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5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書接上文:

  話說自古以來,群雄逐鹿一直都是男人的遊戲。

  但不知道是不是五代時期天下男兒的英雄氣都耗盡了。

  最後竟然出現了兩個女人逐鹿天下局面,堪稱是千古第一奇景!

  《夢華錄》中,各方勢力之所以暗中散布皇后失貞的謠言,而不是直接在朝堂上對皇后劉娥口誅筆伐,便是因為當時劉娥的權勢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後宮了。

  因為劉娥天性機敏聰慧、通曉史書,並且政治天賦奇高。

  故此劉娥被封為皇后之後,便一直為真宗所倚重。

  並且因為真宗體弱多病,後期大宋的朝政多由劉娥裁決。

  時間一久,劉娥的勢力自然也就從後宮滲透到前朝。

  而當時遼國皇后蕭燕燕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

  早在遼景宗在位期間,身為皇宮的蕭燕燕就參決軍國大事。

  好巧不巧的是,身為遼國皇帝的耶律賢與宋真宗一樣,也是身體多病。

  從這個角度來看,皇帝這個職業倒是與體育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話又說回來,蕭燕燕與劉娥雖然先後開始了臨朝攝政、女主天下的生涯。

  但兩人實際上並不是一輩人!

  統和二十二年,蕭燕燕以索要關南地為名親征伐宋,最後與宋朝達成了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雖然是大宋的恥辱,卻是蕭太后的功勳,遼國的榮耀。

  按照盟約,當時的遼國皇帝稱真宗趙恆為兄,而真宗皇帝則稱蕭太后為叔母。

  也就說是按照輩分,身為真宗皇后的劉娥,得叫蕭太后一聲嬸嬸。

  所以相比於蕭太后,劉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算是晚輩!

  蕭太后攝政27年,東降女真,西攻党項、回鶻,北攻鐵驪,南攻大宋,發展生產,整頓軍隊,使遼國從中衰逐步達於鼎盛。

  可以說是遼國當之無愧的中興之主。

  而劉娥臨朝稱制期間,雖然屢屢身穿帝王龍袍處理政務,使得朝堂頗多非議。

  但即便是司馬光、范仲淹、蘇軾、富弼等名臣,都不得不承認「太后臨朝十餘年,天下晏然」!

  甚至司馬光都曾經直言道:

  母后稱制,內外肅然;進賢退奸,鎮撫中外,於趙氏實有大功。

  能讓這些嘴硬的文人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可見劉娥的功績確實不假。

  當然,劉娥之所以能讓這些文人士大夫們心服口服,其實也是對比出來的。

  畢竟誰讓真宗皇帝做得太拉胯了呢。

  「天書奇觀運動」就不說了,直接就是一場鬧劇。

  無力掌控朝政,放縱黨爭,則更凸顯他無能懦弱的本質。

  不過最離譜的是他在位時搞出了一個「澶淵之盟」,又弄出了一個「西夏」之後,竟然還有臉封禪泰山。

  此舉不禁讓當時的朝野文人大為噁心,甚至就連高飛沒穿越那會兒,不少文人大儒對此依舊耿耿於懷。

  畢竟當年儒家可是好不容易才忽悠始皇帝來了一次封禪泰山,讓始皇帝變相的給儒家站台,才使得後世帝王自此都有封禪情懷。

  當年始皇帝在位時,百家尚有遺存。

  但唯獨儒家認為新皇即位需要建封禪、改正朔、易服色。

  爭得就是最高法統的話語權和解釋權。

  這也是為什麼齊魯儒生們會想法設法編造了一個「上古七十二聖王泰山封禪」的說辭。

  只是自從真宗皇帝成功從泰山封禪而歸之後,泰山在不少文人心中的光環便破滅了。

  故此在道君皇帝繼位之前,大宋民間就已經有不少膽大包天的文人質疑「七十二聖王封泰山」的真實性了。

  因為這些閒得沒事兒的文人,在查閱了諸般古籍之後發現「七十二聖王封泰山」一說竟然是從秦朝開始才有記載的。

  甚至他們還能精確到具體的年份。

  簡單來說,「封禪」一說是從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始皇帝第二次東巡的那一年才出現的。

  即便《史記·封禪書》、《論衡》和《韓詩外傳》等史料文獻記載了「七十二王封泰山」這一說法,但那都是秦朝滅亡之後的古籍。


  所以當發現了這一點之後,漏洞開始越來越大。

  雖然大宋的文人不知道古人是怎麼想的,但是他們知道自己是怎麼思考的呀!

  換位思考之下,很多事情自然就顯而易見了。

  於是當道君皇帝繼位之後,大宋民間大儒已然普遍認為「泰山封禪」非始於上古聖王無懷氏,而是始於秦始皇。

  不得不說,大宋養士百餘年卻是將文人的膽子越養越大了。

  某些人連儒家自己的先賢長輩都不放在眼裡了,該罵照樣罵!

