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孫權的壓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曹魏既滅,蜀人必東向於吳。臣懇請陛下,治朝政,定國本,開言路,誡小人,內定紛亂,外御賊寇。」

  東吳赤烏四年,正旦大朝。

  難得回建業參加朝會的陸遜,在孫權祭祀天地後的例行朝會上,給孫權上了一本疏奏。

  這本疏奏,與其說是上書言事,倒不如說是在勸諫。

  治朝政,是要孫權結束如今東吳朝中因為南魯朝爭而紛紛站隊的情況。

  定國本,是要孫權確立太子孫和的地位,責令魯王就蕃,避免可能存在的黨爭。

  開言路和誡小人,則是要針對呂壹,希望孫權不要再放縱呂壹肆無忌憚,應該有所約束。

  倒不是說陸遜真的要呂壹下台,他也知道呂壹之於孫權的作用,只是,陸遜可以接受呂壹起到的作用,但他真的不能接受孫權的用法。

  張湯,致都都是酷吏,但你要拿他們跟呂壹相比.張湯,致都這兩人,看呂壹一眼都算輸。

  陸遜可以接受孫權用張湯,致都,甚至是滿寵那樣的酷吏,這些人雖然手段也很毒辣,但是他們都有底線.而呂壹,不過是一介小人而已,為了達到目的,他什麼手段都做的出來。

  這樣的酷吏,最後不僅不能肅清朝綱,反而會禍亂朝綱。

  當然,如果是天子大權在握,能把握住內外局勢的話,那陸遜也不會說什麼.可如今天下大勢已經變了。

  曹魏覆滅,蜀漢收復河北,三分天下的格局徹底被打破了。

  如今的蜀漢,雄踞天下十州,而東吳只有東南半壁江山,三州之地再不儘快結束內部紛爭,統合資源,恐怕需要面臨的,可是比當年赤壁之戰還要惡劣的局面。

  畢竟,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可沒有做到跟東吳共享長江,而蜀漢卻已經在益州經營多年,荊州水軍的戰力也一年比一年強盛.時不我待。

  因此,陸遜才會在正旦大朝的時候,冒著干涉立儲的風險,主動上疏孫權,尋求改變。

  有一說一,陸遜的這封疏奏,孫權內心是很惱火的。

  首先惱火的,是陸遜居然打破了一直以來跟自己的默契,冒然干預到太子之爭的事情中來這對孫權利用南魯之爭制衡朝政是相當不利的事情。

  孫和已經有了太子的名分,如果再有一個掌握東吳一半兵權的上大將軍支持的話,那麻煩可就大了。

  陸遜這次,是真的過界了,引起了孫權的極大不滿。

  而其次令孫權惱火的,是陸遜所奏請的前兩項,他孫權一時半會兒的,還真的解決不了。

  是的,對於南魯之爭,孫權不是不想控制住,但是,現在的局勢發展,已經有點超乎了孫權的預料了。

  如果說,在立孫和為太子前,孫和和孫霸之間的鬥爭,還能看做是淮泗軍功集團和江東世家之間的爭鬥,那麼孫和被立為太子,孫霸被封為魯王之後,性質就徹底變了。

  這就是國本之爭。

  基於地域聯繫起來的政治利益集團,相對來說比較單純,也比較好控制,孫權有這個把握能夠控制在自己的預想之內。

  可一旦變成了國本之爭,很多事情就會變得複雜化。

  現在不管是站在孫和身後的太子黨,還是站在孫霸身後的魯王黨,混雜了不同的利益代表,已經不能簡單的用地域利益集團來劃分了。

  孫和背後,有張休,諸葛恪,朱然這樣的淮泗軍功子弟,也有顧雍,朱據這樣的江東世家。

  同樣,孫霸的背後,既有有全琮,吳安這樣的江東世家子弟的支持,也有步騭,滕胤這樣的淮泗軍功集團的支持。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如今坐在朝議正中間的那位吳大帝孫權。

  當初面臨淮泗集團和江東世家之間的鬥爭,孫權想要控制住局面,引入第三方勢力保持平衡,但可惜,被孫權寄予厚望的宗族勢力依然還是有些薄弱。

  有一說一,孫和和孫霸這兩個人,比起他們的大哥孫登差的遠了,既沒有孫登的遠見,也沒有孫登的胸襟,一個太子之位,就把兩個人給搞的完全不明白自己的立場所在,彼此爭鬥。

  你指望他們倆能為國考慮,支撐其宗室勢力,實在是想瞎了心了。

  因此,孫權不得不從宗室之中揠苗助長,提拔出一個孫弘出來,再加上一個孫韶,孫盛等人,組成宗族勢力。


  但問題是,這個宗族勢力,最有能力的孫韶如今在淮南前線,久不在朝,而只靠一個中人之資的孫盛和新提拔上來的孫弘,不管孫權怎麼偏袒重用,都無法對南魯之爭中的雙方造成任何牽製作用。

