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著往嘴裡旋飯,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著往嘴裡旋飯,逼著旋

  景泰三十四年,大明艦隊飄洋萬里,來到了墨西哥東海岸。

  艦隊總兵李杲,登陸墨西哥。

  此時,統治墨西哥的已經不是神秘的瑪雅文明了,這個時代,瑪雅文明剛剛衰落,倒是還有瑪雅人存在。

  瑪雅文明,並不是美洲第一個文明,第一個文明是奧爾梅克文明,瑪雅文明是第二個文明。

  美洲只有三個文明。

  後世從奧爾梅克文明出土的文物判定,該文明極有可能來自華夏文明。

  奧爾梅克文明,和華夏商王朝盤庚遷殷的中興時期,象形文字,和華夏古象形文字有幾分相似。

  而且,奧爾梅克人所崇拜的虎豹圖騰形象,和中國《山海經》中關於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的形象記載。

  李杲登岸時,奧爾梅克人早就被瑪雅文明滅亡了,瑪雅人都衰弱了,取而代之的是第三個文明,阿茲特克文明。

  他第一次見到土著,就覺得土著和漢人長相有幾分相似,二者極有可能有血緣關係。

  在華夏古文獻中,也可以找到關於美洲的記載。

  比如,山海經中的扶桑,書中記載在世界最東方的盡頭,有兩棵相互扶植、共同生長的大桑樹,合稱為扶桑樹,太陽神金烏十兄弟就住在扶桑樹上,他們每天早晨輪流從扶桑樹上升起,往西邊飛行,形成了一天之中的日出與日落。

  可在史書中,《梁書》中的記載:「扶桑國在大漢國東兩萬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餘里,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

  另外就是《梁書》中還記載,扶桑國有一種「扶桑木」,這種植物的葉子很像桐葉,果實像梨,形狀像筍,果實可以吃,葉子可以用來織布。

  這種樹,正巧是墨西哥的龍舌蘭。

  《梁書》上還對扶桑國的習俗有所描述,比如扶桑人的結婚流程是男子先到女子家勞動若干年,在此期間,如果女方不滿意可以轟走男子,如果很滿意,幾年之後兩人就會成婚,而這正是墨西哥瑪雅人的習俗。

