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別人的文物,讓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別人的文物,讓別人無路可走,十二年義務教育

  肅貪之風驟起,朝堂一片混亂。☟♣ ➅➈Şн𝕦𝔁.C๏𝐦 ☹☆

  聰明的,立刻歸還贓款,然後到養心殿外跪下請罪,傻的裝傻充楞,這樣的官員必然被殺雞儆猴。

  而民間,並沒有被朝堂上激烈的政治活動而影響。

  中樞一直在讓政治和百姓剝離。

  目的是形成政治高度壟斷。

  百姓永遠是被動的,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力,只能被動的被選擇,然後認命就完了。

  在報紙上亂噴的憤青,會被愛心人士關懷,說「你不行你努力呀」「你為什麼不努力?」「有這怨天尤人的功夫,都能打一宿螺絲了」,然後節奏就歪了。

  中樞在脫離群眾。

  政治權利和群眾,本就不可能融為一體的,這是先天性決定的。

  所以,民間受中樞影響不大。

  百姓照常上班、下班,原城市沒有工廠,工廠都在城外,就是現在的新城,所以百姓基本都住在那邊。

  自行車非常普遍了,幾乎人手一台。

  但上高速路,是要付錢的,百姓捨不得付錢,就走老路。

  民間老路分幾種,有用熟土夯實的土道,下雨天就泥濘難行;一種是修的青磚道,這種基本用作城市交通;還有一種石板路,石板路,商業街才修石板路的,最後一種是煤灰路,在土道上堆的煤灰,走時間長了走出來一條路。

  而隨著鐵路、瀝青路的普及,這幾種路都不太修繕,基本都是百姓自己管理,保護得也不錯。

  因為修繕道路,不在政績考核之中,所以地方官員都不管修繕。

  除非特殊天氣,才會走瀝青路。

  幸好,每個城市的下水做的還算不錯,下水和廢水、污水的排理,是城市建設的硬指標。

  騎自行車,不能走煤灰渣路,容易扎壞車胎,修理費用太高。

  到了下班點,工人們成群結隊的推著自行車走出工廠大門,男男女女,彼此說說笑笑的。

  男女平等喊了三十年了,已經沒人說三道四的了。

  歸根結底是女工賺的不比男職工少,人有錢就硬氣。

  誰說女人非要回家做飯帶孩子,什麼君子遠庖廚,這話都滾遠點吧,一個家庭,分得這麼清,日子就沒個過了。

  景泰年間,男女關係就很融洽。

  只是兒媳和婆婆這種天生冤家,那是怎麼也調和不到一起去的,歸根結底是三觀不合。

  鬧著分家的聲音,此起彼伏。

  貫穿整個景泰朝。

  朝廷倒是不反對分家,但也不支持,民間因為家庭不和離婚的案例越來越多,所以在景泰四十九年,中樞支持分家。

  家庭,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都是生產力決定的。

  隨著蒸汽機普及,生產力越來越高,家庭勞動力就不需要那麼多了,也就促成了分家的必然前提。

  人又都藏心眼有私心,誰願意一大家子一起過,一切都共享,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老少。

