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急轉直下,李隆基後期的奢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開創了盛世之後,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 ➅➈şĤuⓧ.𝒸Ỗ𝓶 ♢🍬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

  看到這裡,李淵和李世民的精神都不由得一震。

  在看到前期二字時他們就已經隱隱感覺到不對。

  與此同時,金榜上的彈幕也隨之一變。

  【來了來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嘿嘿,我想看看白哥筆下被這麼吹捧的楊玉環究竟長得怎麼樣。】

  【嘖,樓上老色批不解釋!】

  【唉!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若是沒有楊貴妃,大唐應該不會這麼快就走下坡路吧?】

  【樓上的,別什麼都怪女人身上,說到底女人只是權力的犧牲品罷了,說到底還是李隆基自己不行!】

  【什麼叫都怪女人身上?楊玉環一人受寵,他家裡的那些人難道就沒有得到好處了嗎?】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對對,白居易都說得那麼明顯了,還有人擱這洗楊玉環呢?】

  看著混亂的彈幕,李世民和李淵對視了一眼。

  李世民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雖不知這楊玉環究竟如何。

  但在他們心裡,卻已將其抬到了和商紂時期的妲己、周幽時期的褒姒一個級別的位置上。

  簡單來說,便是那種禍國殃民的妖妃!

  而在此刻,金榜的盤點也開始了。

  【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讒言,將自己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

  【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次年,改立三子忠王李璵為太子。】

  【武惠妃死後,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然有很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

  【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琩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艷麗無雙,於是不顧什麼禮節,就將她招進宮裡。】

  【楊玉環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

  看到這裡。

  高宗時期的武則天不禁幽幽看了李治一眼。

  李治臉上露出了明顯的尷尬表情。

  只是還不等他開口,無窮無盡的彈幕再次出現。

  【哈哈哈,來了來了,李唐家世的獨特口味。】

  【李隆基的兒媳文學和李治的小媽文學在華夏歷史可都是出了名的。】

  【也不知道我二鳳知道李治和武則天搞到一起臉色會多少精彩。】

  ......

  看到這裡,李世民的臉色不禁一變。

  他還在猜這個武則天究竟是什麼時候的人呢。

  卻是沒有想到,居然還是他未來會收入後宮的妃子。

  更沒想到的是,李治這個畜牲,居然敢對他的後宮下手!

  這一刻,他恨不得現在就跑去抽死李治。

  【天寶時,唐玄宗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對後宮的賞賜錢不計其數。】

  【戶部郎中王鉷為了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並且還告訴玄宗:「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

  【玄宗不僅不問這些經費的來源,反而對「務為割剝以求媚」的「中外嗟怨」者,「益厚遇之」。】

  【並以王鉷為御史丞、京畿採訪使。楊國忠為了討好玄宗,屢次向玄宗報告說倉庫如何豐富,故而玄宗率群臣參觀左藏。】

  【因為楊國忠早把各地應輸往京師的租和地稅變成布帛,存於左藏,玄宗看了當然高興。】

  【於是,他「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用人方面,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劍」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視的人,他都千方百計的將其除掉。】


  【他忌妒有學問之人,對於有學問的人他表面與其友好,暗中卻陰謀陷害。】

  【他收買玄宗左右的人,致使皇帝的一舉一動都為他所掌握。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隨時採取各種措施,去迎合玄宗的需要。】

  【由於玄宗不理政事,李林甫的陽奉陰違手段可以發揮作用,於是,玄宗在天寶六載把天下所有的貢物都賞賜給李林甫。】

  【天寶四載八月,唐玄宗冊楊玉環為貴妃。為了討貴妃的歡心,李隆基可謂費盡心機。】

  【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七百多人給她做衣服。】

  【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李隆基還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里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

  【有了楊貴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楊貴妃所好,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

  【其族兄楊國忠也平步青雲,做上了唐朝宰相。】

  【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

  【其他的兄長也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楊國忠的權勢無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輝煌時期也為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此時此刻,李世民也終於明白未來彈幕會說楊貴妃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如此地步的恩寵,放在華夏歷史都是不多見的。

  能與之相比,恐怕也就商紂、周幽之流了吧?

  倒也難怪有文人騷客會做出「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感嘆。

  李隆基此舉,無疑是掘了他立下的科舉制度的根基。

  只要生出一個容貌秀麗、能夠得到君王恩寵的女子。

  收穫和安全性都要遠比士子寒窗十載、將士浴血征戰邊疆沙場高許多。

  那誰還會想著生男子呢?

  且李世民要看得比這些人更為深遠。

  或者說有人看出來,但也想在這場狂歡中分一杯羹。

  農耕時代,男子的作用無需多言。

  讓體格偏柔軟的女子參與耕作,不現實也不可能。

  若是一個國度女子的人數要遠遠高於男子,那會發生什麼呢?

  想到這,李世民的臉上浮現一抹凝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