  《梁書》中還記載扶桑國「無鐵有銅」,顯然說的就是墨西哥。

  《梁書》中還提到,扶桑國「其國法有南北獄,若犯輕者入南獄,重者入北獄。有赦則赦南獄,不赦北獄。」而古代瑪雅人也正是如此,他們對於輕刑犯和重刑犯是分開收容關押的。

  類似的史料很多,比如《佛國記》、《南史》,都有關於對美洲大陸的記載。

  就是說,中國在兩晉時期,就進行過地理大發現,不知道被什麼外力因素最終導致被迫中斷進程,而後人將這段歷史硬安在倭國之上,後人將錯就錯。

  盛唐之後,就再也沒有過地理大發現了,華夏這個概念也僅存於中國之地。

  在唐朝之前,中國泛指天下,而非僅僅一地。

  就像南洋,從宋朝開始,宋元明清對南洋進行深層次滲透,結果歐洲大炮打開了大清國門,被迫打斷進程,導致軟殖民南洋的計劃徹底泡湯。

  南北朝時期的地理大發現,也可能因為戰爭而中斷,文獻也就變成了文獻。

  李杲航行到美洲時,大明正在開發大洋洲了,也在兩年前,清理乾淨了夏威夷,在夏威夷建立了中轉站。

  他率領艦隊近萬艘,水師三萬,帶著很多貨物,抵達墨西哥。

  大明萬里而來,是和土著做朋友的。

  艦隊靠岸後,李杲開始接觸土著,和土著貿易,打了幾場小戰,明人在沿海地區修建了一座小城池。

  李杲作為當世人,並不知道瑪雅人的神秘。

  他只知道這些人很蠢,用黃金換取一些生活物資,在大明一文不值的東西,在這裡非常值錢。

  那就說明,他們的金銀礦非常多。

  李杲有豐富的殖民經驗,他和土著做朋友,派人去探礦,去勘探地形等等,很快就將這塊地區的地形瞭然於胸。

  此時的瑪雅文明已經衰落了,瑪雅人陷入無盡內戰之中,取而代之的是阿茲特克文明。

  阿茲特克人是遊牧民族,好戰、兇殘、強大,是李杲的直觀印象。

  這些人就相當於漢朝匈奴人。

  只不過,等於匈奴人滅了漢朝,當起了中原皇帝,就是阿茲特克人滅了瑪雅人,占據了瑪雅的城邦,當上了皇帝,建立了阿茲特克帝國。


  阿茲特克是一個極具擴張的民族。

  如果沒有明軍打斷他們的進程,他們可能會統治整個美洲,當然了,這需要漫長的時間,起碼需要幾百年。

  他們成長速度太慢了,像大明、歐洲已經從野蠻人進入文明時代了,他們才開始誕生文明,還要進化成野蠻人,世界不給他們時間了。

  李杲用生活用品換取他們的金銀財寶,一邊建立駐點,三萬人分布在整個沿海地區,全部建立駐點,修建城池。

  同時,派人傳消息回國,請皇帝派大軍過來。

  為了繪製海圖,大明派出三支萬艘戰艦的龐大艦隊,行駛到一地,就會留下船隊觀察、記錄、再回航。

  當李杲抵達美洲東海岸的時候,海圖已經傳回國內去了。

  作為第一個發現美洲的明人,有一個海灣以李杲名字命名,李杲只要幹得好,榮封國公不在話下。

  發現大洋洲的郭懋,就榮升了國公之位。

  李杲可沒想過,占地為王。

  這破地方,要是沒有大明源源不斷的財力支持,他估計會同化成土著的,還是回國內當國公舒服。

  明軍按部就班的建立駐點,修建城池,囤積物品,等待後面的部隊。

  只要是人就貪心,土著也不例外。

  阿茲特克人,不滿足於黃金交易,非常想得到李杲船上的全部貨物,派遣大軍襲營,結果被李杲殺得七零八落。

  李杲親率騎兵攻打墨西哥城,把阿茲特克人嚇尿了。

  因為美洲沒有馬,阿茲特克大軍被殺得大敗,首領跪在李杲馬前求饒,但他好似不是求饒,而是在朝拜李杲騎的汗血寶馬。

  後來李杲才知道,美洲沒有馬,首領不是恐懼於明軍之強,而是恐懼於這麼多戰馬,他們認為是圖騰。

  第二年,大明派來三十萬大軍,開始對美洲進行征服。

  美洲之所以被稱為美洲,是以義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的名字命名的。

  大明管他叫美洲,是老皇帝叫出來的。

  像西葡兩國人少力窮,征服一個如此龐大的美洲,需要漫長的時間,大明則不用。

  景泰三十六年,南北美洲諸王就分封過來了。

  因為老皇帝有龐大的財力,能調動全國人力,僅僅景泰三十五年,南北美洲就出現了幾百萬明人,有商人,有僧侶,有傳教士,有政客,什麼人都有。

  甚至還有農人先跑來占地呢。

  隨著美洲諸王分封過來,就有上千萬人,接下來每年都有千萬人送到美洲來,很快美洲大陸就明旗飄揚了。

  至於,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阿茲特克帝國,在大明的浪潮中,連一朵浪花都沒飄起來,就被淹沒了。

  倒是一些兇悍的土著,被訓練成戰兵,投入歐洲和南美戰場去了。

  整個墨西哥,一共有八百萬人。

  從景泰三十五年,到景泰四十九年,十五年間,整個美洲土著在以超速消失。

  如果是歐洲人殖民,土著能消失幾個?最多被壓榨當奴僕。

  大明殖民,是真的消失。

  因為大明移民以千萬計算的。

  哪怕你鑽進大山里,鑽進雨林里,早晚也會被抓出來,因為明人太愛種地了,一塊爛地也琢磨著怎樣種植,那就得不斷開墾新地。

  而且,明人能生!

  短短三十年光景,北美人口將近十億人!