  以前女子不當家,有事也就忍著。

  現在女子當家,雞毛蒜皮的小事,矛盾不斷,自然而然的大家族就過不下去了。

  分家,應運而生。

  政策雖然發布了,但沒寫強制,各家是看情況而定,中樞是不管的。

  蒸汽機,不止在家庭關係上攪得天翻地覆。

  也促進社會進行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最直觀感受,商品價格暴跌。

  蒸汽機普及後,機械逐漸取代人力,但這種取代,不是不用人力,而是改用技術型工人,操作機器型工人更吃香。

  蒸汽機剛出來的時候,各地工會都在鬧,認為蒸汽機會讓工人淘汰掉。

  結果六年過去了,工廠不止沒有淘汰職工,還擴招了職工,不止沒有裁撤工人,還增加了工人的工資。

  產能翻番,商品價格下降,自然擴大了市場份額,不但沒虧本,還賺錢,連帶著,工人工資跟著漲錢。

  現在是工資夠花,物價還下降了。


  民間才看到了蒸汽機的好處,才加快了普及蒸汽機的速度。

  普及一件東西,不是中樞下令就有用的,得讓民間得到實惠,好東西得有用才行,不然光吆喝沒幾個人上當。

  就說那服裝廠,蒸汽機推廣之前,一套成衣,價格在2塊錢左右,包括長袍和一條褲子。

  而今年,一套同材質成衣,價格下降到了1元錢,趕促銷的時候8毛就能買到。

  以前一家服裝廠,日產量1000件,現在一家服裝廠,日產量1萬件。

  剛開始,廠長還擔心呢,賣不出去咋辦,結果,訂單是以前的十倍。

  其實,百姓不懂經濟帳。

  看似2塊錢一套成衣,很便宜的,但一個普通人家,刨除房貸之外,可支配收入真的不多。

  一年四季都要買衣服,逢年過節也得換一件,所以呀,一年一個人服裝支出在20元以上,因為冬裝貴。

  所以,看似很多人家穿得不錯,其實是就一件拿得出手的衣服。

  隨著衣服價格暴跌,自然願意多買幾套。

  大明有30億人口啊。

  一人多買一件,能養活多少家工廠?

  別忘了,這些年成衣市場,並沒有覆蓋30億人口,市場規模也就1個億上下。

  可衣服是所有人都要穿的。

  為什麼覆蓋規模達不到全部,因為貴,現在價格降下來了,市場規模自然就擴大了,是成倍的擴大,不比原來賺得多?

