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江東,在行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為能被荊楚大地上以識人辨才見長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判定為雄視九郡的才華,足可稱道為此上無人的龐士元不知是因為顏值差了些,還是平日舉止荒誕了幾分,身上似乎真就沒有讓孫策欣賞的地方。💢😝 ❻➈𝓼Ħù𝐱.¢𝐨Ⓜ ♝🍪

  哪怕是被周瑜贊為足可力挽狂瀾、拯救江東、打破不敗麒麟神話的計劃,在他聽來竟也是沒有太大的波瀾,只是不置可否的審視著龐統,好像擔心會不會是跟與他齊名的臥龍那樣言過其實了。

  臥龍的身上可還欠著軍令狀沒還呢,就把基業棟樑黃蓋給搭了進去。

  這鳳雛...

  孫策的臉上再次浮現熟悉的嫌棄。

  倒是帳內的江東四傑中年紀最幼的陸伯言聽來跟周瑜剛剛得知整個計劃時候露出了一樣的詫異神情,嘖嘖稱妙。

  再加上周瑜一臉的欣喜,顯然是對此極為推崇的,孫策摸著自己的鼻頭,平淡道:「此計確實可以吸引長信谷內曹軍的注意力,讓公瑾的奇襲計劃更為穩妥一些。」

  龐統的嘴角微微上揚,是一種躍然而出的不屑,與少年成名的孫策相比,龐統並不會在驕狂上輸他半分。

  內心油然而生了一副畫面,等大戰結束,典默敗逃,江東小霸王終究會幡然醒悟自己的有眼無珠,典默敗了難不成天下就真的太平了,江東就可長治久安?

  怕不是忘了關中還有幾十萬曹軍吧,到時候自己一甩衣袂飄飄然離去,端的再好的架子也得給我丟下,不說像劉備那樣三顧茅廬,怎麼也是敬酒賠罪。

  「主公,我估算過了,若是奇襲長信谷的部隊今日出發,大概是在三日後抵達,時不我待,請主公遣一員上將,點上三千敢死精銳開拔,三日後以火為號,火起後便可動手。」

  周瑜還是很敏銳的,不想讓孫策捕捉到龐統臉上的不屑,從而耽擱了整個滅曹計劃,便站前一步作揖,算是轉移了孫策的注意力。

  「主公,末將願往!」

  三國二十四名將,江東本就只有四人,甘寧周泰一死,也就剩下了孫策和太史慈,奇襲計劃不說九死一生,也是萬般艱難了,這種仗,當然沒理由讓身為主帥的孫策去啊。

  江東四傑之一的呂蒙也上前一步,「末將願往,如不勝,甘當軍法!」

  接著,此次平穩江東世家而被推薦入營的徐詳、胡綜二人也同樣作揖請命。

  這種極大概率一去不回的戰鬥,還能讓帳內諸將戰意滔滔,孫策心中的壓抑似乎也舒了大半。

  他一度以為,十二虎將離世後,想再帶出這樣一群悍將,非數年戰火浸淫不可,確實沒想到危難關頭眾志成城。

  他站起身,來到呂蒙的面前,語重心長道:「子明,長信谷關乎我軍生死,公瑾一再舉薦說你辦事得力,我把最精銳的解煩兵交給你,再選上一千敢死之士,望你莫要辜負了公瑾與我的厚望。」

  「主公放心,末將就算肝腦塗地也不敢有負主公!」呂蒙欣喜的望了一眼周瑜,又看向孫策,興奮的保證。

  孫策確實是敢於任用新人,雖是行伍出身終究沒有經歷過像樣的惡戰就被啟用到這關乎存亡的偷襲戰中,讓帳內眾人都頗感意外。

  太史慈欲言又止,尚未開口,孫策便拍了拍他的肩頭,「我撥你一萬人,按照方才公瑾所言,等曹軍精銳離營後,大寨必然空虛,即時就要靠你衝破曹軍大寨,若能斬殺典默,此戰便可扭轉。」

  太史慈眉頭一蹙,旋即釋懷,相比於呂蒙的任務,偷襲曹營的難度顯然是更大的,他拱手作揖道:「末將定會擒殺典默!」

  隨後他又看向徐詳和胡綜,道:「你二人也跟隨子義一併。」

  「諾!」

  「各部速去準備吧!」孫策重新坐回帥椅後,拍了拍手,眾人作揖稱是,領了任務的四人都轉身出去了。

  其實,除了呂蒙是急著今天晚上就要動身的,太史慈倒用不著太急,不過有這些時間,做一下戰前動員效果總是會好很多。

  尤其是這個階段,剛剛經歷了兩劍山噩夢的江東軍士,被張遼嚇破了膽,要是新兵,只怕聽了要主動去劫營,會害怕的忘記怎麼拿武器了。

  「有件事情,我想再確認一次。」

  孫策屏氣凝神,看了一眼龐統後,又看向陸遜和魯肅,最後目光才落在了周瑜的身上,「你們確定,大火起來後,典默不會派兵增援長信谷,而是進攻我們的大營?」

  龐統避開了孫策的目光,並不願意做解釋,陸遜和魯肅對視一眼後,都從彼此的目光中讀取到了篤定,可都沒有開口說話,最後還是周瑜開口了。


  「主公,長信谷距離曹營大寨有二十里左右的路程,等他們看到火光沖天的時候,以典默的城府自然是知道就算趕過去也無濟於事了。

  而且,他肯定會猜想,能夠突破長信谷的守軍並且燃起熊熊大火,我們江東必是傾巢而出,大營空虛,所以我斷定,他一定會進攻我們的大營。」

  「在下附議。」

  「在下也附議。」

  陸遜和魯肅也跟著作揖道。

  龐統什麼態度已經不重要了,周瑜、陸遜和魯肅都這麼說了,孫策對此就是堅信不疑了。

  他站起身緩緩走出了中軍大帳,眺望著遠方,目光堅毅,沉聲道:

  「典默若要偷襲我軍大寨,必然會派出先鋒大將張遼,這大寨,就由我親自坐鎮,這一回,我一定要取下張遼的人頭,揚我軍威。」

  「主公明鑑!」周瑜等人齊聲附和了一句。

  其實,在這個時間段里,孫策對於張遼的恨,遠超過當世任何一人。

  否則以他的性格,不去長信谷也一定會去曹軍大營,每戰必陷陣的他願意留守在大營的原因只有一個,要報仇雪恨、一洗前恥。

  兩劍山那一戰,對江東將士造成了陰影,對孫策也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羞辱感。

  張遼不死,世人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一場戰鬥,只要看到了他,肯定就會聯想到自己。

  「張遼,必須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