  什麼原始環境能夠保住?

  什麼土著能存活?

  填完沼澤,改道河流,改完河流改山脈,明人不息,種地不止,森林變成種植園,草原變成大耕地,每天都在勞作。

  換了哪個國家能做到?

  明人壓根就不是殖民,就是移民!

  最後把世界其他人給移光了!

  三十年過去,美洲土著幾乎看不到影子了。

  當土著最後的棲息地消失,要麼變成明人的奴隸,要麼只能死亡,而北美諸國是不禁槍的,百姓都有槍,土著還用木棍呢,估計青銅器都造不出來,怎麼跟明人打?

  至於後人傳言的瑪雅人文明,摻水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大明還真沒發現多少,那種金字塔很像是歐美人偽造的。


  瑪雅文明,更像是個噱頭。

  在豫國。

  朱見溏不聲不響,寡言少語,卻將豫國治理得蒸蒸日上。

  地形上,大部分覆蓋著山丘和丘陵,擁有廣闊的沙漠和草原,地理環境只能說一般。

  但,這是一個坐在白銀上的國家。

  全世界通行的貨幣中,豫國占比35%,就是說,世界上的銀幣有35%是從豫國的銀礦中挖出來的。

  即便在現行紙幣的時代,豫國憑藉可怕的白銀儲量,照樣是美洲巨豪之一。

  煤鐵石油礦、金銀銅礦都非常豐富。

  即便將加利福尼亞半島,送給了夏國,卻得到了墨西哥灣大平原一塊種植基地,讓豫國的人口直線飆升。

  豫國在北面還有一塊飛地凍土島呢。

  所以,豫國有能力將北部荒漠,填充成耕地。

  當然了,自己填成耕地,不如把襄國滅掉,襄國擁有北美最富饒的一塊平原,又有六國都需要的運河,可襄王卻不好好利用,這個國家最該被瓜分掉。

  豫王已經開始做預案了。

  和東越王合作,瓜分襄國,豫國要陸地上的領土,海洋上的島嶼都歸東越。

  兩國一拍即合。

  一東一西,同時開戰,先拿下襄國,再拿下大順、燕國,吞併了這兩國,就剩下四國掰腕子了。

  豫王自認自己不會輸。

  他有四個兒子,個個都是人才,這就是他的底氣,他的兒子們足夠優秀,尤其老三,是罕見的帥才。

  未來,拿下北美洲,他就把土地分封給自己兒子。

  老皇帝想將世界優渥的土地給自己兒子,豫王也想將北美的土地給自己兒子。

  豫國是朱佑枅最後一站。

  老皇帝並沒有特殊叮囑的話,因為豫王最讓人省心,這些年很少上疏中樞,除了正常問安外,什麼話都沒有。

  仿佛是個邊緣人,其實野心勃勃。

  朱佑枅從豫國西海岸離開豫國,返回國內。

  這次國事訪問,耗時九個月,預計十七天內返回大明,呈報朝廷。

  時間退回到朱佑枅出使之前。

  太子第六子朱佑杶,出訪南美,但並沒有和朱佑枅一起,因為兄弟兩個關係很差,幾乎從來不說話。

  關係差的原因,無人知曉。

  反正他倆在京師互相撕咬,太子都覺得頭疼。

  朱佑杶和朱佑枅不一樣,後者純紈絝,胸無大志,前者則是個很認真的人,可惜志大才疏。

  大明在南美分封了五個近藩,四個遠藩。

  南美,簡稱為唐。

  南美洲面積不如北美洲大,僅僅1784萬平方公里,但土地價值是比北美高很多的,因為北美有大幾百萬凍土區,沒什麼實際價值。

  若說北美是天選之地,那麼南美就是老天爺追著餵飯。

  如果明人控制這裡,能將這裡建成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

  沒錯。

  景泰六十四年,南美五國,總財政收入達到了12.7億!

  南美五國,人口9.7億。

  按照糧食專家估計,南美能養活總人口30億!