  而百姓家結餘的錢,又可用於其他方面支配,比如美食、旅遊方面支出。

  百姓肉眼可見的,生活成本在下降。

  蒸汽機推廣,不但沒有摧毀現有格局,反而讓百姓腰包更鼓了。

  民間推廣蒸汽機的聲音越來越高漲。

  不止服裝業,蒸汽機覆蓋全行業,最直觀感受的是採礦業,石油是化纖、塑料的源頭,又是煤油燈、瀝青路的原料,以前採礦用人挖,用簡單機械采。

  有了蒸汽機,用機器采,采量肉眼可見的提升。

  採礦工人減少了,礦主明顯賺得更多了。

  而被閒置的勞動力,可以多開幾個礦啊,石油用量巨大,采多少都不愁賣。

  沒有礦,就去藩國開採呀。

  石油工人,永遠都不失業。

  說到工會制度,是在景泰二十四年的時候推行的,到現在,各地都有工會,為工人發聲。

  但這個工會,虛有其表,因為工會人員是不賺錢的,工會也不是盈利部門,願意管閒事的人不願意受條條框框約束,不願意管閒事的,壓根不會攙和。

  這就導致了工會,雖然有,但起不到什麼作用。

  有的甚至是資本家扶持起來的,掌控底層工人的手段。

  從工廠建立之後,城市裡就誕生了工人階級。

  其實,景泰五十二年的社會,基本和六七十年代很像了,除了沒電,其他都一樣。

  為了發展旅遊,百姓出行極為方便。

  長途有馬車,城市裡穿行有黃包車、人力推車,現在有的地區還通鐵路。

  以前黃包車車夫穿著西服做工。

  現在不穿了,因為西服板身子,穿著幹活不舒服,現在穿的更加休閒,短褲短袖。

  西服,都是服務行業才穿的,像餐廳的服務員、酒店的迎賓員等前台人員,才穿西服。

  有的官員下朝,也是乘坐黃包車回家,官轎可沒黃包車舒服。

  走在街上,看見白皮膚藍眼睛的女人,千萬別覺得怪異,明人都習以為常了,她們都是國外移民,說的是漢話,行的是漢禮,已經是大明人了。

  倒是有一些白皮膚的男人,沒有扎辮子穿旗服,他們也是明人,是皇帝從各國招來的工程師,早就入了明籍。

  宮廷畫師達文西,已經入朝為官了。

  雖然他的祖國義大利覆滅了,但他現在以明人自居,甚至在大明,有很多義大利人,在為大明奉獻。

  達文西儼然成了大明義大利派的代表人物。

  大楚移過來的義大利人,有本事的被挑出來,審核三年後便入明籍,和明女結婚,完全成為明人。


  至於沒本事的,就去挖礦修路了。

  不止義大利人,很多立功的黑人,也入了明籍,他們都是從奴隸做起,靠著各種功勞被一層層提拔起來,進入明籍。

  所以呀,在街上看見幾個黑人,也不用震驚,他們都是有特殊能力的人,並且都和明女結婚了。

  像修通中華江的奴隸,活下來一千多萬人,又參與修建鐵路,自然有很多被提拔起來,得到重用的人,比比皆是。

  他們有印度人、有羅馬人、有黑人、有印第安人、東南亞夷人等等,各族人都有。

  大明包羅萬象,有本事的人就會得到重用。

  反而,他們比任何明人都重視明人這層身份,真心以大明為自豪。

  他們甚至比士大夫更加守禮,恨不得天天背經義,這些年,誕生了很多學者。

  有的人在報紙上,文章寫的特別精彩,本人發布一張畫像,竟然是個黑人!

  大明誕生了很多夷族詩人,在新文化運動中,他們極力守舊,極力反對白話文。

  這現象讓皇帝都驚異,最保護漢文化的,竟然是夷族。

  景泰四十七年,大明出現第一個黑人考中進士,但他是第二代黑人,母親是明女。

  此人還得到了皇帝嘉獎,皇帝說入了明籍,便人人平等。

  作為極端民族主義者,皇帝那一刻不知道多無奈。

  爾後,黑人進士也沒有遍地開花,至今只有一個,舉人卻有一些。

  而黑人的主要戰場,還是運動方面,在運動場上,他們是真天才,三大球、田徑賽場上,遍地是他們的身影。

  反倒桌球、羽毛球、棒球、網球才是明人的天下。

  體育行業,完全辦起來了。

  運動會上一百多項,有三十多項辦起了聯賽,以足、籃、排、馬球、桌球、羽毛、網球、武術、泰拳、摔跤、撲克、麻將等等項目,都辦起了聯賽。

  百姓生活富足了,茶餘飯後,買張票看場比賽,順便參與點小賭,是很正常的事情。

  賭博不合法,但有限金額內玩一玩是可以的,絕不能超過限額,限額就是五塊錢,贏錢規模不能超過一倍。

  這些都是剛性規則,不允許觸犯。

  為了照顧全國所有城市,儘量讓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聯賽隊伍,大城市就別說了,幾乎各大聯賽都有球隊。

  體育項目繁榮,文藝項目自然更繁榮了。

  相聲、小品、舞台劇,以及地方戲,是百姓茶餘飯後最喜歡的娛樂節目,買張票,進家茶館,欣賞一段相聲,一段戲曲,日子過得美了。

  因為沒有麥克風,所以門檻不高。

  賺的就是零錢。

  百姓家裡富裕,都不差三塊五塊的,看個樂呵,過一天挺舒坦。

  說起進士,截止到景泰四十九年,大明全部省份,都誕生了一個進士,最後一個誕生進士的是三緬地區。

  若在花名冊上,看見詹姆斯、杜蘭特、貝克漢姆都不用懷疑,肯定是漢名。

  他們算是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的時候,就不會叫這麼蠢的名字,就會改成能理解的漢名。