  不過話又說回來,從效果上來說,「泰山封禪」堪稱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營銷了。

  齊魯儒生靠著這一編造的謊言,加上始皇帝的站台,自此將儒家的根子徹底深入皇權最核心的部位,使得相貌平平的泰山自此成為五嶽之首。

  由此可見,從很久以前營銷和包裝就已經很重要了!

  而關於營銷和包裝,宋人的生意手段其實已經和現代人差不多了。

  ……

  翌日,《夢華錄》片場。

  在拍攝的間隙,有些無聊的高飛便和劉藝菲談起了今天這場戲。

  「雖然半遮麵茶坊的這場鬥茶比賽是因清茗坊的胡掌而起的,但趙盼兒化衝突為機會,主動提出了以鬥茶相博也是有意為之。」

  「所以待會兒你演的時候,節奏不要太被動了,因為趙盼兒一直是主動進取的一方。」

  聞聽此言,劉藝菲有些不理解道:

  「這不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怎麼就成了商業算計了?」

  「宋朝的商戰意識有這麼先進嗎?」

  這麼說罷,很多宋人發明的商業手段其實在如今的市場上也依舊在流行。

  比如當年在大宋盛行的「撲賣」,就是東京的商賈最先想出的手段。

  「撲賣」,也就是博戲,在大宋最流行的失衡,可謂是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會參與其中,並且撲賣對象也包羅萬象。

  小到例如衣物、瓜果、魚肉,大到車馬、房宅、田地,幾乎都能進行撲賣。

  至於玩法也很簡單,簡單來說主要就是擲銅錢、搖簽和扔飛鏢三種。

  當年高飛在東京夜市上就隨處可見此類攤位。

  一般來說顧客只需要先付5~10文的銅錢,就可以參與遊戲。

  比如扔飛鏢,有比準頭的,也有比技巧的。

  老於此道的顧客,常常能花個幾文錢就能提著各類瓜果肉類回家。

  所以東京市民對此也樂此不疲,常常是攜家帶口的參與撲買,當做玩樂。

  而碰到一些撲買物品比較貴重的,或者是比較有意思的博戲,甚至能引起周邊好幾個街巷的圍觀。

  故此趙盼兒選擇以鬥茶來應對同行的刁難,絕對是算計到東京市民的心坎里了。

  因為只要她贏了,喜歡看樂子的東京人便會成為她最好的GG牌。

  聽到這裡,劉藝菲頓時感覺高飛在將她當傻子糊弄。

  見此情形,高飛頓時氣得當即喊道:

  「老劉,快,把那個燈箱給我拿過來!」

  於是在劉藝菲不解的眼神中,便看見幾個一米多高的正方體、圓柱體木箱擺在她面前。

  當然,這裡面自然不是蠟燭,而是仿造蠟燭火焰閃動效果的電子燈光。

  不過讓燈光點亮之後,效果卻是一模一樣的。

  看著一臉懵逼的劉藝菲,只見高飛當即頗為得意的介紹道:

  「這就是宋朝東京高檔店鋪常用的燈箱,你那個半遮麵茶坊後面也會用到。」

  「真的假的?你不會是想惡搞吧?」

  因為戲說歷史劇的盛行,所以前幾年古裝劇里沒少出現現代因素。

  故此見高飛這麼一說,劉藝菲的第一反應就是高飛準備走非主流路線。

  只是當高飛將一卷印刷版的《清明上河圖》擺在她面前,並且指出燈箱的位置時,劉藝菲當即小口微張,雙目圓瞪的來回看了好幾遍。

  她確確實實沒有想到,這麼像現代燈箱的穿越物品,竟然真是宋代的物件。


  說實在的,劉藝菲此刻都懷疑是不是真有人已經穿越到宋朝了。

  畢竟高飛說的那些東西實在像現代的東西了。

  像GG傳單、路邊燈箱之類的,沒有親眼見過的人恐怕打死也不會相信,早在一千年前就出現在華夏的京城了。

  但事實就是這麼離譜!

  因為活字印刷術在宋代已經極為普及了,加上造紙業的繁榮使得造紙的成本十分低廉。

  所以在大宋一朝,華夏GG行業幾乎取得了質的飛躍。

  甚至已經擺脫了地域的局限性,有了往更遙遠的地方傳播的可能性。

  比如那個時候就已經有走南闖北的行商,將東京城的GG傳單手機成冊,然後拿到偏遠的州府販賣,讓他們也感受開封的風流富貴。

  還別說,這種生意幾乎是一本萬利。

  不過此類生意也算是變相的推動了消息的傳播。

  使得很多偏遠地區的文人士子入京之後,都知道應該去哪投宿,去哪吃飯,去哪消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東京城的導遊手冊了。