  如果說,澳大利亞會因為缺水而犯愁,北美會因颶風和地震而犯愁,南美則只會因為太富了而發愁。

  這地方,簡直是老天爺追著往嘴裡旋飯,逼著旋。

  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為什麼世界上會出現這樣一塊大陸呢。

  也有人硬找理由,說這裡地形惡劣,什麼西海岸平地狹小,阻礙了東西方向的交流,南北方向則因為氣候帶的差異更加支離破碎,純屬無病呻吟。

  大明國土地形惡不惡劣?

  世界上最惡劣的地形都在大明,如果開上帝視角,漢人祖先打死都不要這塊爛地。

  也就漢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用了六千年時間啊,打通了關中,打通了蜀道,打通了秦嶺,打通了嶺南,打通了橫斷山脈,打通了烏斯贜,才把這塊最垃圾的地盤,變成了宜居之地。


  換了任何人,看見這地形都頭疼,然後自暴自棄了。

  倭國惡不惡劣?天天地震火山?

  婆羅洲、蘇拉威西島惡不惡劣,完全坐在地震帶上,地震海嘯就沒消停過。

  西班牙、葡萄牙惡不惡劣?波斯惡不惡劣?土耳其惡不惡劣?中東惡不惡劣?

  全世界的精華,都在南美洲。

  人不行,住在哪裡都會覺得地形惡劣。

  換漢人來統治,能把這塊地方干成全宇宙第一。

  華夏這麼惡劣詭異的地形,能形成兩千年的大統一,在世界上都是未解之謎,沒人能解釋,華夏怎麼能統一?歐洲為什麼沒統一?

  華夏地形比歐洲地形還惡劣,關中、蜀道、秦嶺、南嶺、太行山、河湟、橫斷山脈、興安嶺,烏斯贜高原,哪一處是人力能夠穿過的?大沙漠、大盆地,華夏境內多少?黃河、長江泛濫幾百年,淹死幾千萬人!

  這地形,是世界上最複雜最惡劣的地形,沒有之一!

  卻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第一次統一。

  從那之後,華夏從關中蜀中,翻越了太行山,來到了河北,又拿下了中原,占據了黃河兩岸。

  勢力又過了長江,一點點像長江南部蔓延,拿下江西,控制江浙。

  又一點點打通了南嶺,占據了嶺南,拿下了兩廣。

  一直到了南海。

  勢力又向西,向橫斷山脈里的雲貴一點點吞併消化,勢力摸索到了烏斯贜,又一點點上了臓區,控制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這是華夏民族一代一代人,用了幾千年的時間,遷徙居住控制同化,才有了今天的疆域。

  歐洲為什麼沒有統一?

  因為歐洲從先秦時代,直接快進到了大航海時代,因為拿破崙不是秦始皇,倘若當時歐洲沒進行大航海,也許拿破崙就是秦始皇了。

  如果跳出華夏民族兩百年苦難來看。

  大統一的華夏,遠遠比彈丸小國要強,強的不止一星半點,世界上的強國,就沒有一個彈丸小國。

  英國可不是彈丸小國啊,巔峰時期他的領土要比蒙古帝國還要大的。

  當英國丟掉了海外領土,直接就墮落了。

  而華夏統一大王朝,就陷入了一個詭異的統一怪圈,三百年內,王朝更替,因為大統一思想作祟,所有反王都想統一,這就造成了有很多割據亂世,比如三國、南北朝、五代。

  有人會說,為什麼大統一王朝沒有繼續擴張?

  有的!

  就說大明,一點點懷柔了雲貴,最後在康熙時候雲貴瓜熟蒂落,落入王朝口袋裡,而且勢力抵達了烏斯贜,並在不停登上高原的。

  並且,大明是幾次要吞併安南的,只不過安南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無法吞併了而已。

  像雲貴桂三省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漢唐只是概念控制而已,真正控制是從宋明開始的,到清朝才瓜熟蒂落。