  但漢姓包羅萬象,哪國的名字套進來,都能和漢人攀上親戚。

  天下源頭是華夏。

  從景泰十一年,發現第一枚甲骨文片,景泰十二年成立甲骨文研究局,如今已經破譯出大規模甲骨文。

  為了發展旅遊業。

  各地仿造故宮博物館,仿建博物館,將古董存放在博物館裡,進行展覽收票。

  截止到景泰五十二年,大明註冊博物館774家,其中官方博物館有420家,私人博物館352家。

  其實,華夏文明一直是保護古墓、保護文物的。

  景泰八年,大明發布最嚴厲古墓、文物保護法,進行最嚴格保護。

  景泰二十七年,建立故宮博物館。

  剛開始是陳列宮中儲存的龐大寶物庫,建立故宮博物館,內帑支出百萬紋銀,挨著皇城,拆除大量民居,建立了占地面積20萬平的龐大建築群。

  工程耗時七年,景泰三十四年完工,世界規模最大的故宮博物館定型。


  然後,皇家將宮中儲存的寶物,全部放在博物館裡展覽,合計180萬件。

  二十年過去,至今仍是文人騷客打卡點,每天接待人流絡繹不絕。

  這些年連年戰爭,戰利品極多,再加上考古挖掘、抄家所得,故宮博物館已經裝不下了。

  所以,景泰四十七年,中樞決定,擴建故宮博物館。

  但,博物館再擴,就會把古宅子也擴進去,內城這些古宅也是打卡點,很多沒落家族都靠旅遊這點錢呢,沒理由把宅子賣給朝廷。

  朝廷合議很久,決定在石景山,建立石景山博物館。

  皇帝乾脆批地1200畝,等於80萬平,比紫禁城還要大,紫禁城才67萬平。

  拆除大量樓房,建立景泰宮博物館。

  就是皇帝心心念念的萬國城。

  景泰四十八年破土動工,預計十五年完工,總投資高達1200萬。

  這家比紫禁城還大的博物館,預計能陳列2000萬件至寶。

  財部預計,12年就能回本,然後穩賺不賠。

  所以呢,這錢就變成了皇企和國企共出一半,建立景泰宮博物館有限公司,招聘人才進行管理。

  賺錢嘛,不寒顫。

  當時皇帝都後悔用景泰年號了。

  因為故宮博物館爆火,外加旅遊業興起,各地都跟著建博物館,跟風最厲害的是陝西。

  陝西這地方,一鏟子下去,絕對一筐寶貝。

  僅公辦博物館,就有17家,民間博物館,高達32家,民間沒註冊的小型博物館,不計其數。

  景泰十七年,中樞成立考古司,負責保護性挖掘古墓,古墓品僅可用作博物館觀賞,不許買賣。

  從全國2000件文物中,甄選170萬件寶物,填寫花名冊,命名為國寶,永不許出境。

  政策一下,古董從硬通貨、流通價值,變成了更高的觀賞價值,博物館應運而生。

  百姓家中的寶物也不用藏著掖著了,這回拿到明面上,放進博物館裡,讓人觀賞,賺門票錢,只要你註冊了,那麼這件古董就屬於你的。

  幾乎每一年,中樞都會增加國寶數目,截止到景泰五十二年,國寶數量暴增到了1900萬件。

  一方面是新發現物件很多,另一方面是民間將一些稀世珍寶拿了出來,還有就是藩國的戰利品。

  民間收藏家,不太相信官方人品。

  乾脆三五個好友,聯合起來,共同出資辦一個博物館,這種私人博物館,不一定收費,但入門門檻很高。

  收藏家真不差那點錢,他們追求的是共鳴,對寶物的深層理解。

  反而對那些走馬觀花,打卡拍照的遊客不屑一顧。

  近幾年,客流量飆升,各地博物館,都迎來了龐大客流潮,賺得盆滿缽滿,民間開辦博物館的越來越多。

  有的沒落貴族,發現了這商機,把自家大宅子拿出來給遊客參觀,賺點菸錢。

  像陝西,壓根不愁古董,這東西太多了,可能誰家用的喝水的碗,都是宋朝的。

  景泰三十七年的時候,又保護性挖掘了秦始皇墓,可以說,陝西遍地是古蹟。

  景泰四十七年,和景泰宮同時上馬的項目,還有陝西的阿旁宮和大明宮,前者是秦始皇珍藏珍寶的地方,後者代表著盛唐之盛。

  皇帝打算仿製出來,用來存放文物,建立兩宮博物館,主要是為了賺旅遊錢。

  這份投資,同樣是國企、皇企共同投資,皇帝倒是想吸引民間投資,但民間沒人敢投,這是宮殿啊,誰敢投?

