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勸降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802章 勸降使者

  曹操這幾日有些心躁,他對於自己的前途感覺到了一片迷茫。

  現在,他的盟友與支持全都沒有了,而且自己的後方還被太史慈和諸葛亮偷腚,曹操自己也清楚,他現在想要保全江南,很難。

  依照曹操的估計,既然袁紹已經被劉儉平定了,雖然他的兒子等人還在長沙與劉儉對抗,但是以劉儉目前的實力,想要拿下他們,完全是輕鬆加愉快的。

  現在江南方面的豪右也有很大一部分被諸葛亮拉攏了去,剩下的因為建業的商貿通路問題,很有可能日後也會爆發出反叛之心。

  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拿什麼與劉儉交戰呢?

  針對目前的情況,曹操隨即召集手下的諸將,與他們商議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行事……

  其實曹操的意思有些將領們心中明白……實在不行的話,江南就向劉儉投降吧。

  仗打到這種程度了,投降不丟人。

  其實,曹操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他與袁紹不一樣,他與劉儉可沒有那麼大的仇怨,他曹操只是割據一方的諸侯。

  既然割據一方已經不能成為現實,那麼倒不如向中央投降,以劉儉的仁義,想來也不會難為曹氏宗族。

  現在的曹操和歷史上不一樣。

  歷史上的曹操在中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勢力,擁天子以令諸侯,勢力達到頂峰,他必須按照他的那條既定路線走下去,不然的話就是滅亡,特別是皇帝和各路諸侯,絕不會容他,曹操沒有別的選擇。

  他必須稱雄天下!

  特別是歷史上的曹操與漢室之間的矛盾太深,後期發展到無法共存。

  曹操若是不滅漢室,那整個曹氏家族必然也得不到好的結局。

  可是現在與歷史上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曹操並沒有做出歷史上那麼大的成績。

  因此,他也沒有那麼大野心與雄心。

  他與漢室之間也沒有達到歷史上那樣的水火之勢,以曹操現在的角度來說,他若是向漢室投降的話,劉儉是完全可以接納他的。

  這樣一來,他的宗族也可以保留一脈,不至於以後被徹底的剿滅。

  但是曹操與他手下的諸將稍稍商議了一下,卻發現有人表示反對,而且這些人的反對還會令他比較頭疼。

  首先,第一個明確表示不願意歸順的人就是夏侯淵。

  夏侯淵能夠有這樣的表態,其實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畢竟當初夏侯惇可就是等於死在了北軍的手中,夏侯淵恨不能平吞劉儉,又怎麼會向劉儉表示效忠呢?

  夏侯淵當即就向曹操表示,自己與北方的人不死不休,他這次無論如何也要擊敗北方的來犯之敵。

  若是劉儉敢親自率兵來江南,夏侯淵說什麼也要親手斬下他的首級。

  雖然夏侯淵這話在曹操聽來完全就是扯淡,但是夏侯淵畢竟是他曹軍的中軍大纛,不但勇猛異常,而且在軍中威望甚高。

  他的話,也代表了很多夏侯氏宗親的態度,曹軍的軍權很多都掌握在這些宗族將領手中。

  曹操若是完全不顧及他們的態度,執意向北方投降,也是不明智的。

  一旦引起宗族內部的鬥爭譁變……

  曹操感覺非常的頭痛。

  隨後曹操只能無奈的說道:「既然諸位戰意如此之強,那麼接下來當以何戰略迎敵?如今太史慈和諸葛亮占據了吳郡,可以說是我們的心腹大患,只要他們還在後方一日,那我們就一日不得安寧。」

  很快就見夏侯淵衝著曹操說道:「主公,末將願意率兵回去,替主公拔除諸葛亮與太史慈這兩個心腹大患。」

  眼見夏侯淵主動請纓回返,曹操心中有點猶豫。

  「妙才,吾知道你心中對北軍仇恨甚深,如此雖可令你勇往直前,然卻容易蒙蔽你的雙眸,我只怕你會有什麼閃失……你還是莫要回去,留在吾身邊就是了。」

  但曹操越是這麼說,夏侯淵越要執意率兵回返。

  「主公,我身為你的嫡系將領,在這種關鍵時刻,自當為主公分憂!吳縣是我們的命脈根基,如今落在太史慈的手裡,三軍士氣不振,不可不救!聽聞那太史慈乃是北地名將,非等閒可比,我若不回去,等閒之人焉能擋得住他?」