  漢唐時期的占領,是很粗暴的占領,因為當時民族概念並沒有興起,直接占領漢化就可以了,這個過程是比後世快得多的。

  宋朝之後,除中原外地區,已經出現了民族觀念,像雲貴桂,都有了自己的民族,想實控就要慢慢同化,這個過程就太漫長了。

  這也是明朝無法吞併朝鮮的原因。

  為何太祖設為不征之國,因為打不了了,打下來也占不住的,人家有自己的民族了,有自己的國家了,自己的歷史了,想占領同化,是需要漫長的時間,海量的金錢的,這個在農業社會,財政是無法支撐幾十年同化一個國家的。

  明滅之後,康熙時期,徹底吞併雲貴,這也得益於南明,將軍隊遷去了雲貴,漢人融入了當地人,才有了今天的雲貴。

  乾隆對準噶爾的戰爭,對緬甸的戰爭,都是對外擴張。

  對準噶爾戰爭勝利,才擁有了西域。

  這絕不是清朝就比明朝強,也不能單獨拿清朝和明朝對比,因為這是一個順承的時代,這裡面有順承關係的,清朝是繼承了明朝的遺產。

  明朝用了二百多年消耗蒙古,才讓蒙古各部徹底衰落,才有了清朝能控制蒙古。

  明朝同樣用了二百多年,消化了雲貴桂,讓國內沒有了後顧之憂,才能夠全副精神對付準噶爾,才能收復準噶爾。


  清緬戰爭,就是大清對外擴張,如果勝利了,大清就擁有了緬甸地區,華夏版圖就多了一大塊。

  同化可以交給後人慢慢來做的。

  歷朝歷代,都是在對外擴張的。

  在大明之前,沒有朝代真正統治過雲貴桂,更別說烏斯贜了,就連盛極一時的蒙古,也只是象徵性收稅而已。

  雲貴桂地區,從北宋開始,就在同化,到了康熙時期,足足上千年啊,才徹底同化了雲貴桂。

  想同化一個民族,是要漫長的時間的,是需要繼任者,下一個王朝一直去做的一件事,絕不是簡簡單單一場仗打完,就同化了的。

  除非,進行絕戶政策。

  倭國用過,效果非常好,若非戰敗,南洋就是它的了,倭國給同化開啟了一種新思路。

  華夏是從不進行絕戶政策的,都是以同化為主,這就是漢文化的特性,視天下人都是人,哪怕是野人,也當人看。

  就說秦始皇統一華夏,其實對函谷關之外,只是表面統治而已,並沒有實控。

  直到漢朝,才真正的同化了中原地區,到了東漢才同化了河北、推到長江流域。

  衣冠南渡,才徹底開發的江南,才有了今天這顆明珠。

  隋唐為何非跟高句麗過不去?唐朝為何和吐蕃過不去?