  因此,孫權為了保持朝政平衡,不得不對魯王孫霸,有所偏愛。

  畢竟,孫和已經是太子了,他掌握著政治意義上的主動權,孫霸在太子之位已定的情況下,還非要爭奪儲君之位,本身就不太受到朝中大臣的待見。

  因此,孫權必須對孫霸表示出一定程度的偏愛,好讓孫霸能有資本跟孫和抗衡,也藉此,孫權可以牽制住兩人身後的利益集團,給宗室勢力成長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只是,孫權這麼做的後果也很明顯——南魯之爭加劇了,現在已經出現了黨爭的苗頭。

  其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全琮上疏彈劾顧雍之子顧譚。

  全琮不僅僅是孫權的女婿這麼簡單,這麼多年,全琮一直留守在建業,負責拱衛國都,他手裡,有半個江東之地的兵權,是除了陸遜,朱然外,最大的一個實權將軍。

  而顧譚,不僅僅是原本太子孫登的「四友」之一,他老爹顧雍還是孫和的主要支持者,同時也孫霸的主要支持者步騭的政治對手。

  很顯然,全琮這個實權將軍,彈劾當朝丞相之子,誰也不會認為,全琮只是針對的顧譚他的真正目標,就是除掉顧雍,給步騭上位鋪路。

  這就是標準的黨爭表現。

  孫權對此,非常的頭疼,再一次感覺到了局勢有可能失控的風險。

  跟歷史上不同,歷史上東吳的兩宮之爭發生的時間點很巧妙,是在蜀漢已經國力衰退,無力對外作戰,而曹魏那邊經歷了高平陵之變,內部動盪,也無力對東吳用兵。

  這段時間裡,孫權沒有外部威脅,也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雄心,可不就只能把精力放在內部矛盾上了嘛。

  沒有了外部威脅後,哪怕是曹叡這樣的明君都有飄起來的時候.諸葛亮死前和諸葛亮死後的曹叡,治國能力完全是兩個標準的。

  而歷史上孫權晚年的一系列騷操作,除了自己玩脫了以外,也跟沒有外部威脅有很大的關係。

  可這個時空不一樣啊。

  雖然吧,這個時空的孫權到了現在,也沒有什麼雄心壯志了,但是呢,他的外部威脅始終沒有斷過。

  不管是曹魏的,還是蜀漢的,都給了孫權不小的威脅。

  而這個時空,蜀漢強勢的驚人,從一州半之地強勢崛起,最終豪取天下十州,最後甚至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內,徹底掃滅曹魏。

  順帶一提,諸葛亮北征幽州的時候,其實曹爽確實派遣過使者去向東吳求援,希望東吳能派兵攻打兗州,或者是派水軍從海路來援,共同抵抗蜀漢的進攻。

  但是吧,一方面是因為雙方距離太遠,使者在路上都走了快兩個月的時間,另一方面,曹魏潰敗的太快了,連孫權都沒有想到曹魏這麼不禁打,短短三個月就被諸葛亮徹底給滅了。

  所以啊,不是孫權不想救曹魏,實在是時間不允許,曹魏和蜀漢都沒有給孫權這個機會。

  也正因此,如今曹魏已經覆滅了,孫權面臨的外部壓力,可比歷史上還要大。

  歷史上的孫權,這個時候已經開始了打壓孫和一派,引發黨爭的騷操作了。

  但在這個時空,哪怕是陸遜的上疏打破了規矩,也確實引發了孫權的不滿,但.僅限於不滿而已。

  在外部的現實威脅下,孫權根本飄不起來,他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去猜忌陸遜。

  或者說,就算孫權有猜忌陸遜的心思,他也不會表現出來。

  畢竟,如今誰都不確定,蜀漢會在什麼時候出兵東進,因此不管陸遜,朱然,全琮這樣的統兵大將到底支持誰,孫權都不能輕易去動。

  當然,也不能繼續任由他們這麼內鬥下去。

  孫權其實也清楚陸遜說的是對的,如今大敵當前,如果不能快速統合內部勢力,一致對外的話,以吳國的國力,是很難去跟蜀漢對抗的。

  所以,孫權也想儘快的結束兩宮之爭.或者最次,也得把兩宮之爭控制在不影響對外局勢的層面上。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