘城堡。當不成總後勤基地,可以當前進基地和屯兵所在。

  之所以把李之藻和王徵兩位重臣派過來,名義上是盯著蘭州工業基地建設,實則也是在逼迫建設部將大部分資源向蘭州、西寧傾斜。有時候同僚的一句話要比皇帝下旨還好用,縣官不如現管。

  「哼,老子編瞎話的時候你們還讀百家姓呢!」

  李之藻和王徵開懷大笑的樣子,被站在城樓門洞裡舉著望遠鏡的孫承宗盡收眼底。他也知道這兩個人在說謊,根據就是總參謀部的參謀。

  蘭州工業基地想儘快投產,除了原材料、廠房、設備之外,還得有人,準確的講是工匠,很多技術非常好的工匠。

  這些人分別來自灤州工業基地、海河機械廠和皇家火藥廠,其中有幾十人都是大匠級別的,出個遠門得有總參謀部派參謀和御馬監勇士陪同,比布政使和巡撫還風光。

  好巧不巧,這次負責護送大匠們來蘭州的參謀以前在新軍里任職,關係相當好,在私下裡透露了一些從大匠們嘴中得知的消息。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