  不就是在吞併嗎,盛唐就是吃得太多,搞得不消化了,才從盛世忽然墜落,外廓的地盤也全都丟了。

  所以宋朝之後,就停止對外擴張了,這裡面有宋朝膽子小的原因,也確實是吃多了難以消化的原因,像土司制,就是宋朝開始用的,宋朝主打一個同化。

  尤其南宋,打通了南嶺,開發了嶺南,把嶺南地區徹底納入中華版圖。

  這也是兩宋能誕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因為只想搞錢,不想擴張。

  可惜萌芽被蒙古人給扼殺了。

  大明立國之後,並沒有堅持宋朝的國策,而是尋求擴張的,像派黔國公鎮守雲南,懷柔漢化雲貴桂土司。

  又收復了安南,派遣鄭和下西洋。

  其實,下西洋的政策,到正統皇帝的時候還下過一次呢,只是船沉了,人漂去泰國了,從泰國走回來的。

  然後倭寇就非常非常橫行了,倭寇是誰?是海上的既得利益者,冒名倭寇而已。

  寶船的圖紙被劉大夏一把火燒了,造船的船工也都消失了,大明無法造寶船了,只能閉關鎖國,因為出不去了。

  大明擴張的進程,是被朱祁鎮土木堡被俘之後打斷的,也是這次,讓大明國策進行了急轉彎,一個蒸蒸日上的大帝國,一下子變成了臣屬國,變成了一個廢柴。

  從那之後,大明就從對外擴張,轉而實行南宋政策,加速漢化國內領土,就開始同化湖廣、雲貴川桂整個大西南的土司,因為國內的財政無力支撐擴張了。

  到了明末,為大明殉國的土司不計其數,這就是正統後時代的明朝的功勞。

  大清確實很爛,他們把一個開放文明的巨國,變成了一個自我矮化的奴隸國。

  把一個繁榮富強,科技進步的霸主國家,變成了一個梳辮子當奴隸只知道喊喳的夢中上國。

  把一個包容並蓄,勤勞肯乾的先進國家,變成了一個被大炮轟開國門後,還自命不凡的傻子國家。

  歸根結底,滿人只知道防著漢人,只把華夏當成一個豬圈,一個供他們享樂的瑤子而已,他們從來沒把這個國家當成他們自己的國家,也從來沒把漢人當成自己人。

  所以,被大炮轟開國門後不斷衰落,是歷史的必然。

  絕非偶然。

  換做漢人統治,最多被轟開國門,二三十年後就能成為世界強國,參與到瓜分世界的進程中去,可大清不會的,他是異族統治從根源上就決定了這一點。

  而漢人,骨子裡就流淌著當皇帝的血統,誰都想當皇帝,所以就各大勢力割據,越打越爛,榨乾了國家最後一滴血。

  這也是必然。

  縱然大清再不是東西,但他給華夏民族留下最寶貴的遺產,就是地盤!

  東北和西域,足以讓民族再次崛起的遺產,這是大清給華夏留下的唯一東西。

  大國,永遠是大國。


  只要是大國,就早晚有一天會崛起的,任誰也擋不住的。

  最可怕的是,這片土地上,有世界上最能幹的人民,論勤勞,華夏人能排宇宙第一,沒有比華夏人再勤勞的民族了,沒有。

  也沒有比華夏人再愛國的民族了,沒有。

  華夏人血液里,深刻著勤勞和愛國,為何古人要記歷史呢,從夏朝開始,華夏人就開始記錄歷史。

  只有記住歷史,才能記住華夏是怎麼來的,這片土地上的人是怎麼來的,才會知道祖先的輝煌過去。

  這是民族凝聚力啊。

  所以,華夏兩次被異族徹底統治,最後反同化了異族,就是可怕的凝聚力在作怪。

  而凝聚力展現出來的就是愛國。

  像其他國家的人,需要要進行愛國教育。

  華夏人的教科書里沒有愛國教育這門課程的,只要看完歷史,就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就會產生凝聚力,就會自然而然的愛國。

  這就是歷史的作用!

  話說回來。

  如果商朝人開了上帝視角,把華夏民族遷到了南美洲來,那麼五千年後的今天,華夏人估計統一全球了。

  這個地方,好到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南美洲西海岸的綿延不絕的山脈,叫安第斯山脈,平均海拔3660米,最高峰海拔6962米。

  別比烏斯贜,就比橫斷山脈。

  橫斷山脈,山嶺海拔多在4000~5000米,最高峰海拔7556米。

  坐落在橫斷山脈里的是雲南、四川、烏斯贜,其實就是西康省。

  就這,被南美人稱之為天塹。

  他們見過山嗎?還有人說這地方阻隔了人類活動?

  雲南阻隔誰了?烏斯贜阻隔誰了?

  大明的疆域在哪?大清的疆域在哪?

  就這地方送給太祖,太祖能笑死,這也叫天塹?就這還打不下來?

  越過安第斯山脈,就是無比廣闊的平原!

  平原占比60%!

  178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60%平原啊,這是多少?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啊!

  再看看華夏,平原占比12%!這點還主要分布在東北呢!去掉東北再看看剩多點。

  無比廣袤的亞馬孫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

  比大明兩京十三省還大!

  北面還有奧里諾科平原,南面還有一個拉普拉塔平原和潘帕斯平原,中間夾著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也就在南美才叫高原。

  在大明,那都叫平原。

  最高海拔1000米左右,貴州平均海拔1000米,正常在200到500之間,這不就是江南平原嗎?

  這地方是不是老天爺追著餵飯?

