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得真經歸東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藏合掌道:「有勞大仙盛意,感激!感激!」同入觀里,師徒又與大仙一一相見。

  大仙即命看茶擺齋,又叫小童兒燒香湯與聖僧沐浴了,好登佛地。

  師徒們沐浴齋飯了,不覺天色將晚,就於玉真觀安歇。次早,唐僧換了衣服,披上錦襴袈裟,戴了毗盧帽,手持錫杖,登堂拜辭大仙。

  大仙笑道:「昨日襤縷,今日鮮明,觀此相真佛子也。」

  三藏拜別就行,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

  行者見馬上就要了結了西天取經之事,心中也是高興,再不鬧矛盾,卻是攔住金頂大仙道:不必你送,老孫認得路。」

  大仙笑道:「你認得的是雲路。聖僧還未脫去肉體凡胎,不能登雲路,當從本路而行。」

  行者明白其中意思,再不多事,道:「這個講得是,老孫雖走了幾遭,只是雲來雲去,實不曾踏著此地。既有本路,還煩你送送,我師父拜佛心重,幸勿遲疑。」

  那大仙笑吟吟,攜著唐僧手,接引他上法門。

  原來這條路不出山門,就自觀宇中堂穿出後門便是。大仙指著靈山道:「聖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藹千重的,就是靈鷲高峰,佛祖之聖境也。」

  三藏見了就拜,行者笑道:「師父,還不到拜處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馬,離此處也遠,如何就拜!若拜到頂上,得多少頭磕才是?」

  大仙道:「聖僧,你與大聖天蓬捲簾四位,已到於福地,望見靈山,我回去也。」遂拜辭三藏等人去了。

  當下行者引著唐僧等,徐徐緩步,登了靈山,不上五六里,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里寬闊,四無人跡。

  三藏心驚道:「行者,這路怎如此險境,莫非大仙錯指了?此水這般寬闊,這般洶湧,又不見舟楫,如何可渡?」

  行者笑道:「道路沒錯!你看那壁廂不是一座大橋?要從那橋上行過去,方成正果哩。」

  長老等又近前看時,橋邊有一匾牌,匾上有凌雲渡三字,原來是一根獨木橋。

  三藏再看那河中滔滔之水,當下心驚膽戰道:「行者,這橋不是人走的,我們別尋路徑去來。」

  行者笑道:「正是路!正是路!」

  八戒慌了道:「這是路,那個敢走?水面又寬,波浪又猛,獨獨一根木頭,又細又滑,怎生動腳?」

  行者道:「你等看著,等老孫走個兒你看。」

  三藏見了只搖手不去,八戒沙僧咬指道:「難!難!難!」

  行者又從那邊跑過來,拉著八戒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那八戒臥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饒我罷!讓我駕雲過去!」

  行者按住道:「這是甚麼去處,許你駕雲?必須從此橋上走過,方可成佛,得了正果」

  八戒一聽此話,面有苦色,卻是迎著頭皮上了獨木橋,正要前行,卻見那對面水中有一人撐著船上來叫道:「擺渡,擺渡!」

  三藏見此大喜道:「行者,休得亂說。不見得要過獨木橋,這裡有渡船,也可過河。」

  當下與八戒沙僧走上前去,正要問話,卻往那船上一看,竟然是一隻無底的船兒。

  行者火眼金睛,已認得是接引的佛祖,那位南無寶幢光王佛。當下也不說明,只看著不語。

  寶幢變作那擺渡之人,看著三藏等,叫道:「上渡!上渡!」

  三藏見了,又心驚道:「你這無底的破船兒,如何渡人?」

  寶幢道:「我這船:

  鴻蒙初判有聲名,幸我撐來不變更。

  有浪有風還自穩,無終無始樂昇平。

  六塵不染能歸一,萬劫安然自在行。

  行者見他唱出來意,揭開真相,合掌稱謝道:「承盛意接引吾師。師父,上船去,他這船兒雖是無底,卻穩;縱有風浪,也不得翻。「

  三藏還自驚疑,行者就前往上一推。三藏便上了船,船兒無底,踏不住腳,當下霎時跌在了水中,正自撲騰。卻被撐船人一把扯起,站了起來。三藏還抖衣服,垛鞋腳,抱怨行者。

  行者卻引沙僧八戒,牽馬挑擔,也上了船,都立在舟上。

  那寶幢光王佛輕輕用力撐開,只見渡頭上留下一個死屍。


  三藏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

  如今馬上要見真如,得那真果,行者八戒沙僧幾人再不掩飾真道行,也都齊聲指點三藏道:「是你是你!」

  這說話間,不過片刻,寶幢廣王佛,已經搖擺船兒過了河,過了凌雲仙渡。

  三藏轉身,與行者等這便輕輕的跳上了彼岸。

  這凌雲仙渡,正是脫去肉體凡胎,成為真佛,拜見如來必經之路,如今三藏已經脫去肉身凡胎,雖然還未被點醒其金蟬子前身,卻已經靈慧許多,再不像先前那般膽小怕事,每多抱怨。

  行者向三藏解說了這擺渡之人,是寶幢廣王佛,專門司職接引之事。

  三藏霎時省悟,急轉身,謝了寶幢,又向前拜謝三個徒弟,行者笑道:「兩不相謝,彼此皆扶持也。我等虧師父解脫,借門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師父也賴我等保護,秉教伽持,喜脫了凡胎。師父,你看這面前花草松篁,鸞鳳鶴鹿之勝境,比那妖邪顯化之處,孰美孰惡?何善何凶?」

  三藏搖頭不語,知道行者與他玩笑,也不著怒,當下師徒一眾,個個身輕體快,快步登上靈山石階,一路攀登,不多時,便見到那雷音古剎。

  卻見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松立枝頭,渾如煙捧玉。彩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

  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優缽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閒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

  三藏看到那廟前廣場上一干佛子列陣等候,當下上前施禮問安,慌得那些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聖僧且休行禮,待見了牟尼,卻來相敘。」

  行者笑道:「早哩!早哩!且去拜上位者。」

  三藏見一干佛子對他如此恭敬,已然明白,他的前身便是不凡,也不推辭,當下隨著行者,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

  這時卻見有四大金剛在門外迎道:「聖僧來耶?」

  三藏不敢托大,躬身道:「是弟子玄奘到了。」答畢就欲進門,金剛道:「聖僧少待,容稟過再進。」

  那金剛著一個轉山門報與二門上四大金剛,說唐僧到了,二門上又傳入三門上,說唐僧到了;三山門內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唐僧到時,急至大雄寶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說:「唐朝聖僧到於寶山取經來了。」

  如來早已知曉,如今不過是按照禮數待客,當下大喜,即召聚八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兩行排列,傳金旨,召唐僧進廟。

  三藏尋規蹈矩,同行者悟能悟淨,牽馬挑擔,逕入山門。

  四眾到大雄寶殿殿前,對如來倒身下拜。拜罷,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復向佛祖長跪,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一一看了,還遞與三藏。

  三藏作禮,啟上道:「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

  (下章,得真經歸東土。今日更新兩萬字,求月票,推薦票。各位支持。)

  如來端坐殿上,聽的三藏要取真經,立即開憐憫之口,發慈悲之心,道:「三藏,你那東土南贍部洲,殺業沉重,罪孽如淵,民眾不向善緣,不敬三光,雖有孔氏在立下仁義禮智之教,終究不能助萬姓,脫去業障罪孽!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又怕那方之人,愚蠢頑固,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

  如來說罷,又道:「阿儺伽葉,你兩個引他四眾,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將三藏四人領至樓下,看不盡那奇珍異寶,擺列無窮。只見那設供的諸神,鋪排齋宴,並皆是仙品仙餚仙茶仙果,珍饈百味,與凡世不同。師徒們頂禮了佛恩,隨心享用。

  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佛祖處正壽長生,脫胎換骨之饌,盡著他受用。二尊者陪奉四眾餐畢,卻入寶閣,開門登看。

  裡面有霞光瑞氣,籠罩千重;彩霧祥雲,遮漫萬道。經柜上,寶篋外,都貼了紅簽,楷書著經卷名目。乃是:

  《涅槃經》一部,七百四十八卷;

  《菩薩經》一部,一千二十一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