  阿旁宮預算200萬,可以接受,大明宮預算高達3000萬,皇帝差點想撤資。

  而隨著博物館的發展,書畫展也隨之發展起來,畢竟遊客就是流量,流量來了,什麼都能賺錢。

  書畫展辦起來,造就了一批書畫名家。

  話說回來,像陝西、西域、山西、湖北等這些地方都不缺文物,內地都不缺文物。

  但東北是真缺呀。

  唯一拿得出手的是,金朝的寧古塔,也就這東西出點名,徽欽二帝的屍體還不敢拿出來展示,其他的東西真沒有啊。


  但東北有自己的辦法。

  自己沒有,埃及有啊,希臘有啊!

  希臘那地方,跟陝西似的,一鏟子下去,全是文物。

  奧斯曼人根本不懂欣賞,乾脆讓大明去考古,然後搬回來,放在東北,東北六省,加上長城北五省,一共十一個省,啥也沒有。

  把希臘的東西挖出來,分一分,旅遊資源不就來了嘛。

  景泰四十九年,十一省布政使聯合上疏,請求皇帝給奧斯曼下旨,允許大明去希臘挖掘文物。

  這不是盜墓嗎?

  當年保護性挖掘秦始皇墓,被民間罵吐血了,有人甚至詛咒大明皇室,也會被後人挖掘墳墓。

  直到兵馬俑問世,反對聲音少多了。

  但秦始皇墓真的沒法挖,起碼以現在的技術無法挖掘,只能那整片控制起來,完全保護,等以後技術發展起來,再行挖掘吧。

  這些年,考古人員全在民間保護古墓。

  什麼叫保護性挖掘呢,就是這個墓漏水了,被盜了,出現不可抗力,不得不挖掘。

  幾乎挖一座大幕,就要在原址上建一座博物館。

  當然了,這是國企。

  地下一切的東西,都屬於朝廷的,當然沒明說,不然民間得瘋,因為地下也埋著人家的老祖宗。

  中樞還真允許了。

  景泰五十年,大明考古隊,高達三萬人,浩浩蕩蕩去希臘和埃及,進行考古。

  埃及是大楚領土,總得給大楚也喝口湯,大楚也建一座博物館吧。

  但希臘就不用了,順便把奧斯曼也搜一搜,看看有啥好東西。

  對於愛好收藏的人來說,現在的大明是最大的盛世,他們能近距離欣賞古人的智慧,而不是在書里乾巴巴地看著記載。

  皇帝也有收集癖。

  故宮博物館200多萬件文物,書畫類文物中,都蓋上了皇帝的印章。

  皇帝親手蓋的。

  民間的臻品,也都被皇帝蓋上了印章。

  上一個蓋章狂魔是唐太宗,下一個蓋章狂魔是乾隆,中間藏著個景泰帝。

  不止國內的。

  皇帝復刻了自己的璽,送去藩國,讓藩王負責蓋,國外的頂級珍寶,都要留下景泰帝的痕跡。

  天子有十二璽,景泰帝有十三個。

  一枚是仿製的,直接放在國外,各國輪流蓋。

  民間叱責皇帝是蓋章狂魔,污染了寶物。

  但這種風氣,卻被民間收藏家效仿,多好呀,蓋個章,證明我來過。

  皇帝還會把自己的寶璽送出宮去,挨個博物館蓋章。

  此事還被中樞百官聯名上疏,皇帝沒聽,但多少收斂了一些,專門挑精品蓋章。

  惹得朝臣狂翻白眼,民間罵他的聲音更多了。

  京城裡遍地能看見黃包車和賣報紙的。

  近幾年,又多了賣香菸的。