  氣候?

  簡單點說,溫潤多雨,氣候好到讓大明嫉妒得想自殺。

  最大承受人口30億都是不破壞雨林的情況下說的,如果把雨林全部砍伐掉,能養活100億人口。

  資源就別說了吧。

  全世界的貴重金屬,都出自南美。

  能想到的資源,南美洲能挖到人類滅絕。

  朱佑杶第一站是唐國。

  唐國,封地在南美洲西北部,主要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波多利亞,還有巴西西部,整個亞馬孫雨林,唐國占據70%。

  可以說,作為南美霸主國,唐國的疆土面積最大,高達500萬,平原占比80%。

  全國總人口3.98億,就差一點點超過四個億。

  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同樣也是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種出來的糧食,多到出口給周國、伊國、大明。

  唐王朱見灄,母妃是倭妃,序列皇三十六子。

  是老皇帝兒子中,最有能力的幾個,他不止治政能力極佳,還擁有極佳的軍事眼光,他師承王恕。

  小時候跟李秉、項忠、韓雍學習過,可這幾位相繼去世了。


  王恕回到中樞後,他就跟王恕學習兵法。

  他深得王恕真傳。

  美洲十二王,都是在景泰三十六年繼藩的。

  唐國的封地,是土著最少的國家。

  本地土著,是圖皮人。

  圖皮人是亞馬孫雨林中的土著,他們很擅長種植,可能基因里有明人的基因。

  而這些年,圖皮人逐漸走出雨林,往東部沿海方向移民。

  唐國擁有廣袤的雨林,自然就要和圖皮人打交道的。

  這地方和墨西哥不一樣。

  漢人能將墨西哥人淹沒,那是因為墨西哥沒有如此龐大數目的雨林。

  亞馬孫雨林,占據700萬平方公里。

  想一想,唐國剛來的時候,遍地都是雨林,漢人用多長時間才占據的雲貴?

  想徹底殺死圖皮人,想都別想。

  他們鑽進雨林里,一輩子都找不出來的,偶爾還會出來報複種地的漢人,只會讓漢人不勝其擾。

  與其滅不掉,那就做朋友吧。

  唐王朱見灄非常清楚,圖皮人滅不掉的,他繼藩地,是厄瓜多的羅卡堡,先在這裡建城,一點點向雨林深處進發。

  唐王立刻和土著建立貿易據點,和土著進行貿易。

  剛繼藩的時候,唐王野心勃勃,當看了一圈地形之後,立刻放棄愚蠢的想法,和土著做朋友。

  土著出山,根本打不過明軍。

  而明軍非常和藹,願意和他們做貿易,屬於沒有傷害屬性。

  他們並不知道,北美的土著被明人收拾成什麼樣子了。

  安第斯山,根本擋不住唐王的腳步。

  他在和土著貿易的同時,開始像雨林里進發,開始建造城池,鋪設瀝青路,修繕棱堡。

  一個個現代城池出現在亞馬孫雨林里的時候。

  土著都看呆了。

  有的土著部落,試圖拿竹槍攻打明人的城池,結果被槍械擊殺後,他們跪在城池前,十分崇拜。

  圖皮人擅長種植,這不就是最好的奴隸嘛。

  隨著唐國地盤越來越大。

  在雨林里開闢出一座又一座城市。

  唐王偽善的嘴臉還沒曝光,他得知北面的豫國,抓到了很多兇悍的阿茲特克人。

  他就花錢購買阿茲特克人,組建冷兵器軍隊。

  讓這些阿茲特克人,為唐國開疆拓土。

  主要去抓圖皮人做奴隸。

  大明往南美的移民越來越多,雨林被大面積開墾出來,一百來萬圖皮人,哪裡架得住明人抓啊。

  唐國又缺奴隸,只能從歐非想辦法,非洲諸王清除土著的時候,唐國大量購入,又從奧斯曼購入大量奴隸。

  隨著移民人口越來越多,唐國的開墾速度加快。

  但在景泰四十七年時,被中樞叫停,不許再開墾雨林,要對雨林進行保護。

  因為有學者提出,亞馬孫雨林是世界之肺,一旦雨林被砍伐殆盡,會造成人類滅絕。

  大明人口泛濫,已經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

  而且,非洲五王繼藩後,都在放火焚燒雨林,這大大使得自然環境遭到無比嚴重的破壞。

  科學家呼籲各國保護環境,保護雨林。

  這個世界是大明的,大明有義務保護整個世界的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重點是降低生育率,不要再生育了,地球承擔不了這麼多人口。