  當然,燈箱這種GG牌也不是什麼商賈都用的起的。

  一般來說,只有那些大酒樓、勾欄瓦舍、金銀店鋪,才有那個本錢把燈箱往外擺。

  像什麼橋頭、街口之類的地方,基本上都能見到這些燈箱GG。

  至於一般的店鋪商家,大多只是在門前掛一些花花綠綠的招牌、招幌。

  就算做的起燈箱,也只捨得放在門前擺放,免得被偷。

  不過最高級的一種GG其實要數彩樓和歡門了。

  就像如今超市、商場做活動時弄的那些氣拱門一樣,東京的頂級酒樓、勾欄常常會在元宵、除夕之時,在門前搭建起一座極為精美華麗的臨時牌坊。

  但這種花銷就大了去了,動輒便是數百貫銅錢,一般商家就算玩得起也未必捨得。

  見高飛這麼一說,劉藝菲震驚之餘頓時不由眼前一亮。

  「這個好,有意思,我的半遮面後面能不能也來一個?」

  見她這麼一說,高飛頓時失笑的搖了搖頭。

  「你是不是傻?你才是這部劇的製片人好不好?」

  「誒?對哦!」

  此言一出,劉藝菲頓時也不由一愣。

  隨即回過神來的她當即不禁有些羞惱的瞪了高飛一眼。

  「都怪你,要不是你亂插手,我早就想到了。」

  見她這幅死鴨子嘴硬的模樣,高飛頓時好笑道:

  在安撫一番劉·女帝·藝菲之後,高飛這才順著她的心意介紹起來。

  ……

  ……

  說起疑似穿越物品案例,其實在國內還有不少。

  像王莽那位重點懷疑對象就不用說了,幾乎都已經洗不清了。

  甚至於先秦時期,那個戰國出品的玻璃杯也曾經讓一群老頭有些暈乎乎的。

  畢竟材質還能用天然玻璃解釋,但款式和現代一模一樣就有點離譜了。

  不知道是還以為是從燒烤攤上偷來的呢。

  並且宋代的酒商們也不太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他們更相信GG的力量。

  也不知道是哪位仁兄穿越到了宋朝。

  反正高飛在東京的時候,每當有新酒出爐時,便會有酒商大張旗鼓搞出點動靜來。

  幡子GG這種傳統類型肯定不能少,而且常常還會有一些新花樣。

  比如在店門口搭建一個台子,會請一些賣藝的或者兒童,站在台上扮成酒仙、鬼神的模樣進行表演,就好似如今的開業唱歌差不多。

  而且當下的開業演出,還真得未必有一千年前的開業表演精彩。

  常常用不著幾個來回,隊伍有半條街那麼長。

  因此東京市民幾乎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熱鬧!

  不過劉藝菲等人不知道是,高飛喜歡點外賣的習慣其實早在大宋的時候就養成了。

  和現代的模式有點相似,當初在東京城也有專門的美食市場。


  這個市場凌晨三點就有人開門做生意了,直到晚上三更還有人在營業。

  簡而言之:

  市食點心,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

  至於現代社會有外賣小哥,宋朝時的東京也有大批「閒漢」在城市裡面討生活。

  故此大多數勾欄瓦舍外面,常常都會有一批「閒漢」候著。

  想要叫外賣的人都可以差遣他們,無論是酒肉飯食,還是衣帽靴履,都可以使喚他們。

  當初高飛在勾欄瓦舍里消遣的時候,常常十天半個月不出來,也照樣能吃遍東京美食。

  當然,街道上也有專門做餐飲流動生意的商販會主動上門。

  即「就門供賣,可以救急之需。」

  而這一點相比於如今的外賣服務,倒是更加人性化一點。

  因為大宋的外賣餐具是需要回收的,並不是一次性用品。

  畢竟東京的外賣食盒同樣十分有講究。

  這種「溫盤」常常是木質為主體,但在食盒表面則以瓷面裝扮以示素雅美觀。

  至於餐盒內部則用了木頭、漆器等材料,上下兩層皆由瓷器構成,中間空心的地方可以注入熱水,由此起到了加熱保溫的作用。

  這種餐盒在如今看來,無疑是一件了不起的藝術品。

  甚至東京城某些酒樓還會彼此攀比,內卷到後來直接將食盒的造價做得的菜餚還高。

  不過也有些人家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

  比如高飛當年在元宵燈會上勾搭上的王寡婦,因為家住酒樓附近。

  所以每次高飛在她那偷歡過後,懶得動彈的她常常只需要打開閣樓窗戶往下遞一個籃子,喊一句「店家,速來點菜」。

  樓下的店小二便會立刻響應,將字條中的菜一一備齊,放入籃中。

  因為周圍人間煙火甚濃,高飛甚至還試過幾次窗前的姿勢。

  也算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當然,大宋朝野想這般喜歡玩樂的也不只是他一個。

  當初仁宗皇帝就頻頻坐在皇宮裡點民間外賣,還曾經點名表揚了「張家園子」、「李婆婆魚羹」等菜品味道上佳,比御廚做到好吃多了。

  因為皇帝時常差人去買,一些送外賣的閒漢,甚至還吹噓自己給皇帝送過外賣。

  一來二去的,倒是讓皇帝常點的那幾家外賣發家起來了。

  畢竟誰讓他們請了個皇帝當代言人呢!

章節目錄