  菸葉產自南美,景泰四十七年,大明大規模往南美移民。

  皇帝在南美封了五王,將南美稱為唐地。

  封皇三十六子朱見灄為唐王,第一個登上南美開拓,隨後將皇三十三子、皇三十四子、皇三十五子、皇三十八子,全部封去南美。

  朱見灄是皇帝幼子中出類拔萃的,所以封去南美,開拓新地。

  南美的產物,也傳進了大明。

  其中最得民間喜愛的,就是香菸。

  從景泰四十八年開始種植,景泰四十九年,各省開了一家捲菸廠,一共52家捲菸廠,其中皇企11家,國企11家,30家民企,其中有15家,有皇、國股份。

  景泰五十年打向市場,反響不錯。

  今年,又有百家企業,得到香菸執照,開始生產香菸。

  如今有多少企業,捧著黃金等待得到執照,因為香菸太賺錢了,景泰五十二年,粗略統計民間菸民高達7000萬。

  雲南、貴州、廣西、寮國、緬甸,靠種植菸葉,成為景泰五十一年,各省經濟排行龍頭。


  傻子都能看出來,未來香菸市場多麼恐怖。

  皇帝支持香菸推廣,卻極力反對毒品,景泰五十年,大明和40個大藩國,110個小藩國,聯合簽訂禁毒協議。

  在封國方面,皇帝非常偏心。

  大陸地盤都分封給了自己兒子和親侄子,好的島嶼分封給了近支親王,比如趙王,垃圾島嶼則分封給了遠支親王。

  近支親王封的都是群島,雖是島國,要麼位置重要,要麼環境優越,人口也多,自成體系。

  封給遠支親王的,都是一個島,也不管什麼位置不位置,隨機抽籤,隨機移民,各方面都不上心。

  對自己兒子,更是恨不得把大明一切都送去封國。

  看看大商、大隋、大楚、大唐、大夏、大周都能看得出來,這些藩國都有稱霸的本錢。

  皇帝對侄子也不錯,崇王,撈個頂好的地盤,紅海、亞丁灣,十分富饒。

  宗室里的諸王,封的模里西斯、葛摩、塞席爾,找地圖都找不到這種小島。

  上面有個兩三萬人頂多了。

  這些藩王天天訴苦,皇帝嫌煩,將藩國的宗主權,移交給該大陸板塊上的霸主國,非洲的大楚,大洋洲的大周,北美的大夏,南美的大唐。

  這些國家,不得不照顧這些小老弟。

  各大藩王拿著長輩架子,不停像本地老大索取,弄得這些國家也頭疼不已。

  像澳大利亞,島嶼星羅棋布。

  封了五王過去,周王朱見淞,是周地的宗主國,朱見淞就十分頭疼,他封地是西奧。

  西奧是最窮的地方。

  之前剛封的時候不知道,在澳大利亞深耕二十年後,才知道,東奧最富。

  但東奧有兩個王,皇三子朱見渝在東北澳,皇五子朱見滬在東南澳。

  東南澳最富,雪梨、坎培拉、墨爾本全在這裡。

  所以整個澳大利亞,看似宗主國是周王,其實是吳王朱見滬。

  這件事還是近兩年皇帝才知道的。

  皇帝做主,把周王朱見淞的二兒子,分封去墨爾本對面的布萊頓島上去,算作補償朱見淞。

  對此吳王也鬧,卻被皇帝呵斥,巴斯海峽里有兩個島,一個是金島,一個是弗林德斯島,這兩個島,可以分封給吳王兩個兒子。

  宗室一看,皇帝是真偏心啊。

  好地方都給自己孫子留著,我們宗室也姓朱!