  確實,大明占據世界這三十年,是人口泛濫的三十年。

  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大明境內總人口達到恐怖的38.5億,預計在三年內突破40億。

  而美洲擁有人口20億。

  印度人口11億。

  西亞、中亞總人口在5億左右。

  非洲人口在7億上下,歐洲算上土著總人口在4億左右。

  全世界總人口已經達到恐怖的80億!

  而這,只是工業化的開始而已,根據人口專家預計,在未來五十年內,人口很有可能翻一番,達到170億紅線後,才會逐年下降。


  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吃飯就是大問題,還要吃肉呢,現有耕地面積,是無法支撐龐大人口數量的。

  只能向原始森林進發,只能向海洋深處進發,只能向南北極冰川進發。

  這都會嚴重損壞自然環境的。

  照理說,全世界熱帶地區都擁有熱帶雨林,以前明人沒占據世界的時候,全世界都擁有很多熱帶雨林。

  明人占據世界這三十年。

  先砍伐掉了百越之地的熱帶雨林,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種植園。

  又砍掉了馬六甲省的熱帶雨林,開墾出無數耕地和種植園。

  所有藩國,大洋洲、非洲、南美都在砍伐雨林擴大耕地,這使得全球氧氣急速減少,各國會出現吸氧危機。

  這還沒算工業化呢。

  若是一個國家搞工業化,污染僅限於局部。

  現在是全球搞工業化,污染就是全球的。

  以前海水的藍的天是藍的,現在呢,天空上有一層灰濛濛的,海水已經黑了。

  這就是工業化的結果。

  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劇,未來環境問題將是世界上最頭疼的難題,未來的環境投入,遠遠比現在所得到的東西要多得多。

  所以,各國一定要保護雨林。

  要從大明做起。

  大明也有雨林啊,馬來半島上就是雨林,馬六甲省的雨林,其實早就被大明看砍得差不多了。

  成材木頭做家具了,不成材的燒火了。

  大明再怎麼種樹,也抵擋不過雨林被破壞帶來的惡劣影響。

  然而。

  老皇帝聖旨剛剛傳到唐國,唐國的雨林就發生了嚴重火災,大火足足燒了三周!

  朝廷收到唐王的請罪書。

  老皇帝氣得派太監去抽他三十鞭子。

  唐國的環境專家卻指出,某些專家危言聳聽,地球90%的氧氣都是由大海中的藻類以光合作用形成的。

  海洋的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70%以上,海洋中藻類的數量更驚人,每克海水中有數以萬計的各種藻類。

  各種藻類是低等的微生物,從地球誕生產生單細胞生命開始直到現在一直在改造地球環境,為整個地球提供氧氣。

  而且,陸地上的植物最多的也是各種低等的草類,它們在釋放氧氣方面也發揮了比樹更大的作用。

  所以,亞馬遜雨林根本不是地球氧氣的主要來源。

  而這番措辭,恰恰印證了亞馬孫雨林大火,是唐王故意放的,這是給他破壞雨林生態找藉口呢!

  老皇帝直接下嚴旨,不許他再焚燒,再跟焚燒,就把他抓回中都圈禁起來。

  這是老皇帝對藩王最嚴厲的一次。

  唐王嚇得不停上疏請罪,再三保證,絕對不焚燒雨林,要保護雨林。

  可唐國百姓需要耕地啊。

  他們也不懂什麼環境,也不管什麼環境問題。

  哪怕唐國真的下了聖旨,不許民間私自砍伐雨林,但民間還在砍伐雨林,或者偷偷焚燒雨林。

  唐王對此也感到頭疼。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