  曹操猶豫片刻,隨即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你千萬小心。」

  緊接,就見曹操又看向諸人說道:「吾聞關羽和張飛擊敗公瑾之後,正在順江之下直奔我建業而來!若是等關張二人與劉備合兵一處,必是大敵,須分兵沿江抵擋。」

  說到這兒,曹操隨即看向曹仁,說道:「子孝,你與文則同率兵前往抵擋,若論水軍,關羽和張飛未必是吾軍敵手。」

  曹仁和于禁當即領命。

  曹操又對其他諸將下達了軍令,嚴守各寨,謹慎阻攔江面之敵。

  隨後,便見他鬱悶的回到了自己的書房,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動。

  但是,不論曹操怎麼想,都想不到破局的方法。

  他整整一夜都沒怎麼合眼,直到第二日清晨,方才淺淺的睡了一會兒,卻也未曾睡的實。

  直到他手下的嫡系之人敲響了曹操書房的門,說是北方有一名信使來到了建業,想要拜見曹操。

  曹操心中微有疑惑,隨即招那名信使相見。

  那人見了曹操之後,自報家門,乃是劉儉的同門師兄弟,也是他手下的心腹干將孫乾。

  孫乾見禮之後,隨即將一份劉儉的手書遞給了曹操。

  曹操打開來看,卻見劉儉在信中詳細敘述了當年他們在雒陽時相聚的情景,回憶往事,同時並感謝曹操當年在雒陽對自己所提供的一系列幫助。

  曹操在看過那封信之後,沉默不語,隨即緩緩的將那封信合上。

  他看向孫乾說道:「劉德然寫了這麼一封信給某,心中不言如今的戰事,只憶往昔,卻是為何?」

  孫乾道:「當年丞相與曹公在雒陽之時,天下雖也不太平,卻不如現在一般的割據局面。」

  「但如今天下大勢已定,丞相說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是時候重新歸一統了。」

  「而丞相與曹公也是時候在京城再次相見了!丞相說,想當年,少年之時得以相識曹公,於丞相而言,乃是人生一大幸事。」

  「丞相回憶這些年發生的種種,曹公未過多參與,對於漢室而言,曹公也還算是忠臣。」

  「如今曹公何不為了天下,何不為了漢室,何不為了伱們曹氏家族而放下刀兵,與丞相共同相聚於長安?兩位忠臣共同扶保大漢,復興漢室,留名青史,豈不美哉?」

  曹操聞言,隨即眯起了眼睛,問孫乾道:「如此說來,你是代表你家劉丞相前來勸降於曹某了?」

  孫乾微笑道:「曹公這話某實在是聽不明白,曹公與丞相皆是漢臣,本為一家,何來勸降不勸降呢?劉丞相讓孫某來此,只是告知曹公,離家的孩子終歸還是要歸鄉的,不論多少年,終還是要回來。」

  「這大漢朝就是我們這些漢朝子民的家,朝堂就是曹公之故宅。」

  「曹公,外面再好,也是時候該返鄉了。」

  孫乾的話可謂剛柔並濟,且給曹操留足了面子,更是說到了曹操的心坎兒里。

  其態度也令曹操感覺到,劉儉是希望自己能夠回到朝堂的,他希望能夠與自己合作,共同復興漢室。

  曹操隨即將身體向前探了探,問孫乾道:「曹某若是回了朝堂,丞相日後不容我,怎麼辦?畢竟曹某昔日也是袁紹的附庸啊。」

  孫乾搖了搖頭,說道:「曹公啊,這您就多疑了,袁氏勢大之時,這天下有多少人不是袁紹的附庸?難道丞相還能將這些人都盡皆斬盡殺絕嗎?」

  「時勢而已,莫可強求!如今袁氏已經倒了,對於丞相而言,曹公還有江南諸將,都是大漢朝的英才,丞相不希望你們再因為內戰而受到損失了。」

  「這大漢朝的天下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漢朝人去探索與開拓的地方,我們漢朝人齊心協力,將目光和力量使當那些地方不好,為什麼非要自家與自家人斗呢?」

  「難道曹公的志氣就僅僅局限於此嗎?」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