  澳大利亞開墾了二十多年,五王封國內總人口,達到了1個億。

  紐幾內亞被皇帝命名為宋,皇八子朱見漪為宋王;旁邊的紐西蘭為鄭地,皇九子朱見渚為鄭王。

  這塊地盤,也參與了世界貿易。

  皇帝賞賜五王20艘寶船,每國四艘,允許他們做貿易。

  但現階段,他們沒有足夠的機器,只是做原材料生產國,為大明提供原料,然後大明提供他們商品。

  從景泰五十年開始,他們從大明購買大批淘汰的機械,開始組建自己的工業化。

  但五國被皇帝餵飯餵習慣了,不喜歡自己開動腦筋。

  反而往國內進行很多投資,躺著賺錢就行了。

  這塊大路上沒有天敵,所有各種生物都會泛濫。

  明人來了就不一樣了。

  明人是什麼都能吃掉,什麼都會吃。

  像周、宋、鄭三地就是天然牧場,源源不斷為國內提供肉食,反而肉罐頭,成為這塊新大陸上的第一個產業鏈。

  景泰四十九年,葡萄牙人經過萬里航行,從大明來到了這塊新大陸。

  他以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

  靠近的時候,看見碼頭繁忙,全都是他在歐洲見到的明人,他大驚失色,請求見當地的官員。

  卻被人當傻子似的看他。

  他叫哥倫布,一個從義大利逃去葡萄牙的航海家,這是他第三次航行。

  這年代的明人,見外國人稀鬆平常,那些扎辮子的旗人,都是外國人,他們的奴隸。

  一個外來的奴隸,還想見知縣?

  哥倫布會說幾句漢語,不然他不會在大楚打下義大利時候逃走。

  說實在的,他對漢人是又愛又恨,恨他們奪走了自己的家園,也佩服他們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

  這些年,他去過義大利。

  以前義大利是有名的髒亂差,人是又爛又愛吹牛,天天搞什麼藝術,就是不干正事。

  大楚建立之後,所有港口,每日繁忙無比,整個歐羅巴的貨物,大楚是中轉站。

  那裡的明人,沒有一個喊累喊苦的,都在默默的工作。

  他們很善良,對任何人都沒有敵意。

  若不是他從義大利逃出來,親眼看到一個個空城,他都不敢相信,這個是他認識的明人?

  其實他細看,就會發現,做那些事的明人,要麼是紅臉蛋高顴骨,要麼是小矮子,反倒明軍士兵這樣做的少。

  他發現,明人如影隨形,不管在哪裡,都能看到非常多的明人。

  他從葡萄牙出發,走過開羅運河,整條運河上,全是明人,甚至在沙漠裡,都能看見很多明人。

  從紅海進入大唐洋,遍地都是大明商船,停靠任何碼頭,看到的都是明人。

  一路到馬六甲,越過馬六甲,明人更多。

  沒有一個碼頭,不是明人的。

  千辛萬苦,行駛到了新大陸,這裡早就被明人占領了,看他們的樣子,像是在這裡生活很久了。

  他很搞不懂,世界上怎麼這麼多明人啊!

  大楚就是,旁邊的什麼壽國、興國,全都是人。

  他通過馬六甲時,問過當地一個官員,那個官員告訴他,大明加上所有藩國,人口高達37億。

  這就讓他更加恐懼了,葡萄牙一共才多少人口啊?

  和大明比起來,就是一粒沙一樣。

  哥倫布在布魯姆,就是大明的金州,見到了當地知縣,知縣剛從社學回來。

  大明本土預計景泰五十五年,實行十二年教育。

  如今澳大利亞還是六年教育。

  縣令是大明的進士,被分到藩國來幫助藩國建設,來了十二年了,當初規定,本土幫助藩國三十年。

  等到期了,他就要回京述職了。

  其實,他也想留在本地,周王也極力挽留,但他想回去看看,再做決定。

  這些年,來澳大利亞工作的明人很多,本土和藩國都是一樣的,沒人覺得哪裡不一樣。

  藩國也在統一使用大明律,只是也有藩國法律,但大明律是根本法。

  哥倫布和這縣官交談才知道。

  大明竟要推行十二年教育?

  大明已經明確改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太學、國子監六個級別。

  太學就是研究生,碩士;國子監變成博士生,博士。

  選舉的教材,用的是選修制度,和大明一直採用的學分制度,國子監就是學分制度。

  小學畢業後,就要選科,一共有二十多門,物理就分幾門,有熱學、力學、光學、聲學、機械學等等學科,還有文學、語文、數學、口才、歷史、政治、生物、化學、實驗、常識、邏輯、道德等等學科。

  全是自選,然後修學分制。

  學分修滿就可以畢業,沒有中考,因為是義務教育,用中考可能會擋住一批學生上高中。

  現在是有中考的,中考就結業考試。

  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後,就取消中考,統一實行高考。

  哥倫布掰著手指頭想,自己讀過幾年書啊!大明竟然要求十幾億孩子,讀12年書,這是什麼概念?

  各行各業會人才大爆發!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